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惠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汪澤宏博士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蕭志瑋 千萬網紅八弟/狂哥蛤吶畫雞丸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作品。2018年出版的《甲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在海內外的訪蟲故事,可惜受限於篇幅,仍有很多精彩的甲蟲無法收錄,於是接續推出《甲蟲日記簿2》。
本書內容七成是熱門甲蟲,由作者個人經驗挑選種類介紹,以飼養繁殖訣竅或是自然觀察心得為主。另外三成是與甲蟲有關的新知或少見種類的介紹,盡可能溶入科學知識,並分享自己如何在接觸飼養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進而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臺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現為三立電視《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人;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為《國語日報》科學版和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者,以及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經常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甲蟲日記簿》、《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相關著作:《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甲蟲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自然觀察筆記》《鍬形蟲日記簿》
作者粉絲頁: 熱血阿傑(黃仕傑)
出版社:紅樹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鄭豐喜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就是初任口湖國中教師的鄭豐喜老師出版【汪洋中的破船】傳記 ... 的評價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鄭豐喜學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鄭豐喜學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吳繼釗 :: 台灣觀光指南 的評價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吳繼釗維基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 鄭至玉鄭至潔 的評價
- 關於鄭豐喜學歷 在 吳繼釗維基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 鄭至玉鄭至潔 的評價
鄭豐喜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真人與神化|知史百家
安煥然
「在馬六甲的三寶山下,鄭和石像靜置於路旁一家汽水工廠內,為華僑緬懷鄭和所訂制。這個曾是萬人船隊的駐扎之地,如今雖已荒冢壘壘,卻見證了華人在此的歷史足跡。」
這是台灣《經典》雜誌編輯李菁菁在《海上史詩──鄭和下西洋》書中撰寫〈馬六甲的鄭和餘韵〉一文的引言。
鄭和是回教徒嗎?還是佛道信徒?若是回教徒,華人是否就不能膜拜他?鄭和有沒有住過三寶山?三寶井是鄭和掘的嗎……
《星洲日報》記者來電問詢這些事,我有點慌亂。要談的是歷史中的鄭和,還是華人理想中,神化了的形象?真人與神化之間,該如何議論?
李業霖說得好:(東南亞)華人眼中「鄭和已成了一個半神的人物」。「這是因為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所以一般人認為他神通廣大,無所不能,而其影響層面的深廣,從幾個傳說得以窺見。」
鄭和下西洋可謂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大盛事。其船舶之大,隊伍之壯,為歷代之盛,但論及鄭和下西洋,必探知其本質為何。事實上,鄭和是奉明成祖之命而下西洋的。這時的明代中國同時實施著海禁令,禁抑民間海商的私自出洋。鄭和下西洋很大程度是當時明成祖所主導,一種政治色彩濃厚的官方組織大規模「走出去」的海洋活動。以禮治和平的方式,靠「德」與「威」的氣魄,鄭和下西洋招諭海外諸國前來中國,主動擴展了中華朝貢體制的內容。
鄭和船隊氣勢不凡,消滅舊港華人頭目陳祖義,扶持和護衛滿剌加,壓服鍚蘭王,縱橫於印度洋。如馬歡《瀛涯勝覽》所云:鄭和「率領豪俊,跨越海外,與諸番貨,其人物之豐偉,舟楫之雄壯,才藝之巧,蓋古所未有。」但鄭和也曾在爪哇,因訊息掌握不足,適逢東西王內戰相攻殺,卻貿然上岸東王治所,而被西王兵斬殺了170名鄭和隨部。
鄭和出身伊斯蘭教哈芝世家,曾在泉州伊斯蘭教聖賢墓行香,在清真寺祈禱以及奏請重建南京禮拜寺。但他為了完成航海的壯舉,安撫崇奉佛道的大部分船員,亦曾施財印造佛經,也曾祝禱航海女神天妃娘娘。
1911年在斯里蘭卡的迦里,發現了一塊石碑。這是當年鄭和所遣送過去的。有意思的是,這塊石碑刻有漢文、淡米爾文和波斯文3種文字,3種文字的內容不相同。碑面上的記年是永樂七年。漢文部分說的是要在佛寺供奉,以感謝航海的安全,並祈求未來一切無恙,並記有當時的供品和布施的清單。淡米爾文內容是說,中國天子為贊揚印度教的保護神維什努而立碑。波斯語的碑文卻說立碑是為了阿拉之神及伊斯蘭教的聖者。
對此,擅於評寫歷史人物的陳舜臣說:「一塊石碑中,以3種文字刻下它分別是為佛教、印度教、回教而立的。這不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嗎?鄭和本身雖是回教徒,但將近3萬名的艦隊官兵應該都是佛教徒,而錫蘭當地的居民則多半是印度教徒。如果再往西行,就進入回教圈。下西洋必須通過各種宗教圈,其統率的人不具宗教偏見,這非得有寬容的人格不可。」「鄭和的人格,無疑是由忍耐與達觀所形成。這使他得以遠離偏見。正因為永樂帝相信鄭和與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能順利交往,所以才會任命他為艦隊的總指揮。」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為中國的海洋發展史寫下光輝的一頁,然而他又是一個從小就被去勢,失去男性機能的太監。在明太祖明訓嚴督宦官的祖訓下,弔詭的,有明一代卻是宦官極度亂政的朝代,深受士人蔑視。鄭和的地位與功績,曾一度被湮沒。大航海行動停止之後,當時的正直官僚劉大夏把官藏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記錄藏匿起來,甚或盡為燒毀。這是何其荒謬之事。
在本地華人眼中,鄭和是偉大航海家,也是一個賜惠、傳播高文化種子予斯土的聖賢;是開拓斯土的先驅,也成了斯土的保護神。鄭和是華族的驕傲,亦是華族的哀歌。三寶山的哭泣,鄭和像的孤寂,民族自尊心的擁護與受挫,如同華人史的悲命。
於此,我們談的,不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鄭和是一個圖像,一個感情豐富,如同極其複雜矛盾的馬來西亞華人的圖像。我們的喜和悲,憤怒與歡笑,往往就在這半人半神的圖像中時隱時現著。
歷史與神話之間,其實就是如此這般的有趣與荒謬。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鄭豐喜學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唯一能教你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別忘了他們可是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也該是你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
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取自《人初千日育兒全書》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欣賞鄭老師的地方,就是她不吝於分享個人辛苦的經驗。即使是「專家」,從理論的清晰原則,走向複雜多變的實務,依然可能手忙腳亂。所有我們之前學習的訊息,要全部打掉重練都有可能。
鄭老師強調的重點,是專注在自己跟寶寶身上,讓寶寶成為我們的老師。觀察、傾聽,是關係中的基本動作,可是腦中念頭紛雜的我們,常常靜不下來,沒辦法好好跟對方在一起,甚至沒辦法好好跟自己在一起。
像直播時,鄭老師提到的好好的吃、好好的睡、好好運動、好好按摩,我們自己就不見得做得到,更何況要對對方進行—不管對方是寶寶還是伴侶。在最基本的地方都照顧不好自己與對方,這時談愛就像天方夜譚!
「情緒和行為雖然彼此相關,卻應該分開來檢視,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卻會因為所處情境而有『適當』和『不適當』之分。」
我特別節錄了一段重要摘文,放在一起討論。我是期待媽媽明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內在有各種情緒糾結交雜,這沒有對錯。講白一點,不是當了媽媽,內心討厭孩子就是不應該。
整理好我們的情緒,再重新選擇適合情境的行為表現出來即可。感覺不好,不代表我們很糟糕!
祝願您,能常常告訴自己,我們可以傷心委屈,我們會陪著與愛著自己!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47864985784195/
……………………………………………………………..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文/ 鄭宜珉】
我出生成長於一個平凡但穩定的家庭,在那個女性永遠以家庭為重的年代,我有個偉大的母親,在父親工作和收入穩定時,她扮演擔負全部家庭照顧責任的家庭主婦,讓我的家天天都有溫暖的飯菜香;然而,在父親工作遇到瓶頸時,母親又無縫接軌地成為職業婦女來分擔家計,讓我們在成長階段雖沒有富裕可言,但也不致於成為「高風險」家庭。
當時,社會上還沒有所謂「保母制度」存在,不過或許是我母親典型且具傳統婦女美德的母職角色模範,在育兒方面的成果廣受親友肯定,記憶中母親也接續為不少家庭擔任照顧嬰幼兒的角色,讓我在成長過程裡從沒缺乏過和嬰幼兒相處的經驗。我也一直認為自己是非常喜愛孩子、樂於和他們相處,學生時代更曾在多間幼兒園與幼教機構打工,在「母職工作」上的實務職前訓練資歷還算完整且豐富。就讀研究所時,我的主修就是教育,並專攻幼兒教育,更對當時才開始萌芽的嬰幼兒研究興趣深厚。我就讀的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不但是名列前茅的世界名校,教育學系更是首屈一指。這樣完整的學歷也讓我一度以為自己在擔任母親角色上絕不會有問題。
就在這樣自以為準備十足、萬分期待的心情下,我第一次成為人初千日母親。我以為一切應該理所當然的美好,但整個孕期竟只有「吐」一個字可以敘述;最戲劇化的一次經驗是在大雪紛飛的芝加哥道路上,我不得不停下車,在來不及套上外套的窘境下,頂著零下低溫,穿著短袖衝下車,吐了一雪地後,在天寒地凍中崩潰痛哭。
當時的我已經懷孕七個半月,仍孕吐不止,所以那些看著可愛寶寶照片、滿心歡喜的想像寶寶樣子的孕期經驗,真的只是非常偶爾才會出現的情節。
雖然很幸運的,我的第一個兒子是個還算好帶養的寶寶,不過也是「後見之明」,因為如果沒有比較過第二個寶寶,永遠不會知道心中那把尺究竟該放在哪裡。在我第一次成為媽媽時,你大概可以想像我為他繪製了多少教養藍圖,畢竟我是個「專家」,不是嗎?但可惜他不是非常買單我的專家意見,畢竟那些學歷和經歷他都看不懂,我過去在學業和工作上早就習慣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模式,在他身上也不盡管用。如果不想為難他、為難自己、也為難另一半,我就得把一切砍掉重練,只能從他身上扎實地從頭學起。於是他成為我母職修煉場上最佳的親密夥伴和靈魂伴侶,衷心感謝有他,我的母職之路才沒有因此崩解,更有勇氣在十年之後迎來第二個寶貝。
相對於哥哥,我的第二個兒子就來得有些驚喜了。那不算是一次計畫性懷孕。當時,我也已經不是可以好整以暇、專心感受生命美好奇蹟的研究生了。我的工作生涯正如火如荼開展,和大部分職場女性一樣,一天可以分配的二十四小時中,除了不得不用來睡覺的時間外,沒有多餘時間可以使用了。不過這次孕期就相對地幸運且順利許多,除了一般想像得到的不適外,沒什麼在孕期英勇事蹟比賽中可拿來說嘴的內容。所以即使忙碌,我還是很努力地額外撥出不少時間,幫自己營造許多二寶媽心理建設,包含幫已經期待很久的大兒子做了很多當哥哥的心理準備。當時的我更有種準備十足、「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外加上我十年的母職實戰經驗,和已從事人初千日工作七年之久,我的從容感和準備度比起十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生命的安排往往比你更有創意,我的小兒子是嚴重過敏伴隨高需求的寶寶,常用的「磨娘精」一詞已不足以形容他在寶寶時期為整個家庭帶來的挑戰。因為嚴重過敏,他幾乎完全無法擁有正常的睡眠品質;睡眠嚴重剝奪也影響他的情緒,處在很容易隨時崩潰的狀態,當然也因此嚴重影響他的學習。這些難以預期的挑戰,完全打破了我自認已經為他量身訂做且「極盡所能保有彈性」的教養藍圖。和哥哥的雪地孕吐比較起來,弟弟應該可以輕易奪得戲劇化比賽冠軍。因為在弟弟大約四足歲之前,不分日夜,睡覺時一定要有成人抱在懷裡,才能勉強擁有還算正常的睡眠品質,不會因為搔癢驚醒,抓得滿身血痕後陷入無法停止的哭鬧。感謝當時我的母親和先生,和我一起度過那段艱難時光。我們把夜晚分成三個班次,晚睡的先生負責上半夜抱著他睡,我負責中間醒來輪班抱他,早起的外婆則負責清晨那一班,直到他的過敏狀況在四足歲漸漸好轉,可以有能力自己入睡為止,才停止了這三班制的抱睡工作。
即使如此,我仍很確定,我自己的人初千日故事絕不是最戲劇化的那一個。如果開放讀者投書,我定然可以收到包含你的故事在內,各種難以計數的起伏劇情。你或許會認為,我之所以能安然度過這些無比艱難的生命危機,是因為我擁有一個還算漂亮的教養專家學經歷,而沒有相同學經歷的你,就需要我的或其他和我一樣的專家所提供的救贖。不過我想告訴你,在這過程中,當然過去的學習有幫上一點忙,但在所有該感謝的人事物之上,我最感謝的專業學習就來自這兩個生命的禮物—我的兩個孩子。他們是我在教養這件事碰上的唯二真正專家與導師,只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任何人在教養上都可以得到舉足進步與巨大突破。
喔!別誤會,你不需要來我家拜訪他們,因為你的專家就在你家,要能在教養上建立起前面所說的人初千日父母四大智能,唯一能教你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別忘了他們可是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也該是你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而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
^分開看待情緒與行為^
情緒和行為雖然彼此相關,卻應該分開來檢視,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卻會因為所處情境而有「適當」和「不適當」之分。
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把情緒與行為分開處理。例如,如果你因為不能購買某個名牌包而感到失望,這種情緒是正常而中性的,應該獲得同理;但如果你因此而去盜刷別人的信用卡,這種行為就是「不適當」的。所有的行為,特別是成人的表現,無論背後的情緒是什麼,都要能放在「社會」這個大架構來檢視。
再舉一個典型的寶寶案例:有個一歲半的幼兒跟著媽媽到超市,看到一包糖果吵著要買,被媽媽拒絕後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打滾。請問在此情境中,有哪些是情緒?哪些是行為?包含了哪些人的情緒和哪些人的行為?
案例中的寶寶很明顯地因為提出的要求沒被滿足,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包含失望、憤怒、傷心等,於是用哭鬧、在地上打滾這些行為來表達原始情緒。這時成人的角色就很重要,請記得成人在此時也有情緒和行為兩個面向需要探討,在面對孩子表現出的行為時,成人也會有情緒,可能包含憤怒、焦慮、困窘等,而在這些情緒感受下,每個成人則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有些人會強力拉走孩子、當場動手處罰孩子,或是立刻買東西給孩子,或是在現場說理,試圖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對的……。
孩子和成人雙方的情緒和行為會相互牽動。此時只有中腦成熟、而大腦還沒發展完全的孩子,在大量負面情緒淹沒之下,成人要先溫暖包容地同理他們的情緒。比較妥當的處理方式,像是成人可以先進行幾次深呼吸,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在意圍觀者,要先關照自己的內在情緒,等自己平靜後,蹲低身體,用比較低沉、平穩、緩慢的音調,有節奏地輕拍寶寶身體,提供寶寶如在子宮中聆聽媽媽心音的經驗,重複用具體的情緒字眼,幫助寶寶也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此時寶寶不成熟的大腦需要你這樣滋養。你可以說:「寶貝,我看到你在哭,你看起來很傷心、很失望。我知道你的感覺,你可以傷心和失望,我會愛著你和陪伴你。」雖然這時往往會發現寶寶不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可能哭得更大聲,不過此時的哭常會轉成一種抒發性質的哭泣,這時成人只需持續陪伴,直到寶寶哭聲轉成比較接近抽咽聲,甚至主動尋求你的抱抱,此時就可以溫暖地抱抱孩子,牽起孩子的手離開現場。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成人沒有先關照自己的情緒,並把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分開處理,只是因為不適當的行為發生就立刻處罰孩子,孩子可能會一直處在失落狀況下,即使表面上的行為處理了,但在成長過程中,當碰到更多人生困境時,當年的情緒沒被滿足的孩子,就會帶著傷成為大人,並不時出來主宰人生。相對的,成人若一味滿足孩子,孩子也將失去在人初千日發展關鍵期學習的契機,無法意識到人生並不能永遠「跟著感覺走」。作為群居動物的一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的行為永遠會放在社會架構上來檢視是否適當,被一味滿足而長大的孩子,很容易行為失控,進而產生人際問題或是社會適應困難。
.
以上文字取自
人初千日育兒全書:決定孩子一輩子生命品質的1000天
https://bit.ly/05100130-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Nuturer【人初千日】寶寶專家平台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鄭豐喜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惠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汪澤宏博士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蕭志瑋 千萬網紅八弟/狂哥蛤吶畫雞丸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作品。2018年出版的《甲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在海內外的訪蟲故事,可惜受限於篇幅,仍有很多精彩的甲蟲無法收錄,於是接續推出《甲蟲日記簿2》。
本書內容七成是熱門甲蟲,由作者個人經驗挑選種類介紹,以飼養繁殖訣竅或是自然觀察心得為主。另外三成是與甲蟲有關的新知或少見種類的介紹,盡可能溶入科學知識,並分享自己如何在接觸飼養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進而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臺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現為三立電視《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人;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為《國語日報》科學版和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者,以及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經常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甲蟲日記簿》、《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相關著作:《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甲蟲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自然觀察筆記》《鍬形蟲日記簿》
作者粉絲頁: 熱血阿傑(黃仕傑)
出版社:紅樹林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鄭豐喜學歷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抑鬱病,澳門墮樓身亡。郭炳湘、岳華病逝。港珠澳大橋通車,習近平南巡主持開幕儀式。打壓自由的武器。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Wong Wai Man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過去幾天,很多名人逝世。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據說因為抑鬱病,在澳門住所墮樓身亡。
港珠澳大橋急急忙忙要通車,習近平要南下主持開幕儀式,這位中聯辦主任是公布嘉賓之一,要見到習主席了,還有三天時間,抑鬱起來,便尋死了。
澳門是江湖之地,華人世界唯一開賭的城市,賭場就是洗黑錢的最佳地點,所有華人,都又正在間接直接參與大陸盛世洗黑錢的時代巨浪,這位北京駐澳門一哥,碰到習帝南巡,抑鬱起來尋死,又真是很合理的。
北京中央職工健康中心公布,自2009至2017年,大陸共有243名官員自殺,其中約半數確診患有抑鬱症。
所以,澳門一哥的死,是大陸官場正常現象,沒有別的原因。
另一位死亡的,是香港人熟識的藝人岳華,周日因癌症死於溫哥華醫院。
岳華應該沒有抑鬱病,是聰明人,影藝界成功人士之一。
他出生於台灣,在香港賺錢,退休後定居加拿大。
在安全文明的地方,支持中共政權,大力指摘佔中亂香港。在港數十年,不談政治,在溫哥華才顯露愛國愛港情懷。
碧血丹心的聰明人,人生每一步都精明醒目。最近,見搞亂香港那群人,劉小麗、周庭、黃之鋒等人已被特區政府剝奪終身政治權利;其他暴徒,搗亂旺角的,又全判了入獄;佔中三子起訴在即;香港傳媒高層又在北京接旨,香港編輯政策,要跟中宣部長說的「香港傳媒勿成為干擾內地政治基地」;不懷好意的鬼佬記者又不獲簽證,逐出香港……
香港大好形勢,他的責任完了,所以,安心離去。
另一位剛逝世的名人,是前新鴻基地產主席,郭家大少爺郭炳湘。據郭家說法,他也是患了抑鬱病,上周末因中風器官衰竭拔喉死於醫院,享年68歲。
短短六十八年的歲月,郭炳湘的故事,具備了電視劇的所有戲劇元素,曲折而哀傷,是研究命理的好命例。
他生於富豪之家,父親是郭得勝,家族企業是市值四千億的新鴻基地產,契爺是李兆基,他是郭家長子,是家族事業的接班人。
前呼後擁的長大,刻意培養的學歷,父母安排的家族婚姻。但他意有所屬,和現任妻子李天穎出走,終如所願得父母同意成婚。
九零年郭得勝病逝,他開始接掌新地成為主席及行政總裁,呼風喚雨,在商界舉足輕重。
九七年,他被大富豪張子強綁架,贖金十億元,郭家還價,討價還價間,郭炳湘過了生死艱難一個月,最後用六億脫身。
他重獲自由,但對拖拉拯救極為不滿,從此在公事上處處反對兩弟的決定,兄弟反目開始。
兩弟策劃將他逐出董事局,及免去其總裁職務,新聞內幕戰開始,消息滿天飛:
他被綁票期間被打至抑鬱,不肯吃藥,拒絕見公司新來的醫生,外面有女人,還縱容小三回公司,意圖控制爸爸留下的生意。
兄弟內戰爆發,兩派招兵買馬。母親鄺肖卿調停,希望弟弟們體諒哥哥,身體有病,婚姻出事,嫂嫂帶子女離家……
這時候的郭炳湘,健康、家庭、事業、愛情都出了問題。
兩弟逼宮成功,郭炳湘被逐出董事局,免去行政總裁職權。
敗方反撲,挑起了當年兩位弟弟聘請許仕仁一事。
ICAC如獲至寶,梁振英喜出望外,目標在許仕仁的政府背後上司曾蔭權。
法庭上許仕仁死守這條線,卻帶出對手的禁忌,當年港澳辦主任廖暉參與他的案件中。
最後,許仕仁案罪成,一眾被告入獄,郭炳江一力承擔所有責任,郭炳聯脫身。但從此,郭炳湘和兩弟,結下不解大仇了。
離開新地和家族,郭炳湘分了五百億元,意圖再起風雲,但幾年下來,一無所成。所以,他的抑鬱病,再導致中風,就理所當然了。
郭家大少,本來是人人羨慕的好命,但幫他結算,三十年少爺生涯,掌權不足十年,九七是分水嶺,被綁票後,和弟弟宮廷權鬥,刀光劍影,新聞的人格謀殺,家庭妻子紅顏知己的三角關係,媽媽契爺的中間調停,到死鬱鬱二十一年。
風光背後的不測,都令我們謹慎戒懼。
就像今日的香港,過去一百多年,香港成功,全賴獨立可信的司法制度。今日,司法成為政府打壓民間自由的武器,就是澤滅木,澤風大過卦了。
豐盛背後,有大過之象,有作客無親,有渙散亂象。
中聯辦主任,大明星,富豪之家,都可以如此閱讀。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鄭豐喜學歷 在 鄭豐喜學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鄭豐喜學歷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吳繼釗再婚,鄭豐喜太太,鄭豐喜後代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鄭豐喜學歷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 ... ... <看更多>
鄭豐喜學歷 在 鄭豐喜學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鄭豐喜學歷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吳繼釗再婚,鄭豐喜太太,鄭豐喜後代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鄭豐喜學歷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 ... ... <看更多>
鄭豐喜學歷 在 就是初任口湖國中教師的鄭豐喜老師出版【汪洋中的破船】傳記 ... 的推薦與評價
民國60幾年,口湖鄉最轟動的大事,就是初任口湖國中教師的鄭豐喜老師 ... 麻痺症,回來後同等學歷考上北港高中,沒去念,又回口湖國讀一年第8屆畢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