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的時代我還沒有投票權,所以最有感觸的,其實是教育,這幾天偶然看到這三本書,又回想起一些事。
我受惠於這三本教科書,在1997年以前,台灣的義務教育是不存在「認識台灣」的,你不能唸這塊土地的歷史、文化、地理,只能背誦國民黨塞給你的中華民國歷史、文化、地理,而且還是1949年之前的觀念,什麼東北幾省、礦產量多少、鐵路多長、地圖是秋海棠,存在西康省,內容也不忘對兩蔣歌功頌德,還充斥種族主義。
台灣的孩子真正被允許唸自己土地的東西,就是從這三本《認識臺灣》開始,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台灣人真正能從教科書上讀到二二八、中華民國敗退、戒嚴、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民主化、並且公平稱呼歷史上不同的外來政權(例如荷蘭時期、鄭氏治台、清領時期、中華民國在台灣,還有日據改日治);也終於能認識這塊島嶼上有多少高山、族群、在世界中的位置。而這一系列教科書的推行者就是李登輝。
《認識臺灣》系列在當時引發統派強烈反彈,認為內容「媚日、台獨、分裂族群」,但這並沒有阻礙《認識臺灣》被編入課程,在九年一貫實施之後,台灣歷史、台灣地理正式被編入國中社會課程,這三本打開本土化教育大門的教科書也完成了它的階段性任務。
現在談本土化很自然,但那個年代有多保守,需要多少勇氣獨排眾議我深深記得,即使到了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的2004年,他僅是提議台灣地圖可以「橫躺」觀看,就引發藍營大崩潰,當時的媒體還對杜正勝窮追猛打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就算李登輝不推行本土化教育,後來的繼任者也可能這麼做,只是會晚上好幾年,近來更加證明政局的變化即使只是兩年都足以發生亡國危機,提早奠定本土化的基礎為台灣爭取到更多自衛、自主的機會,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遠見。
(圖片來源:根雨屋)
鄭氏時期之歌 在 天下雜誌出版2里山富足悅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佳文選讀】
我所知道的大伐木時代
「篳路襤褸,以啟山林」這是著名的民歌——〈美麗島〉的歌詞,以漢人的角度描述著祖先來台辛苦求生存的過程,而換得的是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
原句出自連橫在1920 年出版的《台灣通史卷八賦田志》,前後文是:臺灣為海上荒土,其田皆民之所自墾也,手耒耜,腰刀槍,以與生番猛獸相爭逐。篳路襤褸 ,以啟山林,用能宏大其族,至於今是賴。艱難締造之功,亦良苦矣。當明之世,漳、泉地狹,民去其鄉,以拓殖南洋,而至臺灣者亦夥。山林未伐,瘴毒披猖,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有「埋冤」之名。
我們可以說這是400 年來漢人的史觀,開拓者的單一視角。在這樣的史觀下,原始森林、未開拓的野地,皆是荒土。原住民被稱為生番,與猛獸並列,皆為開拓者的敵人。早已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想必不能接受;如果山林有聲、樹有靈,它們也不會同意,這是我常常一邊跟著吟唱,卻又帶著強烈不安的原因。21 世紀的今天,顯然必須重新反省。
我所指稱的大伐木時代,是指從日治到國府治台期間,由政府主導、大規模計畫性砍伐原始森林,取得木材的時代。從1912 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到1991 年國府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這導致了台灣原始森林的淪亡。有關在荷蘭、鄭氏、清國時期為增加耕地而伐木,乃至伐樟取腦,並未在本書探討範圍。
大伐木時代是台灣開發史上重要的一頁,但由於伐木的歷史並不光采,林業單位和學界常以避重就輕,甚至美化的方式陳述這段歷史,教科書上也從未記載,相關的學術討論很少進入公眾的視野,因而幾乎被國人所遺忘。
在從事環保運動之初,閱讀相關史料,對於百年來原始森林遭到盲目的濫伐,總是有著強烈的悲傷和憤怒。在1991 年大伐木時代結束近30 年之後,我們能夠調整心情,以寬容的姿態,重新面對這段歷史嗎?這是我在書寫時的內心交戰。
我認為台灣山林也需要「轉型正義」,但其追求的目標或許不在於追究法律責任,而是釐清大伐木時代從決策到執行面的歷史真相,讓國人及後代子孫了解台灣過去失去了什麼?造成什麼影響?現在及未來如何修補?期待這個歷史反省,讓國人和山林土地真正有了連結,反映於生活、產業、政策、價值倫理等層面的真正本土化,尋求安身立命之道。
✔好書購買聯結:
天下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9329
誠品:http://www.eslite.com/Search_BW.aspx…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
鄭氏時期之歌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3232老師忘了教的歷史63:文人長征/三千六百公里/聞一多的印刻
History Left Out by Teachers 63
《紅燭》詩集/《離騷解詁》/《冬夜草兒評論》/《楚辭補校》/《西岸》名句/《七子之歌》
唯美的形式典範/總在神話與詩的界線間
1938年/聞一多做了決定
走一條三千六百公里/只能穿著草鞋的文人長征
湘滇黔/三省間穿梭
長沙乘船益陽/湘西出發/穿越貴州
二十四道拐的盤山公路/兩百六十多位學生/黃裝整齊
生物學家李繼侗/地質學家袁復禮/化學家曾昭掄
一路上地質考察/風土採集/民歌采風
兩個多月/到達昆明
誰曉得/邪惡的日本零式轟炸機/如影隨形/榨乾了昆明城的物資
天才詩人/為了養家活口/只能在大街上掛牌刻印
六年間/一千四百枚/詩人的章/在西南聯大/北京清華南開
三千多師生/眉宇間/傳遞/支撐
直到原子彈/進了廣島
誰曉得大詩人的災難/卻在日本投降後/軍統暗殺/西倉坡宿舍前
附上他美麗的/七子詠嘆/讓二十一世紀的華人讀者/再一次見證
是哪一位狠心的母親/忍心將一位大才子/在西南邊疆/拋掉
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 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