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們一起聽的相聲
前陣子和國中同學一起去看了復刻版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在那個只有卡式錄音帶的年代
這一夜和那一夜這兩段經典相聲
以及後來的台灣怪譚,誰在一壘
被我和哥哥聽壞了好幾捲
坐車聽,在家寫功課要聽,吃飯要聽,睡前也要聽
聽到每個段子ㄧ字不漏背下來
和哥哥兩人常常有人一起頭就開始接話接到欲罷不能然後笑成一團
(當年唸書如果有這麼認真就好了😂)
回想起國中時期因為某次自習課班長說可以上台表演才藝
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自告奮勇上台
把台灣怪譚拿出來講了超久的單口相聲
很慶幸同學們沒不僅沒把我當成怪人
(還是其實他們根本沒在聽我講話哈哈哈哈)
還因此交到兩個同樣愛好相聲的摯友🤣
從此在相聲的路上我不孤單
有三隻娃娃魚排成一列
A1200548213李發
你的下巴那裡有一坨牛油
青島一號我要來通緝你,開門!
可愛的小羊快去曬太陽
有趣的是這些相聲段子即使過了這麼多年還是經典到無法超越
而且還深刻的在我腦海中完全沒遺忘過
在看戲時演員的下一句台詞都還沒說
我就已經在心裡接話然後先笑出來
旁人看我應該很像神經病
但還好跟我一樣的神經病還蠻多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也因為看了復刻版讓我又默默的把這幾個經典相聲段子從youtube上找出來複習
最讓我意外的是咱家球哥居然也喜歡聽!!
而且跟著我聽了幾次之後還會跟著講!
連三隻毛毛蟲的故事和増羊報國的主題曲都會唱
沒事還會說媽媽我抖的包袱好笑吧😂😂😂
(相聲中抖包袱就是說笑話的意思)
就這樣我們最近連日常對話都可以隨時對上幾句相聲
覺得基因好神奇啊哈哈哈哈
講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知道有人跟我一樣愛好相聲文化的嗎
有沒有什麼推薦必聽的段子呢?
附上最喜歡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https://m.youtube.com/watch?v=BT8aG2VW5WY
#過了三十幾年毛毛蟲和娃娃魚都變成大閘蟹了😆😆😆
#有看戲的才明白哈哈哈
#演員謝幕時看到賴聲川好驚喜🍑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毛毛蟲 在 艾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聲
誰記得誰痛苦
以為這相聲梗 在電台只有我跟 某陳姓同事懂
前兩天聽了晚餐才驚覺 還有位姓陳的懂 陳揮文
(*¯︶¯*)
姐在這不TAG他的粉專 免得他又像私人臉書一樣念我一頓
說這話他已經講了十年至少 我是不是跟他有這樣不熟
姐人生中只懂得 這一夜、那一夜 那幾套 相聲
擁有原版CD不說 為了可以走到哪聽到哪
擁有IPOD(你沒看錯是時代的眼淚IPOD)第一時間
立刻灌入Itunes
李立群李國修的搭檔已成絕響
這相聲陪著姐度過北上奮戰的這麼多年
不管當下的心情如何 只要一聽到其中的段子
就樂不可支
我私自解讀 當時這相聲的發想
應該是為了日漸式微的相聲 發聲
要讓年輕人 認識相聲 喜歡相聲
我不知道其他年輕人
但當時的年輕人 我愛了它一輩子
信手拈來滿滿的梗
我後面有一隻毛毛蟲
年~頭都變了
這個酒是有歷史的
那個噹那個噹怎麼不亮了
你那陀牛油到底擦掉了沒
你不要這樣你人胖臉鬆搖起來不好看
烏盆呀烏盆呀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毛毛蟲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得知吳兆南先生過世的消息。
一生中最早有印象的相聲,是讀國小的時候,某曲藝團下鄉,在國小禮堂演出,那晚全場擠得水洩不通。演員謝幕致敬時,很感動地說,本來很怕下鄉來到文化沙漠,沒人來看,結果想不到全場爆滿。這番話聽得我們又感動又羞赧,其實我們鄉下人只是晚上沒事幹,自然會趨向燈火通明又有麥克風的地方看熱鬧而已。不過那場相聲真的好聽,幾個包袱至今仍然記得,例如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台語翻譯成「我老罔老,猶有人比我閣較老」,還有用各省語言半夜起來小便跟人對答的特色等等。
到下一次聽到相聲時,是國中到外校比賽,那天到底去哪裡、比什麼,現在完全沒印象;那天在主任車上聽的相聲倒是印象深刻,是《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電視與我」。
再下一次聽到相聲,又過了三四年,已經是高中將要畢業時。忘了為什麼會買《又一夜,他們說相聲》,一聽之下驚為天人,以補習班和中國思想史為主題的段子,完全是為了正在考前衝刺的我們量身訂做;睡前播一段來聽,和室友笑到捶床板,帶著笑意入眠。
到大學時代,遇到幾個愛聽相聲的朋友,大家互相交流,著實聽了不少,很多相聲包袱也融入生活中,形成一個「相聲宅」的圈子,說著我們才知道的哏(對了,也託聽相聲之福,綜藝界開始流行「有梗」一詞的時候,我們一聽就知道是「有哏」之訛音)。
1.「聽你這麼說彷彿XXXXX?」「不用彷彿,根本就是!」
2.「等等喔,我想一想....」「唉呀你不用想了,我想好了。」
3.「因為我們都是XX人嘛!」(做結論用)
4.「厚~起怪ㄋㄟ!」 (「喔!奇怪耶!」出自表坊舞台劇「絕不付帳」)
5.談到警察:「保力達B啦!保母咧!」 (出自「絕不付帳」)
6.裝傻用:「麼~?」(記性與忘性)
7.談到邦交國:「聖塔不力控!」
8.「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9.「這個XX是有歷史地!」
10.「你們男人都一樣啦!賤!」
11.談到中國歷史:戰國廁
12.談到中國思想:「我只有兩個字:放棄!」
13.拿東西給別人:「唷喝,拿啦!」「葉赫那拉?」
14.奸笑:「哼!哼!哼!」(把笑)
15.「你們品地人拿~麼浪費!」(台灣原人)
16.談不能談的問題:「親愛的鄉親父老兄弟姊妹們,請你們可憐可憐我~人家的國家是真正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是....」(突然停頓裝傻)
17.被人拱講笑話:「有三隻毛毛蟲!排成一列-\-\-\-\」
18.被人拱開話題:「來聊林志穎的微笑是否能挽救張曼玉的國語....」
19.談吃東西:「這我不管我只管吃!」
20.談喝東西:「窟初~一聲,又乾了一杯。」
21.「聽到沒有?」「聽到了....『我在長大~!』」
22.談戰爭:「古今中外所有的戰爭沒有人贏只有-\-\戰、爭、贏~了!」
23.「可以嗎?」「湊合!」
24.談吵架:「這個說那個抗戰不努力,那個說這個剿匪不用心,好像中國大陸被他們幾個人弄丟了似的!」
25.「您別捱罵了~!」
26.「這個年!...頭都變了!」
27.「唉唷我開玩笑的啦!你沒有幽默感ㄋㄟ!」(絕不付帳)
28.道謝用:「謝啦!謝啦!走錯啦!」(雞毛黨)
29.留言用:「春來也鳥語花香,秋去也山明水秀」(防空記)
30.報告時:「我接下來把報告分成~三大類!」「哪三大類?」「第一大類!」 (記性與忘性)
網路有時流行「用一句話證明你X過XX」,我用三十句證明我聽過相聲。以上可以證明我宅到不能再宅,標準相聲宅。
出社會之後,一段動輒一小時的新編相聲劇倒開始聽不太下去,也不知道是時間拖太長稀釋了笑點,還是不耐煩新編段子總要放些思想哲學、教育意義、社會反思。到頭來,長留在手機裡聽的,依舊是相聲瓦舍早期的「相聲來了」那些段子。
吳、魏相聲倒是這兩年才密集聽的,在YouTube搜尋就有,可以整理出七八十個段子。這些當年大學的時候在網路沒有管道可聽,就算聽到也嫌陳舊,現在倒開始覺得這味兒耐聽。雖然說,論好笑,還不如日本漫才如同高手過招劈哩啪啦旋起旋落那麼爆笑暢快;吳魏相聲節奏慢,笑點弱,聽眾哄堂拔尖怪笑反而比較引人發噱(當年的人笑點超低),不過聽這些五六十年前的老段子,才赫然將表演工作坊、相聲瓦舍、臺北曲藝團表演的許多包袱,有脈絡地連起來;而且聽老師傅一口脆朗的土話,有些方言雖然乍聽難明,什麼「蛐蛐兒油葫蘆」、「這也是個巧勁兒」,但是在本土文化和外省文化已然面目模糊的今日,聽一段道地北平味,就像繞進眷村館子點盤餃子細嚼慢嚥一樣,是既懷念又新鮮的體驗。
【緊急通知】
以最沉痛的心情通知您:我們敬愛的師父吳兆南先生,已於洛杉磯時間西元2018年10月14日凌晨1時30分,在家中安詳辭世,享耆壽九十三歲。諸多事宜正處理中,治喪容後稟告。
#吳兆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