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
我的日本友人都記得311 在日本最辛苦的時候 台灣的幫助
謝謝日本疫苗 也期待七月的國產疫苗
分享大家一個 人性本善的故事
因為疫情的影響,自從上週開始,除了兒癌及新生兒團隊,兒科的住院數大幅減量,我們兒童神經科也不例外,許多頑固性癲癇,或脊椎裂等預定檢查住院的孩童都已延後,因此有較多的時間在家裡陪家人尤其是小朋友。陪著小朋友線上上課的這幾天,腦海里一直反覆思考著,到底我想要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週一早上,依照慣例五點起床時,突然腦裡出現了一篇文章,是我九年級或十年級在新加坡國際學校時,我上日文課所讀的一篇短文。我記得,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眼淚跟著掉了出來。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14-15歲的大男孩,會在課堂上讀文章讀到流眼淚,可見這篇文章對當時的我,所帶來的衝擊。因為是日文,我試著翻譯,介紹給大家。原文是1991年出版的“文藝春秋”,作者是吉田直哉。
尼泊爾的啤酒
昭和60年(1985年)的夏天,因為攝影,我在尼泊爾.喜瑪拉雅山下的多拉卡村待了10多天。那是一個位於海拔1500公尺,山坡斜面上的一個村落。水.電.瓦斯等,一般我們稱為“生活生命線“都還沒來到這個村子。雖然村子人口有4500人,不用講汽車,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也因此對外的交通工具,就是靠兩條腿“步行“。村子的對外道路,都是崎嶇的山路,而且沿路有許多處,被河川或急流所切斷。到了上述的地點,路人就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博命一跳。因為路況,無法使用推車,當地的村民都是背或扛著日常用品或行李,一步一步沿著路走上來。因此村民都習慣將行李或物品背至極限,背到不能再背的程度,有時看到一叢草在動,仔細看原來是當地的小孩,為了燃料使用,背著比自己身體還大上好幾倍的玉米葉上山。
從前的日本也有類似的習慣,當要進入村子共有的山林砍柴時,不能用馬車運,能搬多少下山就看你能背多少下山。人們相信,只背回自己能帶走的量,是被山神所允許的。雖然時代不同,因為沒有汽車可走的道路,使得這個多拉卡村能依然保有山神所允許,對自然友善的生活。
無法使用汽車,對我們來說,在這裡進行攝影,相當於長時間背著沈重裝備登山一樣,是個極大的挑戰。我們將行李用車載到可到之處後,聘了15位的挑伕將器材及食材運送到村子,因此必須極簡化所攜帶的行李。在簡化的過程中,首先被捨棄的就是“啤酒”。因為啤酒的酒精含量低,考量酒精量,威士忌絕對比較划算。威士忌6支,1人1.5支應該可以撐10天的計算。但是,威士忌和啤酒畢竟是不一樣的。當結束一天辛苦的攝影,看著眼前清徹的小河,很自然的順口而出,說了一句“要是能在這個小河冰個啤酒來喝,一定很棒”。雖然捨棄啤酒是大家討論後同意,我這麼說是違反當初的協議,當我不小心把這句禁語說出口時,提出疑問的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子裡的少年傑特力君。
「這個人剛剛說了什麼?」他問了翻譯,獲得解答之後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如果想喝啤酒的話,我可以去幫你買唷!」
「….去那裡買?」
「查理.可特」
查理.可特是我們把車子停下、聘請挑夫的地點。因為是汽車能到達的最終地點,當然是有啤酒販售。的確當時在那裡的雜貨店貨架上,有看到幾瓶啤酒放置著。但是,到查理.可特,即使以大人的腳程也需要一個半小時。「會不會太遠了啊?」「沒問題,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就會回來」。 少年如此興致勃勃,我也就順勢把袋子跟買啤酒的錢交給了他。「雖然有點辛苦,但是可以的話請幫我買四瓶回來。」
充滿幹勁出發的傑特力君大約晚上八點的時候,帶著五瓶啤酒回來。我們大夥兒鼓掌歡迎他歸來。
隔天中午過後,來攝影現場探班的傑特力君問說「今天不喝啤酒嗎?」想起昨晚那冰涼的啤酒,「也沒有說不用,但是不會太麻煩了嗎?」「沒問題唷!今天是禮拜六,明天學校也沒上課,我可以買很多伊斯塔回來唷!」
尼泊爾的啤酒品牌STAR,當地人都唸成伊斯塔。興沖沖地把比昨天更大的袋子,以及足夠買一打啤酒的錢交給他之後,傑特力君比昨日更興致高昂的衝出去,但是這次一直到晚上都不見他回來,等到深夜也還是沒等到他。
擔心他發生意外,請教了村民們.「你給他這麼多錢,他一定是拿了錢逃走了。」拿到這麼多錢,他可以回去找父母,也足夠他去首都 加德滿都了,一定是這樣子的,村民紛紛這樣表示。
滿十五歲的傑特力君,其實是來自山的另一邊更偏遠的小村落,寄宿在這個村落通學。我因為攝影有拍到他平時睡在泥土地上的草蓆床,所以還算清楚他生活的狀況。
在那簡陋的居室裡,每天早上跟晚上,傑特力君用石頭磨碎香料跟辣椒,混合之後加上青菜做成的蔬菜咖哩淋在飯上當成一餐,如此刻苦的用功讀書。即使白天也很昏暗的室內,必須點著油燈趴在床上苦讀的傑特力君,沒有回來。
去學校向老師說明事情的經過,致上歉意,想要討論一下後續該怎麼處理。沒想到老師也說「不用擔心啦,這也不是什麼意外事件。給他這麼多錢,這一定是逃跑走了。」我咬緊牙根深深感到懊悔,無意間用日本的價值觀,給了一個尼泊爾的孩子難以置信的鉅款,讓本來乖巧的好孩子迷失了方向。但是,是不是真的是發生意外了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是最糟糕的情況。就這樣坐立不安的過了三天,在第三天的深夜,在宿舍的我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糟、會不會是最壞的消息,忐忑的開了門,是全身泥濘快虛脫的傑特力君本人站在那裡。
由於查理.可特僅剩下三瓶啤酒,傑特力君又爬了四座山到別的地方,總計買了十瓶的啤酒。路上因為跌倒不小心弄破了三瓶,說完,傑特力君從衣服裡面掏出三瓶啤酒瓶的碎片,以及找剩的零錢交給我。我抱著他的肩膀,忍不住哭了起來。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這樣的哭了,也不曾如此深深地反省過自己的所作所為。
通學生意思 在 Teresa的英文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好,
我真的好久沒有寫文章與你們分享了。前一陣子我去學了開車(是的,我真的算是很晚才學耶😂)。我發現學開車的一些過程可以拿來跟剛開始學英文的過程相比,是有一點類似的。
✅1. 拆解動作,從最小單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開始
開車:剛開始教練先教你「前進跟後退」。重複練到熟了之後「倒車入庫」。重複練習到熟了之後「路邊停車」。一個一個步驟的來,每次只熟悉一個步驟,在每一個步驟都熟悉了之後再往下個步驟學習。
學英文也是如此,拆解的步驟不但重要還可以減少學習焦慮或是挫折感。在這邊我指的是初學或是打基礎的學員。這個步驟的訣竅在於,一定要一個步驟熟了,再繼續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沒有熟悉就往下個步驟開始的話,不但會學得不扎實還很容易後來會聽不懂,然後會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個牌子倒了(一個東西沒有懂)後面全倒(後面都不懂了)。或是後面會學得辛苦許多。
在這邊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每一個人在每個步驟所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不要跟別人比較,覺得自己好像進度很慢。學校教育的缺點在於,大家都使用同一個進度,所以理解快的覺得很無聊,理解慢的還沒有懂了就要往下個單元邁進。因為不懂,所以學習沒有成就感,容易失去興趣,也容易放棄。雖然如此,也不要對自己太好,在一個步驟中花太多時間。好好觀察自己的學習,瞭解你自己學習的情形,調整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速度,非常重要。
對於初學者來說,初學者的拆解步驟就是:
字母自然發音➡️短母音拼讀➡️長母音拼讀➡️基礎自然發音拼讀
認識字➡️認識句子➡️一個時態一個時態的認識等
✅2. 開車場內的重複練習=學英文剛開始的重複句型練習
全部動作都學好之後我們會不斷的重複練習場內考試範圍。當時我一直在做影片,覺得練習開車可以休息,所以我可以的話都練習非常久。後來我練到,在場內開的時候我可以不用去記練教練講的幾圈幾圈,在繞s型的時候我只要看後照鏡的線就可以順利轉進去轉出來,都不會壓線。因為我重複練習多到可以靠感覺就會轉。
講英文也是,練習久了,你會練出語感,無需再把公式從大腦叫出來,無需再去回想文法的規則。就像我在練習開車時練到不需要背教練的口訣,要轉幾圈,要做什麼動作,打方向燈等。我藉由不斷重複讓我的身體自然而然習慣那些動作。但是這是需要非常多的練習,練習到你可以無需經過思考過程寫出唸出句子。
其實這一點不是必要的,但是比較經濟實惠。你也可以直接開出去,直接請教練全程陪在你身邊指導你。國外許多國家就是如此運作的,只是你要有會開車的人在你身邊陪同,開過好多次,直到你熟練為止。(相對的費用也高出許多)
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省略重複句型練習直接說英文,也是可以的。你的口袋夠深的話可以請一個外師全程陪你說英文,直接開始在生活中完全使用英文。直接沈浸在英文的環境中,會因為環境強迫關係學得非常快,真的可以省略掉,或是無需那麼多次的重複練習。
最終,在場內學開車是為了要可以在路上開車。在家裡自修英文或是去學校學英文是為了要有一天可以跟外國人說英文。唯有真實的去應用,那個你在學的技能才會變成你真正會使用的技能
✅3. 練習跟實際操作是兩碼子事
第一次把車開出去=第一次跟外國人說英文=充滿恐懼跟錯誤百出的第一次
場內練習熟練了,就可以開始開出去。還記得我第一次要把車開出去時有多麼緊張,害怕,多麼想要逃避。第一次開出去需要教練一直握著我的方向盤,確保不會發生意外。剛開始我感到非常挫折,因為我場內練習得很熟,但是一開出去就是狀況不斷;不會超車,開太左邊,沒看到紅燈,開太快,開太慢,油門不會採。
你第一次跟外國人講英文是不是也是很害怕?你第一次跟外國人說英文是不是也是錯誤百出?
我第一次大量講英文是在美語幼兒園當助教的時候,我當時常常要跟外師溝通學生的狀況。即使我的英文成績在學校是不錯的。但是講出來的文法還是很破碎,單字常常不知道要用哪一個比較正確。我跟外師很熟,所以每當我用錯單字,都會被取笑(我是厚臉皮完全不介意的還會跟著笑)。甚至那時的外師在我剛開始在那邊工作時曾經跟我說:「Teresa你剛剛說什麼我完全聽不懂!」
大家都以為當我們在學校練習訓練完之後,出去使用英文都要盡量完美。但是真實世界是,剛開始出去說英文就是會錯誤百出(除非學校訓練得太好了),這是很正常的。你就是要經歷過犯錯,才會有越來越完美的一天。要不然為什麼會有「實習」這個制度呢!對了,在我自助旅行經驗中,大部分的人講的英文文法都是不完美的。
✅4. 剛開始開車=剛開始說英文=大量消耗腦神經
剛開始大量說英文的時候跟剛開始開車一樣需要全神貫注,全神關注會耗去你許多精力跟體力。我每次上完開車課都感到非常疲累。相同的情況發生在我第一次開始全英文教學時,因為要非常專注於我講出的每一句話(在學生面前豈能犯錯),消耗了許多腦神經,加上我上課要站著又喜歡比手畫腳。每次上完課我都累翻了。但是漸漸的,說英文對我來說非常簡單,變得跟說中文一樣簡單自然。
✅5. 密集的學習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
第一次的駕照考試,筆試跟場內我都過關了,但是在路考時因為我開太左邊壓線,所以很快就下車了被考官載回來。可想而知我是感到多麼的挫折還有丟臉。教練跟我說:「通常學員在第二次路考時都會開得好許多,這一陣子的學習實在也太密集了,你們一直都處於緊繃的狀態。反而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後再來開,會開得好許多。」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休息了兩個禮拜都沒有練習開車。兩個禮拜再開時竟然真的開得很順。第二次也順利拿到駕照。
你有沒有過某個東西當下你不懂,然後過了一陣子,即使你沒有一直複習或是碰那個科目,但是突然之間就懂了。
我的朋友跟我分享他學習義大利文的情況,她很密集的學了義大利文一陣子,然後休息了好幾個禮拜都沒有碰,之後她發現她之前密集學習的內容都記起來了,在學習的當下是沒有記起來的,之前學得很難懂的地方也懂了,即使她有一陣子沒有唸義大利文了。
在「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中有詳細地提及,一個好的睡眠,是可以如何幫助你的大腦強化你的的記憶力還有幫助你內化你所學習的東西。科學家也證明了「間隔學習」比「密集學習」的效果好。套一句老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前提是,你在密集學習的時候有很認真的學習,你才可以休息一陣子。而不是隨隨便便看個影片,沒有經過聽讀寫三步驟就給自己一段時間休息。這樣是無論怎樣都不會進步的。
以下的兩點都跟人有關係。
✅6. 找個好的學伴
在學開車的時候,教練讓我跟另外一個女生一起練車。我們都會提醒對方哪裡沒有做好,練到後來很熟的時候還會一直聊天。這讓學習的過程變得很愉快。
學英文也是,如果你很幸運地找到一個學伴的話,可以互相練習對話,提醒對方哪裡講錯了,互相回答不懂的地方。不一定需要老師在旁邊指導,真的兩個都不懂再問老師!
✅7. 好的教練老師
Last but not least(英文常這樣講,它的意思是:雖然我把這點擺在最後面,並不代表這件事情是最不重要的)
我聽過許多人說他們的開車教練有多兇還有他們學習開車過程有多麼討厭。因為教練太兇,我的某個朋友還跟我說學開車是他經歷過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不是有點誇飾)但是我真的是太幸運了,我教練很會教,又親切,又好笑,學伴又好聊。我整個學開車的過程真的是開心透了。(除了要開出去時例外,太緊張)
大家都知道好老師非常重要,我把我英文學得好的功勞歸給我的國中英文老師幫我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因為基礎有打好,後來的英文能力都是自學的(對了,我是國中才開始學英文的)。找一個好教練,好老師真的很重要。
對了,如果你想要學開車又住台北的話,我強力推薦「大台北駕訓班」的「一路教練」。她真的很棒很會教喔,又親切搞笑!(不是業配,真心推薦)
可以去她的臉書跟他說你想要報名
https://www.facebook.com/iRu.joy?locale=zh_TW
其實,學什麼所有的新的技能還有學科都是需要
1. 拆解
2. 重複練習
3. 應用
4. 好的老師
你有好好的把上面步驟都做到,相信你一定可以學得不錯!
通學生意思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星期五,我們和地球公民基金會、議會盟友林于凱議員一起舉辦了公聽會,探討「石化風險治理」和「空污診斷」的議題,並邀請到來自美國加州的Kim Fortun教授和我們分享她的研究案例。
--
以下節錄自環境資訊中心報導:
https://e-info.org.tw/node/217647
Fortun表示,工廠的風險不會因為我們的期待,就馬上降為零,但是社區居民有絕對的知情權,應該了解工廠內有哪些設備,作為緊急應變的必備。
她指出,透過簡單的網路社區地圖,就可標示出工業區內的風險來源,例如發生意外時,首先應該關注的區域在哪裡,要優先降低風險的區域有哪些,可能是周邊的學校、通學路徑等等。
社區居民也能幫助規劃有效的訊息傳播模式,例如白天在家的民眾有誰或學校校長,他們可以快速有效地指導民眾,面對災害意外的避災方式。由於社區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社區和生活模式,因此應該將社區成員納入環境監測和風險評估,以及相關的氣候調適計劃。
Fortun強調,在全球空污治理的研究中發現,要解決當前空污帶來的巨大風險,需要各個部門緊密合作和溝通。而在增強社區民眾的環境知情權上,科技設備可提供協助,例如開放源的空品監測模式系統(CMAQ)等。
她最後補充,必須對所有年齡族群進行風險和環境教育,不管是年長者或孩童。應該要進一步思考,我們要什麼樣的環境和經濟發展模式。GDP數據,無法呈現健康風險和環境正義的重要性,透過空污和風險治理的深度討論,要讓民眾了解,我們該如何從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
通學生意思 在 預付卡儲值 的推薦與評價
... 通,報平安最可靠 · 自助服務區. 固定IP申請、頻寬分流、故障報修. 看方案. 寬頻上網 ... 線上儲值. 看更多方案. 計量型; 計日型; 計時型; 上網+通話; 通信費; 學生; 親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