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渾水歷年DSE中文作文範文參考
2019年最新出爐:《想想別人,讀書無用,這一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9/04/02/192096/
2018年:《舊地重遊 談知己和敵人有感》
https://www.am730.com.hk/…/%E8%88%8A%E5%9C%B0%E9%87%8D%E9%8…
2017年:《走向IFC天台的足印:解開輸身家的憤怒心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artic…/20170405/56525842
2016年:《我在沽空內銀之中找到快樂》
https://www.vjmedia.com.hk/…/%E6%88%91%E5%9C%A8%E6%B2%BD%E7…
故事內容純屬虛構,派膠為主,希望DSE考生加油。年年我都玩膠,正常考生三揀一,但係我一篇文玩晒三條題。
利申:會考中文A、高考中文Straight A,包括作文。現在明顯退步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LSir[DSE]中文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文科補習名師 Instagram: leungsirdse (個人); leungsirdsechinese (官方) Facebook專頁 Whatsapp: 9123 2275 NOTES: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60dOqFK4UtuPaYAJ...
這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範文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腦中小劇場 第9場 關於你還一知半解的躁鬱症】
男人出門前,依舊不太放心,於是再度打開房門,將床底下的工具箱打開,拿出鐵槌,藏在其他人找不到的地方。
阿東大概是世界上最懂躁鬱症的人。
在他腦中,有一本厚厚的躁鬱症開箱文,基本上就是他的自傳,但他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
阿東要出院了,院方認為他被治療得差不多了,不如早點投入社會,但他們其實也不太清楚該怎樣讓他投入社會,只是因為床位有限,要留給更需要的人。
接他出院的是個貨車司機,阿東上次見到這傢伙是在二十年前。那時的阿東,根本沒料到他們會再見面,而且還是在精神病院的大門。
父子相逢,以一種有點難堪的形式。
阿東跟爸爸回到住處,那是一間劏房,所謂劏房,就是一間套房像被切豬肉一樣切成三塊,每一塊大約兩坪。一張雙層床,兩步寬,可以通風的地方都吊上內衣褲,牆邊堆滿雜物,其中有兩箱是前女友退回來的衣物。阿東投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踏進一個比病房更不自由的空間。乏善可陳的互動,尷尬的對視,於是他爸決定去買便當,臨走前,他環顧四周,確認那把鐵鎚已經藏在阿東找不到的地方。
沒錯,一般人都會認定躁鬱症患者是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的滋事份子,因為字面浮現的就是這層意思。
每一餐,他爸都會戒慎恐懼地都盯著他服藥,社區護士也會定期來電追蹤病情,阿東沒有任何反抗,因為服了藥可以讓他平靜一些,但也會讓他變得十分嗜睡。阿東不太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樣只會讓他整天躺在床上,沒辦法面試,沒辦法參加好友的婚禮,更沒辦法去找前女友道歉。
於是他偷偷把藥吐進洗手台,這一個多月以來,他覺得自己的狀況好多了。他穿上西裝,裝備參加面試,那是一份他很有把握的工作,他住院前就是搞金融的,要不是為了照顧久病厭世的媽媽,他不會辭掉那份工作。對了,阿東的媽媽半年前在浴室失足過世,不幸的是阿東在場,而且還在發病狀態,但最後警方判定整起事件是樁意外,因此強制阿東住院治療。
面試時,他能感覺到對方不太友善,但阿東對自己很有信心,他才三十歲,他想證明自己還能做事,於是口沫橫飛地說著過往的豐功偉業。對方露出了一種他很熟悉的表情,那是他以前常在同事臉上看到的表情,他們總是敷衍似地點著頭,虛偽地笑,心裡卻只在意那三個字,「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雙極症,意指情緒的兩端。每當他聽到躁鬱症三個字,總會想起小時候玩的盪鞦韆,想起那來回擺盪的弧線。那時候,每個孩子都期待著從低處拔升的刺激,再承受由高處掉回原處的失落,一次又一次,感受著起降兩端之間的衝擊,那是一種不斷經歷「獲得」與「沒收」速度的過程。
對他來說,發病也是一種不斷經歷「獲得」與「沒收」的過程。只不過,不斷獲得而又被沒收的,是一個人的能量。
就像現在這個面試的場合,他行雲流水地回擊每一球,感覺自己似乎正要慢慢盪到高處,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能量。因此,他變得很有自信,好像每件事情都能做得風生水起,他不想浪費時間,滿腦子都是不斷湧出來的計畫,但不需要排定執行的順序,因為可以同時進行。只是當他連珠炮似地把那些想法說出來時,旁人都是一臉茫然,沒關係,那是大家跟不上他的腳步。由於精力旺盛,他已經不太需要睡眠,整星期不睡都沒關係,就像年輕時練團一樣,這種能量是老天給的禮物,他不能浪費。
可惜的是,躁鬱症最大的破綻,就是常常高估自己的能量,誤判了自己的能耐。
因為沒有適當的睡眠,體能會逐漸流失,判斷失去準繩,於是他開始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舉動,譬如熱情地找陌生人攀談,企圖大量購物,甚至衝進超商直接把巧克力棒拆開,一根又一根地狂啃。於是周遭的人對他露出防範的姿態,甚至把他的窘樣上傳網路取悅世人,但其實他不一定會傷人,這是一般人對躁鬱症的刻板印象,事實上,他們更容易在無意間傷害自己的身體。
沒多久,他會發現自己根本沒做好任何一件事,因為沒辦法好好運用這股能量,他接連搞砸了面試、朋友的婚禮,就連女友對他的諒解,都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整個世界都在害怕他的失控。因此他又從高處慢慢盪回低點,那股能量似乎再度被沒收,這個世界又變得不太歡迎他了,整個人變得比剛出院時還要低落。
從「躁狂」掉進憂鬱,「憂鬱」回復平靜,「平靜」後又攀向躁狂,三種狀態,幾個月循環一次,規律得像流水線的作業。然而每一次循環,都只是在重新設定自己的能量,重建破裂的人際關係,什麼也改變不了,這就是躁鬱症患者的日常。但在其他人眼中,這幾個月的日常,也只是他自傳中的其中幾頁。
阿東他爸一籌莫展,只好參加家屬團體,希望能得到一點幫助,但他得到的全都是比他們家更悲慘的故事,而這樣似乎能讓他感覺好過一點。阿東一整天都窩在床上,因為走出去也不會有人迎接他,他回想起當初照顧媽媽的那段時間,那段被爸爸遺棄的時間,他就覺得難過。阿東這一輩子都在跟體內的能量拔河,一輩子都在經歷這種循環所帶來的折磨,當他工作做出一點成績時,媽媽只會拿他跟避逃美國的弟弟比較,當他丟掉一份工作時,媽媽只會嫌他沒用,但就算是這樣,他也不願意把媽媽送進養老院,於是阿東漸漸回想起來,媽媽在浴室跌倒的那一天,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一念無明,今年上旬最好的華語片。長久以來,華語片始終缺乏以躁鬱症患者為主體的戲劇作品,近幾年演得最入木三分的,應該是美劇反恐危機(Homeland)的女主角克萊兒•丹妮絲(Claire Danes)。這回余文樂也不遑多讓,將兩種極端的情緒狀態切換得細膩而傳神,除了演員本身的投入,編劇也該記上一功,因為她翔實地蒐集了背景資料與醫療訊息(編導是一對超有才的情侶檔)。劇情本身絕不枯燥,日常衝突一件接一件,安排合理,為阿東幾度情緒切換的轉折埋下伏筆。當中又穿插阿東媽媽生前的情節,時空來回交錯,媽媽的死因則留待片末揭曉,增加懸念。
身為一個從事相關行業的觀眾,只能說這劇本簡直栩栩如生地描出躁鬱症案主的模樣,若有興趣,想徹底了解躁鬱患者完整的發病歷程,看這部片就夠了。最值得讚許的是,編導不去撻伐任何一個角色,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各自的顧忌與擔憂,面對精神患者,他們的困境其來有自,沒有誰懷有純粹的惡意。
透過本片,躁鬱症以一種受到尊重的方式,被觀眾所認識,如果可以,更應該被大眾所認識。
「我不是要你們幫忙,只希望你們不要落井下石」,這是阿東他爸非常重要的一句台詞,畢竟躁鬱症的家屬們,可以算是與精神疾患過招時,最苦難的一個群體。如何與躁鬱症的案主相處,如何敏感地覺察他們的任何不對勁,如何減少這些苦難的衍生,在不久的將來,小劇場會再回到這個話題,我們下周見。
#躁鬱症
#雙性情感疾患
#一念無明
#電影
這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範文 在 一個。旅生 A Girl with a Travel Hear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細心的你,可能會留意到旅生的另一個身份也是護士學生,對於近來播放的《實習天使》,雖然充斥著錯誤訊息,派膠指數很高😂但的確勾起不少實習的回憶🙈故在 蔓珠媒體 Manju Media 分享了這篇旅生的「真。實習天使」感受🙈
------------------------------
全文:
實習天使看《實習天使》|一個。旅生
旅生除了「旅生」這個身份,其實同時亦為護士學生。近日開播的《實習天使》引來熱烈討論,內容不外乎劇中的誤導資訊,若是大眾將大台所灌傳的一套當以為真,那便是真護士的災難。姑且勿論當中的錯誤示範,同是實習天使的筆者也不敢在此班門弄斧。此劇雖然很「膠」,但勾起這些年的實習回憶,想藉此分享真。實習天使的心路。
護士這工作無疑是使人迅速成長。別的大學生,可用盡時間參與不同的活動,體驗不同的大學生活;與此同時,作為護士學生的你,已經默默地開始在醫院進行一千多個小時的實習,面對真的病人,真的病例。
雖然同是大學生,但護士學生的大學生涯已開始接觸醫院裡的生老病死,彷彿與大家走上不同的平衡線。
他的手轉動著原子筆,你的手轉動著不同的維生儀器。
他的手拿著籃球參加比賽,你的手拿著生理鹽水幫病人更換;
他的手按壓筆記上的便利貼,你的手按壓著病人的胸腔進行心外壓救人;
我還很記得第一次幫病人做心外壓的感覺,但不幸地最終病人失救,那份身心的疲累與無力感,以及家屬呼天搶地的哀哭,那一幕,我永遠不會忘記。
有人說,想發達的不會想做醫護;
更多人說「前世做錯事,今世做護士」。
雖然護士薪高糧準,但甜頭的底下卻是苦差。
選擇留下來的,大部分是因為一份責任和使命感。
每份工作都有其辛苦之處,就如家家有本難言的經。但醫護這個行業,辛苦的不只是海量的工作,更沈重的是一份責任。大部分工作,做錯了,都是金錢上的損失,最沈重的代價是失業;但醫護,最錯事最沈重的代價,是一條人命,是你和我無法賠得起,也無法補償的人命。失去工作,也不及失去別人的性命來得痛心;一雙原本想救人的手,變成殺人的手,那份內疚和自責,光是想想,已重得難過。所以每天的工作,又怎能不打醒廿萬分精神? 即使是個小學護,即使追更下只睡得四五小時,但每次上到病房實習,身體不得不多擠一點腎上腺素,強行把自己從疲憊身驅中拉直了身子,繼續在病房東跑西跑。如果腎上腺素借了要還,我們這一輩子注定還不清。有時候自己病倒了,還是要以一個病人(加護士)的身份去照顧另一個病人。
護士與病人比例,沒什麼可能達過國際標準的1:6-8,很多時候都要1:12以上,如果有同事call sick leave,情況更嚴峻。由收症開始,忙文件處理,忙聯絡醫生和家屬,忙檢查病人維生指數。到醫生看完病人,又再忙跟進醫囑,忙文件處理,忙維生指數,忙不同的檢查安排,忙天地線的照顧(天線:吊在天花板/鹽水架的維生液,地線:插入身體的不同喉管),忙這又忙那。有天使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當病床的使用率高達200%時(本身有30張病床,都可以收到近60位床人,加床加到走廊位),猶如人間煉獄,忙得不得開支,連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我們每人只得一對手,不足以應付五六十位病人的額外需要, 但遇到不講理的病人/家屬,我們只能苦笑一句「前世做錯事,今世做護士」,為你著想,卻招來責罵,的確灰機,有時甚至有冤無路訴。
雖然工作上有灰心的時候,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動,一份支撐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看過醫生的你,相信也感受過等了很多個小時,換來幾分鐘會面的經歷,病人見得最多的是護士,但病人需要的是兩者。我們需要醫生診症,醫生也需要我們照顧病人,醫護關係不應是上對下,而是合作的平衡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護士雖然不像醫生可以做「大事」,但護士做的「小事」卻是不小也不少,大家都有共同目標,就是病人早日康復。有時小事可以來得更窩心,有時候小至遞一杯水、換張尿片、一句簡單的慰問,都是幫助到病人的事。每次聽到病人從心的一句「唔該姑娘」,甚至是一句「讚揚」,足以是當天正面工作的力量來源。所以在此呼籲含蓄的你,不要吝嗇每一句鼓勵的說話,對護士,也是對身邊的人。
http://manjuhk.com/2015/12/04/angelmaking2/
這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範文 在 LSir[DSE]中文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文科補習名師
Instagram: leungsirdse (個人); leungsirdsechinese (官方)
Facebook專頁
Whatsapp: 9123 2275
NOTES: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60dOqFK4UtuPaYAJZN9BlRXpjkTF7JX/view?usp=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