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的景深很淺很淺。
鏡頭聚焦在梅黎安的右眼睫毛上,她捧著一桶冰淇淋,坐在餐桌上,用湯匙直接挖著吃。你要吃一點嗎?不了,謝謝。「康諾的手往口袋裡插得更深一些,彷彿想整個人都躲進口袋裡。」他的畫面出現逆光,後面的窗戶稜線融化成一片霧。除了彼此的眼睛,他們什麼都看不清楚。
⠀
「和她獨處,就像日常生活開了一扇門,他可以走進去,關上門。她絕對不會告訴別人。」
這扇門的瑣是感應的,只認得康諾。但他總是以為自己弄丟鑰匙。在學校,梅黎安被景深孤立。大家把她說成一個笑話,來掩飾對她的畏怯與自卑。康諾是唯一會跟梅黎安說話的人,只是不會在朋友面前。想看清楚她,總有其他的部分會失焦。康諾的眼睛是碧空如洗的藍,梅黎安則是連在色彩書都會缺席的深棕色。塞尚說,藍色能讓其他色彩震動,而維根斯坦卻說,棕色不在光譜內。於是他們像不同星系的兩顆星球,引力大亂,從自己的軌道脫軌。
那是個專門在乎不重要小事的年紀。這個「不重要」,現在說來是後話,當時的我們,擁有的東西單純又稀少,出於某種青春期的彆扭與特殊的校園氛圍,沒有人願意成為被議論的主角。成績都被攤在太陽底下曬焦了,至少把心情保留點陰影吧。不過,就算是陰影,影子的主體物卻也無處可藏,大家的確會咬咬舌根,使使眼色,其實沒有人真的在乎。
「他揣著這個秘密,彷彿揣著又大又熱的東西,像個裝滿熱飲的大托盤,他走到哪裡都要揣著,而且還不能濺出來。」
⠀
但,明白沒有人在乎後,人生藍圖也不會自動出現座標。對康諾而言, 未來是現實,他以為自己只配走上一條鋪好的石頭路。而對梅黎安來說,未來是想像,她會降落在遠方,一旦抵達,隨時都能起跑。於是梅黎安一句話就說服康諾去申請三一學院的英文系。那甚至不算說服,是提醒,康諾連自己熱愛的事物都需要被提醒才能承認,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梅黎安好像什麼都清楚,對於被愛卻模模糊糊。兩個沒信心的人相遇,註定會擦撞出一聯串的誤讀。
即使梅黎安原生家庭在她身上撞出裂痕,但真正擊碎她的,是康諾沒有邀請她參加高中畢業舞會。他從不對梅黎安說謊,所以約了蕾秋後當天下課就跑去告訴梅黎安。他的善良幼稚又遲鈍,投擲的重量卻足以砸破梅黎安。她再也沒去上學,把散落一地的殘骸隨便掃掃,沒有人看見。從那時開始,有某種像泥巴的東西,在梅黎安的身體裡緩緩沈澱。
「丹尼絲從很早以前就決定,如果男人想要欺負梅黎安當成自我表現的方式,她沒有意見。她相信梅黎安欠缺『暖意』,而所謂的暖意,在她的定義裡,也就是那種哀求痛恨她的人愛她的能力。 」
⠀
梅黎安持續失溫,但終究還是生存下來。她在大學成了蝴蝶,輕輕振翅就能帶來效應。康諾則像一棵移植不良的樹,鬆動的根抓不到土。再次相遇時,梅黎安化了妝,深褐色的眼球冷冽的發暗,而康諾的藍眼睛則蓋上一層薄灰。她看他的表情,多了些許刻意牽動的笑,康諾用盡所有的力氣保持正常。然而當他們獨處時,那扇門認出了康諾,梅黎安畫滿眼線的眼睛再也藏不住那一層層擴散開的愛憐。
「你想過要帶我去舞會嗎?這樣說起來很蠢,但我還是很好奇,你是不是曾想過要這麼做。
老實說。沒有。真希望我當時有。
你會答應嗎?
當然。」
當梅黎安問完這個問題,眼淚延遲了一年才滴下來,附帶上軟綿綿的體諒和過期的傷心。康諾道歉,梅黎安沒有責怪他。因為她比他更懂,撿拾自己是一種公德心,而康諾的存在已足夠讓她原諒整個世界。只是康諾沒有放過自己,他甚至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種—可以善待梅黎安的人。他對自己的平凡感到失望。
「梅黎安身上的野性一度影響了他,讓他以為自己和她一樣,以為他們都有同樣難以言喻的的心靈創傷,無法真正融入這個世界。但他從未有過像她那樣的創傷,只是她讓他以為自己有罷了。」
⠀
這是康諾對自己的誤讀。相較於梅黎安,他的成長因為有一個開明的年輕媽媽,而顯得風平浪靜。當他看著梅黎安把自己傷口的結痂一片片撕下時,總是顯得手足無措。他學會接住她的第一次,是在分手第二次後。在義大利,他抱住盛怒的梅黎安衝向那時交往的控制狂男友。第二次在老家,在她被哥哥打到流鼻血時,她學會向他求救。梅黎安一直在康諾的力量裡面,她甘願臣服於他,成為他的發力點。康諾一直都知道,但不確定該怎麼使力。
在那家暴前的下午,他們經歷了一場失敗未完的性愛。梅黎安第一次背對康諾趴下。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做愛過。以前他們總是看著彼此的眼睛,耳鬢廝磨,閒話家常。康諾遲疑,進入了她。
「那你會告訴我,說我屬於你?
什麼意思?他說。
她沒回答,只是對著被子用力喘氣,感覺到自己呼出的氣噴在臉上。康諾停了下來,等待她開口。
你會打我嗎?她說。
好幾秒鐘的時間,她沒聽到任何聲音,連他的呼吸聲也沒有。
不會,他說。我不想打妳,對不起。」
康諾抽身用枕頭蓋著下半身跪縮在一旁,像一隻被鞭炮嚇傻的狗。梅黎安則是一頭差點被車撞的鹿,全身凝滯,落荒而逃。她開始明白某一部份的自己早已扭曲變型,連自己都無法辨識。就算和康諾一起回到了初始的地方,她也只剩把情景收拾乾淨的份了。
⠀
回想他們第一次接吻,像一起舔了全新口味的冰淇淋一樣,靦腆地笑開了。第一次做愛,康諾為了脫下梅黎安那緊身的小可愛,扯亂了她的頭髮,兩人缺乏默契的笨拙看起來浪漫極了。康諾告訴梅黎安,如果不舒服隨時都可以停。「隨時都可以停」這句的體貼溫柔,是一個男性對伴侶最大的尊重。康諾不只說了一次,也做到了。他們的性愛,在原著裡沒有太多著墨,但在視覺上完全是愛的小彩蛋。缺乏愛的性,才會需要滿滿的慾望灑向觀眾。因此看他們親熱,牽動的不是情慾,而是單純渴望被碰觸,被擁抱。床戲在拍攝技術上被視為「武戲」,會有所謂的「動作指導」。對演員來說,像跳舞,要記得舞步,時而進時而退,不會踩到彼此。幾場床戲之後,兩人赤裸仰臥的全景如一幅油畫。這些親密回憶的閃入,讓那場戛然而止的愛像一座斷崖。
第一次的親密關係,對女生來說極為重要。因為身體的記憶超過我們的想像。日本作家田邊聖子在《私人生活》裡,用了一個男生幫女生洗澡的比喻。男生細心用海綿搓洗著女生的身體,然後再淋上乾淨的熱水。不是草率地隨便沖沖,也不是從頭頂沖下還弄到眼睛那樣的粗魯。比起像玩物一樣被海綿搓洗,細細的熱水從背部暖暖留下的感覺更讓女主角沈醉。我想,若溫柔的基準已經被插旗,無論走到那裡,都忍不住回望那個方向。之後落腳的地方,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於是錯誤一再重複,愛上的人總是很像。直到有一天,當既視感被現實攪散後,只好輕聲說一句,喔,那是好久前的感覺,想不起來了。
「覺得自己完全臣服於另一個人的控制下,這感覺太奇怪了。但同時也非常正常。沒有人能完全獨立於另一個人之外,既然如此,何不乾脆放棄嘗試,她想,朝另一個方向奔去,完全依賴別人,也讓他們依賴你,這有何不可呢。」
⠀
大學畢業前,他們回到老家的酒吧。在跨年倒數時,康諾當著大家的面吻了梅黎安。這不是康諾的作風,他在討好她,或是渴望彌補高中的總總愚蠢與幼稚。梅黎安笑了,欣然接受。他們之間的「討好」與「臣服」, 在找到信心後成了一種「默契」。誤讀慢慢退場,終於能精準地說完,我愛你,我也愛你。兩句簡單到無聊的情話,等他們很久。
最後一顆鏡頭,兩人對坐在火爐邊。景深很廣,他們的時空終於不再失焦。只是現在,康諾的未來成了想像,而梅黎安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原著也終結在這裡,不過氣氛和影集呈現的有點不一樣。我寧可將這故事定格在這座火爐邊,如同最開始梅黎安對康諾表白的那台影印機。這是一個青春的尾端,或說,歲月開場之前。當一切,才剛開始好好的。
⠀
妳知道妳上回說妳喜歡我。在影印機旁邊。
是啊。
妳的意思是朋友之間的喜歡,還是什麼?
不,不只是朋友。
⠀
*原文刊載在「釀電影」
https://vocus.cc/article/5f155211fd8978000181bece
...........
l 講座主題:從《正常人》談青年世代的愛情觀
l 時間日期:2021.03.13(六) 15:00—16:30 (1.5個小時)
l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3F 典藏敦南專區
l 主講嘉賓:鄧九雲(演員/作家)、林達陽(詩人/作家)
l 主題書目:《正常人》,時報文化出版
l 報名網頁: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1140306512032323840
逆光拍攝英文 在 四十.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寒假窩在一起最好的十部親子電影院》
台灣疫情最近有點緊張,絕對支持防疫最前線的醫療人員,寒假如果沒有其他計畫,一動不如一靜,窩在家看電影,似乎不失為一個親子共享的活動。這十部親子電影是輕鬆小品,但後勁十足,值得好好花時間觀賞,跟孩子閒聊裡面讓你有感的兩三事。
🎬《初心》米其林的那顆星不會讓快樂加倍
「當這道菜已經是完美,我就不會留在菜單上了。」
紀錄片有趣的是,當切入的時間不同,發展的故事路線也不同,當導演來到新加坡要拍攝成功獲得米其林二星的restaurant Andre 和江振誠成功的故事,然後卻在江振誠在開店七年和結婚13週年慶祝的這一天,拋下這句震撼彈讓拍紀錄片的目的峰迴路轉,從當廚師的初心開始。
「不要當厲害的廚師,當快樂的廚師」
我喜歡站在橄欖樹外面招呼客人的江振誠,理著短髮,穿著日復一日主廚的衣服,不跟隨潮流,把時間給更有產能的事,他知道他的完美主義,已經讓自己的名字放在米其林紅色聖經裡,但從南法帶來的橄欖樹,隨著時間長得方向不同預期,讓他有著初心的想望。漂泊的心終將入港,回到故鄉,才是快樂的來源。
🎬《靈魂急轉彎》生命的火花,燦美如花
一個沒有遇到伯樂的鋼琴老師,終日在中學教導音樂,有一天獲得機會跟著名的爵士名伶同台表演,卻意外跌落到地底,靈魂出竅,到達靈魂先修班,又被誤認為導師,跟一直找不到志向的22號,有一趟亦師亦友,互相教導的旅途。
電影中提過很多次的「火花」,到底像什麼一樣?是簡單的幸福,一片烤得酥脆的披薩,一個即興表演好聽音樂的片刻,從天空飄落的葉片,還是表面不支持你夢想卻拿出爸爸帥氣西裝的媽媽,或是傾聽理髮店老闆好友的談笑風聲。這些美好的片刻,構成了生命中的火花。
🎬《暑假作業》沒辦法畫下句點的暑假作業
記得在暑假結束前一天,通常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完成那像山一樣高的暑假作業,通常爸媽沒有幫忙,只有一副自作自受愛莫能助的表情,年復一年直到沒有暑假作業的日子。而張作驥如何用暑假作業講故事呢?
說著管小寶到爺爺家過暑假的故事,很平淡卻貼近我們小時候的日常。
爺爺安慰我:「你要習慣孤獨,因為沒有人可以陪你一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尤其在暑假的時候,是雙薪家庭的救星,管小寶以為去鄉下只是消耗時間的暑假,帶滿平面電腦和暑假作業,已經足夠。但一個暑假後,爺爺在給予的同時,同時也從孫子上獲得很多。爺爺靜靜的說著關於孤獨的體悟,孫子也丟下那一顆石頭放下。
🎬《爸爸的便當世界第一》做便當讓愛無限放大
單親孩子的心事,通常被隱藏很好。當青春期女兒遇到不擅於聊心事的爸爸,怎樣才可以把愛無限擴大,便當真的是一個最好的方式。日本電影擅長處理這樣平淡的感情,起床、準備便當、學校生活、吃午餐、買菜和回家。每個人都一樣,每一天都一樣,但細細琢磨的細節凸顯這樣平淡幸福中的亮點,
小綠是一個普通的高中女生,有著青春期的彆扭,但是爸爸做得便當,剛開始難以下嚥,但還是有個原則,「一定要吃光光」,煎焦,吃光;太鹹,吃光;因為她知道爸爸的用心、所有的便當紙條,都是青春期父女的溝通秘方,珍惜這樣的對話方式。
🎬《叫我第一名》跟妥瑞症當最好的朋友
當校長問:音樂會好聽嗎?安靜的時候有沒有聽到怪聲?�學校同學全異口同聲的回答:有!�校長說:對,我也有聽到,還滿討厭的,對吧!發出那些怪聲的人是布萊德科恩。
布萊德柯恩是一個患有妥瑞症的孩子,世界上唯一無條件支持他的,就是她的媽媽。一次一次相信他在生活中製造的噪音,的確不是故意,看過無數的醫生都沒診斷出來,最後找資料才知道是妥瑞症的孩子。媽媽幫他找支持團體,卻看到孩子被關在家裡,沒辦法踏出世界的封閉,於是她帶著他離開這個團體,想創造另一種可能。校長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給了所有學生影響一輩子的機會教育,給了布萊德柯恩一個全新的開始。
🎬《逆光飛翔》:逆著光是不刺眼是溫暖的實現夢想
「逆光飛翔」是一部賺人熱淚,很值得宅在家,一起親子共享的好片。尤其是那唯美的畫面,逆光而下的主角,總是讓我覺得,充滿正向的能量,可以繼續做夢,然後築夢踏實。
裕翔的媽媽一句:『記住!你的手是用來彈琴的,不是用來幫人按摩的』媽媽在張羅裕翔上學的大小事時,雖然果斷,但也是在旁依依不捨。他知道裕翔會遇到的困難,最初的跌跌撞撞,才會讓他學會獨立長大。跟老師描訴第一眼看到裕翔,想放棄卻沒有放棄,是沒有淚水的堅強,直到後來看到他終於參加比賽綻放的光芒,喜極而泣的淚水,是令人感動不已。
「當你能看見時,你會想做什麼?」
「我想挑一間咖啡廳,找一個靠窗的位子坐著。」多麼簡單的小確幸,對裕翔來說,是這麼大的一個心願。裕翔是第一個視障者音樂學系,需要同學幫忙去每個教室,同學不願意加他進去比賽,是那一片黑暗;但室友歡笑光明的個性,一起大喊陳金鋒的狂歡,小潔的相知相惜的友誼,是那一束曙光。
🎬《五個小孩的校長》教育是用生命來影響生命
這是取自於真實故事的改編,有志於教育的老師,接下低薪偏遠學校校長的職位,學生雖然只有五個人,有停校的危機,但是校長絕不放棄。
可以接下4500元這麼低薪的校長,是她拯救了這五個小孩跟五個家庭,還是這五個小孩拯救她退休魂不守舍的生活?我總覺得施比受有福,這句話真切的告訴我們,在給予別人之前,我們不知不覺獲得更多。
🎬《狐狸與我》愛是讓它自由
一個長滿雀斑的可愛女孩,不經意看到一隻狐貍,跟她變成朋友,不禁讓人聯想到小王子書裡,小王子跟狐狸的關係。愛總是讓人想馴養,想留在身邊,但自由的空氣卻一直呼喚狐狸的心。這部片看著大自然四季更迭的美麗,視覺饗宴就值回票價了。
🎬《天才的禮物》讓智商上的天才在生活中也是個禮物吧!
瑪麗是數學資優的小孩,媽媽過世後,他由舅舅扶養。瑪麗的奶奶也是數學家, 知道瑪麗的數學資質非一般,舅舅的好好過生活派跟奶奶的好好發揮數學專長,有了很大的分歧鬧上了法院。但沒有誰絕對對誰絕對錯,縱使各執己見,在當瑪麗的監護人的時候,也會遲疑不決,也會害怕做了錯的決定,差別只是角度和出發點不同,都是為了她好。如果可以讓數學天才的她先擁有生活上的如常,好好享受生活的歡笑,再貢獻自己的數學能力,均衡的生活,看起來才是最佳解。
🎬《幸福來敲門》幸福彩虹的終點不只是閃亮的金幣而已
當幸福來敲門的英文是the pursuit of the happyness ,就一直覺得為什麼會把幸福拼錯呢?在中國城的幼稚園牆上,有個拼錯字的happyness,每次送兒子上學的Chris一直提醒老師改正,然後拉開了序幕。幸福從來不是自己來敲門,「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它」這隻字片語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也鏗鏘有力的留在我心裡。
逆光拍攝英文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導演張榮吉的《下半場》,有個非常貼切的英文名稱《We Are Champions》——我們都是冠軍。果然,「我們都是冠軍」剛好貼切故事最終的美好結局,無論是兄弟、親人、或是球隊,都是雙贏,大家都是贏家。《下半場》是暑假尾聲最鼓舞的國片,不只球賽精彩,兄弟間的情感也是真摯動人,竟然還在劇末逼出我這看過太多電影而不易感動的冷漠觀眾。
1. 《下半場》是個兄弟情深的故事
雖然主打「籃球」主題,《下半場》的核心卻是兄弟情深的家庭故事。一對兄弟,姜秀宇 (范少勳飾演) 和姜桐豪 (朱軒洋飾演),有著相同的籃球熱情,也有同樣高竿的籃球技巧,還同時都是國中時期的籃球校隊。不料,卻因為曾經犯下過錯,而失去進入高中球隊的機會。
2. 有籃球夢卻失去耳力的哥哥
哥哥姜秀宇沈默寡言,內心隱藏許多秘密。該是高中生的秀宇總是落寞寡歡,因為雖是就學年紀卻必須扛下家計打工賺錢。然而,讓他最是難以面對自我並且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是在國中時期因為意外而失去的聽力。自此,他必須穿戴助聽器。只是,打球時還戴著助聽器,容易因此有顧忌而變得不俐落,但是,假若沒戴助聽器,又會造成與隊友無法溝通的狀態,該如何是好呢。
3. 有籃球夢卻想與哥哥同進退的弟弟
弟弟姜桐豪雖然沒在外面打工,卻需要在叔叔的工廠幫忙。與哥哥同樣球技高超,卻只能在公園的籃球場跟不守規則的球場路人鬥牛。與哥哥同樣命運,因為在國中校隊的過錯,而無法進入高中球隊,繼續參加正式訓練,當然,也無法參加高中聯賽,爭取進入U18青年籃球賽的資格。不過,即使無法進入高中球隊,公園的鬥牛還是讓兩人的銳氣洋溢才華畢露。
4. 家境清寒與球隊之夢
除了因為被國中球隊退隊,而讓姜秀宇與姜桐豪的籃球夢受阻;家境清寒且寄人籬下,同樣也是兩人籃球夢的障礙。母親早已離世,而父親則在外地的工地打工,不得已而將兄弟兩人交給經營衣服工廠的叔叔,久久才與兄弟倆人聯絡,也久久才匯款生活費用,造成兩兄弟與叔叔之間,因為金錢的依賴而產生誤會與衝突。
5. 既溫馨又幽默的少年故事
想要逃離不溫暖的叔叔工廠,銳不可當的兩兄弟,最終還是找到願意收留他們的球隊。哥哥來到光誠中學的校隊,弟弟則是進入屢屢得冠的育英高中籃球隊。雖然待在球隊必須面對魔鬼訓練,兩兄弟卻不畏艱辛,還在球隊裡與自己的同伴,建立起同袍情感。兩人在球隊的訓練期間,不只經營出溫馨的同儕互動,更是創造出許多幽默歡樂的回憶。
6. 兩種不同的教練原則
兩個校隊、兩位教練、兩套南轅北轍的訓練方法與作戰哲學。在哥哥就讀的光誠中學,陳教練 (段鈞豪飾演) 總是感性溫情又樂觀,除了例行的嚴格訓練之外,私底下還會給予熱情的打氣與溫暖的喊話。但是,在弟弟參加的育英籃球校隊,許教練 (吳大維飾演) 則是出名的鐵血,訓練過程冷靜漠然,並且教育選手在球場上必須無情剽悍。
7. 亞洲U18青年籃球錦標賽
歷經整年的訓練,參與上百場的比賽,兩兄弟最後終於披荊斬棘地來到冠亞軍的爭霸賽。兩人不只必須在籃球場上對峙,還必須爭出勝負,要為自己的學校爭光,也要為自己開創進入亞洲U18籃球賽的晉級門票。U18 (Under 18) 錦標賽,是十八歲以下籃球員的國際錦標賽,幾乎等同於青少年的籃球國手代表,能夠進入U18,對兩兄弟來說不只是榮耀,還可能是改變清寒家境的捷徑。
8. 張榮吉的《逆光飛翔》和《下半場》
導演張榮吉所拍攝的籃球《下半場》,有著熱情的速度與輕快的節奏,讓體育館內蹦蹦的籃球與唧唧的球鞋,創造出充滿激勵人心的亢奮與撼動。張是位善於拍攝勵志故事的導演,除了《下半場》之外,還有2012年的《逆光飛翔》,同樣也是描述失去視力的黃裕翔,沒有被肉體的缺憾擊倒,還以優異的琴藝閃耀發光。
9. 兄弟之愛促成「我們都是冠軍」
雖然在球場上,姜秀宇與姜桐豪必須互為對峙,在內心深處,兩人其實還是珍惜對方、欣賞對方、也熱愛對方。不過,因為堅持己見又性格剛毅,兩人還是種下誤會,在彼此內心畫下陰影。於是,故事最困難之處,就在於兩人最終要如何能在敵對的球賽當中,將彼此的心結打開,讓陽光照耀兩人逐漸因為誤會而蒙蔽的內心。令人感動的是,最後故事有個漂亮又讓人信服的結尾。
難得看國片,也很幸運看到一部讓人欣賞感動的國片,希望一篇小文章,能讓更多人願意進戲院支持,讓台灣有機會再拍出更好的國片。
#Yahoo懶人卡
逆光拍攝英文 在 攝影用術語- 中英文對照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攝影用術語- 中英文對照表. 陳偉. photo, photograph 照片,像片. snapshot, snap 快照. photographer, cameraman 攝影師. backlighting 逆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