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台灣} 這次返台,憾事之一就是最終沒機會試試厚生市集的農產品及服務,官網註冊之後固定收到電子報,臉書專頁也持續關注,到目前為止,相當認同經營者的想法理念,願意花時間心力做食識教育紮根,傳達友善農友,尊重環境,善待已身的正向觀念的作為,讓我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污濁之中仍有堅持不淌混水,不隨利益搖擺起舞的人,可能的話,請給他們肯定,關於食的安全,批判政府,譴責奸商是一定要的,但請別忘記,你還有很強大的荷包抵制和支持力可以善用。
【厚生碎碎念】如果你和富味鄉一樣
如果你和富味鄉一樣在主要營業項目(芝麻油) 的市占率己經超過80%?
請問你為何要申請股票上市?
企業要在公開市場籌募資金,為的是爭取一個快速成長的機會,或是藉由擴大經濟規模,降低成本改善獲利。
那麼已經是市占八成的公司,要向那裏成長去呢?
又,食用油品的成本應該一大部份是來自採購的原物料。
買多買少 - 成本大概不會差太多。
千思萬想。一方面要上市上櫃,光宗耀祖;一方面又實在擠不出好看的財務數字,娛樂資本市場。
怎麼辦?賣假油迅速改善獲利,看起來就非常吸引人了。
當然,一定有人會豪氣萬丈的說:「我們要立足台灣,放眼天下」。有夢很好,但是不要昧於現實。分裝橄欖油實在稱不上是有競爭門檻的工作;榨油好一點,但也不會好太多。
要說上到美國、日本,下到越南、泰國都得靠咱們的精密製油工藝,大概是吹牛吹太大了。就算是印度人突然愛上了芝麻油,在當地新設公司豈不是更合理的選擇?
不久之前,有位創投界的長輩問我們一個問題:「你怎麼看待厚生市集的長期成長軌跡?」回答很簡單:「因為我們相信兼顧環保、安全、公平的分散式供應鏈是未來的趨勢,我們樂觀的以為營收(top line)會有長期的增長。
但是我們不預期獲利(bottom line)會有顯著的改善 - 因為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成本就是作物本身及運銷的人工。要大幅改善獲利不是靠苛待員工就是欺負農友!」
農業/食品業本來就是成長有限的良心事業。
雖然不會有新產品發明帶來的爆炸性成長,但這並不減損其價值和從業者的尊嚴。沒有必要為了表面上的風光,去湊上市上櫃的熱鬧。
從賣麵包的取名生技公司,實際卻是靠炒股票賺錢。資本市場對人性的扭曲,實在是令人驚訝。商人本來就是"將本求利",但怕的是愚昧貪婪而"將利求本"。
每次聽說學校/政府在推廣「上市上櫃成為成功的農企業」,我都禁不住要打個冷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