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獸繪本
最近好像塞了太多科學問題和故事給大家,
所以特別挑了傳說類型的繪本,
來綜合一下味口啦,
《幫幫忙聯盟》- 小小孩的章回繪本,
其實這套出版已經滿久了,
算是Garlic Crush Studios 妙蒜工作室比較早期的作品,
(在故事裡埋彩蛋是妙蒜工作室的特色)
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既然是章回,
建議按照 #東西南北 順序閱讀
四本故事繪本,皆從互動情節開始
而且是和古代的皇帝對話互動,
中央是皇帝,
《中興天文志》:「石氏雲,中宮黃帝,其精黃龍,為軒轅。」
皇帝的土地要飄起來了,
於是需要四方神獸來幫忙,
由此展開,帶出了🐲青龍的故事,
青龍介紹🐯白虎給皇帝,
白虎故事結束提到🦚朱雀,
朱雀後則是🐢玄武,
神獸的故事各有不同,
分別講述不一樣的品格,
謙虛、信用、友愛、自我認同
劇情我不想爆雷,留給大家感受閱讀驚喜,
我比較想舉例的是
❗️#故事裡所發現的小彩蛋❗️
(點進照片看)
—— 龍王 ——
除了四海龍王,還有
七龍珠的龍王 !?
—— 小虎隊的表演 ——
四爺(吳奇隆)、
五阿哥(蘇有朋) 與
爾泰(陳志朋)
—— 賭神 ——
在孔雀國玩麻將
自摸麻雀牌
—— 鑽石舞台 ——
這舞步難不成是檳榔姐妹花?
故事裡還有很多細節,很多秘密,
像是忙碌的嫦娥和月兔,
一起練功的花豹跟猴子,
快閃的童話角色,
沒翻個數十遍可能都還看找不到,
不只故事有趣、有連續,還很耐讀,
真的太喜歡啦!
我給五顆❤️❤️❤️❤️❤️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封神演義 #封神榜 #姜子牙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中國有很多名著,可能以前在秦朝的時代很多書被燒毀了,但是還有一些保留下來了。其中四個名著就是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但是還有一部沒有被列入在四大名著裡面,那就是封神演義。這本書出現於明朝時代...
軒轅 皇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錦繡之城:兩千年蜀錦傳承與成都錦官城|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中國古代絲綢的歷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之地的先民們很早就種桑養蠶,最早的古蜀國君主就號稱「蠶叢氏」。「蜀」字起源若從甲骨文考索,有一種說法也解釋為蠶蟲,代表當地是手工紡織的起源地之一。而蜀錦是古代絲綢品中一種高檔錦緞,今天很多人因為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知道四川成都有「錦官城」的別稱,但蜀錦究竟何時產生,為什麼成都被叫錦官城,蜀錦在歷史上的演變和功用,都值得今天人們回味和探究一番其中的淵源。
精美的蜀錦
一、成都什麼時候開始生產蜀錦?
古代絲綢的歷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之地作為中國古絲綢的起源地之一,在學術研究的領域來說,關於中國絲綢的如何起源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正如古代傳說中教會人們種桑養蠶的蠶叢氏是古蜀人,畢竟是傳說故事。同樣,關於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世人紡織也是傳說,而且嫘祖的故里西陵到底在哪裡說法不一,但有一種說法就是今天江油市的鹽亭縣,她也是古蜀人。
古代傳說無法作為確信的史實,但能夠側面說明四川與絲綢紡織起源的某種關係。而且,古印度地區也早在春秋戰國時候就有中國絲綢通過以四川、雲南為重要媒介的南方絲綢之路輸出,南方絲綢之路產生於秦漢大一統之前,也是客觀事實。
錦緞作為高級絲綢品種,原本並非四川地區獨有,著名建築學和營造學大家朱啟鈐的《絲繡筆記》中說:「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齊、魯無不產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織事西漸,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已經因為花色繁多,品質優秀而行銷中原和海外。三國蜀漢時期譙周在《益州志》記述:「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盛於初成」。兩漢到三國,蜀錦的地位一直在國內高級絲綢品中遙遙領先,成為中國優質絲綢品的代言人,也創下歷史上的巔峰榮譽。
三國蜀漢時期,丞相諸葛亮把蜀錦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太平御覽》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據資料顯示,成都聚集的錦緞織工多達7.6萬人,直到蜀漢滅亡時,庫存的蜀錦綢緞依然多達20萬匹。雖然當時三國之間互相敵對,但像蜀漢和曹魏對蜀錦的貿易一般沒有中止,以曹睿等君主和貴族生活崇尚奢侈,他們對蜀錦卻非常鍾愛。雖然蜀漢北伐階段會中斷貿易,但很多曹魏商人卻會冒險走私大量蜀錦,有時候貴族的需求量大,曹魏官府還會從吳國採購蜀錦,哪怕滿足東吳從中賺取差價。而東吳從劉備入川以後,雙方就開始展開蜀錦貿易。後來劉備伐吳,雙方一度敵對,但諸葛亮恢復與孫權通好以後,貿易就淵源不斷,成為支撐蜀漢經濟的重要渠道。
通過以上,其實大體已經可以了解蜀錦在古代的主要功用,大部分是用於貿易,而變相來說是用於皇帝、貴族的封賞和體現奢華,能夠穿戴蜀錦的無疑都是貴族顯宦。
看到古代諸多文獻資料對蜀錦等高級綾羅綢緞的各種讚美,以及歷史上廣受歡迎,其實並不說明這些高級絲綢品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恰恰相反,古代絲綢基本沒有流通民間。儘管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民間百姓加入絲綢生產,紡織技術非常普及,但民間很少有人穿得起綾羅綢緞。之所以大量百姓都會生產紡織各種布匹綢緞,主要是提供給官府充當賦稅,尤其南北朝到隋唐實行租庸調制,一是繳納穀物,一就是繳納布帛。
從古到今,蜀錦通過官方貿易到塞外諸國是一大渠道,正如很多史料提到絲綢之路貿易,不論北方草原之路還是南方海路都如此。例如西域一些邦國的蜀錦都普及,如張騫出使西域見到當地流行蜀錦。好比如今眾所周知的精絕國發現的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錦護膊》,是漢代蜀錦體現「五色輕絲」高超技法的一級品種,絕無僅有的實物證明。
著名的五星出東方是漢代蜀錦工藝的實證
南北朝之後,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展,依然主要用於皇室用錦、貿易用錦,蜀錦的流傳進一步遠銷到日本、高麗、新羅和波斯。唐代蜀錦保存到現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多種。北宋再次建立成都府錦院,繼續以貿易輸出為主,尤其南宋半壁江山依然保持富庶與蜀錦的暢銷不無關係。元明以來品種應用更廣,可從元代《蜀錦譜》中窺見一斑。
二、錦官何時出現?成都=錦官城?
成都織錦生產源遠流長是沒有多少爭議的,但是,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錦官,說法有兩種,但兩種說法並不完全割裂。一種比較冷門的解釋,因為四川蜀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頗有盛名,古人利用流經成都的江水濯錦,色彩明亮鮮豔,而且人數非常多,江水經常呈現五光十色,豔麗似錦,習慣上就稱流經成都的江水為錦江。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等人率大軍攻佔巴蜀。不久,張儀和張若修參考咸陽城而修建成都。有鑑於古蜀以蠶桑紡織著稱,為富庶之地。秦國佔據巴蜀奠定超過中原六國的實力基礎,所以,張儀所建的成都城本就是一座突出商業特徵的城市,於夷里橋南立錦官,專門在蜀錦發達的成都管理蜀錦織造。因此這一說法認為,錦官早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出現。
雖然不能完全肯定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但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的確在外邦見到有精美的蜀錦流傳,基本是事實。蜀錦流傳西域的客觀實證,也是凸顯古代絲綢之路名揚天下的一個重要依據。西漢武帝多年開疆拓土,因為張騫出使得到市場需求,為了通過貿易絲綢充實國力,進一步加大蜀錦的生產和管理,再次設立錦官,西漢中期將錦官制度化可能更有說服力。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提供了秦漢時期紡織機的證據
但另一種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還是三國時蜀漢專門在成都設立錦官,以集中管理織錦工匠。從兩漢到蜀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手工業特別發達,南北兩條絲綢之路都不斷輸往外邦,蜀錦美名遠揚。蜀漢在三國中處於弱小,蜀錦是對外貿易、支撐經濟的主要商品,因此專門設置「錦官」集中織錦工匠,規模化地進行蜀錦生產,並特別築城以保護蜀錦生產,被稱為「錦官城」,後人簡稱「錦城」。
南朝蕭梁的李膺在《益州記》裡寫道:「錦城在益州南、笞橋西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官也。其處號錦里,城墉猶在。」顯然,成都的確專門為生產蜀錦開闢過一處比較封閉的地方專門叫錦官城,位於城南錦里、其實不完全就等於今天的錦里,而是以老南門大橋以西的一個片區,而錦官官署含糊其詞是「流江南岸」。據《成都街巷志》等書籍考證推測,從今天錦里背後到百花潭一帶都屬於錦官城,而錦官官署大概位於成都以南某處,具體位置測可能是成都百花潭公園以南介於武侯祠之間的某個地方。
據資料顯示,「錦官城」南的織錦工場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水平最高的官辦織錦工場。成都東南一直延伸到雙流華陽一帶,還聚集有許多民間手工業織錦作坊。總之,成都城南是最集中、最興盛地區。後來為方便官員和客商往來運輸蜀錦,專門設立錦官驛,是歷史上成都最大的驛站之一,大概位於著名的九眼橋一帶,附近的碼頭也是成都古時候最大的錦江碼頭,著名古詩「王浚樓船下益州」,就是從成都城東南的碼頭出發。
到唐代,巴蜀之地以及成都的工商業一直繁華興盛,號稱「揚一益二」。巴蜀是支撐長安、洛陽京城的經濟重鎮,所以唐玄宗、唐德宗、唐僖宗遇到危難都會往四川逃跑。杜甫的著名詩句「花重錦官城」之所以流傳千古,因為杜甫的優點一貫寫實,他居住在成都城西浣花溪一帶,能夠看到當時錦官城的優美環境,唐朝成都的芙蓉花有名正是從錦官城開始。
杜甫是喜歡花花草草的人,他的草堂周圍樹木,花草,都是他到處向別人要來種子親自種的,所以寫下當時見到城南錦官城花團錦簇樣子。但錦官城並不指整個成都,正如杜甫的另一名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是寫錦官城之外紀念諸葛亮的祠堂。而到五代後蜀的後主孟衍,才把皇宮所在皇城四周也種上芙蓉花,成都就因此流傳蓉城的美名。
成都浣花溪是古代織女們濯錦的地方
唐朝時期的蜀錦在新羅、高麗、日本等地也十分風靡,尤其日本專門流傳「蜀江錦」這一獨特稱呼,在京都正倉院、正隆寺均珍藏有不少高檔精美的蜀錦。從貞觀時期開始,流行古代書法藝術的「文字錦」,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類。
當時,由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竇師倫主持設計的一批蜀錦圖案式樣,被唐代宮廷作為內庫織錦的標準範式。竇師倫作為一流蜀錦織造專家,早年是秦王李世民府上的屬官,但他並不是四川人,而是關中望族竇家一份子,據說父親竇抗是李淵之妻竇氏的堂兄。竇師倫廣泛吸收西域地區的圖案技法,設計出許多精美款式,以對稱圖案為基礎,一直風靡到唐代後期。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竇師倫,…敕兼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太宗時,內庫瑞錦,對雉、鬥羊、翔鳳、游鱗之狀,創自師綸,至今傳之。」後來新疆吐魯番、青海都蘭等地都出土過這種蜀錦,如新疆出土的國寶《五星出東方錦護膊》《黃色連珠龍文綾》都是精品。如前段時間五星錦才用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的漢代織錦機重新仿製修復了全部圖文,而《連珠龍文》的背後明確寫有景雲元年(710)雙流縣字樣,都能證明蜀錦的風靡。當時唐朝的貴族女子大都以擁有一件「陵陽公錦」為時髦。
唐玄宗以後,四川地區生絲產地以果州(今南充)、保寧(今閬中)等地著稱,成都主打產錦,如貢品五彩背心在長安每件價值百金。唐朝後期南詔屢屢騷擾成都,多次強行帶走許多蜀錦工匠,使南詔地區也廣泛流行蜀錦,客觀上擴大蜀錦和紡織技術在雲南民族地區的傳播。
宋代蜀錦依然興盛,每年十二月中,專門以四月號稱「錦市」,分門別類生產不同的錦緞,貢品生產有花式和標準,用來市馬的花式圖案又有區分。《宋史.輿服志》中,寫了各級官吏服裝用錦的不同品種。如:「中書門下、樞密、皇親、大將軍以上,天下樂暈錦;三司使、學士、中丞……諸司使、廂主以上,簇四盤雕細錦;三司副使、宮觀判官,黃獅子大錦……凡七等。」基本都是以蜀錦為普遍。北宋流行過一段時間上元節穿的「燈籠錦」,寓意一種五穀豐登的吉兆,也是蜀錦。相傳仁宗的張貴妃穿上燈籠錦,皇帝很喜歡,貴妃趁機告訴仁宗說是名臣文彥博設計的,仁宗十分高興,就把文彥博進一步提拔重用。這個故事記錄在梅堯臣所作《碧雲騢》中,因為張貴妃父親當年曾經是文彥博府上的門客,為了幫助文彥博提議用蜀錦討皇帝喜歡。
宋代開始流傳流水落花錦體現了文人雅趣
文彥博這個故事也標誌了蜀錦開始增添許多文人士大夫的審美風尚,宋代蜀錦的一些風格開始轉變,最著名的就是「流水落花錦」,似乎來自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以梅花和桃花圖案夾雜波浪紋為主,這種蜀錦一直到明代都十分風靡,而且其他各地錦緞都大量山寨、仿製。也是從宋代起,以蜀錦為標竿,其他地區織錦開始興起,如打著宋錦旗號的江南地區,尤其南宋主打杭州、蘇州的紡織工業,充分借鑑蜀錦的工藝,迅速提升,成為宋朝織錦的代表。但其審美和工藝基礎是蜀錦,正如南宋大詩人陸游來到成都以後,也曾在《晚登子城》詩中感慨:「錦機玉工不知數,深夜窮巷聞吹笙」。
到清代,四川的蜀錦和其他紡織品生產都是全國重鎮,即使太平軍一度佔據江浙十餘年,也以大量生絲和絲綢品遠銷海外賺取利益。而清朝方面就把「織造府」(即著名的江南織造局,曹雪芹祖上出任的)轉移到成都。據《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光緒年間,「成都有機房二千處,織機萬餘架,織工四萬人;絲織品佔全川總額百分之七十,成都以產錦為主」,有「晚清三絕」的「月華」、「雨絲」、「方方」錦。
四川的手工紡織業在西洋機器布匹大量進入以後,曾掀起過著名的土布洋布之爭,一度受到很大衝擊,跟著也順應歷史趨勢進入縫紉機為代表的機器時代。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軒轅 皇帝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略談元清非中國論(五)
十、天狗衛視說黃帝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全釐清-前言
在略說元清非中國論這個系列一開始,我介紹了一個yt頻道,叫做天狗衛視,這是一個「自稱是大陸人」的傢伙,帶著天狗面具,講現在很流行的元清非中國論以及各類加強版,例如,從內亞視角看歷史,你全家都是遊牧民族,元清不屬中國、黃帝是北方阿爾泰系遊牧民族之類的謬論。
講得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很多人是真的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但其實裡面史料、觀點、邏輯錯謬百出,今天就先針對他曾經被三立新聞引用的一個影片『全面揭露黃帝的真面目!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做比較完整的釐清。
之所以會選這個影片來做釐清的動作,是因為這個影片算是集齊了大部分元清非中國論範圍內的謬論操作法,包括扭曲史料以及哲學觀。
應該接下來兩篇都是在講這隻影片吧,因為……這隻影片糟點真是太多了,一篇講不完……
~ˋ( ̄▽ ̄#)ˊ~
影片連結在下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uNcuEXTU0
……
……
十一、史記有記載黃帝是北方遊牧民族?
影片裡面講道:
《史記。五帝本紀》對黃帝生活方式的描寫「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就是說,黃帝的一生從不定居,到處遷徙,征戰到哪裡,就在哪裡紮營,這是典型的遊牧人生活方式。
這個「韂」就是指馬鞍子下面墊的東西。
然後《史記。五帝本紀》又說「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也是歷史上所有遊牧民族,所有遊牧帝國的典型制度,像匈奴國有「左右屠耆王」……
事實釐清:
《史記。五帝本紀》對黃帝的描述如下: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
這是原文,所以可以發現,史記裡面並沒有「以師兵為營韂」這樣的敘述,只有「以師兵為營衛」。
且以師兵為營韂是啥,把所率部隊當做營帳跟馬鞍?真的很謎。
但如果是營衛,就比較合理,以師兵為營衛,可以解釋成,以所率的部隊為營而自衛,或是以所率的部隊士兵,為營區的防衛。
如果你在百度上找「以師兵為營韂」,只有幾筆資料,而提到是「韂」的文章,幾乎都是類似來源。
所以這邊天狗衛視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把史記原文改造了。
接著,從原文知道,這一大段會講到黃帝之所以遷徙不定,是因為「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而不是因為生活方式是遊牧民族。
這段是要表現黃帝征討四方的功業,完全沒有要表達黃帝的生活方式是遊牧,其理由有二:
文中提到: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其中藝五種,就是種植五穀的意思,而這邊的五穀乃是黍、稷、菽、麥、稻。
再來,以師兵為營衛的上一句就有提到,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就是說黃帝建都在涿鹿山腳下的廣平之地。
所以天狗先生很明顯,對《史記。五帝本紀》只知道「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這句話,而且還帶錯字。
不然裡面很明白地表明了黃帝一族的生活型態。所以他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只知道一句話,完全不知道前後文,就在那邊說三道四。
至於他提到,黃帝置左右大監,跟遊牧民族的制度很像,真的讓我啼笑皆非,這倒是跟他同夥,台派神人莫羽靜說高麗菜豬肉水餃是台灣獨有的特產,足以象徵台灣民族自古一向很富足,是八七成像。
古人以左右與東西南北四方來命名與象事者多不可勝數,因為古人科技不發達,也只能以最自然的方向來分辨事物,大家都一樣,有什麼稀奇?中國歷代,用左右之名做官職者,多得去。
接著他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把堯「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改成堯居北方,曰幽都,這個錯誤的破解在《略談元清非中國論-1》已經談過,連結在下:
https://reurl.cc/R1YXZn
所以,他企圖引用史記資料來證明黃帝以及堯是遊牧民族,顯然是失敗了。
……
……
十二、史記裡面有提到黃帝很殘暴?
這個影片大約18分鐘左右,天狗有提到:
黃帝這個人無比的殘暴,殘暴到什麼程度?殘暴到我如果在這邊說出來,影片會被youtube封掉……所以古代的諸子百家都在罵黃帝,《史記》說「百家言黃帝,其言不雅馴。」
就是說以前的人在談到黃帝的時候,全是差評……為什麼,就是因為對於黃帝這個地道的阿爾泰系遊牧民族大統領來說,侵略和掠奪是他的普世價值……但是在諸子百家的眼裡,黃帝這種做法不夠虛偽……
事實釐清:
天狗提出的「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並不是在說,諸子百家在講到黃帝的時候,都在罵黃帝,這句話的意思是,諸子百家提到黃帝的事蹟,都不能相信。
天狗對雅的解釋,很世俗化,很20世紀化,認為「不雅」就是罵髒話之類的。
但其實「雅」是「正」的意思。
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馴同「訓」,有典式、法則的意思。
這句話是出自五帝本紀的最後一段,全文大致如下: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
這段話其實是司馬遷自己在解釋為何在描述黃帝事蹟之時,會納入神怪話語。
他先說,很多學者都在稱頌黃帝事蹟,但是尚書卻缺漏,只從堯開始記載,而諸子百家談到皇帝,事跡都有神化的意味,因此那些當官的(薦紳同縉紳),就不去採納。
接著司馬遷下面一大段,解釋自己為何會採取那些當官的或是漢儒不願意採納為信的軼事傳說,我就不貼了。(因為再貼,又要爆字數惹)
所以,可以知道,天狗這裡犯了第三個錯誤,亂解史記本文意思,不知道是程度太差,還是別有用心。
十三、周武王也是北方遊牧民族?
天狗衛視的這隻影片在22分鐘左右提到:
《尚書》裡面有記載「武王伐殷,往伐歸獸。」意思就是周武王討伐完殷商後,回去的路上一路狩獵,這也是阿爾泰系遊牧人的古老習俗。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往伐歸獸」是個什麼場景,那就再去看看成吉思汗,《蒙古秘史》裡面記載成吉思汗西征回去的路上,一路狩獵。
他的兒子朮赤率領大軍從黑海把大群野獸往東邊驅趕,然後在裡海,成吉思汗大軍把野獸全部包圍殲滅。
事實釐清:
囧,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尚書這段記載的白話翻譯是,周武王在討伐完紂王以後,在回去的路上把徵用來充當座騎的野獸放歸山林牧養。
這段是出自尚書,周書裡面的武成,全文是:『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根據孔穎達的《尚書正義》的解釋: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往誅紂克定,偃武修文,歸馬牛於華山桃林之牧地。
這段雖然有點文言,但也還可以看得懂,不需翻譯,就這樣了。
總之,這一篇先就天狗衛視被三立新聞採用的影片裡(號稱揭破黃帝是北方阿爾泰遊牧民族)引用從「史記」、「尚書」等經典裡面摘取的「證據」做釐清破解。
看完這篇,大家應該會知道,我為何會覺得天狗先生就是網路版李正皓了吧,真的瞎到爆。(而且後面還有,囧)
尤其搭配上他那自信滿滿的語氣,我真的以為他把天狗衛視當成冷淡熊來經營。
「讓翼德將軍率領2999人,兵分2999路,抗擊曹操先鋒部隊……」
這樣,三立這隻新聞,算不算假新聞啊?
軒轅 皇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封神演義 #封神榜 #姜子牙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中國有很多名著,可能以前在秦朝的時代很多書被燒毀了,但是還有一些保留下來了。其中四個名著就是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但是還有一部沒有被列入在四大名著裡面,那就是封神演義。這本書出現於明朝時代,傳說中他的作者是明朝的許仲琳,也有說是道教學者陸西星寫的。而西遊記也是在明朝時代出版的,兩者雖然是在同個朝代裡面,但是裡面講的人物有重疊,感覺像先有封神榜然後才有西遊記。
我不明白為何以前的明朝君王可以讓他們出版這本書,因為封神榜裡面有摻入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例如周武王,蘇妲己,紂王,姜子牙等等,其實是講著造反的,順便宣傳道教成仙的一些神話,而西遊記則是宣揚佛教,我們姑且相信明朝時代的皇帝比較沒有那麼小心眼,但是為什麼作者會寫這一本書呢?其用意又是什麼呢?可能就是為了賺錢吧!
你可能以為他還在一本一本寫吧?放心~那個時候已經有印刷術了,所以大量印刷沒有問題,而且還保留至今,我去看了一下封神演義的原本,哎喲,全部都是文言文,看了頭都大了,不過還好我看過TVB的封神榜,所以大概故事是知道的。
真實歷史人物
中國的神話起源於伏羲和女媧造人,然後就是三皇五帝,三皇就是指軒轅,伏羲和女媧,神農氏炎帝和祝融赤帝,而五帝就是堯(yao),舜(shun),少昊(hao),顓頊(zhuan xu第一聲)帝喾(Ku第四聲)。
開始於黃帝,軒轅,傳說中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和蚩尤大戰九次,終於在逐鹿上殺了他,創立了夏朝,華夏中國也。古人認為他們乃世界的中心,所以稱之為中華,中央之國,簡稱中國。
然後在公元前1555年,商朝滅夏。經歷了大概五百年,到了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叫帝辛,也就是封神演義裡面的紂王,傳說中他說荒淫無度的皇帝,在【史記】和【國語】裡面有記載,他有個非常美的妃子,叫蘇妲己,在紂王討伐有蘇氏後,有蘇氏把他的女兒妲己嫁給紂王,深得紂王寵愛,立為王后,很多人都將商朝滅亡的原因賴在女人身上,但是自己的國家被你毀滅,還被逼嫁給你,迷惑他讓他的朝代滅亡,不就是正好報仇了嗎?
那麼紂王那時有多淫亂呢?根據史記裡面有記載,紂王為了討妲己歡喜,把酒添滿進去池裡面,還讓三千男女裸體追逐其中,所以才有那句:酒池肉林的成語,而且更用了很多人民的錢修建鹿台,裡面收藏了奇珍寶物。
那麼在封神演義裡面,紂王就是應文武百官,在女媧聖辰當天,去到女媧殿為百姓祈福,但是這個紂王沒有見過美女,看到女媧的聖像,竟然起來色心,石像而已哦~紂王,你有多dry哦?
他就說我的后宮裡面,都找不到那麼美的女子,彷彿仙女下凡,月殿嫦娥一樣。如果可以帶回去享受,那就最好了。
於是就在女媧殿裡面,寫上:鳳鸞(luan2)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區區遠山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shao2)籠煙騁(cheng3)媚狀,但得妖嬈(rao2)能舉動,取回長樂代君王,前面的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出事的就是後面那兩句,意思是最後可以帶女媧回去陪他就好了。這是對於女媧的褻瀆(xiedu),所以千萬不要得罪女人哦。尤其是最大的那個。
女媧看了非常生氣,自己保護了商湯600年,然而這個紂王昏庸淫亂,不修身立德,於是就召喚天下群妖去到她的行宮,在當中選了在軒轅墳中的叁妖,那就是千年狐狸精妲己,白蘭氏雞精,啊不是,是九頭雉(zhi4)雞精,還有玉石琵琶精。
女媧就和她們說在西周已生聖主,商朝氣數已盡,天意已定(是你自己定的吧?)你們三人去迷惑紂王,讓他沉迷酒色,迷惑君心,等待周武王討伐紂王,以助其成功,不可殘害蒼生。事成過後,你們就可以修成正果。哦~~原來是臥底來的。。。
現實的歷史當中,妲己在商朝滅亡的時候,被斬首了。
裡面還有一個主要人物,就是封神的姜子牙。姜子牙,又名呂尚,字子牙,也叫姜太公,在歷史裡面,姜子牙是在兵法,管理,天文,政治上都有涉獵,但是到了72歲還沒投靠任何君王下面,只因他要等待明君,知道周文王姬昌會經過渭水之濱,蟠溪(panxi)於是就在那裡釣魚等待他來~
但是他沒有放魚餌,周文王就問道:沒有放魚餌怎樣可以釣到魚呢?
姜太公就說:我老人癡呆。。。忘了放魚餌。
不是:姜太公就說:願者上鉤。過後就和周文王討論國家大事,周文王看過履歷表,覺得不錯,就聘請他為太師,而在封神榜裡面也有提到姬昌,還有提到姬昌的次子,姬發,也就是周武王。
比干也是真實人物來的,他是紂王的親叔叔,是三大忠臣之一,他因為直諫而被紂王剖心而死,到了唐朝被最封為太師,忠烈公。在道教裡面稱之為財祿真君,就是財神爺啦~
在封神榜裡面,他發現了妲己是狐狸精,就特地讓紂王穿上狐狸毛衣刺激妲己,妲己看到很多子孫的毛皮被披在身上,非常的憤怒,就設計詐病,說需要一片玲瓏七竅之心來煮羹湯才可以醫治她的病。於是就傳召比干,說需要借他的玲瓏心一用,比干知道這一去一定是兇多吉少,於是想起姜子牙曾給過他一個簡帖,如果有什麼進退兩難的時候,打開來看看,裡面有個符印,吩咐燒了放進水里面,喝了可以保護五臟,於是他去見紂王,紂王就要他剖開他的身體,取出心臟給他。於是比干用刀掏心出來給他,然後就下台騎馬離開了。由於是姜子牙的符印的關係,沒有心還可以活著,但是他走到一半,見到一個婦人買無心菜,就問她說:為什麼是無心菜,婦人就說:就是無心的菜咯~然後他又問道:人無心又如何?婦人就說:人無心必死!然後比干聽了,就吐出鮮血,死了。原來這是崑崙法術,如果那個婦人回答:人無心還可以活,比干就不會死。
哎喲,不問就可以了吧~為什麼一定要問呢?雖然故事內容和歷史有點不一樣,但是結果是一樣。
還有周文王的大兒子伯邑考,在周文王被紂王囚禁過後,他被當成質子,幫紂王駕車,紂王把他剁成肉醬,煮成肉湯給周文王吃,而在封神演義裡面,伯邑考就被描述為俊男,為了父親,他獻上七香車,白面猿猴和美女十名給紂王,並且要代父贖罪,當他的車夫,妲己非常喜歡他,一直借學琴來勾引他,但是他就拒絕了她,,我心托明月,明月照溝渠。於是妲己就因愛成恨,就誣陷伯邑考說他性騷擾她,紂王就把他剁成肉醬,做出餡餅給毫不知情的周文王吃下去。
雖然過程不同,但是伯邑考還是一樣給剁了。
封神演義裡面除了這些真實歷史的人物之外,真實發生的戰爭也有改編進去,好像是牧野之戰,就真實記錄在歷史書裡面,這個戰爭是周武王和紂王的戰爭,周武王就大獲全勝,而紂王知大勢已去,就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封神榜裡面一個封了365個神,但是姜子牙就是忘了自己,(都講他記性不好的啦)而在封神榜裡面是沒有哪吒,楊戩(二郎神),雷霆子,他們是肉身成仙,而妲己也被封仙,因為她是臥底來的。
哪吒的爸爸,李靖是真實的唐朝名將,雖然時間點有點出入,一個是在商朝,一個是在隋唐時代,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剛好同名同姓。
過後的西遊記好像是延續這些設定,但是卻加進來如來佛祖,感覺就像宣傳佛教的如來是比任何的道教封的神仙都厲害,感覺就是一個就是道教的宣傳小說,另一個則是佛教的。
如果大家有興趣,下一集我就說西遊記裡面的真實存在人物。
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軒轅 皇帝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讓我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清朝時期,台灣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另外,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神界的藥庫所在。
還有,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
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協助恢復舉辦,和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成為同等重要的宗教活動,帶動文化觀光產業。

軒轅 皇帝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代表歷史文化中,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的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雕像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才知道台灣在清朝時期,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的中藥藥庫所在。
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
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恢復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同等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動,帶動宗教觀光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