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指令/外在指令是什麼? 哪個好?】
老師/教練,有時也稱為 Instructor。
Instruct代表引導,而身為一個動作引導者,就是引導學生在空間中做出各種動作。有的會說是cue下指令。
但你有想過,引導的指令還有分類嗎?
#內在指令 #外在指令
不管是瑜伽界還是健身界,如果你有看過一些指導學的文獻研究,一般來說引導的指令分兩種。
內在指令 Internal cue
內在指令是指在練習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手腳的擺位,關節的動作,甚至用力的方向等等。
例如:
肩胛骨左右分開
大腿外旋外轉
腹部前側有控制的拉長
臀腿出力把腳拉起
上臂外旋
屈髖90度
外在指令 External cue
相較之下,外在指令是在練習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以外的環境或物體上當做參考。例如教室的方位,門的方向,天花板,地板,有輔具的話就是瑜伽磚,瑜伽繩或是健身的舉重槓等等。
例如:
胸口推遠離地板
膝蓋推磚塊
胸口指向天花板
腳往後踢向牆壁
把槓折斷
坐向後方的箱子
#各自的好處
一些以運動員為對象的研究表示,內在指令有助於改善所謂的“神經肌肉連接”,進而增加對肌肉的神經驅動。
在健身訓練中,這可能會對肌肥大有幫助。因為當肌肉中更多的肌纖維處於活化狀態時,可以刺激額外的肌肉生長。因此,當肌肉增長是目標時,內在指令可能特別有用(註:但補充有說也有沒明顯效果的案例)。
但回到運動或動作訓練時,內在指令也可能產生較低效率的運動模式。
概念是當我們聽到內在指令時,我們的注意力會被引導到我們的身體上,而忽略了環境的因素,實際上也會干擾我們的神經系統本能反射性進行的自動協調。
換句話說,就是當目前的練習或運動是目標導向的時候,外在指令有機會幫助我們在下意識的狀態中完成更好的成果。
所以會發現大部分的研究文獻都會說,外在指令比內在指令好。
#學習新動作
但針對學習新動作,又是如何呢?
一般來說,內在指令有助於有意識地覺察身體,外在指令將注意力從身體上轉移到外在的環境上。因此,內在指令因此可以增強學習的能力,而針對已經熟悉的動作,外在指令也許更恰當,因為它可以變成自動化模式。
然而,動作教育家 Jenn Pilotti 卻表示:這兩種指令都有助於學習新動作。
研究實際上支持內在和外在指令的混合可能是最有益的。
一般來說,處於學習認知階段的人會從更多內在的指令中受益。一旦他們進入聯想階段,外在指令往往更有效。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在特定模式或運動技能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在自己探索運動時通常會使用內在指令。
這一切只是代表單一的指令方式,不一定更適合學習。
It depends 視情況而定!
#回到瑜伽
我們不妨先問,目的性是唯一要關注的事嗎?
上課也有跟同學分享過,在瑜伽練習中,內在的指令,包含細微關節肌肉的動作等等是有幫助的,因為它讓我們有機會產生更多的連結與覺知,強化本體感覺,對動作的學習長遠來看是絕對必要的,而把專注力拉回當下的自己身上,也是一種正念的練習。
但同時,外在指令在瑜伽練習中也依然很有幫助,特別是針對一開始本體感覺還不是非常好的時候,外在的指令也許可以幫助增加內在的連結。
所以,在相對速度慢的基礎練習,我們可以運用內在指令去學習本體感覺的建立,抑或是用外在指令達到一樣的效果。
而在速度節奏較快的流動練習中,當然外在指令相對更明確易懂,但在情況允許或是針對已經熟悉的序列,重新加入內在指令的練習也不失為深入練習的好方法。
瑜伽的練習強調平衡合一,去二元性,所以即使在引導用語跟指令,也許我們也可以學習像太極一般,在最適當的時候,使用最佳內在外在指令的搭配,才是讓練習在身心上都能達到最大益處的不二法門吧。
覺得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轉錄tag我,大家的支持是持續產出的動力。
(部分資料參考自以下文章)
REF: Jenni Rawlings, “What’s the Best Way to Cue Movement in Yoga?”
#Cue #cueing #指令
#動作學習 #動作控制
#教學隨記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學五年級那年,只有11歲的朱啟晉(Jacky)確診骨癌,前後做過14次手術、21次化療,終於戰勝癌魔。好景不常,十年後的2018年初,他確診患上現屬不治之症的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僅剩兩成,並將繼續惡化至失明。人生最有活力最有衝勁的十年,他經歷了常人不曾經歷的高低起跌,實在無法想像他如何承受肉體和精...
踢 腿 膝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馬克操裡先提到三個動作形式A、B、C。
A是「提膝」,提起膝蓋至少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再放下。
B是「伸腿」,先提起膝後膝蓋放鬆,讓前腿伸直,腳由前向後拖地,是個讓前腳伸直抓地的動作。
C是「後勾」,抬腿起來時,後腳跟要踢到屁股。動作都是左右交替做,同時手臂要自然擺動。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09/hip.html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KctXQ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超過79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踢 腿 膝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髖關節的位置在哪裡嗎?懂得如何驅動髖關節來保護腰椎嗎?
這次我請來棒棒來為大家示範喔!(請見圖示)
要避免椎間盤受到前彎重量的擠壓,就必須以屈髖取代彎腰、以髖關節為轉軸取代以腰椎為轉軸,才不會傷腰喔!
我們大腿抬起靠近軀幹,像抬腿、踢球這一類動作,是大家都很熟悉也很容易做到的屈髖動作;但另一種髖關節以上的軀幹活動,例如彎曲上半身去靠近大腿的動作,大家比較不熟悉也並不容易做好,而這個動作做得好,才能是當避免彎腰保護腰椎。
但是生活中需要身體向前傾時,我們不能只動髖關節,因為髖關節、膝關節、甚至踝關節為相互影響的連動關節,因此屈髖時需要配合彎曲膝蓋,讓膝蓋保持彈性。
髖膝連動練習:
步驟一:量身高身體向上延伸,雙腳打開與髖同寬,腳尖朝向正前方
步驟二:在身體保持延伸的狀態下,臀部往後推的同時將身體前傾,膝蓋稍微彎曲,手輕放膝蓋上。
步驟一與步驟二其實是連續動作,分解練習,是要讓大家熟悉髖膝連動時,必須「先啟動髖,再彎膝蓋」,熟練之後兩個步驟自然而然可一氣呵成。
髖膝連動時要請大家留意的有:
當臀部往後推、膝蓋配合往下彎曲時,膝蓋必須在腳踝上方,留意不要讓臀部又往前回來,因為這樣會讓否則你身體又回正了,因此膝蓋很容易超出腳尖,膝蓋會受累。
此外;做髖膝連動的連續動作時,無論臀部向後推還是膝蓋微彎曲,身體都要保持延伸,亦即背部是打直的,練習時可邊練邊默念口訣「臀部後推、彎曲膝關節、身體高度下降」。
經過反覆練習,當你發現你可以流暢完成步驟一與步驟二、你可以在背部打直的狀態下屈髖及屈膝,表示你已經喚醒髖部的意識了,任何身體的前傾或蹲下,你都能會先啟動髖關節,接下來就可以學習屈髖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應用囉~。
還搞不清楚?影片教學在這裡:
屈髖練習|善用髖關節才不傷腰!(中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m-5vG0c74
屈髖的生活應用|取代彎腰的護腰強背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fooPLSf7Q
在YouTube看影片要記得要按『訂閱』按鈕,才不會錯過每月的教學影片喔!
也歡迎參考我的著作:《好姿勢,救自脊》時報出版!
快分享給你的家人朋友吧!
#建立正確生活形態
#累計無價健康資產
#身體智慧
#屈髖代替彎腰
踢 腿 膝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小學五年級那年,只有11歲的朱啟晉(Jacky)確診骨癌,前後做過14次手術、21次化療,終於戰勝癌魔。好景不常,十年後的2018年初,他確診患上現屬不治之症的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僅剩兩成,並將繼續惡化至失明。人生最有活力最有衝勁的十年,他經歷了常人不曾經歷的高低起跌,實在無法想像他如何承受肉體和精神的折磨,我問他:「甚麼令你繼續堅持?」他卻反問:「有甚麼理由令我放棄?」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705/RJY7K6RYLNVCC66FHT2HCHL7FQ/
現年22歲的朱啟晉(Jacky)健步如飛,若不細察他的步姿,實在難以想像他的腿部及膝蓋,因為小學患上骨癌而做過多次手術,右腳現時最多只能屈曲20度。更難以置信的,是架着眼鏡的他,因為患上現屬不治之症的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只剩兩成,視野窄得只能看到正中央的景象。種種旁人無法一眼看出的殘缺,令開朗樂觀的他時有難堪經歷,受盡委屈。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705/DXP7QPTSDIOJOEY5CX2DFNG63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骨癌 #化療 #失明 #視網膜 #殘障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GFeqBbSMlE/hqdefault.jpg)
踢 腿 膝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許多香港人也有膝蓋關節痛的問題,即使年紀輕輕,膝蓋偶爾也會喀喀聲響,或是有膝蓋勞損的狀況,因此這次家電實試的主角便是兩款膝蓋按摩器,分別是售價千餘元、韓國品牌MEDINESS的膝蓋按摩器及二千多元日本品牌Phiten的膝部氣墊按摩器Pro,它們的樣子和功能也很相似,立即開箱實試。
首先兩款膝蓋氣墊按摩器的設計也是包裹着膝關節,讓用家於曲腳的情況下戴上,而且以氣墊按壓和震動的方式模擬人手按摩的效果,並且有熱紅外線的設計,於按摩的時候溫熱膝蓋,促進血液循環,同樣可以無線使用,Phiten更是以Type-C充電。除了氣墊按壓、震動及熱紅外線,較昂貴的Phiten更有EMS微電流設計及石墨烯發熱膜,有兩片低頻電流貼讓用家黏貼在大腿或小腿使用。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27/L7HTQPGDLNAIXOQYCCLH6LJMD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膝蓋 #氣墊 #按摩器 #石墨 #日本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bRNyIOadVo/hqdefault.jpg)
踢 腿 膝蓋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硬頸精神👉不輕易低頭的精神!”
關在家就是一天天的軟爛下去,
覺得我需要來點硬的,卻一點也硬不起來!!
這時候的運動,就想做一些自己熟悉的....
這些雖然都是基本的居家深蹲,
每天堅持,慢慢臀腿也是會硬緊的💪🍑
我對深蹲有種特別的喜好,
可能因為剛開始自學居家健身時,
我的手與腰都是舊傷累累,
只有屁股,可以跟得上我的“硬頸”不服,
當然深蹲跟膝蓋是連動的,
一開始在學習,難免膝蓋卡卡,
(我年輕時就有一對嘎滋嘎滋的爛膝蓋)
但是經過了練習(都是深蹲為主)
🤏(我只會這個別的不會了)
膝蓋的疼痛真的少了很多!
不要輕易向歲月低頭!
那會讓雙下巴很明顯!
“硬頸精神“
硬的不是脖子或其他地方,
就是內個臀內個腿!!
這個菜單從頭到尾都採立姿,
不用墊子不用器材而且低噪音,
很適合隨時隨地四下無人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IN起來👾
一個動作做20秒休息10秒很仁慈,
或是累積哩程數。。
一個動作各20下配一口香檳!
👇🦵🍑
1.後蹲前踢腿=“=左邊踢
2.後蹲前踢腿=”=右邊踢
3.深蹲側踢腿==做兩輪
4.深蹲後走跳==做兩輪
5.基本深蹲==做兩輪
6.單腳大鵰蹲=“=左邊鵰
7.單腳大鵰蹲=”=右邊鵰
8.寬距深蹲==做兩輪
9.開腿叛蹲=“=左邊叛
10.開腿叛蹲=”=右邊叛
😼影片為私人運動筆記分享,
若有專業問題請尋求教練或專業協助喔!
--------------------------------------------------------------------------
我是A力,運動是我的日常,廚房是我的療癒室,
我曾經是個圓噸噸的地方媽媽,也在九彎十八拐的減脂路上迷過路,
如果妳也在學習,我會很開心在這裡見到妳~
這裡有我老公幫我記錄的生活,我也很歡迎妳到粉專上跟我聊天,
生活是一場接力賽,我們一起陰溝裡賞星星!
粉專:地方媽媽 健身筆記 Ellie
https://www.facebook.com/ellielocalmom
IG:local_mom_ellie
https://www.instagram.com/local_mom_ellie
攝影-導演 我先森/周琨瑾火野攝影
剪輯-文字 苔苔我/彭佳琳 A力地方媽媽
音樂資訊-
Song: BLVKES - Vulture
Link: https://youtu.be/EE0Tv7t8mfg
Music promoted by FreeMusicWave.
Song: BLVKES - Addicted
Link: https://youtu.be/mP-L1YYQYYQ
Music promoted by FreeMusicWave.
Song: Infraction - Training Day
Link: https://youtu.be/_j-0NQ-GEgY
Music promoted by FreeMusicWave.
"Music: Lazy Dally Comedy
by Redafs.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s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f08C-A_fQ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__TCPYEluEnqVh4SWDf9euuPy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