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轉涼,除了要將塵封已久的冬衣拿出來穿,指甲也該換上漂亮的衣裳了!
今年秋冬又有哪些必備元素呢?指彩就跟衣服一樣,換季時也會想要為自己的指甲換件新衣服,看到指甲換上新的設計之後,心情總是好上整天,忍不住一直盯著自己美美的指甲看!假如平時不敢穿著太過浮誇,不如用這些小心機妝點在指彩上~
如果你對指甲油的成分跟氣味很在意的話,絕對要認識它!《小小PETIT》 MIT台灣製造,主打環保無毒,由70%的水、30%的礦物顏料組成,成分單純無負擔,沒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質,讓孕婦或小朋友都能安心使用,同時也沒有刺鼻氣味 幾乎無味(這是我愛小小PETIT的主要原因),水性可剝式指甲油輕鬆撕除,一撕即卸 ,少去了去光水的化學物質,讓手部更健康了呢~
指甲油本身顏色飽和易上色,原料經過層層把關,表面亮度、色澤飽滿度及持久性皆是精品等級!指甲刷採用美國杜邦細緻刷毛,毛刷更升級600根,柔軟刷毛更好著色,愛美的同時也能輕鬆達到基礎保養,無須多層塗抹就能優雅動人!加上以透明瓶身配上白蓋的簡約外型,從小細節就能看出小小PETIT的用心,就算只擺在桌上也能充滿生活美學點綴日常啊~
從去年就超夯的莫蘭迪奶茶色調和裸膚秘密,放在指彩上面再適合不過了!用帶點灰濛濛感覺的大地顏色,輕易完成氣質滿滿的美甲,就算沒有過多的裝飾,也同樣非常迷人,而且完全不挑人擦,和好姐妹約會擦了這兩款,好評破表呢!
這次意外發現指甲油上再加上“24K金箔” 這罐,更有低調內斂的優雅時髦感,妳們一定試試
其餘的粉紅色調則是女兒的愛,其中”棉花糖“令人驚艷,閃爍的小亮片在指甲上渲染而開 ,色柔溫和卻可人生動,天真爛漫的色調 ,絕不能錯過~
🔅美甲小訣竅
先用修修手打理出美美的指甲狀態 再塗上指甲油,小小細節也絕不能馬虎,才能打造完美指彩。
修修手細膩銼面,修整甲型不傷甲。打磨圓角: 造型簡約,順手好拿取。 且擁有專屬外殼,小巧輕盈,攜帶方便。
塗指甲油前,先確認甲面沒有油脂殘留(可用去光水先清潔),以 #吹吹蒲公英 打底,塗上指甲油上色待乾後,再用 #隱型雨衣”做最後一層鎖色亮彩~
切記,打算不可避免地塗上舊指甲油前,先謹記指甲是相當多孔,所以那些破壞性的化學物質(甲醛 甲苯 鉛 汞 塑化劑 )會被吸收,而且傷害你或孩子的身體。
《小小PETIT》
台灣無毒指甲油領導品牌 ,好剝除不用去光水。護理師愛用推薦,孕婦小孩皆可使用。環保無毒 、飽和易上色,可剝式指甲油,不用光療也能指尖變得時髦又有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指甲貼紙, MIT台灣製造,通過SGS檢驗合格,採用專業環保膠及環保無毒油墨,愛護地球友善環境,無九大重金屬,讓小寶貝安心使用,搭配小小PETIT全色系指甲油使用 撕下即可黏貼,方便使用!
指甲油上色待乾後,將貼紙輕輕撕下,直接貼上,輕壓即可,記得用“隱型雨衣”做最後一層鎖色,以延長造型完整度!
卸除時直接用手輕輕撕除即可整片剝落 ,不需要使用去光水 ~
當個注重細節的細緻女人 ❤️
足部腳底,是全身最容易被忽略的保養部位,美美的趾甲 ,一定不能有龜裂脫皮的腳後跟‼️
cozy white 水感修護嫩足霜 ,蜂王乳為主成份,由外而內達到極致修護,清爽不油膩,穿拖鞋也不滑,高度滋養卻瞬間好吸收,親自使用超有感,真心勸敗解救足底老皮。
請妳跟我這樣做:每1~2週先用磨砂去腳皮角質,再塗抹上厚厚一層 #cozywhite水感修護嫩足霜,穿上棉質襪子過夜,深層滋潤腳底 一夜睡醒後,嘖嘖~還妳柔嫩細緻的腳後跟啊!根本是老皮救星,現在連我老公也搶去用 ==
在資訊焦慮年代,也要以一種優雅從容的步調,創造自我風格及美感!
愛漂亮不分年齡層 想要成為質感時髦女孩,《小小PETIT》絕對是妳連指尖都精緻的秘密武器!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趕緊到以下連結看看吧!
https://keshaselect.com?aff=7
小小PETIT全系列商品
🔆此團專屬折扣碼:Ivy90
即日起至9/30 11:59 pst 止
折扣碼沒辦法合併使用
Kesha select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啾c物理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前情提要 0:43 定義 1:14 原因 2:35 放鬆動作-內收拇肌放鬆 2:57 放鬆動作-外展拇肌放鬆 3:17 矯正運動-外展拇肌訓練 3:46 矯正運動-踮腳尖運動 4:05 矯正運動-腳趾頭動作控制 4:32 總結 下方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訓練無法突破,有...
趾節護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趾節護貼 在 漾媽咪快樂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今晚12點收單 ))‼️
#開學新鞋團 #學步鞋領導品牌
日本IFME機能童鞋+Moonstar室內鞋
➕韓國製KOKACHARM童襪+內褲
來幫孩子挑鞋挑襪囉🙋♀️ https://gbf.tw/4hwra
2021秋冬新款真的超可愛
每次IFME秋冬款都令人選擇障礙
8款大童11款小童新款與日本同步販售!!
明天就要拋單給日本了
來提醒爸拔媽麻趕快把握最後5小時
來挑雙孩子期待的新鞋和新襪吧🥰
孩子的腳長大的飛快
建議先量一下腳長+1cm選購喔
IFME的機能細節:
有支撐力的鞋跟
趾槽設計、足弓支撐和腳跟凹槽設計的鞋墊
可抽出清潔的鞋墊以及有加厚包覆的腳踝設計
小童step 1 2 大童step 1 2 3 區分兩階段奠定學步基礎
大獲日本和台灣媽媽的喜愛
將IFME譽為學步鞋領導品牌也是學步鞋首選👏
孩子學步我就一路讓他穿IFME
也是身邊朋友和同事媽媽們的童鞋愛牌
設計機能性,保護正在長大的雙腳!
🔺IFME善用這些機能性設計在不同鞋款上:
✅貼合寶寶雙腳1/3處弧度彎槽,避免腳趾彎曲的緊繃感
✅微翹鞋頭能讓孩子保持自然行走及最佳站姿
✅高性能鞋墊"捲揚機飛碟","五個腳趾的拇指基地"支撐每隻腳趾,防止腳趾扭結或扭曲,讓步行時更加穩定
✅外底和內底的通風孔,保持鞋內的乾爽透氣
✅鞋底有排水孔,在鞋中的水會被自然排出到外部
✅採用EVA鞋墊,以及鞋子上部有優良的透氣性和快乾,很容易清洗
✅學步鞋鞋底的支撐點支持小小孩的蹣跚學步,提供穩定性和平滑的鞋底重量轉移
✅大寬口設計,讓腳趾伸展不互相擠壓
✅大開口讓小孩自己學習穿脫,也方便清洗
✅鞋踝後方附拉帶,孩子可以自己輕鬆脫下鞋子
✅鞋墊在腳底彎曲的那個部分做突出的支撐,讓跑步或運動更穩定
✅輕量設計,讓腳不易感到疲勞或痠痛
✅預防及矯正腳趾變形,導正走姿
✅能幫助扁平足、拇趾外翻或小腳趾內翻的孩子達到矯正效果
開學要買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
雖然採購、運費和人事成本越疊越高
但我還是堅持不調漲一雙千元有找開心買
爸拔媽麻這周一定要抽空來滑滑表單
挑雙新鞋陪孩子雙腳健康長大😇😇
-------------------------------------------
【同步開團】日本媽咪也瘋狂的韓國品牌
🔺韓國製KOKACHARM童襪+內褲
KOKA又出了好多新款都好可愛
兩隻腳不同花色了好逗趣
絕對不是另一隻腳不見了😂
恐龍的刺繡真的無敵卡哇伊
KOKA童襪全尺碼都有止滑特色以外
也沒有抽纏不清、剪都剪不完的線頭
穿上12小時也舒服不癢癢
✅KOKA童襪特色
■全尺碼都有大片止滑塊
■貼腳不起毛球
■無接縫織紋縮口鬆緊不易變型
■內裡無雜亂線頭,不怕磨傷寶貝雙腳或引起過敏
■耐磨、耐洗耐穿
■棉80%、聚酯纖維18%、聚氨酯2%
✅KOKA內褲特色
■特殊剪裁、好活動屁屁不吃布
■大裁片包臀設計
■萊卡5%彈性不怕大動作勒傷肌膚
■含棉量95% 吸汗透氣快乾
■耐磨不起毛球
■寬版鬆緊帶不勒腰
■雙層包覆車編,耐洗耐穿
■棉95%、萊卡5%
-------------------------------------------
🔺漾媽咪獨家優惠:
➊超殺出清!IFME出清區1雙折100、2雙折300
➋購買童鞋 加購10入或32入mamacore酵素粉 折50
➌購買童鞋 加購KOKACHARM童襪/內褲 折50
➍滿$3000元 送KOKACHARM童趣風口罩掛繩 (隨機花色)
✔現貨8/16出貨,預購9/6依序寄出
✔同時購買現貨+預購商品,須等預購商品到貨後才會一起寄出,急用的爸拔媽麻請挑選現貨款式喔!
✔與日本同步販售,下單後不代表一定有貨,若遇缺貨我們將會以簡訊通知並安排退款該商品全額,可接受再下單喔~
趾節護貼 在 啾c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0 前情提要
0:43 定義
1:14 原因
2:35 放鬆動作-內收拇肌放鬆
2:57 放鬆動作-外展拇肌放鬆
3:17 矯正運動-外展拇肌訓練
3:46 矯正運動-踮腳尖運動
4:05 矯正運動-腳趾頭動作控制
4:32 總結
下方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訓練無法突破,有可能是你的肋骨外翻了喔
https://youtu.be/-H75tY3fYAw
別再抬頭挺胸,正確的『縮肚長高』站姿,讓你不再因久站而腰痠。
https://youtu.be/OwESSKODNRo
天氣超好出大景,最簡單的百岳,新手也可以輕鬆征服的合歡山。
https://youtu.be/6N1LfWYnaFs
走路是怎麼走成假胯寬的?什麼運動適合假胯寬的人做呢?
https://youtu.be/sAwx6yYLQvQ
五十肩第三期能做什麼運動?重建肩胛肱骨節律會很難嗎?
https://youtu.be/SOVJ3vUBqmA
五十肩能逆轉嗎?五十肩確診的三個症狀,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6NcdyoYtkQs
睡前拉筋十分鐘,睡個好覺比什麼都重要。
https://youtu.be/vdIugUHKGWg
脖子會往前伸的人一定要看,這部影片能讓你的頸椎再撐500年。
https://youtu.be/pY4AVIQ1VY4
玉山我來啦,這可能是最難爬的山,有人花了兩年也爬不上去。
https://youtu.be/292uNJ9klds
別再碎碎念了,我頭好痛怎麼辦?
https://youtu.be/8r7wCuAh2dM
Vlog #1 今天放風出去玩,順便上點課。
https://youtu.be/DkUb25XBDYk
肩膀健康,生活好便利,準備一條彈力帶,來鬆開角度受限的肩膀吧
https://youtu.be/-7p4awI21FI
在家用彈力帶就能完成的髖關節鬆動術,促進關節組織液循環,保持下肢的彈性與活力。
https://youtu.be/JAsXfFOjs2A
一碰就痛,為什麼足底筋膜炎這麼難好?除了放鬆,足弓的力氣也能訓練,想知道要怎麼在家訓練足弓的肌肉嗎?
https://youtu.be/9bwMrxQMb_g
一碰就痛!足底筋膜炎真的好惱人,為什麼我會得足底筋膜炎?除了上醫院,其實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足跟矯正運動,也可以加速它的康復唷。
https://youtu.be/Lxt6G_-zJmc
今天挑戰用八分鐘,用滾筒完整的放鬆你的下半身;從此之後,家裡的滾筒不再只是個占空間的裝飾品了。
https://youtu.be/T5FaG9OZnCk
每天五分鐘,跟我一起做全世界最好的脊椎運動,保護脊椎不受傷,輕鬆快活一世人。
https://youtu.be/xE5y8Lw4wy0
久坐也會有運動傷害,跟我一起每天只花五分鐘,疏通阻塞的血液循環,打斷傷害的累積。
https://youtu.be/cborst0Nai8
你知道骨盆前移會害你瘦不下來嗎?如果你也有骨盆前移的困擾,快來跟我一起做運動。正確的體態加上運動,就是減肥的最佳配方唷。
https://youtu.be/-lVP9lbSYxI
躺著也能訓練核心的動作,輕鬆到會不小心睡著?骨盆前傾和臀肌失憶症有難分難捨的關係,幫你找回臀肌的記憶
https://youtu.be/TbixyhnVB1I
是翹臀還是骨盆前傾?超簡易3秒評估,別再把骨盆前傾誤當成翹臀囉。下交叉症候群簡易拉筋法,教你搶救歪斜的骨盆。(上集)
https://youtu.be/SPjIcD_8Bwc
核心強等於內力強?今天來做超簡單的核心運動,讓你能穩定身體,提高運動效率。
https://youtu.be/9ePFzKtrRl0
呼吸法真的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善用呼吸,就能解決,這部影片讓你五分鐘知道三大呼吸法的應用。
https://youtu.be/683LeSVDBCw
韓式歐巴跟美式浩克的肩膀有什麼不一樣呢?有什麼運動是可以有效改善圓肩呢?物理治療師啾c帶你練出韓式歐巴的肩線!
https://youtu.be/5JR8kiH1G4o
腰酸背痛,可能是你『胸椎活動度不足』喔! 物理治療師讓你六分鐘學會如何評估和解決腰酸背痛。
https://youtu.be/h6886T-9xWc

趾節護貼 在 迷你王的瘋狂生活 x Shu Yog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享健康:ZEPRO/女子雲豹競速路跑鞋開箱】
🌺桃花紅~~~王老姝人生第一雙粉嫩系
就獻給LEOPARD 系列競速路跑鞋II代特仕版啦⤵️
🛍連結:http://tinyurl.com/y8su2s2u
✅桃色系鞋頭+黑色系後包跟
還真的是越看越順眼
搭配透氣鞋面➕空氣導流設計
穿整天都不悶熱,跑起來更是順暢
✅鞋底輕量化前腳🐆仿生豹掌設計
以織布取代大面積橡膠
✨雙層疊三角型顆粒,抓地力整個強大👍
高度貼合柏油路面,實測慢跑過彎超有感✨
就連白沙屯媽祖遶境時
🌧下雨的濕滑路面
🏃🏻♀️跑起來時腳掌踩地處不會滑👍
追媽祖跑走整天
➡️彈力、吸震、穩定度都極佳
雙腿跟膝蓋沒以往那麼痠痛難受
➡️鞋頭保護+腳踝包覆,又輕又包腳
走整天,腳踝、腳跟完全不摩擦
➡️腳趾彎曲軟硬度也剛剛好,我都沒抽筋
➡️鞋跟夜間反光豹紋,大大提升晚上跑走安全性
追媽祖期間⤵️
這雙桃花紅,詢問度狠高內😆
價格親民,CP值又高
👟ZEPRO/女子雲豹路跑鞋-桃花紅🌺
🛍連結:http://tinyurl.com/y8su2s2u
———————————————
最後護理王老姝想聊聊⤵️
⁉️你知道膝蓋每天為我們承受多少重量嗎
⁉️你知道過30歲肌肉量每10年約下降10%嗎
⁉️你知道穿錯鞋可能加速關節退化+影響平衡感嗎
我是瑜珈老師🧘🏻♀️也是護理師👩🏻⚕️
但大部分時候,我是一位全職媽媽👩👦
膝蓋一天承受全身重量隨便都4倍以上
更何況我們整日跟著孩子追趕跑跳碰
鞋子的部分更要好好選
一雙好鞋,除了運動時使用
在日常行動中更是需要它
保護好我們的雙腳、雙膝、雙腿
才能陪著孩子跑跳一輩子呀!❤️
王老姝推推價格親民,CP值高⤵️
👟ZEPRO/女子雲豹路跑鞋-桃花紅🌺
🛍連結:http://tinyurl.com/y8su2s2u
———————————————
#ZEPRO #雲豹跑鞋 #慢跑鞋 #評價 #國家地理路跑 #2020國家地理路跑 #世界地球日50週年 #2020路跑紀錄 #LEOPARD #競速鞋 #雲豹二代 #路跑 #馬拉松 #running #marathon #taiwan

趾節護貼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小腿抽筋 #自救預防 最近天氣好冷,不知道大家在睡覺時,有沒有突然發生抽筋的狀況呢?抽筋發生當下,多半感到無助,只能忍耐疼痛到懷疑人生!難道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今天物理治療師劭玟和詠荃就要教大家「簡單自救」舒緩小腿抽筋的方法,以及平時要怎麼預防抽筋!小腿容易痠緊脹的人做也很好!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狀況容易發生抽筋?
🔸抽筋時,自救三招緩解方法!
🔸平時如何降低抽筋的發生機率?!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狀況下容易發生抽筋
1.天氣氣溫較低。
2.運動過程,如:暖身不足或肌肉過於緊繃或疲勞。
3.身體不適,如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時。
🔸小腿發生抽筋時,自救三招
▫患側腳板回勾動作:當小腿發生抽筋時,可將腳板往身體方向回勾,降低疼痛症狀。若疼痛比較嚴重而無法自己施作時,可以請身旁親友協助喔!
▫利用毛巾放鬆緊繃小腿肌肉:可以拿一條毛巾,穿過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回拉,直到小腿肚感覺緊緊痠痠時,停住10秒保持呼吸,重複5到10次。
▫採弓箭步方式,放鬆緊繃小腿:可以將緊繃小腿往後跨一步,記得五個腳趾頭都要朝前,腳後跟往下踩,緊貼地板,維持10秒保持呼吸,重複5到10次。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該怎麼做?
▫熱敷:每日可以1到2次,熱敷約15-20分鐘。
▫容易抽筋者,可以穿長褲或襪子,維持小腿肌肉柔軟度及溫度。
▫加強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伸展。
#抽筋 #預防 #自救三招 #熱敷 #小腿緊繃 #姿勢+ #運動不足 #氣溫降低 #電解質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