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
第一次探監,獨個兒上路,心情難免戰戰兢兢。不只一個朋友勸說,去完赤柱監獄,可以順道到附近海灘休息一下,有人建議帶食物邊野餐邊吹吹海風,也有人說試過探完監帶備泳衣暢泳去。
最初聽到這些建議,一般人難免覺得「唔係吖嘛?」
但當我完成一個早上的探監旅程,我徒步走到泳灘找了個安靜地點閒坐,吹吹海風,曬曬太陽,脫下鞋子感受一下冰涼的海水和細沙的質感,再讓腦袋放空,回味那天早上經歷的一切,讓這個探監的所有細節沈澱,又像想通了一點甚麼。
生活還是要繼續。赤柱監獄是個佔地面積甚廣的禁區,第一次以探訪者身份踏足,才體會它原來是個「三合一」監獄群。
在海灘吹風時,十幾年前我來這裡採訪寶馬山雙屍案少年犯尹三龍的畫面,鮮活的湧現眼前。
那時候,我們記者群是如此「如狼似虎」地追逐剛坐完近廿年牢獄的尹氏。尹三龍配合主旋律給我們記者反覆追問「有乜想同市民想同受害人家屬講」,然後他就說了自己後悔萬分的話,成為翌日報章頭條。
那時候自己也是其中一個追訪的記者。「我們」去採訪犯了大錯的「他們」。監獄是一個遠離「我們」的存在。
今日,我又行番入呢度門。但今次不再是那個高傲的「我們」,俯視坐牢的「他們」。從監獄大門開始,我每一步都思考,如果自己有一天要被囚禁,會是怎樣的光境。那種視覺轉移,令一切事物都有了新的領會。
時代變了,記者也要變。敏銳地體察時代變遷,紀錄和書寫要如何自處。
另外,很多本地和海外的讀者都想向在囚人士「表達關心」,寫給在囚者的信如雪片飛來。
但「我們」若不嘗試理解在囚者的處境和心態,很容易變成一種單向的欠缺同理心「我來關心你」的姿態。很多人想「做啲嘢」,但在這個時刻,「做啲嘢」之前,理解變得異常重要。
我把這次探監記的經歷,詳細寫出來。前後用了多天,思考,寫作,修訂,希望記述一點人在監獄環境其中,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處境,或許只是皮毛,但至少是較貼近在囚人的世界。
請大家花點時間閱讀,監獄很多細節,並非輕易想象可以明白和掌握。而在囚者的處境,正是由這些微小的細節所組成。
家屬親友探監前也可以多理解,好作預備。
較特別是,今次「採訪」的工具,比之前不同場景更缺乏。
在社會運動時,記者可以直播,可以拍攝可以錄音。
在法庭審訊時,記者可以用紙筆抄寫,可以看文字判決書。
在監獄裡,不可以拍攝錄音,連紙和筆都不可以拿進去。
此時,就只靠僅有的肉身,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心去感受。
還有,或許有些近來才閱讀我的文章的讀者不知道,其實多年來我在《明報星期日生活》寫了多篇長篇特寫,部份是人物專訪,一些是其他題目如文化現象分析,部分收錄在《文字欲》一書裡。
由臉書文章,又再回到報紙寫文章,也是一種溫習。報紙的文章要印刷,讓我用更多時間去思考組織,可以表達更寬更廣更深入的訊息。也多謝編輯的細心校對,即使我看了多次,還給編輯們看到事實錯誤讓我修訂才出街。
在這個時代,我也希望讀者能夠花點耐心,閱讀這些長篇文章,支持實體報章。畢竟,他日若我成為囚友,能夠即日閱讀的,不是臉書文章,而是實體報紙。牆內的世界,實體報紙成為了在囚者理解外面世界的一條重要生命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
赤 柱 禁區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故事:【鳳凰山】
復活節,他約她行山。
「復活節行鳳凰山,好意頭啊。」他說。
正確來說,應該是復活節前一天行山——他想約她看日出,於是,他們在復活節前一天的晚上便要出發。
復活節前一晚,他約她在東涌集合。二人乘當天大嶼山巴士 11 號的尾班車,到伯公坳起點上山。那是鳳凰徑第三段的入口。上山大概三小時,不算太長的路程,沿途都是梯級,但既然有「天梯」之稱,難度自然不低。每個石級連綿不絕而且高低落差頗大,加上不習慣行夜山要看清楚「黑泥白石光水氹」的獨特節奏,讓她更加步步為營。
每向上踏一步,她都不禁懷疑人生,思考自己為甚麼當初要答應行山這件事。
愈接近鳳凰山頂,地勢愈陡峭,她幾乎手腳並用地往上爬,同時她又看到愈來愈多行山者,似乎大家都是一心上鳳凰山看日出。我不能輸啊,她心想。來到山頂,終於有機會喘一口氣,才發覺這裡比地面冷了許多。她穿上外套,環顧四周,大家都在默默守候。
「等一下吧,黎明前的黑夜是最黑暗的,」他裝作有型地說出電影對白,「但黎明很快就要來了。」
他向來話多,沿路上來都十分安靜,大概是因為連他都累得喘不過氣。一到山頂,他便忍不住開始說話。他說,鳳凰山是香港第二高山,雖然比大帽山矮,但因為大帽山的山頂區域被劃為天文台的天氣雷達站和政府禁區,因此一般平民能夠踏足的香港最高點,就是鳳凰山的主峰鳳峰,因此,自古以來都是看日出的理想地點。
「自古以來?」她問。
「古籍《新安縣志》有記載鳳凰山,指鳳凰山形如鳳閣,因而得名。」他自豪地說出背好的答案。
「那和復活節有甚麼關係?」她問。
「有啊。」他回答。
他說,1941 年香港被日軍佔領期間,很多官員被囚禁在戰俘營裡。那時候,被囚於赤柱拘留營的郵政署長竟在艱苦的牢獄生活中,暗中設計了一款香港重光後要推出的郵票。那款郵票正中央畫了一隻鳳凰,象徵香港歷盡苦難後浴火重生的日子 ——
「等等,西方的鳳凰和東方的鳳凰有點不一樣吧?浴火重生的是 Phoenix,是不死鳥。」她打斷他。
他白了她一眼,不滿她打斷了這個近乎完美的故事。他續道:「那張郵票初稿上寫著 1941 至 1944 年 —— 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他,仍未知道香港光復的那一天何時才會來臨。即使如此,他仍然畫下了這張郵票。」
到 1945 年日本戰敗,重獲自由的他將這個設計付諸實行,最後在 1946 年成為了香港重光週年紀念郵票。
「真是可喜可賀。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的教訓是?」他問。
她沒回應這個問題,只是指指他身後的天際,因為日出開始了。第一抹的陽光漸漸照遍大地,一時之間雲霧散開,山下的城市和林木清晰可見。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的故事影響,她覺得眼中的一切就如被燃燒一樣反射著光彩。那大概就是浴火重生的景色吧。
日出的時間不長,看完就可以回去了。回程時,他們路過一個刻著「鳳凰飄緲」的位置,她才知道,上鳳凰山是不一定看到日出的。「鳳凰山天氣變化多端,隨時碰不上好天氣,更有機會被雲海擋住太陽啊。」他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說道。
她沒好氣地打了他一下,不能想像自己千辛萬苦上山後假如看不到日出,心情會變成怎樣。
「看到日出是 Bonus。最重要的,是看到日出前的期待和想像。而且,看不到日出也不要緊啊,至少,我們行了山。」他說。
雖然她在山上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但離開山之後,她仍一直在心中想著一個教訓:
「即使不知道日出何時來臨,我們都要耐心守候。」
Storyteller: @wongyuehang2047
Illustrator: @lingmuki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lingmuki #復活節特備 #復活節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有興趣閱讀會員獨家內容的話,支持我們繼續創作更多好故事,甚至想收到我們的實體睡前故事書,就不要錯過成為會員了!
📚 加入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 https://bit.ly/3qL7yqI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赤 柱 禁區 在 Mandymanlovefoo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記冰室𝟷𝟿𝟼𝟽 月餅🥮】
🌙傳統情懷 細味人情中秋👩❤️👨
金記冰室為今年中秋推出4️⃣款月餅:低糖雙黃白蓮蓉月餅(4個/盒)、金腿五仁月餅 (4個/盒)、花好月圓雙式月餅(4個/盒) 、「小確幸套裝」
—
🏠月餅盒設計以懷舊香港排檔為主題🏠
可將月餅盒作為擺設✅屋頂位置可拆出放置餐具或文具🍴打開茶檔之「大門」內裏有如小屋設計的四個格子,可裝置您的擺設、飾物或個人物品💍🎀
—
😍秉承傳統口味,配方源自1967,選用優質上乘材料,味道可人,油而不膩👅而且💯%香港製造👍🏻
====—====—====—====—
🥮低糖雙黃白蓮蓉月餅(4個/盒)(原價$348⭐️特價$218⭐️)
選用一級湘蓮😋配以精選足油鹹蛋黃🍳味道甘香而不膩❤️
====—====—====—====—
.
🌎購買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kamkeecafe/shop/?rt=19
.
.
📌全線金記冰室
📍地址
🔸銅鑼灣霎東街5號地下
🔸灣仔天樂里6-18號恆安大廈地下D及E舖
🔸薄扶林置富南區廣場3樓318號舖
🔸薄扶林數碼港道100號數碼港商場1樓10號舖
🔸赤柱佳美道23號赤柱廣場1樓102-103號舖
🔸太古康山道1-2號康怡廣場北座地下G5-G6號舖
🔸觀塘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apm)6樓L6-1a &2號舖
🔸觀塘偉業街180號Two Harbour Square地下F&B 2號舖
🔸將軍澳欣景路8號新都城中心二期UG樓UG051J號舖
🔸黃大仙正德街103號黃大仙中心南館地下G9舖
🔸九龍塘聯合道320號建新中心地下5-8, 13-15號舖
🔸大埔安慈路2號八號花園地下8號舖
🔸元朗青山公路潭尾段18號Park Circle峻巒地下117號舖
🔸赤鱲角暢達路1號香港國際機場機場客運大樓 (禁區)5樓5E 517C號舖
#mandymanlovefood屋企
#bestoftheday #foodporn #yummy #hkiger #foodpics #foodphotography #foodie #foodlover #hongkong #hongkongfood #foodinstagtam #ilovesharingfood #hkfood #instafood #foodporn #中秋節 #🥮 #人月兩團圓 #懷舊排檔 #金記冰室 #kamkeecafe
赤 柱 禁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購物中心部份,赤柱廣場亦包括戶外表演場地──閑情坊及旁邊的重建古蹟美利樓。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物業分拆出售以套取資金,赤柱廣場轉交由領展管理。赤柱廣場的購物中心樓高5層,商場採用全天候式開放設計,較接近香港私人管理的商場的風格。商場內設有大型超級市場Market Place by Jasons、高級家居店「斗室」、Starbucks和精品店。還有一些售賣特色產品,如自製手工藝品、有機環保產品的店舖。整個廣場每層均有接駁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遊人可以在休憩平台小休一會,欣賞赤柱灣畔的景緻。美利樓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金鐘花園道,於1998年時整座遷至赤柱。原設於地下大堂,展出珍貴的古物和圖片,介紹美利樓舊日的風貌的展覽廳。2005年,地下曾為香港海事博物館,佔地800平方米,已於2013年擴展營業,搬到中環8號碼頭;二樓及三樓則闢作高級食肆。而近美利樓有蓋行人通道上則矗立著於上海街舊廈清拆時移來的十二條石柱。赤柱卜公碼頭Blake Pier at Stanley為香港一座公眾碼頭,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赤柱廣場旁,即赤柱灣之北岸,由2007年7月27日零時起,供予船隻上落乘客。現時該碼頭有船前往蒲台島。名稱來自香港第十二任香港總督卜力。第一代的中環卜公碼頭原位於交易廣場原址,於1920年搭建,碼頭上蓋以「鑄鐵」建造。1965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直至2005年,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到了2006年時,碼頭上蓋已拆件並編好號碼,運到廣東省的工廠,進行翻新及清除鐵鏽工程。
香港懲教博物館展示香港監獄、刑罰制度及懲教服務,從維多利亞時代至今的歷史和演變過程,還有模擬絞的刑台、囚室、監獄瞭望塔、香港越南船民的自製武器等,看上去驚心動魄。刑具中外觀平平無奇的藤鞭,是用以執行打藤或笞刑,亦足以令受者的臀部皮開肉裂,甚至因傷而死,原來是很殘酷,香港已於1990年廢除笞刑。不過,展品亦有教育的一面。正如懲教署一座建築物外牆的標語:「給更生人士一個機會」,懲教署設工業及訓練組,安排多種職訓証書課程,如廚務、金工、商務等,協助更生人士取得一技之長。香港懲教博物館對外開放,但赤柱監獄則列為禁區,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經歷了不同時期的重建,至今除赤柱監獄,還有東頭懲教所附翼及白沙灣懲教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7ZhliMFXE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