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綠營造神的李登輝(一)>
李登輝死後,綠營為了洗「蔣氏政權邪惡,民主之父正義」,這幾天不斷有荒唐至極的文章面世,而且分享數非常之高,簡直令人髮指。
例如像這篇文章,可供吐槽的點太多了:
1.宋美齡在1991年時已經93歲,她早在1975年蔣介石死後就離開台灣,避居美國(順便附上她的行程表)對她來說,當時美國才是她久居之地,所以將所有物品都搬到美國去只是為了方便,跟逃亡根本扯不上關係,畢竟她當時很老了,難道還要她為了那些物品時時來回奔波?
這篇神文會覺得把東西都搬走,就代表宋美齡是在逃亡,大概是忘記宋美齡這時已經93歲高齡這件事了吧。
2.對宋美齡來說,之前不把私人物品大舉搬走,是為了顧慮民心,如果蔣介石一死,她馬上去美國定居,還將全數私人物品都用專機載過去,根本就像是放棄台灣,逃難美國!
以她的身份地位,雖然在蔣介石死以後,政治影響力就大幅減弱,可是象徵性意義卻還是很明顯,她拖到蔣經國死以後,乃至整個國民黨政權再與她無關,才搬,那算是很有政治道德了。
3.把宋美齡說成被李登輝鬥走,然後把李登輝渲染成正義且具有謀略的打怪英雄,這根本是很北七的幻想,若說宋美齡遠走美國是因為李登輝,不如說是因為蔣經國還比較合理。
事實上,宋美齡就是真的在蔣介石去世、蔣經國執掌台灣大權後,才離開台灣避居美國的。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宋美齡不是蔣經國的親生母親,在蔣介石活著的時候,她因為蔣介石的關係,可以擁有跟蔣經國比肩的權力,但一但蔣介石死去,這樣的狀態就會成為對蔣經國的威脅,所以宋美齡當然很識趣的避走美國。(她不識趣,蔣經國也會讓她識趣,所以如果真說誰鬥走了宋美齡,那還輪不到李登輝)
4.對宋美齡來說,只要沒了蔣介石,她根本不算蔣家人,現在我們認識的蔣家後代,全都是蔣經國的後代,跟宋美齡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其他蔣家人可以繼續待在台灣,但她待在台灣就未免太過尷尬,而宋美齡本身的親族大多在美國,在政治影響力消散以後,選擇到美國長居,非常合理。
5.這篇神文還有一個很好笑的幻想,作者提到『當然,最戲劇化的一幕就是當宋美齡帶著家中細軟慌忙地要從台北搭機逃到美國紐約的時候,李登輝就靜靜地站在停機坪旁邊看著。然後微笑地目送這個中國人上機滾蛋,只差沒有配上墨鏡跟菸,還有Snoop Dogg的Thug Life歌曲。』
把李登輝像個乖孩子一樣的恭敬送機,寫得像是福爾摩斯還007,真的跟「出征譚德賽、何晶的井蛙自以為」超像。
不過,這本來就是同個派系的人寫出來的文章,相像完全合理。
李登輝絕對沒有他的信徒那麼不具智慧,好不容易剛搶下權力,哪裡需要再節外生枝?
他可是跟夫人曾文惠、當時副總統李元簇夫妻一塊去送機,如果只是要看宋美齡倉皇逃離的醜態,何必動用這麼恭敬的大陣仗?
更何況,這些井蛙以此時度彼時,他們還以為幾個大學生、民代抗議,鬧個半天就很威,可以影響什麼一樣。
最好當時李登輝敢對宋美齡不敬。
在1991年蔣家餘澤尚豐之際,李登輝可以剝奪宋美齡的正規政治影響力,但是要刻意羞辱她,恐怕是蠢到極點的事,李登輝國民黨內的政敵,大概都很希望李登輝可以像他的信徒一樣蠢吧!
當時宋美齡的圖騰作用比現在的陳水扁還強百倍,李登輝敢對宋美齡表現出不敬,那激起的反作用力,恐怕會讓李登輝在當時失去一切。
然後台派搞得好像她跟李登輝在那邊鬥智謀算,體力健壯得像是五六十歲人一樣!
她最後在台灣的這幾年,要麻她生病,要麻蔣經國兒子死翹翹,蔣家主力跟宋美齡都病痛纏身,卻講得好像李登輝是諸葛亮打敗曹操那樣!
其實根本就沒啥風波驚險,也講得似模似樣,這種造神法真的很好笑。
更何況蔣經國在位的十多年,已經刻意把宋美齡推離台灣政治圈了。
政治是很奇怪的,就像現在陳水扁、林義雄要出來選啥,可能都有難度。
可能大家會選鄭文燦、賴清德當市長,不會選林義雄當市長,但你說鄭文燦、賴清德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去鬥陳水扁、林義雄嗎?
那反而會讓他因此選不上市長。
所以之前高嘉瑜選立委的時候,跟陳水扁發生口舌之爭,後來高嘉瑜還不是得放軟。
台派很喜歡「看圖」說故事,甚至是「截圖」說故事.......
而這個李登輝vs宋美齡之爭,根本就是「無圖」說故事了,連李登輝送機時候的表情跟心情都可以在李登輝死後,由這個不知名的青蛙來「重現」,真是厲害。
反正現在民進黨政治人物怎麼對阿扁,就是當時李登輝以及林洋港等人怎麼對宋美齡的心情。
賴清德兒子在哪裡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次說的那個很嚴肅的話題真的要來囉
2012年上映的電影《寒戰》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警匪鬥智電影,郭富城跟梁家輝兩大影帝在裡面的演出叫人印象深刻,但其中劉德華所說的一句台詞也蔚為經典。
「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
那到底甚麼是"非常時期"? 又是誰定義的?
在《寒戰2》裡面,(劇組藉)周潤發說出了這件事的全貌 : 「就是因為掌權者有權利去定義什麼時候是"非常時期",所以就算是非常時期,你也不可以用非常方法!!」
(然後"啪"的摔文件!!)
相當經典的兩幕啊,是吧?
#但是否也同樣發人省思呢?
-------------------------
要省思什麼?
現在的我們,算不算是非常時期?
顯然我們的政府與各國當局都認為是非常時期了。
是以,各種非常手段都出現了;而非常時期下的非常手段,也引起了許多討論跟各種抨擊。
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條新聞 :
1、北韓官員隔離期偷跑至公共澡堂 遭立即槍決(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1273)
2、「中國人種進入商店禁止」日本店家告示惹爭議(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77749)
3、台灣出現社區感染!陳時中:風險高不排除「公布活動地點」(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0770)
4、湖北省實施「最嚴封閉管理」!居民禁止外出:物資集中配送(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0658)
5、柯文哲喊用電子手銬解決居家檢疫失聯 指揮中心回應了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15/1646297.htm)
對大家來講,這些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是發生在別人身上。
記住 : 發生在別人的都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事故」。
當我們在新聞前面看著某些人的違法脫序時,心裡面想的都是「抓去關啊!可惡!」、「這種人拉去槍斃算了!」、「不酒駕很難嗎?」、「酒駕零容忍」
但當我們開車去赴宴時,面對大家快樂且酒酣耳熱時,難免會想「就…喝一杯,也不會茫、也醉不了,開車不會危險的…」
而那些被隔離的人也會想「我也沒症狀,也沒不舒服或咳嗽,去買個菜、附近便利商店買個吃的、去市場買個菜,沒那麼嚴重吧?」
尤有甚者,我正在打這則貼文時,新聞上就播著一個陸配的消息。這個女子有台灣身分證,兒子與他在台居住九年已經有居留權,但還沒有身分證,卻因此被擋在海關外,並且原機遣返;對此,她大喊不公、大聲喊冤,並戴上口罩接受採訪。
你看了有什麼感想? 大概也沒什麼感想吧。
發生在自己身上,與別人身上的,永遠都是兩碼子事。
#這就是人性
-----------------------
同一台的下一啪,訪問到一個精神科醫生(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是精神科,但他至少是個醫生),他說得很實在:「我們真的無法用這麼多(個案)的故事,來挑戰我們防疫的底線。」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就是一條規矩畫下來,齊頭式的、一視同仁的平等遵守,事情會好處理很多;但這也就表示,這執行起來不講情面、沒有同情,也沒有例外。
那怕有其中幾個陸配的子女在中國因此病死(即使他本來是健康的),再經由媒體爆發與渲染,大家也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就連許多國家的法律中都保障「人們為了自保安全與性命,而對其他人不施援救的行為」,何況這是死幾個人vs死幾千幾萬人的差異。
但我們是這麼衡量人命的嗎? 又或是人命可以這麼衡量並交換的嗎?
這是個值得思考,而且我沒有答案的問題。
-----------------------
同樣的原則,還可以往很多地方延伸思考;其中最直接會被推衍的下一個問題就是「人權問題」。
畢竟有取捨,就會有排除,有排除就會有割捨,有割捨就會造成犧牲。
先是之前大家激烈討論的「口罩跟醫療用品要不要外送出國」的問題;到近日來柯文哲認為要動用電子手銬而被陳時中打槍;最近賴清德更在臉書上呼籲「中國政府應該持開放態度面對國際幫助,然後台灣也應該要當仁不讓的前去協助」
這幾個有正反兩面意見的新聞,其實兩邊意見都對,只是立場不同與牽涉的層面不同而已。
只是有趣的是,陳時中說不考慮電子手銬,但卻表示「如果有不特定的風險比較高的話,那我們就會公布(住家、地區或是明確地址)」
對我來說,電子手銬不過就是GPS定位,但公布了是全國性都會知道的消息,這也是之前一派人士認為會侵犯隱私,造成恐慌跟引發歧視與霸凌的措施(更何況,我們已經實施個資法一段時間了)
而更猛的是,新北跟台南都已經有違反隔離規定外出的人,而被公布姓名的案例。(很快地找回)
另一個有趣的則是副總統賴清德的發言,看起來跟行政院,甚至總統立場不同的情況;只不過我覺得他也是言其當言,再怎麼樣他也曾是個醫者。(他是個很有趣的人,以後可能還會有一兩篇是討論他的;還請綠粉不要介意、藍粉不要期待)
但這些問題總歸起來都離不開「人權」,只是兩造出發點源自於"兩害相權"或是"推己及人"罷了。
-----------------------
只是這些問題雖然都離不開「人權」,且考量點差異在兩害相權vs推己及人,但實施起來的力道(或是說對人權、人身自由跟人命的犧牲與侵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在這非常時期,我(或許跟很多人一樣)對金正恩的激烈手段沒有產生太大的反感,事實上對於那些明知要隔離,卻照樣亂跑的人,我也有那麼一點希望他們直接抓去打靶算了……
但我們畢竟是民主法治國家,要真這麼做的話,會很過癮的……啊不是!!!
是很不恰當的。
而仔細從侵害人權的角度來看這幾則新聞,其實我們可以知道這些非常時期中的非常手段,是如何顛覆我們對一般生活的認知。
例如第2條「日本店家立告示禁止中國人種進入商店」,這裡面說的是日本有店家貼出告示,表示不歡迎中國籍的客人(但是排除了台灣或港人…),姑且不論這麼政治正確的辨別是很令人激賞的…啊不是,是具有一點歧視性的。
這種歧視就如同美國早期對有色人種的各種限制,或是像《精武門》裡面公園告示牌寫”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那樣的歧視性,這是會令人不舒服與不悅的。
但在這個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防疫時期,,對這種邏輯似乎也無可厚其非。
-----------------------
再看看第3條「陳時中不排除公布風險高個案的活動地點」。
這點其實不大需要討論,大家都會覺得公布個案的資料,甚至活動地點與姓名,是很不洽當的,我想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個資法已經推行了好一陣子。
但遇上了防疫,更多的聲音反而是:「公布出來大家才知道哪些地點那些日期要注意或避開或開始隔離…」,甚至也聽過「這種惡劣的人就是要公布姓名讓大家知道到底是什麼人這麼可惡。」的說法。
與這個有點相連性的是第5條「柯文哲喊用電子手銬解決居家檢疫失聯」。
我是沒真的了解他對這件事的全部說詞,但我想他想表達的是「透過電子手銬的GPS定位系統,可以即時知道目標人的所在位置。」
對我來說這個方式其實還不錯,這絕對比什麼里長打電話要來的簡省跟有效率,但這卻引起某些人的反彈,想當然耳是對”手銬”這個詞很敏感(像是把可能嫌疑的病患當嫌犯)
但說真的,如果已經決定要動用居家隔離並且派人打去監控行蹤了,不也就是那些人所想的嫌犯”定義”了嗎? 既然要監控,電子儀器不是方便又有效率多了?
不然像日本當局一樣放他們自由返家跟行動好了啦,居家軟禁太不人道了………(未完待續.....不意外吧?)
中篇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632468633642981?__tn__=K-R
下篇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632473716975806?__tn__=K-R
.
.
.
#還沒寫完_但我還是想知道你們的想法
#想不想猜猜我最後的髮夾彎會轉到哪裡?
#期末考結束放寒假了
#回到一個禮拜休兩天的快樂時光
#但是快樂時光剩三天....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賴清德兒子在哪裡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次說的那個很嚴肅的話題真的要來囉
2012年上映的電影《寒戰》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警匪鬥智電影,郭富城跟梁家輝兩大影帝在裡面的演出叫人印象深刻,但其中劉德華所說的一句台詞也蔚為經典。
「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
那到底甚麼是"非常時期"? 又是誰定義的?
在《寒戰2》裡面,(劇組藉)周潤發說出了這件事的全貌 : 「就是因為掌權者有權利去定義什麼時候是"非常時期",所以就算是非常時期,你也不可以用非常方法!!」
(然後"啪"的摔文件!!)
相當經典的兩幕啊,是吧?
#但是否也同樣發人省思呢?
-\-\-\-\-\-\-\-\-\-\-\-\-\-\-\-\-\-\-\-\-\-\-\-\-
要省思什麼?
現在的我們,算不算是非常時期?
顯然我們的政府與各國當局都認為是非常時期了。
是以,各種非常手段都出現了;而非常時期下的非常手段,也引起了許多討論跟各種抨擊。
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條新聞 :
1、北韓官員隔離期偷跑至公共澡堂 遭立即槍決(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1273)
2、「中國人種進入商店禁止」日本店家告示惹爭議(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77749)
3、台灣出現社區感染!陳時中:風險高不排除「公布活動地點」(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0770)
4、湖北省實施「最嚴封閉管理」!居民禁止外出:物資集中配送(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0658)
5、柯文哲喊用電子手銬解決居家檢疫失聯 指揮中心回應了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15/1646297.htm)
對大家來講,這些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是發生在別人身上。
記住 : 發生在別人的都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事故」。
當我們在新聞前面看著某些人的違法脫序時,心裡面想的都是「抓去關啊!可惡!」、「這種人拉去槍斃算了!」、「不酒駕很難嗎?」、「酒駕零容忍」
但當我們開車去赴宴時,面對大家快樂且酒酣耳熱時,難免會想「就…喝一杯,也不會茫、也醉不了,開車不會危險的…」
而那些被隔離的人也會想「我也沒症狀,也沒不舒服或咳嗽,去買個菜、附近便利商店買個吃的、去市場買個菜,沒那麼嚴重吧?」
尤有甚者,我正在打這則貼文時,新聞上就播著一個陸配的消息。這個女子有台灣身分證,兒子與他在台居住九年已經有居留權,但還沒有身分證,卻因此被擋在海關外,並且原機遣返;對此,她大喊不公、大聲喊冤,並戴上口罩接受採訪。
你看了有什麼感想? 大概也沒什麼感想吧。
發生在自己身上,與別人身上的,永遠都是兩碼子事。
#這就是人性
-\-\-\-\-\-\-\-\-\-\-\-\-\-\-\-\-\-\-\-\-\-\-
同一台的下一啪,訪問到一個精神科醫生(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是精神科,但他至少是個醫生),他說得很實在:「我們真的無法用這麼多(個案)的故事,來挑戰我們防疫的底線。」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就是一條規矩畫下來,齊頭式的、一視同仁的平等遵守,事情會好處理很多;但這也就表示,這執行起來不講情面、沒有同情,也沒有例外。
那怕有其中幾個陸配的子女在中國因此病死(即使他本來是健康的),再經由媒體爆發與渲染,大家也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就連許多國家的法律中都保障「人們為了自保安全與性命,而對其他人不施援救的行為」,何況這是死幾個人vs死幾千幾萬人的差異。
但我們是這麼衡量人命的嗎? 又或是人命可以這麼衡量並交換的嗎?
這是個值得思考,而且我沒有答案的問題。
-\-\-\-\-\-\-\-\-\-\-\-\-\-\-\-\-\-\-\-\-\-\-
同樣的原則,還可以往很多地方延伸思考;其中最直接會被推衍的下一個問題就是「人權問題」。
畢竟有取捨,就會有排除,有排除就會有割捨,有割捨就會造成犧牲。
先是之前大家激烈討論的「口罩跟醫療用品要不要外送出國」的問題;到近日來柯文哲認為要動用電子手銬而被陳時中打槍;最近賴清德更在臉書上呼籲「中國政府應該持開放態度面對國際幫助,然後台灣也應該要當仁不讓的前去協助」
這幾個有正反兩面意見的新聞,其實兩邊意見都對,只是立場不同與牽涉的層面不同而已。
只是有趣的是,陳時中說不考慮電子手銬,但卻表示「如果有不特定的風險比較高的話,那我們就會公布(住家、地區或是明確地址)」
對我來說,電子手銬不過就是GPS定位,但公布了是全國性都會知道的消息,這也是之前一派人士認為會侵犯隱私,造成恐慌跟引發歧視與霸凌的措施(更何況,我們已經實施個資法一段時間了)
而更猛的是,新北跟台南都已經有違反隔離規定外出的人,而被公布姓名的案例。(很快地找回)
另一個有趣的則是副總統賴清德的發言,看起來跟行政院,甚至總統立場不同的情況;只不過我覺得他也是言其當言,再怎麼樣他也曾是個醫者。(他是個很有趣的人,以後可能還會有一兩篇是討論他的;還請綠粉不要介意、藍粉不要期待)
但這些問題總歸起來都離不開「人權」,只是兩造出發點源自於"兩害相權"或是"推己及人"罷了。
-\-\-\-\-\-\-\-\-\-\-\-\-\-\-\-\-\-\-\-\-\-\-
只是這些問題雖然都離不開「人權」,且考量點差異在兩害相權vs推己及人,但實施起來的力道(或是說對人權、人身自由跟人命的犧牲與侵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在這非常時期,我(或許跟很多人一樣)對金正恩的激烈手段沒有產生太大的反感,事實上對於那些明知要隔離,卻照樣亂跑的人,我也有那麼一點希望他們直接抓去打靶算了……
但我們畢竟是民主法治國家,要真這麼做的話,會很過癮的……啊不是!!!
是很不恰當的。
而仔細從侵害人權的角度來看這幾則新聞,其實我們可以知道這些非常時期中的非常手段,是如何顛覆我們對一般生活的認知。
例如第2條「日本店家立告示禁止中國人種進入商店」,這裡面說的是日本有店家貼出告示,表示不歡迎中國籍的客人(但是排除了台灣或港人…),姑且不論這麼政治正確的辨別是很令人激賞的…啊不是,是具有一點歧視性的。
這種歧視就如同美國早期對有色人種的各種限制,或是像《精武門》裡面公園告示牌寫”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那樣的歧視性,這是會令人不舒服與不悅的。
但在這個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防疫時期,,對這種邏輯似乎也無可厚其非。
-\-\-\-\-\-\-\-\-\-\-\-\-\-\-\-\-\-\-\-\-\-\-
再看看第3條「陳時中不排除公布風險高個案的活動地點」。
這點其實不大需要討論,大家都會覺得公布個案的資料,甚至活動地點與姓名,是很不洽當的,我想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個資法已經推行了好一陣子。
但遇上了防疫,更多的聲音反而是:「公布出來大家才知道哪些地點那些日期要注意或避開或開始隔離…」,甚至也聽過「這種惡劣的人就是要公布姓名讓大家知道到底是什麼人這麼可惡。」的說法。
與這個有點相連性的是第5條「柯文哲喊用電子手銬解決居家檢疫失聯」。
我是沒真的了解他對這件事的全部說詞,但我想他想表達的是「透過電子手銬的GPS定位系統,可以即時知道目標人的所在位置。」
對我來說這個方式其實還不錯,這絕對比什麼里長打電話要來的簡省跟有效率,但這卻引起某些人的反彈,想當然耳是對”手銬”這個詞很敏感(像是把可能嫌疑的病患當嫌犯)
但說真的,如果已經決定要動用居家隔離並且派人打去監控行蹤了,不也就是那些人所想的嫌犯”定義”了嗎? 既然要監控,電子儀器不是方便又有效率多了?
不然像日本當局一樣放他們自由返家跟行動好了啦,居家軟禁太不人道了………(未完待續.....不意外吧?)
中篇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632468633642981?__tn__=K-R
下篇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632473716975806?__tn__=K-R
.
.
.
#還沒寫完_但我還是想知道你們的想法
#想不想猜猜我最後的髮夾彎會轉到哪裡?
#期末考結束放寒假了
#回到一個禮拜休兩天的快樂時光
#但是快樂時光剩三天....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