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110/09/22
曾繁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專訪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危的重大事件,也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科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並存的這個世代,來聽聽資安專家——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的精彩分享,一起思考 5G 物聯網下面對的資安挑戰。
一起跟資安達人瞭解 5G 如何翻轉我們的生活!
「16 年前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博士班學姐的一通電話,讓我踏上資安這條不歸路……」
問起投入資安領域的契機,王總監用打趣的口吻開場。當時在學姐的建議下,他參與了設計國内第一個資安指標的工作,從此開啓與資安的不解之緣。自稱「資安界 56 哥」的王總監,雖非一般人熟悉的另一位仁甫兄,但他對科技資安研究的敏銳觀察與豐富經驗,肯定令人甘拜下風。
他談到,4G 網絡的發展令網紅經濟崛起,你我都不曾想像『點讚、訂閲、打開小鈴鐺』會變成一種常態。而接下來的 5G 物聯網,將帶來更大的轉變與衝擊。
為什麽比起 4G,5G 有「大頻寬、高速率、低延遲」的特性?這是因為目前 4G 所在電磁波區間(約 450 MHz ~ 3800 MHz)已塞滿用戶,讓網速變得越來越慢,因此人類便把腦筋動到頻率更高的毫米波頻段(約30 GHz ~ 300 GHz)。增加了 5G 的區段,就像從塞爆的車流中,移到空曠的新路上。而頻率越高,頻寬也越寬,這條道路不止空曠而且比原先的更寬闊,於是訊息的傳遞能暢行無阻,理論上可比 4G 快一百倍!
「5G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達成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王總監舉例,自動駕駛和遠距醫療還未普及,是因為傳統仰賴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傳輸訊息的速度不夠快,且成本高。雲端運算可以比喻作中央集權制,凡事都要經過朝廷皇上批閲議決,效率自然較低;但邊緣運算就像地方分權,讓數據可以直接在收集端附近實時處理和分析,無需先上報到雲端進行存儲、管理和分析運算,節省了上傳等待運算的時間,也減輕網絡和服務器的負擔。
在高速公路和手術檯上,微秒之差就是生死關頭。而 5G 搭配邊緣運算,大大提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與極低的延遲,讓自動車之間可以維持安全的相對距離,遠端控制的手術刀可以精準無差地落在正確的部位。
也有賴於 5G 科技,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可以實現。這些發展促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建立,機器和機器之間可以達成溝通,整合各方數據資訊,迅速有效率地完成各種指令。小至個人智能家居,大至工廠機械、重要基礎設備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都能踏入數位自動化的新境界。
越方便就越危險?機器與機器的連接也要小心
不過,5G 的特性也改變了用戶與網絡間的關係。傳統 4G 是直鏈狀的系統,由電信商自上而下提供網絡,再經由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提供服務給用戶,存在一個封閉式的層級關係。但速率快、訊號覆蓋範圍較小的 5G(注1), 則是由邊緣端、應用裝置及用戶組成,數據傳輸相互往來的三角形體系,不再有上下權限差別的限制。為了形成物聯網提供更多應用,5G 網絡也變得更對外開放,被駭入的風險也會提高。
研究專長為駭客行爲的王總監提到,如今網絡犯罪的作案手法越來越多元。過去搶匪洗劫銀行,還要擔心實體鈔票金條太重,扛不動。現在駭客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利用惡意程式讓銀行的上億元瞬間消失;或使用勒索病毒,鎖定廠商的資料庫,再以巨額款項要挾,否則就把重要生產機密銷毀或公諸於世。
「5G 應用得越深,危害的情境就越高。」
未來 5G 物聯網可能面對的兩大資安威脅,包括用戶 IP 可能被駭入後,可能被用作惡意中繼站或跳板繼續攻擊另一方,讓受害者同時也成了加害者。再來,當物聯網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假如被不法分子入侵掌控的是自駕車、基地台,甚至是重大國家基礎建設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造成的損失傷害不堪設想!
網絡戰資訊戰開打,台灣如何接招還擊?
從個人角度,平時養成謹慎小心的習慣,不隨便亂點不明連接,隨時留意最新的網絡犯罪手法,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但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今時,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網路上發生,資安可是攸關國家安危的重大議題。
自 2016 年起,台灣便喊出「資安即國安」的口號,而王總監也參與在草擬「資安即國安」1.0 與 2.0 戰略的工作中。在1.0 戰略中,首要步驟就是將資安鐵三角(資訊安全、通訊安全、國家安全)正規化。政府也修訂相關法規,將資訊和網際空間延伸為國家主權的一環,並把駭客攻擊與竊取智慧財產,納入情報蒐集的工作,才能為網絡戰做好準備。
「守護要自己來,就需要有人才。沒有資安人才,就沒有基礎的資安;沒有錢投入,也不會有資安人才。」
王總監强調,一個國家的資安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資源與人力的投入。如果國内資安產業沒有妥善發展,資安人才缺乏,就必須仰賴國外的產品。若系統程式都不是由自己人開發,而是假手於他人,便難以確保檢測過程的可靠性,往往等到資安事件發生後,才驚覺漏洞的存在。因此,政府也編組了多支專業團隊,培訓資通電軍與資安產業人才,為國内資安把關。
而「資安即國安 2.0」的重點,除了規劃新設數位發展部、成立專責的資通安全署,就是主動式防禦(注 2)——與其乖乖等著被人打,不如自己先請外部團隊攻擊自己,作資安測試,去找出資安漏洞和弱點!舉例來說,業界為了找出系統防禦上的漏洞盲點,常會委外進行紅隊演練(Red Teaming)。就像在進行軍事演習,紅隊扮演進攻方,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嘗試入侵,同時驗證藍隊防守方的偵測與回應能力。這樣的演練成本可不低,一次就要三五百萬臺幣起跳。
但台灣不用付錢,就有免費的資安攻防演練!王總監如此笑言。這是因為,在全球最常受駭客攻擊的國家排行榜上,台灣可是位居前列。根據網路資安商 Fortinet 的報告,2021 年第一季台灣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的駭客攻擊,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所謂危機就是轉機,這些源源不絕的攻擊,也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王總監認為,資安產業要像台灣未來的台積電,扮演護國神山般的角色。
想投身資安產業?不需要獻出心臟,只要有一顆熱忱的心
「投入資安產業不要限科系,但是要有一顆熱忱、學習的心。」對於有心想往資安領域發展的年青人,王總監給出這樣的建議。
雖非資訊科學出身,但大學的工程背景,讓王總監有了程式語言的基礎。後來他取得經濟學、法學雙碩士,前者使他瞭解產業界的趨勢走向,法學則令他知曉資安重合規性與合法性的重要。在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博士論文中,他則從社會學、科技研究的方法分析駭客行為。他表示,跨領域的學習可以讓他從更廣濶的視角,釐清各方問題之後,找到痛點,來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科技與資安政策。
王總監指出,這一代除了要與人溝通,還要學會與機器溝通,所以掌握好程式語言的邏輯基礎是重要的,因此王總監所在的資策會資安所,除了研發研發資安監控平臺,將研發的成果技轉給業界,同時他也擔任台灣駭客協會(HITCON)理事和社團法人臺灣校園資訊安全推廣暨駭客培育協會(TDOH)理事,推展培育資安人才的各項活動,未來希望能舉辦小朋友駭客營,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能接觸和體會程式語言是有趣的。他也勉勵年輕人,能力好的可以負責找漏洞和抵禦攻擊,站在資安攻防戰最前線;即使程度不夠拔尖,也可肩負資安維運的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適才所用,都能為守護資安和國安,盡一份心力。
根據光速等於波長乘以頻率(c = f × λ)關係式,我們知道頻率越高的波段,波長越短,穿透能力強。所以 5G 電磁波訊號遇到障礙物時,會想强行穿越而非「繞」過,繞射能力弱,造成散失的能量大。因此 5G 雖然有著高速率、低延遲的優勢,弱點就是訊號覆蓋範圍小,故需要設置夠多的基地台方可實現,而電信服務商會提供用戶建設專網——既不同於覆蓋範圍大的公網,而是擁有特地目的、獨立運作的網絡系統。
此外,主動式防禦也包含三要素:歸因、阻斷、減災。歸因便是找出攻擊的背後原因,釐清駭客的犯案動機,才能對症下藥。再來,對惡意程式來源進行阻斷,往後才可以減少再次被入侵的風險。
附圖:王仁甫
和台灣知名藝人同名同姓的王總監,説話風趣幽默,整個採訪過程充滿笑聲。圖/台灣資安大會
邊緣運算架構
邊緣運算架構與傳統雲端架構不同的地方是,資料將改放在網際網路和本地網路之間的邊緣運算層作處理,等資料變少了,再將處理後的資料回傳雲端。
攻擊
台灣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源源不絕的攻擊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圖/pexels
資料來源: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853796d-0b42-4a72-a0cb-ed70ddad9f77&fbclid=IwAR2H03H3PtQ6JhtQIy6KpMaz78iFa7NBgfizoTzEbAGba_58W6guaSHYBkg
賴威廷心臟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鹿文化 新書暨分享會資訊※
分享張以昕《#瑜伽這檔事》所收錄的篇章,文後附有分享會資訊,有興趣的讀者可留意時間地點及報名。
※
張以昕〈放下的修煉〉(節錄)
因著對什麼事都放不下,我們內心皆豢養大量名為「記憶」的怪獸。風平浪靜時,可能完全忽略牠的存在,但若無意間誤觸開關,兇猛的野獸便可能破籠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前幾年前往山上閉關靜默時,我便領教了怪獸的威力。
靜默跟靜坐一般,剛開始可能有焦躁不安、百無聊賴之感,或者感受到心緒的波濤洶湧,但這一切都會隨著時間而逝。透過練習的淨化,最後便能品嘗靜默所帶來的甜蜜滋味。
某日當我躺臥在床,正要入睡,突然想起幾年前的一件傷心事,如同電影般鉅細靡遺地在眼前重新上演。當我在清醒時,或許只能窺見其中的某些畫面或片段,且一下子便跳開了,但在那時,一切活靈活現,身歷其境,甚至能聽見對話的細節及看見鮮明的畫面,清晰感受當時所有的情緒。
在很短的時間內,數月間所發生的事,悉數重現。我全身顫抖、幾欲窒息,躺在床上不停流淚,想要尖叫出聲,像是壓力鍋般要爆裂開來。
孤身面對一隻龐大的怪獸,完全無法制服它。心臟撲通狂跳,猛烈又濃稠的情緒浪潮陣陣襲來,隨著腦海的畫面不斷湧上心頭。然而在傷痛中,我心依然瞭知,唯有真正準備好,才能重新看見、審視曾經發生的一切。這些記憶非常珍貴,當它終於願意現身時,便能幫助我重獲平寧及自由。
深陷在泥淖中動彈不得,於是我試著跟這段記憶對話:「謝謝你,願意向我傾訴一切苦痛,我知道你是如此重要,請你不要離開我,在旁邊靜候著,讓我先好好休息,明天再與你好好相處、說話,好嗎?」
醒時已是翌晨,找到廷宇老師之後,滔滔不絕地述說著當時的情景,淚如泉湧,完全失去現實感。直到老師輕輕捧著我的臉說:「看著我、看著我……」起初我不斷抗拒,後來才非常害怕地望向她的眼睛。
過了許久,慢慢回到當下,意識到這兒很安全,一切都過去了。即使過程如此艱辛、痛苦,但如今都已結束了。
在那一瞬之間,我忽然醒了過來。對於數不盡的遺憾,依然感到羞愧與自責,覺得還可以再努力一點,還能再多做一些。依舊停留在驚嚇和悲愴當中的我,遲遲未能脫身,但其實一切都已經結束了。什麼也不必再做,到此都已圓滿了。
我緊緊抱住廷宇,讓深刻的溫暖與愛流進心坎。踏遍多少的荊棘,行了多遠的路,才能來到這個當下,一切多麼值得珍惜。
在千劫萬劫之中,其實毋須使力,生命自會體現圓滿。即使歷經無數的粉碎,仍能返回最初也是最終的完美無缺、純淨無瑕;甚或是在頃刻之間,回歸深刻的靜寂。一切的真正目的,只是讓我們從中學習、獲得成長。
當一切圓滿了,放下是圓滿了,不放下也是圓滿了。
午後,雨停了,獨自在山徑步行。找了一處高台靜坐,貼近天地父母,徜徉在風吹鳥鳴的陪伴之中,覺受這份遲來的圓滿。
坐了一會兒,睜開眼,氣象瞬變,原本翠綠的山巒已布滿茫霧。在山嵐裡再度闔眼,心霧漸散,頓現清明。霧裡來霧裡去,或許只需享受這霧,當霧起時,讓生命恣肆流淌;霧散時,領受生命之母所賜予的最純粹的美好。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張以昕 創作,粉專 瑜珈這檔事 Oh,My yoga
#陳宛詩 手寫,Instagram:wanshihchen
※本篇收錄於張以昕散文集《瑜伽這檔事》(有鹿文化,2020年2月7日),出版社粉專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瑜伽這檔事》簡介(節自有鹿書介)
台灣第一本以散文書寫瑜伽
瑜伽作家張以昕,從憂鬱深谷走到正向靜心
探索自我的平衡之力,勇敢面對生命的曲折
當我們談到瑜伽,想到的通常是一群人在墊子上拚命彎折身體,或是把它當成運動來操練。然而瑜伽不只是身體的練習,也是「調息」與「調心」,達成內外在的穩定和諧。
《瑜伽這檔事》是作者張以昕從自身的練習、生活經驗與在瑜伽教室的教/學體悟中出發,以淺顯易懂、生活化的方式,將瑜伽的精神實踐於生活之中,並分享自印度進修、旅行時的種種感觸;即使從未練習過瑜伽的讀者,也能透過本書了解瑜伽的哲學意涵、心靈探索,一同找回「心」家。
※張以昕phoebe Chang《瑜伽這檔事》新書分享會(轉自有鹿粉專)
講題│寫作與瑜伽,我的健心之路
時間│2/23(日)1430-1630
地點│ #忻瑜珈(台北市復興北路369號 2 F,粉專 忻瑜珈 Shing Yoga)
講題│離開瑜伽墊後,練習才真正開始
時間│3/7(六)1900-2100
地點│ #華山青鳥(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粉專 青鳥 Bleu&Book)
講題│瑜伽心生活運動──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時間│3/15(日)1400-1600
地點│ #新手書店(台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粉專 新手書店)
※報名網址:www.surveycake.com/s/gwxBa
賴威廷心臟 在 林懿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張醫師
您是我心中仰望著的太陽~
故事是這樣的⋯
我的父親因去年10月中開始反覆發燒,
原以為是流感,
到了11月初,父親體力不支,高燒不退
因而緊急陪同他至榮總掛急診
ㄧ開始抽血發現細菌感染嚴重,引發敗血症
院方安排我們住院治療,進一步各項檢查
經過一個多星期之後,
確診是「心內膜炎」,
這是一種細菌有可能透過牙齦流血的途逕,
進入身體內,再躲進心臟瓣膜,
默默啃食心臟的致命疾病!
同時它也會在瓣膜上形成贅生物,
還得擔心受怕會不會無預警掉落,
隨著血液亂流竄,
導致更嚴重如中風等難以想像的併發症。
#整理ㄧ下什麼人容易得到心內膜炎呢?
(1) 吸毒者:細菌容易透過不潔的靜脈注射進入血液循環
(2) 過去曾經罹患過心內膜炎的人
(3) 先天心臟缺陷的患者
(4) 放置人工瓣膜的人
(5) 最近動過牙科手術的人
(6) 罹患牙齦疾病的人
(7) 放有靜脈導管的人
#心內膜炎症狀包括
(1) 發燒
(2) 寒顫
(3) 盜汗
(4) 呼吸急促
(5) 咳嗽
(6) 胸部疼痛
(7) 下肢水腫
(8) 心雜音
(9) 體重減輕
#如何治療
(1) 給予廣效抗生素,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出爐後再給予針對性的抗生素
(2) 外科手術: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以手術清除贅生物並修復受損組織
我的父親過去有瓣膜上的問題,
再加上的確患病前,一度有牙齦發炎,
所以,抵抗力弱的族群真的要很小心
(平時加強身體抵抗力是不二法門呀~)
治療上真的非常不容易
特別是長輩對於開心手術真的很抗拒
也的確這不是ㄧ般的手術
我們在憂慮之中思考了好幾天
總之,過程中非常感謝各方好友提供資訊
特別感謝
好姐妹慶華宋慶華(曾任榮總職能治療師)第一時間給予我最有效的建議與分析,也是我心裡最大的安慰
好姐妹斐文 Debbie Tien當時找了很多醫學資訊 想幫忙的心意 讓我回想起來很感動
John Yu哥John Yu也不遺餘力,透過你的人脈介紹,讓我能認識親切的陳威元醫師
也謝謝國偉袁國偉,當時立刻打電話給我,經驗分享和關心
而在專業的醫療資詢上
則很謝謝多年的老朋友-現任新店慈濟的鍾政錦醫師鍾政錦(前任榮總與北醫醫師)已經麻煩你好多次了,而你每次都很幫忙,真的太謝謝你了
以及素未謀面,但好親切熱心的北醫陳威元醫師,還特地致電榮總心外問爸爸病歷,細心解說,讓我那晚能安心入睡~
還有年代的長官與主播同事們的體貼和幫忙
讓我能順利臨時請假 陪伴父親手術日當天
最驚訝的是
聽說練董與張醫師餐敘的時候,也開金口請張醫師多多照顧我爸~處處都有貴人
謝謝你們(ㄧ鞠躬🙇♀️)
更加感謝
榮總郭姿廷醫師 (以及助理陳護理師)
術前一再地關心父親病況 說明病情 是一位很有熱誠的年輕醫師,雖然之後我們仍選擇由張醫師主治,但妳在我父親因術後有心臟積水的問題,完美協助處理,讓我們也見識到妳醫術高超的ㄧ面,爸爸有兩位厲害的醫師照顧,真的很有福氣~
還有思源樓107病房全體護理人員~謝謝妳們~
2018-2019 跨年夜仍舊辛苦值勤
以及 物理治療莊醫師,ㄧ路上非常耐心地協助和鼓勵爸爸復健、陪他聊天,讓我好感動!
思源樓住院醫師尤敏如醫師親切又善良,那天妳幫爸爸拔管的情景,我畢生難忘~
中正樓71病房時期的陳威宇醫師,真的很有耐心+細心,在住院的初期,幫助我們最多!
最最感謝的是 張效煌醫師 (與助理謝護理師婉真姐)
一得知爸爸的病情 百忙之中抽空出來
急迫地安排手術 並親自執行
還記得 那一夜是11月末最涼的ㄧ波東北風南下
深夜風寒 等待的心情很漫長
但ㄧ想到是您為父親動刀 在手術室奮戰
除了信賴您 更有ㄧ股感恩的暖流在心中發燙
術後除了復健,還得持續打抗生素6週
張醫師通常會讓病人住院8週
直到完全康復才放心
在榮總這漫長的三個月裡
謝謝您不只是醫治了我父親的病
對我來說 更是一趟人生的奇妙旅程
這期間也影響了我 砥勵自己要成為更好的人
行有餘力的同時 也要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莫忘初衷
父親明天即將出院
我想我ㄧ定也會很想念、很想念您
每天都會為您祈禱~健康 平安 幸福圍繞
#榮總心臟血管外科
#張效煌醫師
#心臟微創達文西手術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