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個最懷舊的名詞,叫做「南洋」。
不錯,不叫東南亞,那時興許叫做南洋。雖然指同一個地方,但南洋和東南亞是兩個世界——東南亞只是國際電訊版新聞的一個空洞的背景,而南洋卻擁有一切色香味的細節:椰樹的碧綠,雨季中的老榕,賣豬仔船艙喧騰的汗味,檳城的英國殖民地建築,還有電影《情人》裏梁家輝米色的西裝和一頂禮帽,映照着湄公河的夕陽。
南洋,如果加上一個叫Monsoon的季節,英國作家毛姆的文筆,安南的水稻田,還有新加坡的萊佛士酒店,成為一個荒老的傳說。在六十年代多唐樓的香港,我們小時候是那麼經常地聽見老一輩的人說起南洋這個地方——二伯父從漳州坐船,去了南洋,在西貢開了一家米店,在法治時期是如何與法國巡捕房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吳庭艷和阮文紹年代,越共的炮火從城外的蕉林傳來,後來兵臨城下,他們一家八口是如何倉皇逃難,後來一度消失了蹤影……
南洋有一千零一夜都說不完的兵荒馬亂的淒酸:賣豬仔、當苦力、下降頭、沙爹貴刁和肉骨茶。許多上一代的藝人都出身在南洋,例如梁醒波。粵劇團到南洋去走埠,用竹棚和草蓆搭成戲台,日本人的鐵蹄追征而至,烽火和刺刀,把一座南國劇院門口的一排人高的大花牌豔映得特別鮮紅。
「你們不知道,那時候在南洋……」當外婆娓娓講起她一場淒迷的身世,你會默默地提着一張小板櫈,托着腮來細聽。她會拿出一隻鐵銹的箱子,撿出一叠舊信,信封上的郵票,印着佛顏和廟影,盛載着法屬柬埔寨王國時的一個漫長的雨季。許多以前,在南洋——然後怎麼了?我們仰起頭,瞇縫着眼睛,一顆心飄洋過海,一邊打開《兒童樂園》的徵友欄,有一個小讀者,住在雪蘭峩,他渴望你的一封簡短的信,在一個遙遠的地方。
賣豬仔柬埔寨 在 WealtHub睿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楊官華:買賣海外物業應受監管】
近期香港傳媒報道,一位老太太七旬富婆墮5男女投資騙局,五名騙徒欺騙阿婆去買金融產品及海外物業,老太太合共損失6800萬港元,其實只要大家上網在google搜尋「海外物業騙案」,便有大量個案湧現。根據非正式統計,港人近年因為購買海外物業被騙去金錢超過6億港元,當中重災區是英國樓,涉資達數億港元,中伏的全部都是樓花項目,當中有少量現樓,可以話係「隔山買牛被人賣豬仔」。除了英國,泰國、美國、澳洲、台灣、日本、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個案發生。
筆者去年就試過,一個自稱英國發展商來到筆者公司邀請合作,基於筆者作為中介公司,需要負最大責任去把關,評估有關物業及發展商公司背景資料的真確性,筆者要求去發展商駐香港的辦公室洽談,結果上到自稱發展商的港島區一間非常華麗的Business centre開會,發展商介紹有關項目價格非常吸引及有高回報租金,並用高佣金策略。筆者從事香港地產買賣近廿年,海外物業買賣多年,心知不妙,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呢個老千集團用幾個不同國籍男女職員擺門,直情想借筆者公司個平台去欺騙香港市民。筆者當時即場拒絕接受委托,作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副會長,馬上通報會員,慎防中招。
目前在香港活躍做海外物業的地產代理中介,絕大部分是半途出家,在香港從來沒有從事地產代理買賣經驗,甚至是雙非(公司無牌、sales無牌)基本上不可能稱為業界,香港九個地產代理商會基本沒有記錄有關公司及有關人士,基本上不是會員。偏偏近幾年來,香港人非常流行購買海外物業,購買力走遍全世界,而目前直接負責監督地產代理機構是EAA地産代理監管局,及一手銷監局。間接監督是消費者委員會,及各大傳媒機構,香港人如受騙,很多時候投訴無門,加上購買海外物業的投資者不乏高學歷高職位及老闆級人士,很多時候怕被別人知道,低調報警求助處理而已。而警方一般處理海外金錢受騙個案基本上都無從入手。
筆者建議香港政府應該從源頭開始監管,授權EAA地產代理監管局,要求本港所有從事海外物業的地產公司,需要申報及登記在本港從事海外物業的營業員名字。EAA地監局將負責評審有關地產代理公司,例如最基本是聘用持牌營業員,假如一家地産代理公司連最基本的持牌代理從業人員也沒有一位,基本上不是同業。EAA若有一張從事海外物業的公司名單,便容易監管,制定一些有關營銷海外物業的相關CPD學分課程,並發出執業指引,提升專業水平,與時俱進。
=================================
想知更多理財投資智慧,立刻like「WealtHub睿富」專頁,並瀏覽「睿富」網頁: http://www.wealthub.hk/
各位如果在投資方面有任何心得,歡迎留言互相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