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z Leong 梁諾妍
【屯馬好東西】放假除咗staycation仲有冇其他選擇?不如搭屯馬綫嚟個「歐式之旅」啦!
#屯馬綫於6月27日全綫通車,接通新界東同新界西,無論想睇浪漫海灘夕陽,定住最潮露營車,都可以一綫直達!
#屯馬好東西 #貫通東西 #更快捷方便 #6個轉綫站 #更多路綫選擇
#梁諾妍 #陳家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千燈湖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它南起海三路雷崗公園北門,北至海八路;東、西兩側有南七、南八兩條城市景觀路全線貫通,東西寬約280米,占地約302畝;為全開敞式公園。公園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千燈湖和市民廣場。公園從1999年7月開始建設,到2001年8月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工程建設投資為1.6...
貫通東西 在 Starz Peop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nez Leong 梁諾妍
貫通東西 在 Starz Peop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nez Leong 梁諾妍
貫通東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千燈湖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它南起海三路雷崗公園北門,北至海八路;東、西兩側有南七、南八兩條城市景觀路全線貫通,東西寬約280米,占地約302畝;為全開敞式公園。公園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千燈湖和市民廣場。公園從1999年7月開始建設,到2001年8月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工程建設投資為1.64億元。公園建成後總計有1300盞景觀燈,千燈湖美麗地景色吸引了大批地市民前來觀賞,為南海區地標城市景觀建設贏得讚譽。2015年10月8日,千燈湖公園在美國三藩市摘獲全球景觀設計行業的"奧斯卡"獎——“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並成為中國首個榮獲該獎項的專案。經過持續開發,現在的千燈湖一共分四期。2016年,作為千燈湖的新地標,方案名為“文化的原初點”的南海文化中心於千燈湖公園西側,打造成集圖書館、文化中心、演藝中心、青少年服務中心以及展覽、藝術場館等功能高端文化載體。佛山千燈湖是由人工湖、大掩體 (兩個,各有商鋪10間)、歷史觀測塔、水上茶亭(12座)、柏樹茶店(5座)、溪流(5座,分別是知識、豐收、白鷺、鳳凰、白鴿)、山上景觀塔(六座塔高28.5米)、南水門、二十一世紀島、鳳凰亭、鳳凰廊、花迷宮等組成。通過一系列的合理組合和排布形成一個湖光山色相輝映,以綠樹、茶亭、溪流點綴其間的美麗休閒地方。湖體的面積約為87,000平方米,沿湖岸水深均為0.8—1.2米,中央最深處達2.8米。此外,千燈湖還包括有湖畔咖啡屋,霧谷及一座氣勢雄偉的48米單跨鋼拱橋名曰觀燈橋。市民廣場則包括小掩體商鋪2座,250米廊架以及74座噴泉和2組石雕。亦是亞洲藝術節藝術表演的主要會場之一,更使千燈湖這個佛山品牌聞名中外。經過四期的開發及優化整合,千燈湖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大家族。全湖一共分四期,四兄弟按時間先後分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老大(千燈湖一期):2002年降生,佔據了中心位置。球燈、水上茶亭等是它的特徵,坐船可以飽覽它的大部分美貌。
老二(原雷崗公園):於2010年加入大家庭。老大與老二的分界線是海三路,往南是老二的地盤,包括文化廣場、詠詩廣場、金海橋、活水公園展示館等。
老三(燈湖市政公園):主要特徵是建設燈湖廣場。
老四(雷崗公園魁星閣):它是個高個子,雷崗公園、魁星閣、千燈湖特色步行街等。雷崗公園建於1996年4月,1997年9月21日全面開放,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城區桂城中心,公園以雷崗山為主體建造,與千燈湖緊密聯繫,雷崗山頂於2016年新建仿古塔樓建築魁星閣,公園內部已進行全面翻新工作。雷崗公園佔地面積為628.9畝,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
這項堪稱經典之作的工程由美國著名的SWA環境設計公司組織設計,規劃構思打破了傳統的以綠地和建築物為主的中軸對稱的手法,設計了一條從山到水的水系景觀為城市中軸線,既突出表現嶺南風光的水鄉特色,又充分體現“自然•人•社會”的主題。千燈湖區和市民廣場區兩部分都有掩體商鋪等休閒建築。所謂“掩體”建築,是沿山邊建起的水泥混凝土建築物的外牆和屋頂上填上厚厚的山泥,山泥與山崗連為一體,使商鋪等建築物掩蓋在山體之下,成為山體的一部分,只有建築物的大門面向湖體。這是千燈湖公園在建築上的一大特點。
貫通東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竹林禪院是香港市中心區的最大佛寺,位於香港的新界之荃灣區,占地4公頃多。山上風光明媚,盡覽荃灣新市鎮,遠望藍巴勒海峽及青衣島。 建於1927年,位於荃灣北側的芙蓉山上。院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林念佛堂等建築物,裝修古樸雅致,亦供奉了全港最大的三寶佛佛像,莊嚴肅穆。早晚課誦系模仿廣州鼎湖山之儀式,並提供四眾弟子住宿場所。一九七五年,山門、天王殿及大雄寶殿亦已在興建中,至一九八二年整座禪院終告落成。據說當年老和尚在潛修佛法時,曾三次獲得地藏王的啟示,要他尋找夢中所見的福地興建寺院。老和尚於是率領弟子在香港四出尋訪,最後來到一處翠綠一片,因盛產野芙蓉而得名的地方,便與眾弟子開始建寺。尤幸得到善信支持,浮屠寶殿和兩廊的靜修室在一九三二年間建成。寺院現有的規模則1982年擴建開光的。寺院占地廣寬,是香港最大寺院之一,亦是旅遊勝地,每逢周日或節誕,都有大批遊人到此。從荃灣兆和街乘專線小巴到芙蓉山總站下車,即見竹林禪院。寺內有大型停車場,可供遊人使用。拾級而上即見大雄寶殿之上。大雄寶殿壯嚴雄偉,殿前立大紅圓柱,氣勢非凡。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及阿彌陀佛像,兩旁有金身羅漢像。寺院已完成興建五百羅漢堂於後山。大雄寶殿後奉觀音菩薩。出大雄寶殿後,即見假山水池,並有涼亭花圃。拾級而上為寺院舊殿——浮屠寶殿,殿內供奉地藏菩薩,觀音左右脅護,牆上刻有佛教故事壁畫。殿內建成有七層木塔,從頂樑所刻可知,此殿曾於1953年重修。浮屠寶殿兩側長廊貫通東西樓房。院內共有二百個房間,曾住五百多人。竹林禪院羅漢寶殿內有500個坐羅漢,羅漢像全由塑膠纖維外鋪金箔製成,身高如真人大小,表情各異,有祥和的、有悲哀的,也有惡形惡相的,羅漢的不同面貌正好象徵眾生相。住持意昭大和尚拒絕由商家或以個人名義贊助興建羅漢寶殿,執意由善信一分一毫捐獻,為了使「每人也有積德的可能」。結果寶殿在九四年才開始動工,工程歷時十二年,期間曾遇到不少困難。例如寶殿建於山上,寺院須興建護土牆,又把附近的水塘填平;而五百個羅漢造型取經自江西蘇圓寺,由廣州資深年老的師傅一口氣在九六年做妥,每個羅漢像各值二萬元,可是寶殿卻因資金問題一直未竣工,其後獲善信多番捐獻才終於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