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照顧、5個更好,中和好家園,作伙向前衝!!】
志豪從小在中和員山路長大,印象中小時候時常淹水,讓中和人苦不堪言,南勢角有一條南山溝,每次一有大雨,水就會淹到腰部,蘇縣長任內爭取了百億的預算興建了分洪道,截流掉上游百分之七十七的水量,解決了淹水問題,開啓了台北縣好生活的時代。中和因為蘇縣長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精神,從此不再淹水。
解決了民生問題,地方建設在蘇縣長任內也穩步發展。「一郷鎮,一特色」,淡水有了漁人碼頭及十三行博物館,鶯歌有陶博館,貢寮有海洋音樂祭,平溪天燈從地方民俗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文化活動。蘇縣長讓大家發現了新北市的美麗。
新北市是台灣的縮影。這個城市的首長必須有願景、執行力、魄力,蘇貞昌過去擔任縣長,了解新北需要甚麼建設,也打下「新北縣好生活」施政的基礎;過去也曾擔任行政院長,懂得如何向中央爭取預算以及主導建設進行,相信新好市長蘇貞昌是新北市民最好的選擇。
[學習蘇市長的精神,志豪要在議會為市民服務。]
志豪地方出發、中央歷練!我的第一份工作擔任趙永清委員的助理,跟隨著學長江永昌,騎著機車在中和的大街小巷奔波,和前輩們學習服務的精神,累積為地方努力的能量。我將繼續秉持陽光的精神,堅持打造陽光政治、推動生態環保、建設祥和家園,讓中和成為我們最美好的家鄉。
經過了一番歷練,2010年擔任蔡主席的幕僚,在新北跑透透,從中央的角度了解新北未來的發展需求。之後,志豪也任職國會,跟著蕭美琴委員到花蓮努力,了解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
謝謝黨的栽培,年輕世代接下來要挺身而出,為人民發聲!
但行政與立法必須緊密配合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在我心中有張問政藍圖,期待和蘇市長一起實現。
[新北市需要”2個照顧”]
1. 我們需要幼兒照顧: 新北市是全國新生兒最多的城市,志豪會爭取各項生育津貼、托育補助,並且爭取公共托育機構在新北加深加廣,不只是養育經費補助,更要讓新北成為兒童友善城市,志豪要實施公園總體檢,增加更多共融式遊具,以父母的角度規畫公園等建設,讓孩子安心成長,讓父母們照顧子女無負擔。
2. 我們需要老人照顧,長輩們在新北打拼一輩子,要給他們最完善的老人生活。配合中央長照2.0,志豪將爭取預算,讓資源、讓長照機構深入各鄰里,提供各式日間照護、全日照護、交通服務、喘息服務,減輕晚輩們的照護壓力,也給長輩們最好的晚年生活。
[中和需要”5個更好”]
1. 生活環境要更好:中和是個灰色的城市,缺乏綠地和休憩機能已是長久的問題。志豪主張用齊魯工業用地及灰磘,來增加更多的公園綠地,為中和帶來綠意及休憩空間。另外瓦磘溝現在漂浮著垃圾,沒人接近,志豪主張全力整治瓦磘溝,讓她再次成為一條孩子可以在溪裡遊戲的溪流。志豪還要力推公辦防災型都更,消除危險建築,杜絕過去違法隔間套房失火的悲劇。另一方面,配合都更以及其他建設,如公園及學校用地增設更多地下停車空間,解決市民有車無處停狀況。
2. 產業發展要更好: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新興的主要交易模式,中和要搭上這波浪潮,帶來更多的人流、金流和就業機會,志豪將大力推動遠東工業區發展電子商務,由市府給予新創以及電商企業優惠待遇,吸引企業進駐形成產業聚集,同時推動灰磘地區成為新經濟產業專區,為中和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3. 區域醫療要更好:雙和醫院是中和人的驕傲,也是蘇縣長任內留給我們的政績,未來市府要加速建設雙和醫院B基地,志豪會在地方全力監督建設的進行,為民眾爭取更多目前還是不足的病床,並支持教學大樓的興建,讓雙和醫院成為新北市重要的醫學中心,讓中和人享有最好的醫療品質。
4. 城市景觀要更好:中和市容擁擠,被認為是新北的醜小鴨,人行道上插著一支支阻礙行人的電線杆,天空被密密麻麻的電線所覆蓋,電箱阻礙人行道讓行人被迫走上車道。為此志豪主張電纜地下化,以示範道路方式推動下地,並趁著捷運工程的進行,不二次干擾民眾的前提下進行地下化工程,解決安全以及市容問題,台北做得到,甚至板橋做得到,沒道理中和做不到。
5. 交通建設要更好:市民朋友期待已久的三環三線在朱市長任內確定跳票,但是在未來志豪與蘇市長的任內,一定會全力合作,在市府、在議會促成捷運建設的完成,並且根據未來的捷運路線,規劃更完善的公車接駁規劃,讓過去被認為交通混亂的中和成為交通四通八達的方便城市。
新北即將超越新北,志豪懇託您的支持,在新北迎向更好未來的這個轉捩點,給肯做事、會做事的人一個為市民努力的機會。
新北更好 蘇貞昌
中和更好 張志豪
謝謝各位
貞觀之治小鴨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化局的文化在哪裡?】
20150515文化局/議會質詢觀察報告
文/桃園在地聯盟志工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新上任局長─莊秀美,許多在地公民對於莊局長可能有些陌生,但若是長期從事政治運動的多會知道,是前立委邱垂貞的夫人。過去在許多文化活動的場合裡,從來沒見過莊局長,所以當她擔任文化局長時,是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素人上陣,到底能做的如何,就看莊局長的表現了。
1991年,吳伯雄擔任內政部長時,因為基層里長選舉投票率只有3.5%,為了能與民間接觸交流,所以鼓勵各地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只要提計畫,就會有經費,但最後卻流於改建硬體、新設建物。1993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Community Enpowerment),在這之後,社區營造曾經蓬勃發展好多年。
【是誰殺了文化?】
近幾年,許多社造單位的經費逐漸減少了,文化局也開始流行所謂的BOT,美其名是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但實際上卻殺了民間的在地文化。就比如過去觀音蓮花季,BOT給外地的人來規劃,就這麼轟轟烈烈了幾年,是帶動了地方經濟,之後呢?前二年的地景藝術節,小鴨與兔子,到底跟在地文化有何關聯呢?觀音、新屋最後留下了什麼?絕對不是只有蓮花、鴨子、兔子,廣度很強,深度實在是淺之又淺,有待檢討。
【文化一直都存在於民間!】
既是在民間,就應聽聽民間的聲音。
但目前大多數人一窩蜂的保存日式舊宿舍群,大溪的案例成功之後,接著中壢、楊梅等,一間又一間也開始撥經費整修,但實際看,與人親近的老屋就不算嗎?民團提報的老屋歷史建物,在文化局的官網上,永遠看不到進度。
再提到民間文學,除了文學家鍾肇政,沒有其他的嗎?好不容易有了林鍾隆紀念館,現因某些因素,卻無處可去;桃園有許多優秀的文學家,他們都在哪裡?
都在民間裡。
【社造的基礎】
社區是重建人與人互動的關係,公部門最常的做法便是重新營造建設,砍掉重蓋,完全無法體驗社會底層的人要的是什麼。比如楊梅富岡火車站在改建前,車站旁的大樹下,每天都有很多耆老在樹下打嘴古,公部門會勘之後,發現要蓋個漂亮的車站,於是一大片的水泥佔據了原先的土地,成了階梯,納涼的大樹也不在了,過去打嘴古的耆老也不見了,人去哪裡了?
民間文化的訴求在於人、文化、土地、景觀、產業,必須循序漸進踏實的去執行,但現在多數都為求快,忽略跳過了人與這一切的親密對話,基礎不穩固,幾年後只是流於浮面而已。
【今日最得我心的質詢~黃傅淑香】
建議:將「藻礁生態景觀」列為「地景藝術節」來作規劃,向居民提倡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推動36公里藻礁列為自然保留區。
(拍手,這才是在地的文化)。
今日質詢議員:共31人
葉明月、梁為超、詹江村、劉茂群、楊朝偉、黃敬平
陳治文、彭俊豪、陳美梅、萬美玲、林政賢、李柏坊
林俐玲、游吾和、林志強、李光達、袁明星、黃婉如
李家興、王浩宇、蘇家明、周玉琴、范綱祥、邱素芬
黃傅淑香、李雲強、謝彰文、劉勝全、魯明哲、舒翠玲
劉仁照
貞觀之治小鴨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版主答覆臉友蔡炳堂的留言
蔡炳堂說:
匹判權勢不保留,這只是騙選票的手腕之一,
請問台灣的土地無法進口,且又是海島國,
難道可假借一時拼經濟的借口,
來污染孕育我們的土地嗎?
污染是千萬年的禍害,
難道我們這代人把土地用完就可以丟掉嗎?
夢想家,花博,燈會,黃色小鴨,難道不看會死人嗎?
又拆了,還不是一片平地,
基礎建設都一無所有,
又拼到了什麼經濟?
眼見政府花了錢
勞工百姓的薪資又為何比20年以前的薪資低了好幾倍,
確只有2萬左右,那身兼勞工又是消費者身份,
又如何成家立業,
把消費鏈破壞了,企業做出的產品又要賣給誰 ?
這一切的一切,很顯然的都是,無能政府,
以拼經濟,冠冕堂皇的口號,來騙取無知百姓的選票而已,
這幾年來又能看到百姓口袋的經濟
還不是空空如也 !
每年元旦都在吵冷飯拼經濟,
了無心意,這只在騙選票的技倆罷了 !
版主說:
蔡炳堂,你的說法完全不符經濟規律.
第ㄧ,對任何國家,土地都是不能進口的,
所以孫中山才主張要地盡其利.
拚經濟跟污染土地不ㄧ定有關係,
民生污水污染土地河川,有時也更嚴重.
端看防治污染做得如何.
陳菊市長不管,日月光堂而皇之污染,
不能只怪日月光,也要怪陳菊.
如果怪「拚經濟」,就太幼稚了!
第二,台灣的問題不在沒有「基礎建設」,
台灣的基礎建設在全世界可以名列前茅.
台灣的問題在缺乏「產業建設」,
從核電業、石化業、面板業、DRAM業、
造船業、煉鋼業、手機業、旅遊業、
影視業、娛樂業,
都被韓國人打敗.
現在連大學生素質也被韓國打敗.
薪資當然輸給韓國人.
第三、沒有「消費鏈」這種東西,
那是媒體胡扯的觀念.
台灣生產的東西大都是出口用的.
台灣消費的東西大都是進口來的.
牛肉麵、奶粉、豆漿、油條等通通是進口的.
台灣進出口若失敗,全體台灣人就會餓死.
台灣既然靠進出口維生,拚經濟就是拚進出口.
企業必須進出口導向跟國際企業競爭,
勞工也必須進出口導向跟國際勞工競爭.
台灣經濟沒有本錢關起門來搞本土化,
或搞無聊的在地經濟.
簡言之,台灣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
主要是出口給大陸、歐美、東南亞用的,
不是給本地勞工或消費者用的.
所以台灣企業跟本地勞工消費者之間,
沒有「消費鏈」存在.
第四、從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蘇貞昌等人,
都喊過拚經濟,但他們不只不懂經濟,
甚至還破壞經濟,
台灣許多檯面上的領導人都是這個樣,
再加上台灣人民也大都不懂韓國、新加坡、香港
是如何拼經濟超越台灣的,
也跟著那些領導人走在破壞台灣經濟的道路上.
「台灣經驗」現在是國際上的笑話.
第五、政治人物如果不懂經濟,又口喊拼經濟,
的確是在騙選票.
但如果有財經專業又提得出經濟政見的政治人物,
台灣人自己不支持這種政治人物,
台灣人自己繼續領低薪水,
就只能怪自己!
貞觀之治小鴨 在 貞觀之治_01 線上看- Gimy劇迷 的推薦與評價
陸劇-貞觀之治-01-完結: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東征洛陽。洛陽是前朝隋的東都,在政治、軍事、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