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九日(五)
不敢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相隔一週左右的時間沒有演出《來生簽證》,通常只要有間隔,在當天我就會不斷地在腦中複習,從台詞到走位,還有要和對手演員丟接的時間點,說是謹慎但其實也挺焦慮的,怕自己落掉什麼段落,會影響了演出的品質。今晚我卻忽然思考起:「不可能呀,我從十一月演到現在,應該閉上眼睛不用思考都知道這一切該如何發生。」對,或許不用過度排練,在這個空間、角色和劇本的一切,應該已經根深蒂固的在我的身體裡了,於是我捨棄了「確認」,而是任由它「發生」,結果是我演得好開心,原來這樣反而讓我更專注在各方面,從氣息到節奏,而我們日積月累的默契,果然完全不需要擔心,不知道觀眾的視角為何,但於我來說,是重新感受到新鮮的刺激,不刻意、不設定,這不是就是日常嗎?原來我們常說的「轉運站日常」真的是這樣。
當然要感謝今晚兩場的觀眾,我們的演出總是和觀眾一起完成的,感受到了兩班旅客的溫暖與耐心的理解,有好多位旅客從賭桌就在我負責的區塊,到了拍賣會,他們仍選擇我所在的場域,喜歡那種輕鬆自然、自在,一起分享著的眼神還有願意傾吐的心。再次被這些交流給療癒了,在回家路上很滿足的隨著耳機的音樂哼唱,更再次為著自己能在喜愛的工作上享受而感激著。
#2021日記接力
-
一月二十八日(四)
今天在英文課驗收了從上次上課以來,每天要背十個單字的功課,兩次上課相隔了十天,正好會有100個單字。回想這十天的日子,都從生活中看見的事物物色想知道的單字,查詢、聽發音、記下來,還有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方式,身旁有太多英文很好的朋友,最近在聊天的過程,總突發奇想,面對面或訊息裡丟出一句:「現在跟我分享五個你馬上想到的英文單字!」透過不同職業、性別甚至是思維,能得到的面相更為寬廣,而好友們總不厭其煩地為我思量,從我職業上會觸及的單字、實用的網站或IG帳號,和在那當下他們所在的地方,房間或戶外,交通或衣著,從討教的過程中,我們也用另一種方式在參與彼此的生活,尤其那些單字透過這些對話,又加增了印象,當我想起的時候,馬上就能聯想到是誰與我分享的單字,在學習中也看得見這些支撐著我的身影,化作前進的動力。
這幾年度過了學習日文的日子,從一開始必須帶一本小本本,隨身背、隨時看之外,到現在日常中跟著日劇、日文歌,以及閱讀各式的文章、新聞,逐漸讓這件事情變成習慣,自然而然地在我的生活中了。對我來說,學習一件事情要自己「創造環境」,相較之下在台灣學習語言,英文比日文更隨手可得,所以學習日文時,是我自己的專一時刻,因為熱愛而不斷渴望著學習,英文的部分,我則是鼓勵自己走出去,多接觸人群,於是我們每周到外國好友家吃飯、課程也是有三位學生,能互相練習口說的小班,最近更是變本加厲,只要遇到英文好的朋友,就興奮的跟他們說英文,雖然很多詞不達意,要比手畫腳或停下來詢問,但我知道我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英文在我生活中的習慣,會逐漸進步而更輕鬆,雖然每天真的有做不完、想不完的事情,也告訴自己循著自己的步伐前進,不要急,要享受其中,做任何事情才有意義。
#2021日記接力
變本加厲日文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黃偉民易經講堂
李嘉誠又被土共擺上檯!
禍港雙雄———董建華、梁振英,又有新搞作,搞一個什麼「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網站上列出三名發起人:
譚惠珠、李嘉誠、李慧琼。
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會覺得,這三個名字排寫一起,有怪怪的感覺!
因為不對等!
網站出了一天便因技術故障停開了,因為,這是騙局,屈了李嘉誠,九十一歲的老人家,不是那些甩皮甩骨的建制派,隨便給你拿來招搖撞騙的。
幾個月前,反送中逆權運動最高峰時,北京要求香港的財閥們登報支持特區政府,李嘉誠的全版聲明是: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他不像其他富豪,講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說什麼的廢話。
他同情香港的年輕人,稱他們為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引來工聯會吳秋北的譏諷,說他是「曱甴王」。
李嘉誠是香港的一個傳奇富豪。
九七前後,中共主政的是海派的江澤民。他愛財如命,所以,提出「悶聲發大財」政策,不跟從他的前兩任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作冒險的政治改革。
他將大陸經濟改革的成果,由中共的政治山頭瓜分了,將貪污合法化和制度化。
這樣的人低級,但尊重香港的經濟奇蹟和遊戲規則。九七初期,北京也盡量克制,不破壞香港的運作模式。
破壞的,是董建華!
江澤民欣賞李嘉誠白手興家的致富傳奇,他將李嘉誠放在其他富豪之上,做得很著跡。
江澤民來香港主持回歸慶典,要住李嘉誠在紅磡的海逸酒店,寧願出發時封鎖了整個維港,讓他的專船由紅磡去灣仔。
這麼不方便,也只讓李嘉誠有酒店東主的身分,和他共晉早餐。
國家主席的身分不會和香港個別富豪見面和用膳。
董建華這類性格的人,鑒貌辨色,知道上意,所以,九七後的政策,基本上向李嘉誠傾斜。連同各級公務員,對長和系有關的一切,都懂得落手鬆些。
這是李嘉誠的李氏力場威力最大,也是最討香港人厭的時代。
當時討厭李嘉誠的,除了我們普通蟻民,還有其他超級富豪。
西九一役,港府原意是私下就送給了李嘉誠。
主持計劃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說,不公開投標,不分散工程。
其他財閥呱呱大叫,四叔李兆基說,「得西九,得天下」,說只要公開投標,恆地蝕本都要做!
何鴻燊悲鳴:
人地肥到襪都著唔到,還需要送錢給他?留番口飯俾我地大家食!
這是李嘉誠呼風喚雨的歲月。
胡溫十年,刻意和他保持距離,但不敢開罪,因為垂廉聽政,掌握大權的仍是江澤民。
到紅衛兵出身的習近平上台,李氏神話沒有了,他看不起資本家。
習崇拜老毛,愛權術,擅鬥爭,知道敵人,都在身邊,在內不在外。
他不愛財,爭天下的人都不愛財。他知道,在獨裁政治下,政策要誰富就富,要他一貧如洗也易如反掌。
曾經是大陸首富的萬達王健林,不聽習話,消聲匿跡一年,最近消息說,他負債四千億。
習近平怎可能看得起有錢人!
所以,李嘉誠撤資,離開大陸,他知道自己,已沒有特權。
沒有特權的好處,也就不需要隨著北京的笛子起舞,況且很多不是北京的意旨,只是一些政治騙子,拿北京的招牌,在招搖撞騙。
董建華、梁振英掛著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牌頭,但只是虛銜,根本無事可司,也埋不到習班子的邊圍。終日經營,拿一點安全感。
董建華在任內被逼落台,梁振英擺明自己人但不獲連任。你說他們上達天聽,連大陸水貨客都騙不到。
武漢病毒傷害了全球,國際追討損失的格局已成型,中共以天下為敵,全世界都是敵人。這個時候,中共內部便十分緊張。
習近平的對手,蠢蠢欲動。
習近平知道危機在黨內,不在國際。國際局勢只是對手逼宮的借口。
處境就像一百二十年前的慈禧。
光緒不可信,滿朝大臣不可信,只有倚靠愚蠢但熱血,聽指揮的義和團。
大陸人都懂政治投機,都是賭徒性格。
港澳辦、中聯辦,借香港局勢發難,自發聲明釋法,跳過人大常委的權力,嚇怕香港的投資者不重要,主要表白,他們不屬於李克強的國務院範圍,他們直屬中央,代表中央,即是習近平,監察香港。
他們自封有尚方寶劍,有本地的文攻武衛,文是全港除蘋果外的傳媒,武是三萬警察。
簡單地說,他們是習家軍,和其他中共官僚是不同的。
香港兩大政治閒人也察覺到局勢的緊張,想主動做點事,敲鑼打鼓,看是否埋到習家軍那條隊尾。
董建華生於1937年7月7日,那日是中國近代史的大日子,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正式侵略我國,國府遷都重慶。
他一出生,就帶來民族災難!
他是船王董浩雲的長子,紈絝子弟,一生在家族事業蔭庇之下,不曾任事。
第一次出任公職是1997年7月1日,出任香港特區政府首任特首。那天,亦標誌著香港沉淪開始。
他是魔鬼之子,帶來災難浩劫。他看他任特首時的所有政策,便可引證。
他的最後一役,是將何志平送到紐約監獄。高價四百億賣掉家族事業給北京,收取政治酬庸,做個富貴閒人。
梁振英是香港地下土共,有著共產黨人的特性,好鬥樹敵,破壞能力強而毫無建設意識。
戀棧權力,而竟不獲連任。看看董建華連任,曾蔭權連任,林鄭也看將連任。但他,嘴巴說什麼忠心北京,但北京也用行動說明此人不可信。
他是一個講大話唔眨眼,令上司不舒服的壞人。
離開特首辦,北京沒有任何工作給他。他每天數完毛就數蘋果日報的廣告,然後撩是鬥非。
瘟疫叫停世界,國際局勢會重新洗牌,這兩個政治閒人想做點動作表忠,但他們能號召到些什麼人呢?
他們叫得動的建制港共,都是些甩皮甩骨,眼耳口鼻都唔齊的公眾小丑。這時想搏懵,先斬後奏用上李嘉誠的相片,如果沒有反應就騙下去,李氏抗議就推說工作人員手民之誤。這就是大陸騙子賣假口罩要印日文一樣的手法。
有沒有其他財閥幫手抬橋?
三權分立完全破壞,警暴變本加厲,法庭判決用政治考量,法官判辭竟然讚美持刀斬傷途人的兇徒「情操高尚」;蒙面警察隨時進入太古城商場搗亂。
如此種種,最不安的,就是有錢人。他們的子孫,都在這個城市生活。
香港商界的有錢人,對局勢靜如深海,並不表示他們支持警察城市,法官偏頗;他們不出聲,純因為他們選擇多,怕餂底,想賺盡最後一塊錢,才決定去留。
愈有錢,愈需要有一支可信的警隊和公平的法庭。
千年以來,中國人都希望有清廉公正的法庭,凡間有包青天,天上有觀世音菩薩。包公鐵面無私,觀音關注世間苦難的聲音。
但孔子是入世的,他不相信世間有絕對公正的法官。
《論語.顏淵第十三章》: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很多人尊敬孔子,認為他公正,如果由他來判案,就最可靠了。但孔子說,他也是人,也有他的出身和經歷,也有他的價值取向,政治立場。所以,很難客觀作出公正的判斷。
無論誰,都會先入為主。
所以,儒家的追求,不是期望有一位絕對客觀公正的法官,只要是人,便有立場。儒家追求的,是在官司前,作道德教化,使民無訟。也是孔子一直的主張,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香港的局勢在壞下去,香港人憤怒,但沒有退縮。但行使權力的人呢?其實,他們在怕,你看,駱惠寧見香港記者時腳震。這位中共地方大員,見慣風浪,退休後來港,對著記者,怕什麼?
聶德權死過翻生,在立法會見記者,用左手緊握右手,全程都不停震抖。他做政務官三十一年,見慣大場面,林鄭愛將,他在怕什麼?
在人類基因最原始的記憶,阿賴耶識中,有因果報應這一個訊息的。嘴巴再硬,再喪盡天良,你的潛意識會表露出來。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章》:
鄒與魯鬨。
穆公問曰:
吾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
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這是孟子家鄉的事。孟子是鄒人,鄒國和魯國發生了衝突。
鄒穆公問孟子:這一次衝突,我的官員犧牲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效死的。
殺了這些人吧,又殺不了那麼多;但不殺嘛,但他們睇住政府的官員去死都不幫忙,實在可恨。你說,該怎麼辦好呢?
孟子答:
在艱難歲月,你管治的人民,無飯食,老的,死在路旁;年輕力壯的,離鄉背井,向外逃生。
這些人都有幾千人了吧,佔你總人口很大的比例。
問題是,你政府糧食多,儲備夠,本來有足夠的能力幫助這些老百姓的。但你們政府的官員,根本就無人關心百姓的死活,這樣傲慢的尸位素餐,殘害了多少老百姓的身家性命?
曾子曾參說過:
提高警惕,提高警惕!
怎樣出去,就怎樣返來;如何待人,人也將如何待你。
平時老百姓吃盡官員之苦,現在他們看著官員受難,就不會出來幫忙救援了。這是政府官僚的報應,你穆公還有什麼好責怪埋怨的?
如果從今以後,實行仁政,愛護老百姓,老百姓當然就愛護政府,愛護官員;當政府有難,官員有難,他們亦自然的保護幫忙了。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哲學的最高原則。
曾子的「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和《易經.文言傳》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樣,和後來兩晉時期,佛教傳入,帶來因果的觀念一樣,說的都是因果報應的觀念。
中外歷史,都走不掉這個因果規律。
中國歷史,每一朝都是如此。如何來的江山,就是如何失去。怎樣取得的政權,最後也怎樣的交還出去。
趙匡胤叛變,說是黃袍加身,其實是欺負後周柴榮的孤兒寡婦。到元滅宋,也因為趙家剩下了孤兒寡婦。
滿清孤兒寡婦,帶四萬人入關,統治了四萬萬人的漢族,最後,也是慈禧帶著光緒出關。
朱元璋和尚稱帝,明末崇禎上吊後,女兒出家,朱家要還這段佛門因緣。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https://youtu.be/6kAw94gwP_A
變本加厲日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道人生:香港局勢未來會怎樣? - 李怡
香港局勢未來會怎樣?是日文書序文最後一段的小題。因應最近局勢的發展,我在此將這段文字重寫。
未來怎樣?誰都無法準確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香港人維護自由與人權的決心不會退讓,本土化和力求與共產黨專政的中國區隔的趨勢不可逆轉。長遠來看,任何一個地方的未來肯定是屬於年輕人的。從去年網上看到在外國的香港留學生撐香港集會的表現,比對反香港的中國留學生的表現,二者的質素和思維的南轅北轍,就可以預見兩個地方不同的未來。
短期看香港的政治形勢,一方面是港共政權變本加厲地與市民為敵,另方面是市民對政府越來越不信任、不合作,並自主採取同中國的區隔行動。區議會選舉固然是對中共港共的不信任公投,黃色經濟圈就將抗爭擴展至經濟層面,而隨後到來的應對武肺疫情,市民的自主性就更突出了。政府遲遲不封關、呼籲市民不須戴口罩、防護物資分配大幅向警察傾斜等方面都表現出與民為敵的作為,而市民的自主全民戴口罩、減少聚會、小餐室拒絕普通話客的「半封關」、支持醫護爭取權益等等,都是與政府對着幹的做法,而正因為這些做法,以及反送中導致大陸人大量減少來港,才造就香港今日較有效控制武肺擴散的局面。
政府與市民對立的這種社會狀態看來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和身份認同已經因反送中而深植,因此未來的結果並不取決於香港人的退讓,而取決於中國和特府是否聆聽香港民意、作出妥協,還是會繼續不顧後果的強力鎮壓,與港人為敵。中國會出動軍隊摧毀一國兩制,或假手林鄭政權強化暴力系統,去扼殺香港自由法治的體制嗎?還是會向香港人的自主要求退讓,重回《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對香港的承諾?從中國共產黨的習性來看,實現前者的機會必然大過後者。獨裁政權的自殘自毀機制永遠大於退讓求生機制。除非中國遭到不能不作出退讓的危機。
武漢肺炎已顯現了這樣的危機。莫看中國自己報出的感染數字,這數字是為了要全國復工復產而編造出來的。最近中國流行一個段子:「三月不返崗,耗垮共產黨;六月不幹活,迎來新中國。」新中國是指沒有了共產黨的中國,段子的意思是不能夠復工復產,經濟下滑、失業爆漲就會面臨「支爆」。這會是中國不得不退讓的危機嗎?
影響未來的,還有國際因素。香港人為自由的螳臂擋車抗爭,已經使國際社會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這是西方普世價值與中共價值觀的抗鬥。去年10月美國眾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時,議長佩洛西說:「香港人民展現出非凡勇氣,與一個拒絕尊重法治、拒絕遵守20多年前保證的一國兩制的懦弱政府,形成強烈對比。」「若美國因為商業利益,選擇不為中國人權發聲,我們將會失去為世界任何地方人權發聲的道德權威」。
「因為商業利益,選擇不為中國人權發聲」,是過去十多年國際社會普遍的唯現實利益是尚的趨向。香港千千萬萬人寧願放棄眼前利益,以微弱的力量,以捍衞自由的堅強不屈的意志去對抗專制強權,是希望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了解。至於能否扭轉世人的功利主義導向,雖不可預期,但已露苗頭,這肯定是影響香港大局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日文書《香港為何抗鬥》序文的結尾,我衷心感謝日本朋友對香港的不自量力的自由意志的關注。
(「反送中的回顧與前瞻」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