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如此,我長年跑中小企業,就是看到這樣的百態,
這也是為何我支持現在政府的作法,不畏困難去嘗試解決問題
前任已經蹉跎八年了,開會後就無聲無息,
台灣還有幾個八年?
#抨擊只是3分鐘的畫面
#一個對的政策方向卻必須有堅持30年的勇氣
今早工安人員應該都在忙著組織防雨與遮蔽,我空閒下來,不再被手機追著跑,利用機會說一下心裡話。
最近農地違章工廠就地輔導合法化的法案,正在推動立法,但被明顯有特定目的的組織和媒體大加抨擊。
版豬過去累積將近15年的工廠通風改善經驗,不誇張地說,有超過90%是這類蓋在鄉下農地/林地上的,違章地下工廠。
這些違章工廠,彼此打聽,透過口耳相傳,得知有個姓王的胖子,不會去政府檢舉他們,而且願意協助通風改善,不收錢,也不包攬改善工程。這些違法業者能對我放下心防,就是因為我甚麼好處都不貪,只希望盡量蒐集了解更多的通風問題案例。
你覺得一家合法工廠,和一家違章工廠,誰更可能造成汙染?誰更愛偷漏稅?在其中工作的勞工,誰更弱勢?誰更需要幫助改善作業環境?答案都是違章工廠。
違章工廠像蟑螂一樣,大多租鐵皮屋。做幾年,汙染一下環境,被政府逮住了,就換個負責人,把機器搬到別的鐵皮屋,繼續汙染環境,跟政府打游擊。
你不要笑,過去五六十年,在議員代表村里長的護航下,違章工廠到處都有,已經變成不能不處理的毒瘤。要處理這些毒瘤,首先你必須知道毒瘤在哪裡,去看看它有多毒,然後設法幫忙割除毒瘤,這樣人才會恢復健康。
立法設定夕陽條款,概括承受過去全國各地方政府縱容違章工廠造成的惡質共業,讓違章工廠有就地合法的機會,這樣違章工廠才會自己願意跑出來自首。
夕陽條款時限到了以後,中央統一拆除那些不來自首的違章工廠,以及時限之後又明知故犯的新開違章工廠,這樣大家總不能再有意見了吧?
自己跑出來自首的違章工廠,列出清冊,並給予輔導改善期限(例如3年)。由政府訂定輔導SOP,撥款給各地方政府招標,邀請工安協會啦安衛管理學會啦大學院校職安系所甚麼的,組成巡迴專家團,去訪視這些違章工廠,開開改善藥方,幫他們改善汙染問題,改善作業環境安全衛生。
然後輔導改善期限一到,如果你還汙染,嘿嘿不要再找理由藉口,一體重罰。這樣一來,違章工廠問題,就至少能納入正常管理了。
目前反對違章工廠就地合法的團體,理由都是一樣的:農地怎麼可以蓋違章工廠?怎麼可以讓他們就地合法化?政府應該嚴查,然後重罰,逼他們離開農地啊!
很好啊,很高尚的訴求啊--那你告訴我,麻煩你告訴我,你為什麼縣市議員,都選那個會把拆除大隊預算刪到只剩尾數的政黨?
你倒是說啊!為什麼你說的和做的,完全相反?
你抗議農田被違章工廠佔領?那很好啊!可是你總是投票給那種「始終都在刻意阻止地方政府拆除違章工廠」的政黨來填充縣市議會,然後這些豬仔議員刪光拆除大隊的預算,讓地方政府無法去拆違章工廠。
拆除大隊沒有預算,請問他們要拆除個屁?用榔頭和媽嚕啊,以人力手工拆除嗎?
台灣的實況就是如此。中央政府大可裝聾作啞,像以前的執政黨那樣,假裝不知道違章工廠問題,然後把責任推給地方政府。
可是這一屆的中央政府不一樣。你也看到了,無論怎樣難啃的硬骨頭,年金改革也罷,同婚法案也罷,都充滿勇氣,硬頂上。
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化的法案,也是這樣的硬骨頭。這一屆的中央政府和立法院,實在勇猛無比,業績遠高於前30年全部加起來的立法院工作量。
你聽過一個笑話嗎?傻小子和大白妞的戀愛,雙方父母都反對,小倆口私奔幾年把胖娃娃抱回家,雙方父母就忙著搶孫抱,不再反對小倆口在一起了。
你可以反對,你可以有意見,但希望你理解那些已經把生米煮成熟飯的違章工廠,讓這些數十年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合法化的機會。
如果你執意反對到底,始終都不給違章工廠接受輔導轉為合法的機會,那也只是徒然讓違章工廠問題繼續放爛而已。你不用指望地方政府的拆除大隊能做事--因為同樣是你,竟選出了包庇違章工廠的議會,
是你自己搞自相矛盾。你又希望地方政府高效率拆除違章工廠,但另一方面你又堅持把票投給包庇違章工廠的那些議員,因為你怕拆除大隊把違章工廠拆掉以後,轉過頭來會繼續拆你老丈人家的違建。
我說得沒錯吧?不用按讚,不必分享,但請你用解決問題的心態,一起來面對這些陳年的歷史遺留問題,讓長年廢弛的國土經營政策果斷止血,不要繼續放爛。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
議員 票 可以蓋 幾個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剛寫那算幹話,因為被某些人賭爛到....算了,認識業界人士才知道為何這群人很混蛋,不提了。
政治人物有蠻多類型的,如果我們拿老牌的議會民主英國來參考,百多年來的議員、大臣與首相,都有一些共同跟不同的特質。更重要的是,百年後可以蓋棺論定,總是可以當作台灣判斷檯面上人物的些微範例。
共通點,就是一定要會選舉,沒選上就沒政權,其他都是屁話,除非你要的是影響力而非權力,那麼專心去當智庫學者,天天發表時事見解,只要你的理論跟現實可以匹配,能提供實際有效的意見,或是指引民眾了解國際大勢,也不失一條路走。
所謂只會選舉不會治國,是道道地地的屁話,威權政府來洗你腦的,民主國家權力就是靠選舉,不選怎麼會有民意授權的正當性?那些議員從在地方選上,進入黨職或是擔任公職,成為大臣或首相,最基礎的就是在選區獲勝。
怎樣獲勝?共通點就是,圖利自己選區的人,就是圖利,不用說一堆泛道德的鬼話,你選區的人選你就是為了讓大家日子變好,不圖利自己選區的跑去圖利「大眾」,你他X的腦袋有洞。圖利大眾的前題是,這項方案或議題,可以先圖利到自己選區的人。
在這些基礎上,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議員本身的道德醜聞多不多,看選區民眾怎麼想,不是選區外的人怎麼說。但越往上就越需要在意整個黨的整體意見,成為政黨政治中的一員,如果你不同意這個黨,那就跳槽換一家,反正只要選區的利益有被滿足到,沒有關係。
更重要的共通點是,你可以換黨換來換去,也可以去年支持關稅改革,今年不支持,但對於一些中心思想的價值不能變動,只要變動了就極可能失去同黨支持,連敵對黨派也討厭你,選區民眾更不見得會挺到底。中心價值是什麼?不是台灣現在講的那些勞工跟放假喔,是指更基礎的支持自由貿易理念與否,或是支持政治人物威權與否這種。
那麼,共通點之外,有哪些不同點?其實很多,左派不見得會加入工黨,右派也不一定是自由黨,保守黨更不會只是守舊派的基地。不同點很多,是因為每個議員對於這種價值觀的問題,除了自己本身的信念跟基礎價值外,多半是「議題取向」。
也就是說,並不會出現左派議員,從頭到尾只會反對市場貿易,如果現在支持這個產業開放政策,可以為自己家鄉的勞工選票基層得到利益,那就支持啊。
但要爬到大臣以上,政治權謀就絕對不可少,各種議員的利益都要兼顧,合縱連橫等手腕是必然的。這種權謀的政客,在台灣就是你們看到,天天被罵到翻的那幾個,共同點就是「耐煩」,可以面對枯燥又老練的機車官僚,推他們把政策方向轉到該轉的地方。
你以為對公務員大聲吼幾句,抓來議會罵一罵,就會改了嗎?
這些政治人物,要把特質拿來分類,一般來說可以分成四種。
1.魅力四射且政治能力優秀
2.枯燥無趣但政治能力優秀
3.光芒萬丈但沒有政治能力
4.乏味生厭又沒有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政治人物的技能,不是治國能力,「治理」國家是官僚的事,政治人物是要發揮整合的手腕,以及鞭策或是搥打甚至凌虐官僚,去達成政策目的的人。政治能力就是如何用各種行政、公關、合法甚至是非法的手段,讓「事情可以順利做好」。
簡單說,政治人物是將軍,他不需要開槍百發百中,他的工作是帶領軍隊朝向正確的地方前進跟布局。官僚才是那些在政治人物指揮下,去該去的地方做該做的事,把該做的事做好的那種人。
在台灣,我們會把將軍打靶很準,看成超重要且必備技能,就是沒搞清楚狀況的典型特徵。
那麼,這四種人,對政治的影響呢?
第一種人,會留名青史,連國外的課本都會寫上去,但真的看看他推動政務的歷史,大概一堆鳥事,只不過最後會走到正確的方向,而結果正確就好了。
第二種人,同樣留名青史,只不過本國人比較熟悉,當政時被魅力型政客與支持者罵翻,好像啥鳥事都這人幹的,但就在謾罵跟國家要完蛋之間,大家生活逐漸變好,一年兩年看不出來,幾年後回頭差異就出現。
第三種人,會以另一種意義留在歷史上,通常當不上首相,連個大臣都沒有,因為雖然演說能力超強,場場演講爆滿,常常抓兩個官僚出來痛幹,捅一些醜聞讓民眾大快人心。他其實完全不知道政府在幹嘛,也沒有能力說服別人跟他共事,在他眼裡全世界都是敵人,支持者眼中則是反抗體制的英雄。但,就歷史上來說,這人只是在拖累他人的進度而已。
第四種人,連選都選不上,其他就別提了。但這種人怎麼會是政客?通常是有能力選上,但公關沒做好,全部媒體都在黑他,把他黑到比鐵蛋還黑,反正每個年代都需要一個丑角。
嘛,你說今天台灣?
恩,很初期的狀況,民眾完全沒有意識到,政治的首要是民眾認清到現實跟機會,不是給予一堆空泛的希望,但根本做不到的幻想。
而這要從哪開始?
當然是地方政治的落實與參與,你連你家附近的電線桿跟水溝長怎樣都不在乎,還敢說你很了解政治上的利益價值?不要動不動就說大眾跟全國百姓,一個議員說要為選民服務,指的是他選區的,不是其他選區的,自己家的做好才有空去管別人的。
當你說為了全民,其實只是為了自己,老實承認為何不好?要政府補助補貼幫助哪些人,把政府改成全國納稅人更能貼近現實,為何要用代名詞?
說到底,就是不希望你去搞懂狀況,但又要你以為好像懂了。這兩年冒出一大堆神佛聖人的,各位有弄清楚他們到底在幹嘛嗎?
其實,多半都一事無成,真正推動改變的是官僚,實務細節除了政府官員還有廣大的產業界與學界,相互往來合作競爭,慢慢把事情做出來,就這樣。
政治人物要做的,是監督與指引方向,當的是將軍不是少尉,一個少將整天跑伙房關心弟兄飲食,去寢室看有沒太熱太冷,那政戰主任跟心輔官裁撤好了。
講到這,還不懂為何要講這麼多,那就算了吧...
馬英九為何讓我如此厭惡,因為那派人專幹將軍包伙房教財務官來作帳的事情,然後再找媒體來天天報導伙房飲食變好了。
你以為馬英九就這一個?這兩年可多了,與媒體的共生關係超棒的。
就英國的例子來看,大概要十年後,這些人該走都走了,當初的年輕支持者也工作十年了,路遙知馬力,才會發現原來如此。
#至於當初被毀掉的政治人物呢
#沒人在乎了
議員 票 可以蓋 幾個 在 Ambrose@London 惡鬼的倫敦大冒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二造飛機】倫敦希思羅機場要蓋第三跑道了
本日英國的大新聞,就是曾經是世界第一繁忙機場,但是近年來因為飽和,導致寶座拱手讓人的倫敦希思羅機場(Heathrow),在延宕多年後,終於決定通過要興建第三跑道了!有時候很難想像,希思羅機場其實只有兩條跑道,跟台灣桃園機場一樣,但卻可以容納飛往全世界83個不同國家的班機呢!
簡單來說,這個冗長的故事是這樣的。儘管英國首都倫敦的機場早就飽和又擁擠,但是英國人還是慢條斯理地慢慢要來決定,到底要怎麼擴建首都的機場容量。不久以前、前市長現在是外交部長的強森,曾經動過念頭砍掉重建一個泰晤士河出海口的機場,然後後來又是第一大希思羅與第二大蓋特威(Gatwick)機場的爭奪戰,因為這個議題太政治了,所以拖拖拉拉,終於在脫歐後,多了振興景氣這個理由,決定選希思羅蓋第三跑道。所以,競爭者蓋特威的第二跑道就掰掰了。
那接下來呢?2016年確定定案的第三跑道,希望在2025年可以蓋好。為什麼要這麼久?因為民主國家總是要跑完很多程序,包括已經很多人準備告死這個擴建計畫。在機場附近幾個被吵死又要拆遷的地方政府,已經籌好錢準備上法庭了,環保團體當然也不會缺席,甚至在地的執政黨國會議員也辭職抗議了,甚至連梅首相的選區也會被影響呢!
那接下來呢?可以看BBC整理的後續進程:
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37642814
我的感想是:聽說台灣的桃園機場也要建第三跑道喔!而且,很巧地是目前也喊話說要在2025年落成。只是,希思羅跟桃園機場哪個會先完工呢?聽說桃園機場還綁著航空城計劃,然後那個聽說年底搞不好可能會通車的桃園機場捷運(再度跳票我也沒辦法)。我不禁會想遙望,那個聽說在2019年就會迅速開幕的北京第二首都機場...
議員 票 可以蓋 幾個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議員 票 可以蓋 幾個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際展演中心徒有建物沒專業設備⁉ 市府預計花費🔟億元蓋藝文場館,卻沒升降舞台也沒排練空間😢
在我當議員之前,就很關心新竹市國際展演中心的規劃。最開始市府是打算花 12 億蓋 3 千席的流行音樂中心,當時在地團體都很擔心恐成為第二個天燈館,因為竹市根本沒有如此龐大的藝文消費市場。
後來因為中央補助經費不夠,市府只好縮小規模,變成剩不到 9 百席,但也因此有多數議員質疑,#這樣跟演藝廳有何區別?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究竟展演中心目前的設計是不是符合在地藝文團體的需求?市民會不會願意買票進去觀演?
上周我拿著文化局提供的展演中心設計圖(電子檔在文末)去問在地幾個大型的劇團和舞團,結果發現蠻多地方需要修正,且在設計的過程這些團體也沒有被邀請參與討論。
雖然市府有辦說明會和公聽會,但主要都是針對之後的委外促參所辦,而當時團體提出的建議也幾乎沒有被採納。
#目前的設計有那些需要修改呢❓
以下列舉幾個在地藝文團體提出的回饋:
1⃣ #沒有升降舞台,戲劇效果大幅度受限
就一個現代化的專業劇場表演廳,升降舞台幾乎是必備的,因為假使要創造出多樣化且吸睛的戲劇效果,勢必不能都維持在一個平面上。
20 年前蓋的新竹市演藝廳都有升降舞台了,即將要建的國際展演中心竟然沒有,這樣真的能作為專業的戲劇表演空間嗎?團體是蠻懷疑的。
2⃣ #沒有排練空間、#沒有實驗劇場
不論在說明會或公聽會上,有不少團體和議員都一再建議,在設計的過程應該要考量在地團體的需求,納入排練室和實驗劇場,很遺憾市府和設計單位都沒有採納。
另外,既然稱之為「國際」展演中心,更需要考量國際比賽的場地設置,以國際芭蕾大賽為例,都會要求主辦的場地需提供多項排練室和舞蹈練習室。
3⃣ #基本設計沒包含專業劇場設備
目前文化局提供的基本設計圖上,完全看不到燈光、布幕、影響及其他吊掛系統的設計。設計單位於簡報上寫明「待經費到位時再納入細部設計」,但這些專業的劇場設備不是應該一併規劃嗎?
設備經費沒到位,就不需要設計了嗎?燈光、音響系統和投影機,這些都是打造舞台聲光效果很重要的設備,不希望到最後器材系統又因為經費不足草率處理,或是設備的選擇只能夠屈就於既有的建物。
4⃣ #與專業布景相關的空間不足
從設計圖來看,目前側舞台規劃只有 8.5 米太窄,不足以放大型的布景設施和大型道具,至少要 12 米。
另外,以比例尺計算,目前卸貨區碼頭寬度只有約 2.5 米不夠,有些大型布景恐進不去,或是被迫要切割,最好 3 至 3.5 米以上,能夠讓劇場布景和道具能更容易搬運。
😲 #設計經費暴增三倍市府卻說不清楚
研究重大建設的時候,我都會把相關的標案整理出來,了解決標金額、履約期限和得標廠商,因為通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查看國際展演中心的標案,發現其基本設計監造技術服務案的「第二次契約變更」的決標金額(2,171 萬),竟然是最初的金額(1,220 萬)的近兩倍之多,且查不到任何關於「第一次契約變更」的資訊。合理推測,基本設計經費恐透過契約變更暴增至原先的三倍!
究竟契約變更的項目和內容是什麼?市長不清楚就算了,畢竟是小事,結果連主管的文化局長當場都說不清楚,要回去整理之後才能夠給我詳細資料。
2 千多萬元耶!可不是 20 萬或 200 萬的小數目,居然連一個變更項目都講不出來,實在很令人擔心,市府有沒有認真在為人民的權益把關。
況且我在事前就已經提示說我會質詢國際展演中心了,結果連相關的資料也沒有準備齊全,讓我當場有點不知道怎麼繼續問。
💰 #花十億更應符合使用者需求
關於展演中心專業劇場設備的經費,市長在答詢中回覆說已經向行政院來爭取 3 億元,現在初步已經得到文化部跟行政院的支持,但是相關細節文化局跟文化部還在溝通當中。
能順利爭取到經費當然是好事情,但還是希望文化局能夠將在地文團體的建議和需要盡可能納入設計當中,不然 10 億元蓋下去,如果又是都邀請外縣市的團體來表演,那對在地的團體很不公平。
雖然市長認為不需要研究展演中心跟演藝廳的競合關係,因為一個專門是戲劇,一個是音樂,但其實很多團體擔心,到頭來展演中心又會變成大多是音樂表演類的節目,結果新竹市的劇團還是發展不起來。
當然如何硬體之外,軟體也相當重要,這點也希望市府能夠考量進去,不然就會很容易像很多其他公共建設一樣,產生「#有硬體沒軟體」的問題,世博館(天燈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第三次定期會總質詢
#國際展演中心 #藝文發展
#市政公開透明
國際展演中心設計圖資料
https://reurl.cc/8GVrjj

議員 票 可以蓋 幾個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④ 柯文哲 選前之夜
日期:11月23日(五)
時間:園遊會 16:00 晚會 18:00
地點:四四南村旁停車場(101捷運站2號出口)
活動頁,手刀按參加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2899518739642/
-
【你的一票,決定臺灣的歷史!】
演說全文:
各位市民朋友,teamKP 的伙伴們,我剛剛從北門邊下車,穿過北門,走過北門的廣場,來到這個臺上,內心非常的激動。
1884 年,北門城就蓋好了,134 年來,經過滿清、日本、中華民國三個時期,北門見證了臺北城的發展。
但是,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也是柯文哲改革臺北市政的起點。2014 年,12 月 25 日我就任臺北市長,當天晚上我就把那一條完工 8 年從來沒有用過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拆掉。從此,「軸線翻轉、舊城復興」不再是政治宣傳口號,我們一步一步地實現它了,我們用一個晚上把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拆掉;以六天的時間,拆掉忠孝橋引道,讓北門重現天日;我們拆掉了國光客運,重現臺北行旅廣場。
現在,從北門到臺北火車站,它是一個視野遼闊的公園;我們為了保存歷史文化,把三井倉庫重新遷建,在上個月也已經開幕了;我們重建北門廣場,路型也重整了,交通還是維持順暢。
現在,北門是我們臺灣的國門,法國的巴黎有凱旋門,我們臺灣的臺北有北門,臺北燈節連續兩年在西門町舉辦,從北門到西門町在 9 天的時間,有 350 萬的人潮在這裡,在未來的時間,郵政博物館、鐵道博物館、雙子星會陸續開幕,北門在未來的時間,還是會繼續見證臺北的發展。
北門會是臺北人覺得驕傲的地方,臺灣在 20 年前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現在幾乎都快保不住。可以存留在亞洲四小龍,2014 年我以推倒藍綠的高牆為號召,也在大家的支持下進入臺北市政府,我當臺北市長這 4 年來,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在這過去 20 年當中,臺灣逐漸地落後?
以前,我們國民所得比南韓多 4 千美金;現在,我們是輸給南韓 6 千美金,也就是說,在過去 20 年當中,我們被南韓逆轉了將近 1 萬塊美金。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
我要跟大家講,其實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是非,臺灣的政黨政治已經變成了幫派政治。
因為,只要你是跟我同一黨的,不管你做什麼壞事,我都要 cover 你,反過來,只要你跟我不是同一黨的,不管你要做什麼事,我就要杯葛你。
臺灣的現況,就是個人的利益大於派系的利益,派系的利益大於政黨的利益,政黨的利益大於國家的利益。我以前在臺大當醫生的時候,難道有病人送到急診處,我就要先問他說,你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沒有呀,他們就是病人。同樣的,我當臺北市長,每一位市民不管他是民進黨的、國民黨的,他就是臺北市民,就是我服務的對象。
我們臺北市政府的首長,從新黨到民進黨都有,我對議會不管是藍綠的議員,只要你講的有道理,我都會去幫忙去做,其實,如果能夠把人民的福祉當做是最重要的,其實,中央跟地方不應當有矛盾,藍綠兩黨之間,也不應當有這麼強烈的鬥爭。
我當這市長這四年來,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七點半準時開工,工作到晚上十點,禮拜六、禮拜天繼續到各地方去走。我都去拜訪里長、商圈、企業,我都問他們說,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幫忙的?我自詡我們是一個服務的團隊,而不是管理的團隊,因為人民繳稅金給政府,是要政府來服務他的,不是叫政府來管他的。
所以,臺北市政府必須是一個服務的團隊,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這是我的政治理念,我進入臺北市政府秉持這個概念,我們有 i-Voting、有參與式預算、有各種公私協力的平台,我們有青年事務委員會、我們有公民參與委員會、廉政透明委員,我們讓市民可以直接進來參與市政,也監督我們的市政。
我問大家,在 2014 年上一次選舉那一年,每天晚上 call-in 節目,不管是大巨蛋、美河市、雙子星、松菸、三創、三中案、國發院案,每天晚上疑雲重重。我問大家,柯文哲當臺北市長,過去這四年來,我們有哪一個重大工程上過晚上 call-in 節目?其實,藍綠兩黨不是拿顯微鏡,不是拿放大鏡,他們是拿電子顯微鏡來看,還是查不到。
過去四年,臺北市政府的一級首長有因為弊案而下台的嗎?你們去看看其他的縣市,有多少首長是因為弊案下台?我當臺北市長用人唯才,我們建立了文官的遴選制度,也因為有這種公平的升遷制度,臺北市的公務員開始相信,他們只要認真做事就有機會升遷。
在以前,聽說都是市長室一通電話,說這次科長是升誰。現在沒有這種問題了,每一個文官都開始相信,他們不用只看首長的臉色,他們只要認真做事就會升官,這是重建中國的文官制度。
我們尊重專業,其實今年的颱風假就是典型的照妖鏡。如果氣象團隊都跟你講,明天早上最大陣風是 7 級,我們要最大陣風 10 級才可以放颱風假,可是整個北台灣只有臺北市跟基隆市是正常上班,其他的縣市都在放颱風假,你想想看,像這種事情發生以後,你如何要求公務員可以秉持專業做事,很困難。
同樣的,我當臺北市長,我都鼓勵公務員創新,我給年輕人機會,讓他們放手去做,不管是臺北燈節、世大運就是這樣成功的。我當臺北市長,也讓臺北市的公務員可以依法行政,公平的執政,你想想看,我是現任的臺北市長,我的競選辦公室才開幕 2 個禮拜就被建管處抄掉了,這才是我的驕傲,因為我們臺北市的公務員,真的可以開始依法行政了。
我當市長,到現在還不到 4 年,我已經還債 530 億,我當市長的前一年,我們臺北市的利息一年是 29 億,到去年已經降到 7 億。
在這個地方,我要跟市民朋友講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必須嚴守財政紀律,我要跟大家講兩個觀念,第一、欠債是要還錢的,如果欠債不用還錢,我現在就向你借;第二、欠債是要繳利息的,所以我們嚴守財政紀律,絕不債留子孫,因為國家的錢都是來自人民,我們用他們的錢要當自己的錢一樣謹慎小心。
其實政治很簡單,三個原則;對的事情做、不對事情不要做、認真做,講完了。
但是,它需要很大毅力去堅持,其實臺灣政壇不需要發現問題的人,也不需要解釋問題的人,我們只需要解決問題的人。
我當市長這段時間,其實我對臺灣政治是有憂心的。各政黨不應當以仇恨當作政黨動力。坦白講,統獨是個假議題。因為美國現階段不可能讓臺灣跟中國統一,造成太平洋防線的缺口;同樣的,美國也不會同意臺灣真的搞台獨,去激怒中國。統獨是個假議題,可是兩個黨假戲真做,用仇恨驅動他們的政治。
同樣的,坦白講,從 2014 太陽花學運,我就發現臺灣的確是有世代衝突,我們要試著要建立世代共融社會。我當市長常常在講說,如何讓不同世代可以和諧在社會生存。所以比方說陽明老人公寓,我還開放一些空間,讓文化大學學生可以進去住,只要求他們能夠陪老人講講話,或帶老人出去玩,這叫做青銀共居,就是讓年輕人跟老人可以一起生活。
同樣的,現在小學有餘裕空間,我們有祖孫共學、樂齡學堂,就是阿公阿嬤帶孫子去上小學時候,他的孫子去上課,他們老人在旁邊也開一班,大家也在上課,這叫做祖孫共學、樂齡學堂。
同樣的,我們文山區智慧老人養老院,我也在裡面弄了一個小小小幼稚園,讓老人跟小 Baby 可以一起生活。其實我們應該建立和諧世代共融的社會,可是還是有些政黨用重陽敬老金,引發世代仇恨,我覺得這個是不對的。
在這場選舉當中,我也秉持不要打負面選舉的精神,其實我要告訴各政黨,不要再口水了,因為講別人壞話,你自己不會變好。在這場選舉過程當中,抹黑、抹黃、抹紅各種手段還是跑出來,坦白講,我還蠻驚訝,怎麼跑出一個葛特曼出來。更奇怪,四年前國民黨打這個題目,四年後民進黨也打這個題目,坦白講,我還真的蠻驚訝,其實我們臺灣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我們不需要在製造問題的人。
我在這裡要問各位市民朋友,社子島禁建 48 年,是誰讓它通過都市計畫審議?柯文哲。
環南市場拖了 18 年,是誰讓它開工的?柯文哲。
永春都更案拖了16年,是誰讓它開工的?柯文哲。
內湖合家歡海砂屋拖了 16 年,是誰讓它開工的?柯文哲。
忠孝橋引道拆除計畫,躺在臺北市政府抽屜裡面 20 年,是誰讓忠孝橋引道可以拆掉的?柯文哲。
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完工 8 年,從來沒用過,是誰把它拆掉的?柯文哲。大龍國宅海砂屋講了那麼多年,是誰把它改建的?柯文哲。
但是,各位市民朋友,真正完成這些的,是 2014 年,你們投票給柯文哲,讓他當臺北市長,這些才可能完成的!
過去四年,改變成真,我們有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我們在巷弄內劃綠色人行通道,我們逐漸在建立臺北市安全人行路網。有進行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的里,第一年車禍傷亡就降了 47%,到第三年下降了 60%。我要告訴各位,2017 年,也就是去年,是 50 年來臺北市車禍死亡人數最少的一年。
我有看到何國榮里長,這個計畫,是何國榮里長跟我講的,然後我把它推行下去。
1280 交通月票,讓住在較遠地區的人,交通費可以節省。以前他們住在郊區,交通費已經多了,時間又花得多,這是雙重剝削。我們用 1280 制度,也鼓勵大家改用公共運輸。
西區門戶計畫,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已經大致完成;以南港為中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正如火如荼的開工。對手說,我們預算執行率低,但是我告訴大家,世大運他們原來編列的預算是 198 億,我 152 億就完成了,省下 46 億。少了 46 億,世大運還是成功,臺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讓世界看見臺灣。
我們向全世界證明臺灣的力量,臺灣是一個成功的故事,臺北是一個光榮的城市。
文山區治水計畫原來編列 23 億,我們 8 億就把它完成。文山區從臺北市易淹水地區除名的,如果當年換別人當市長,我告訴你,世大運一定追加預算。當年如果換別人當市長,現在興隆路二、三段,下雨還是會淹水。對手說我們招商不力,但是我跟大家講,2017 年臺北市招商金額 299 億,佔全臺灣 30%,我們還去財政部接受頒獎,說我們是第一名;今年到現在已經 398 億,應該還是會第一名,明年因為有雙子星,應該會超過 600 億,還是會第一名。這就是我要跟大家講的,正正當當也可以做生意,而且可以賺錢,這才是臺灣真正的新文化。
各位市民朋友,其實臺北需要的是一個認真工作,追求公平正義的市長;過去四年,臺北已經改變成真,新的政治文化已經建立;未來四年,改變必須持續發生,臺灣必須向前走,臺灣必須擺脫藍綠惡鬥的泥淖。我們要以市民自覺取代藍綠的對決!
各位市民朋友,11 月 24 號,你的一票,決定臺灣的歷史,拜託大家,懇請大家支持,改變成真,持續發生,謝謝大家,我們繼續努力!
-
teamKP 粉絲專頁:https://facebook.com/teamKP.taipei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