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國無情
無預警暫停我國水果進口
政治目的不容忽視!
記得今年三月,中國無預警片面宣布暫停台灣鳳梨進口時,治芬真的深感鄰國無情⋯為了其政治目的,完全把我們農民當作犧牲品,甚至可以說踐踏了農民日夜照顧這些農作物的心血,也令治芬十分不安。台灣積極協助推廣台灣鳳梨,沒想到短短半年,同樣的戲碼再次上演,這次輪到台灣的釋迦與蓮霧。
治芬這幾天看到一些評論,不少人對於這次事件,不談中國政治目的,反而講起 #雙標,這裡治芬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資訊,希望大家可以對事件有更多了解。
其實,#沒有所謂對紐西蘭和中國有雙重標準。
台灣與紐西蘭是存在 #雙邊諮商 關係,能夠共同議定農產品貿易檢疫的遊戲規則,然而中國對於我們提出諮商的要求都沒有回覆;其次,中國片面突襲式今天通知明天禁止,而且只有書面並未檢附任何客觀證據,也#不符合基於科學證據所提出的檢疫要求。
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國家對介殼蟲採取禁止輸入的措施,中國這一舉動明顯存有政治意圖。
而為什麼 #到WTO控訴有其必要性,其實是因為介殼蟲檢疫問題在WTO規範中,直接在輸入國薰蒸即可輸入,然而現在兩岸防疫檢疫機制並沒有依照國際規範執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今年鳳梨禁輸中國前夕,也曾多次向中國對口的海關總局反映九次,皆未獲得回應。
最後,針對農委會再次提出的 #十億救市,若以今年三月鳳梨為經驗,也成功透過冷鏈、加工及內外銷三箭,將鳳梨旺季時的產地價格維持在一定水平,而且也慢慢將出口市場導向日本,足以說明政策是具可行性的。
相信這樣的經驗,也能讓台灣釋迦與鳳梨順利突破難關,甚至是把握機會, #扭轉過去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情形,一舉打開其他國外市場的可能!
台灣農民辛苦血汗不應成為政治角力下的犧牲,儘管中國是如此蠻橫無理,但 #治芬相信鄉親對我們台灣的農產品有足夠信心,持續加強冷鏈、調整對應不同國際市場的檢疫規範等,危機也能是轉機,台灣水果的好品質、好滋味,肯定能打入更多國際市場!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軍人心理衛生議題,每每在軍隊中發生自殺或自傷事件就會被重啟,去年(2019)曾發生陸軍一週兩起自殺(包含營外自殺),隔月再陸軍士官自殺案件,人才培訓不易,如此人才喪失,也對我國國軍戰力上有所減損。因此,我希望能減少相關的憾事,也維持我國戰力。目前軍中的心理健康促進及處遇,主要靠我國國軍的心輔分為三級...
諮商 雙重 關係 在 草木談心~諮商心理師的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諮商了幾次,
我發現喜歡上我的心理師,
長相是天菜,跟他互動很舒服,
也有共同興趣。
我要跟心理師說嗎?
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信任的心理師,
講出來後會不會把我轉介給其他心理師?
到底該怎麼辦?
收聽草木的討論吧!
#臺灣podcast #台灣podcast #podcast #草木談心 #心理 #心理諮商 #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 #心理學 #情緒 #個別諮商 #伴侶諮商 #感情 #情感 #親密關係 #交往 #感情經營 #溝通 #戀愛 #練愛信箱 #台中諮商 #台南諮商 #雙重關係 #愛上心理師 #轉介
諮商 雙重 關係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應該都增加不少吧!經常待在家,偶爾會不會覺得跟最親近的家人反而不知道該怎麼相處呢?不過這段時間其實也是 #精進家人感情 與 #共同學習 的難得機會喔!
-
由作家陳子良協助策劃的「家人接納計畫」將研究成果製作成一系列的海報,提供有 #同志孩子 的家庭能用簡單的方式理解哪些行動、言語有助於同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如果是家裡沒有同志孩子的家庭或是學校老師,也可以透過這些海報來認識如何尊重與接納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的孩子,並把海報當成教學的素材或道具,跟家中、班上的孩子一同學習喔!(https://www.facebook.com/lance.chenhayes/posts/4273899262622196)
-
這個海報目前也已經被翻譯成許多語言,各級學校、心理衛生諮商機構、醫療機構、社會服務組織、宗教信仰團體、書局、公共場合、移工社群、家庭都可以使用這些海報!
-
▶️從這個網址免費下載所有的海報及導引:https://familyproject.sfsu.edu/content/family-acceptance-project-building-healthy-futures-posters-chinese-traditional?fbclid=IwAR05Eb4ehyUaP0Ci2JipVTGbLfcO1SwXZyr7-mRQeXCT0oQR_dv1tMRytWM
-
此外,陳子良撰寫的書籍《#兩個爸爸》也已經開放網路預購了!他以兼具同志與同志孩子爸爸雙重身分,側寫了「二代同志」和混血孩子的自我認同與成長故事。光看書籍介紹就覺得相當精彩!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購買書籍,或把資訊分享出去喔!(https://www.facebook.com/lance.chenhayes/posts/4276459095699546)
諮商 雙重 關係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軍人心理衛生議題,每每在軍隊中發生自殺或自傷事件就會被重啟,去年(2019)曾發生陸軍一週兩起自殺(包含營外自殺),隔月再陸軍士官自殺案件,人才培訓不易,如此人才喪失,也對我國國軍戰力上有所減損。因此,我希望能減少相關的憾事,也維持我國戰力。目前軍中的心理健康促進及處遇,主要靠我國國軍的心輔分為三級防處,分別有初級發覺預防、二級專業輔導、三級醫療處遇。
所謂的初級預防的工具之一,我關心的是網路所提供的心輔資源。我本身是網路使用者,也在網路上查了一些相關網站的資料。我留意到第一、相關的點閱率不高。第二、資料比較老舊。像是是「衛生署安心專線號碼」,號碼其實已經改了,而衛生署現在也轉制了。還有一個內政部的男性關懷專線,也早併入衛福部了。這些資料其實都需要更新、需要維護。 甚至,我也提出可以研發app把相關線上資源統合,可嘉惠更多的官兵。
此外,提升軍中心輔人員的專業性也非常重要,目前軍中心衛人力的結構中,心輔官及心輔士主要由政戰學院相關科系,或非本科105-165小時的職前訓練來擔任(心輔員則主要是引進民間非軍職,具有專業證照者)。心輔官及心輔士(具軍職者),不一定要如民間考取諮商心理師,需要相關科系、且具備碩士學位,才得以考取、取得執照,然而民間招聘之心輔人員編制僅30人,為總編制7%;而目前具有心理師或社工師執照者僅有77人(若包含本身就有照的心輔員),其考照率僅近兩成,實有予以提升之必要。
接續針對二級專業輔導的部分,則有賴軍中專業的心輔人員來支援。目前國軍現役人員約20餘萬人,在平時的心理健康促進及專業輔導上僅由現有編制405人來協助,平均一個人負責500人的心理健康,更遑論戰時要進行戰鬥壓力控制(找到壓力源預防處置)、處理戰鬥疲乏、戰時心理疾患處置,人力應有持續成長之空間。
然而,還有一個軍中的文化並非統計數字可凸顯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權力關係」難以突破,從相關質性研究及評論可知:無論是軍階高的長官要向軍階較低的請求輔導諮詢,可能礙於面子有執行的困難;而軍階低者有時也可能擔心被標籤化,或礙於軍階的關係無法真實透漏心中壓力。
其中也會面臨「倫理」議題:國軍心輔人員其身份角色上,具備心輔專業、政戰專業兩者雙重身份,在謹守長官命令及期待之際,完成專業輔導諮詢工作,還須維持著諮商倫理,這其中確實形成組織文化、心輔實務推動上的矛盾與衝突點。需要保密?還是揭露諮商的內容?甚至國軍提供鏈結的民間諮商機構,也必須將諮商內容撰寫成報告回報軍中,恐怕亦有專業倫理上的問題。因此本席認為,增加「非軍職」的心輔專業資源是重要的。比如政戰局推出「鏈結民間輔導資源方案」,由國軍地區心衛中心辦理招商來鏈結民間諮商機構,提供國軍多元諮詢管道。
另外,退除役心理官具備在軍中的經驗及輔導實務,立法院曾決議應於其退除役後協助增強其專業及實務能力,並作為回流軍中以非軍職身分服務。目前觀察退輔會已有相當的輔導作為,根據退輔會所提供的數據:為增進退除役官兵專業學能,就讀大校院全額補助學雜費用2-8萬元, 108 學年度申請心理諮商類就學及進修補助,計有 43人,也請「國防部」來持續研議這類人員以「非軍職」回聘之機制,提升國軍心輔能量。
所以我特別向國防部建議:
1. 更新線上心輔資源資訊及調整相關心輔提材以提升點閱率,甚至研發app來統合相關資訊。
2. 應在營中盡可能增聘「非軍職」心輔專業人員,有助於提升專業度以及擺脫軍中的權力關係,讓「具軍職」的心輔專業人員來研擬初級的心理健康促進計畫,避免權力關係上的敏感。
希望說未來在國軍心理衛生層面,我們應可以「work hard play hard 」。除了認真的訓戰外,在心理健康這邊, 也要跟我們的防疫一樣 ,有國際級的部署、世界級的水準!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諮商 雙重 關係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到底你(孩子/爸媽)在想什麼?
你是否經常搞不懂孩子在想什麼,或難以理解孩子的行為?
其實,在實務工作中,我也經常聽到孩子對於大人世界的質疑和困惑。
與你分享在家庭關係中的一種矛盾溝通現象,稱為「雙重束縛」,希望對你與孩子(或是周遭他人)的關係有所提醒和幫忙。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