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35線上賞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 開場 00:48 地理位置與人口 04:56 交通與未來發展 11:34 環境與生活機能 12:48 生活圈比較 18:26 總結 文山區文教氣息濃厚,公園綠地多 整體房價可說是台北市最平價 本集將文山區分為五大生活圈一一為大家介紹 如果漏說了什麼,歡迎在底下留言喔! #文山區 #...
「誠品社區店」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新聞] 曾經只要勤奮賣書就能叫座1999年敦南誠-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誠品社區店-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誠品社區店 在 首間誠品社區店#內湖瑞光店買書買菜一次滿足|三口編帶逛 的評價
誠品社區店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們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點圖看故事
中山人情味━在地里民的光影故事
#平常逛中山時是否有看到他們呢
中山被譽為古今交織的聚落地,耳熟能詳的南西商圈、赤峰街,盛載著迷人文化的魅力,是觀光客的都市日常,打破過往對中山的刻板印象,背後所隱藏的是當地中山里民的生活日常。
2021誠品R79 #漫讀丰景節 走訪中山街區巷弄,訪談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有家傳三代的老牌甜品店、深耕超過五十年的社區藥局、飄香七十餘年的巷弄麵店,還有昔日打鐵文化的汽車材料行等,用老派文字及照片闡述他們落腳中山的故事,從里民的角度窺探中山,跟您訴說中山的昔今歲月與萬種風情。
下次在中山逛街時,
不妨找尋是否有他們的身影,打聲招呼吧!
完整故事收錄在「誠品里民日報」
歡迎到「誠品R79」書店櫃台免費領取✨
特別感謝|雙連圓仔湯、時春藥局、#建承汽車材料行 、 阿田麵、面線町、中山18
迷誠品同步閱讀▶ https://eslite.me/3fk68a
#誠品R79 #漫讀丰景節
邀請您一同穿梭中山街弄與R79地下書街
這次不再只是匆匆過客,歡迎您來到中山作客!
誠品里大小事▶ https://eslite.me/3mge2z
#中山有里真好 ━━━━━━━━━━━━━
活動日期│2021.08.12 THU - 09.30 THU
門市資訊│誠品R79(中山站往4號出口方向)
營業時間│11:00-21:30
━━━━━━━━━━━━━━━━━━━━
誠品社區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知道台南除了誠品鹽埕旗艦店外
是否在100間的社區店計劃中
也有幾間會落腳在台南呢?
#敲碗湖美社區虎尾寮社區
誠品社區店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 開場
00:48 地理位置與人口
04:56 交通與未來發展
11:34 環境與生活機能
12:48 生活圈比較
18:26 總結
文山區文教氣息濃厚,公園綠地多
整體房價可說是台北市最平價
本集將文山區分為五大生活圈一一為大家介紹
如果漏說了什麼,歡迎在底下留言喔!
#文山區
#捷運文湖線
#捷運新店線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dQw/join
----------
【Email】工商合作 | 爆料投稿 | 售屋委託 _ 請來信↓↓
https://35visitchannel@gmail.com
----------
影片看不夠,想看書學習買房知識嗎?!
《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 Ted》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MOMO | 聯經 _ 各大通路販售中!!
----------
【🔴直播LIVE】TED〝不定時〞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
FB討論區開囉!!
不管是房屋買賣、租售、裝潢、Apple Homekit智能家居等相關問題
歡迎大家加入社團並且良性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270251322950/
----------
💬Line貼圖新上市📣【35不動產語錄】https://reurl.cc/R4KrEe
----------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
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分享,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FB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35visitchannel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93360993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11252336
痞客邦: http://channel35.pixnet.net/blog
亞洲遊訂房: 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29
IG:https://www.instagram.com/35channel/?hl=zh-tw
----------
本頻道紀錄各式不動產的參觀紀錄與懶人包,
內容與立場皆不代表建設公司或銷售單位,
如有任何購屋疑問,請洽銷售現場或建設方,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們參觀各建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Y0TWmX7JYM/hqdefault.jpg)
誠品社區店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停車位到底怎麼選?
甚麼樣的停車位是最好的呢?
為什麼停車位有大有小?
哪個方位? 什麼種類? 該注意的細節
TED詳細說給你聽~~
#停車位
#萬中選一
#車痴必看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dQw/join
----------
【Email】工商合作 | 爆料投稿 | 售屋委託 _ 請來信↓↓
https://35visitchannel@gmail.com
----------
影片看不夠,想看書學習買房知識嗎?!
《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 Ted》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MOMO | 聯經 _ 各大通路販售中!!
----------
【🔴直播LIVE】TED〝不定時〞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
FB討論區開囉!!
不管是房屋買賣、租售、裝潢、Apple Homekit智能家居等相關問題
歡迎大家加入社團並且良性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270251322950/
----------
💬Line貼圖新上市📣【35不動產語錄】https://reurl.cc/R4KrEe
----------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
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分享,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FB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35visitchannel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93360993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11252336
痞客邦: http://channel35.pixnet.net/blog
亞洲遊訂房: 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29
IG:https://www.instagram.com/35channel/?hl=zh-tw
----------
本頻道紀錄各式不動產的參觀紀錄與懶人包,
內容與立場皆不代表建設公司或銷售單位,
如有任何購屋疑問,請洽銷售現場或建設方,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們參觀各建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VcqZxSXoyU/hqdefault.jpg)
誠品社區店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先前跟大家分享了車軌與光軌的拍法,那是把鏡頭固定長時間曝光所得到的照片,但反過來呢?今天要教大家的是真正需要「技術」與「練習」的攝影技巧:追焦。
追焦就是那種車子看起來固定,但背景卻有拖曳模糊感的照片,許多汽車廣告或賽車照片都可以看到這種手法。而相較於只要把參數設好,角度抓好,像機架好就能拍出的照片,追焦卻是一種需要練習才能學會的技巧。當然現在如果靠著相機高速連拍,或是 iPhone 自動數位防手震等技術,都能讓我們更快速第掌握這門技巧。但我認為能真正瞭解技巧背後的原理,才能真正學會一門技術。
所以今天就讓我用手動對焦的 Leica 鏡頭,搭配連拍慢到不行的 Nikon D800E,用一次拍一張的方式,告訴大家如何學會追焦這個拍起來很酷的技術~等大家都學會之後,我們以後再來用各種不同的設備,做出不同的變化吧!
順帶一提,這支影片是我兩年前拍好後,就一直躺在 NAS 裡沒有上傳的內容,所以還能看到民生社區那間已經倒掉的金石堂的最後身影。台北書店越來越少,誠品賣書的區塊也越來越小,真是讓人難過啊...
#攝影教學 #追焦 #單眼教學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不過上面的價格未必是實際的團購價格,因為很多廠商不希望我這太殺的團購價格暴露在網站上,所以請直接傳 Line 問我囉: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EB6Ya1tE_U/hqdefault.jpg)
誠品社區店 在 誠品社區店-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中台灣首家誠品社區創新店「誠品生活時光eslite me-time」選址於台中北屯全新落成的首座社會住宅「北屯眷戀山光好宅」1樓,並於上週六(10/1)試營運。「誠品生活時光 ... ... <看更多>
誠品社區店 在 首間誠品社區店#內湖瑞光店買書買菜一次滿足|三口編帶逛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首間誠品社區店#內湖瑞光店 買書買菜一次滿足|三口編帶逛|迷誠品. @meet.eslite1504. Subscribe. 11. Dislike. 0. ... <看更多>
誠品社區店 在 [新聞] 曾經只要勤奮賣書就能叫座1999年敦南誠-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曾經只要勤奮賣書就能叫座...1999年敦南誠品月營收4千萬!「書店一條街」文學風景到
哪去?
重慶南路書街自80年代以來,實體書店典範轉移,現代化連鎖與大型人文書店,取代了大
大小小的傳統書店。 (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撰文者:羅玫玲
1.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進入書業工作,她見證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
2.90年代社會解放,解嚴後的台灣開始拉近與世界的距離,1989年「誠品書店」成立,重
新定義了往後十多年的台灣書店內涵與風貌。
3.博客來成立於1995年,2010年博客來營收達40億元,以圖書銷售冊數計算,正式超越實
體龍頭的誠品書店,成為台灣第一大圖書通路。
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進入書業工作,經歷了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見證過此後
的風起雲湧。
30年來,儘管有不少書店已急流勇退,但新血仍不斷萌生。透過一手觀察及各項統計數據
,羅玫玲細數網路興起普及後書店的流變,涵蓋實體與網路書店,勾勒出數位時代的書店
現況與質變。
1991年我踏入書店這一行時,並不知道20世紀的最後10年,原來是台灣實體書店最後的黃
金十年。
台灣實體書店最後的黃金十年
90年代社會解放,經濟持續成長,台灣在20世紀最後十年爆發強大的生命力,積極補回過
去半世紀的失落,也努力拉近與當代世界的距離:解嚴後開始補課長年被忽視與壓抑的學
科與議題:台灣研究、本土認同、女性主義、同性戀、生態保育;政治上探索與還原真相
、開放媒體、教育改革;而資訊科技十倍速發展,電腦軟硬體升級、多媒體閱讀也初試聲
啼。
每一個時代的書店創新,都成為下一世代的標配。1989年「誠品書店」成立,此後十多年
重新定義了台灣書店的內涵與風貌。
90年代的書店,乾淨寬敞明亮已是基本條件,對書的詮釋、靜態圖書的動態延伸,走出過
往圖書的疆界,則是誠品書店新的探索。
圖書之外,活動、講座、說書、朗讀詩、表演、策展、封街閱讀嘉年華......一切能想得到
的藝文活動都盡可能導入書店場域,延伸書店的可能性與趣味。
敦南誠品2樓書區。 (來源:周盟興)
90年代是求知若渴的閱讀美好年代,出版社大量翻譯國外當代人文文學名作,書店引進歐
美日本重量級經典文庫。
深度閱讀的同時,探索美好生活的生活風格書、自然野趣書目,也泉湧般進入書市;結合
美育的兒童繪本興起,過去童書成套的直銷模式告一段落,單本販售更考驗家長的選書能
力和書店工作者的專業推薦力,大家努力向學。
台灣每年出版的新書,從1990年的1萬6516種,提升到1999年的3萬871種。
1994年終止販賣無版權書籍的「612大限」,激勵圖書業者以合法方式出版更多好書與好
賣的書。
連鎖書店積極展店,逐步侵蝕城鄉小鎮傳統書店的市場。
重慶南路書街緩步走向繁華盡頭,翻印圖書已不可行;教科書鬆綁,競爭者眾;第一代傳
統出版人淡出書市。
大型連鎖書店與專業書店在書街經營,老字號書店僅在考用參考書上維持領先地位。重慶
南路書街自80年代以來實體書店典範轉移,現代化連鎖與大型人文書店,取代了大大小小
的傳統書店。
重慶南路書店街。 (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1996年,台灣出版產值約5、6百億台幣,當年的優質人文知識書,只要編輯、行銷、業務
和通路同心合作,賣上一萬本不是奇蹟。
1999年,誠品敦南店24小時營業,賣場坪效達每坪8萬元,擠進全球書店前段班;敦南二
樓500坪空間,月營收4000萬元。那是一個只要誠心勤奮賣書就能叫好叫座,也能獲利生
存的實體書店黃金年代。
(若要問誠品不是賠了十多年嗎?主要是快速展店,衝經濟規模,賺錢的總店與店面仍無
力滋養一眾新生弟妹。)
獲利同樣發生在90年代創立的獨立書店,譬如東海書苑(1995)、闊葉林(1997)、洪雅
書局(1999)。
此外,主題書店紛紛湧現,包括:台灣e店(1993)、女書店(1994)、第一家同性議題
的晶晶書庫(1999)、位於恆春的春成書店(1999-2015)、天母書廬(1999-2017)。
90年代也是撥接上網、大學BBS流行的網路萌發期。多媒體光碟曾帶給人期望,以為是新
的閱讀革命。
1994年遠流成立「電子書工作室」,美國亞馬遜也創立於同一年,博客來成立於1995年(
張天立以500萬創辦)。
2000年3月10日網路泡沫吹破,不到一年,2001年已完全恢復,精實後的網路發展飛速,
帶來真正的閱讀革命。
台灣圖書通路的典範轉移,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完成。
21世紀數位時代的書店通路演變
2000年,「誠品全球網路」成立,與其說是一家線上書店,更是一份優質的線上閱讀誌。
網站編輯悉心撰寫書介,但網站的平台服務、物流系統未跟上優異的商品建置,經常成為
其他網路書店的導購。
同年,統一企業以1億元取得50.025%股份入主博客來,解決了書籍「最後一哩」的運送問
題,所有商品都可在7-11超商取貨,博客來結束滑行,正式啟航。
2003年之後,金石堂網路書店雖和博客來並列台灣網路書店雙雄,但有實體書店包袱的金
石堂,無法像單純線上的博客來以本本新書79折(2008年起成常態)、每日一書66折(20
03年起),以及各式書展優惠折扣和便捷高效的物流吸引讀者,雙方距離逐漸拉開。
2010年,博客來營收達40億元,以圖書銷售冊數來計,正式超越實體龍頭的誠品書店,成
為台灣第一大圖書通路,達成數位新世紀實體虛擬通路的典範轉移。
自此,博客來業績一路前奔,10年後(2020)年營收約70億元。
博客來2006-2021年營運概況。
通路的競爭與消長,改變了書市運作的遊戲規則
2001年納莉颱風淹水,上百家書店受災,營運41年的新學友損失慘重,經營權轉換、10年
後結業。誠品書店財務週轉不靈,首次延票。
2002年台灣曇花一現冒出「69元書店」,賤售出版過剩書目和通路退書。
2003年遭逢SARS疫情,通路再受打擊,東方出版社關閉書店門市,光復書局爆發財務危機
。同年金石堂和數十家出版社簽訂寄賣備忘錄,從月結交易制,到寄售(銷結)交易制,
以減輕庫存成本與資金壓力。
2005年底,誠品開設台灣最大書店「誠品信義店」,正面迎戰2004年來台開業的Page One
書店(葉壹堂)。
位於台北101的葉壹堂,於2015年7月結業。 (來源:wikipedia)
事後回顧,實體書店在因應網路發展和網路書店的威脅上,反應過慢也過於自信。過去的
成功方程式未必能應對未來,Page One結束於2015年是時代的必然,中文書的經營難以和
誠品抗衡,網購已然興起,再齊備又吃資金(本本買斷)的外文圖書,也無法抵擋外文閱
讀蛋黃讀者直接從美國Amazon下單。(彼時江湖傳唱,每月Amazon到台灣幾個幾個貨櫃的
書。)
2007年,第三大經銷商凌域國際公司跳票,與金石堂互相指控帳款問題,出版社、經銷商
與書店通路的供銷失衡問題浮上檯面。
同年,誠品書店以寄售制和進貨降折的訴求,展開跟中上游的談判。
博客來因折扣促銷年年壯大,書市價格已被錨定在新書79折與每日一書66折。
營收仍低於誠品的博客來,早年因「特販通路」身分拿到較誠品低5~10%的進貨折扣,這
在商業談判上給予誠品重新議價的極大空間。
另一競業者金石堂早在4年前談妥寄售,而位居龍頭、虧損十多年的誠品,怎甘於為了「
書業模範生」*的虛名,而不爭取更公平的商業條件。
*註:誠品備受出版界讚美肯定是「支持書業生態健康運作」的模範生
2022年的此刻回首檢視,It’s not personal. It’s business!
下圖取自1990年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的演講,說明台灣當年4條不同行銷通路的折
扣狀態。(現今已未必適用了)。
台灣出版使用中的4條行銷通路。 (來源:台灣出版事業產銷的歷史、現況與前瞻,─個
台北出版人的通路探索經驗,王榮文)
以此為鏡,如今當電商momo再壯大,怎麼可能不重新跟上中游談判、爭取如博客來的折扣
呢?
圖書產業是文化也是商業,當銷售越集中在大通路,通路為王的局面越加牢不可破,再無
回頭路。除非閱讀新載體與新平台的典範轉移,再次出現。
2001年後的圖書市場萎縮,終至腰斬
無論通路生態如何演變,台灣出版經歷90年代的爆發期之後,經濟成長放緩;網路豐富多
元的內容奪走讀者目光與時間,圖書市場開始跌入銷售低潮,持續不振。
台灣圖書出版產值統計迄今尚未建立統一的計算標準,我們可以透過學者劉燕儷、邱重銘
2009年論文中的數據,一窺世紀之交,出版產值衰退的概況。
出版產業中圖書出版事業產值推估表。 (來源:郝明義等編《東亞四地-書的新文化》,
網路與書,2004。1998、99年資料來自徐開慶〈彈指十年流變多-台灣出版的兩極化現象
〉)
台灣的出版產值從90年代約莫5百、6百億逐漸萎縮,市場的餅變小,通路生態的變化充其
量只是彼此搶奪一個日漸縮小的市場,只有競業,全無競合。
千禧年過後,在時代趨勢與價格優勢下,網路書店持續雙位數、倍數的成長;連鎖書店的
獲利則越加困難,逐漸縮減店數、轉換店型,或以百貨商場複合型態經營;傳統書店無招
架之力,陸續結業隕落;區域經銷商漸次退出圖書市場,書業行銷通路結構持續變化中。
時代勇猛前行,2007年iPhone橫空出世,2010年iPad登場,2014年4G網路推出,開台20個
月普及率已達62.3%。
台灣人行動數據每月平均用量,2021年已達26GB,吃到飽方案讓台灣使用量為世界平均值
11.4GB的2倍以上。
掛網時間與讀書成反比,台灣閱讀生態持續劣化。下表為2007年~2021年台灣圖書出版銷
售額,與數位發展的上升趨勢呈逆向萎縮。
2007-2021年台灣出版產值。 (來源:羅玫玲)
獨立書店的興起與進化
自1990年起,青年返鄉有3波不同的特質與模式:第一波在解嚴後的90年代,社區營造興
起,返鄉重新認識鄉土,參與地方事務,核心關懷在建立地方認同感與光榮感,是自我價
值的追求與實踐。
90年代開設的獨立書店帶有相似的理想色彩,主題式經營,藉由書店凝聚專業社群,共同
關懷特定議題。
或者,愛讀書的店主透過書店經營,滿足自己的讀書需求也分享閱讀。第一波獨立書店的
選書基本在萬冊以上,一如歐美多數的街角小書店。
青年返鄉的第二波浪潮在2000年後興起。921大地震摧毀不少家園,政府以多元就業方案
召喚青年返鄉,投入地方建設,著名的有農委會的「飄鳥計畫」(2006)、「農村再生計
畫」(2008)。書店業中,東勢的哈佛書店(2000)、斗六田納西書店(2000)等,皆是
在地陪伴、社區服務的地方閱讀之友。
2005年溫羅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街)文化行動聯盟成立,聯盟的臉書官網上這麼
描述:
「溫羅汀」是華文世界少見高密度書店,自始即訴求小眾精神蓬勃的大學城。我們認為,
一座城市不曾因同質與標準化發展的擴張而偉大,但常因一些個人或團體拒被收編的堅持
才顯獨特。台北無力追求如上海北京一般的大規模開發榮景,但溫羅汀的街巷經驗,積累
出其他華文城市無法取代的人文層。而這文化厚度,其實,才真正揭露了一座城市之精彩
。
多年來,許多的獨立書店駐紮在這,在溫羅汀這塊沃土上孕育了多元文化、性別友善的空
間和兼容並蓄的聲音,才有「溫羅汀獨立書店聯盟」的成立。
溫羅汀聯盟舉辦過露天書展、行動劇、圖書裝置藝術展,引發大眾對台大公館商圈的興趣
,藉由閱讀的立體化、行動化,活絡書店與商圈,創造商機。
網路書店崛起、實體經營益發困難的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第二代獨立書店興起,包括小小
書房(2006)、有河書店(2006)、花蓮的凱風卡瑪兒童書店(2006-2013)等,他們的
出現打響了「獨立書店」這個名稱。
店主們善用網路平台,店小聲量大,文化傳播力強,閱讀主張鮮明,關懷社會議題。
小小書房。 (來源:羅玫玲)
在2006、07年台灣圖書市場遭遇50年來最慘澹的時代氛圍中,第二代獨立書店的誕生,顯
得既勇敢又耀眼。
2008年,網路書店與大型連鎖書店環伺,低折扣已成網路書店標配,單一小書店則相對資
源薄弱。小小書房發起「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全台8家書店集資成立公司,作為
小型出版社鋪貨的窗口,好讓得不到網路書店與連鎖大通路重視的書本,可以一次鋪到8
家獨立書店。集書公司後來雖因執行上有其盲點與困難而告終,但這是獨立書店首度全台
串連,留給後續相似組織寶貴經驗。
2010年之後的第三波青年返鄉,基本由學運、社運青年轉入地方扎根,為在地文化拓展出
新價值和新特色。
2012年,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龍應台任職部長期間,在小小書房舉行「文化國是論壇」
,以獨立書店經營為主題,規劃補助計畫。官民合作,獨立書店聲量陡升,開書店成為不
少文藝青年的夢想,社會形象清新。
2013年,為鼓勵青年返鄉開店,讓書店成為社區微型文化中心,文化部推出「第一桶金的
獨立書店圓夢計畫」輔導措施,帶動了第三波獨立書店開店潮。
記者會時任文化部長龍應台與獨立書店經營者合影。 (來源:文化部)
新世代的獨立書店主有別於第一、第二代,在他們踏入書店行業時,市場已然蕭條,開書
店難以營利,必須兼賣其他商品或斜槓接案兼差養活自己與書店。
此階段開設的書店也趨向微型,數百本、一兩千本書就可開業,資金少,風險有限。自此
獨立書店的開開關關,逐夢、圓夢或夢醒成為常態,爾雅出版社隱地先生稱之為「書的遊
樂場」。
同樣在2013年,「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成立,由政府政策補助,全台舉辦巡迴講座,
參加國際書展,串連全台獨立書店,提供服務也共同發聲。
2014年,為了解決小書店因訂量少不符物流成本、書店經營不穩定,經銷商未必支持與出
貨的困擾,「友善書業合作社」成立,政府每年政策補助200萬元,貼補運作上的虧損(
量少店家多,經濟效益低,是服務性質組織)。
根據2022年3月文策院發佈的《台灣獨立書店產業營運數據分析報告》,友善書業社員從
成立後首年的83位,成長到2021年258位。截至2022年11月,最新數據為262位社員,社員
書店共216家。
合作社歷年社員數變化。 (來源:文化內容策進院)
友善書業合作社的成立,大大降低開店門檻,甚至無門檻。有個十幾、幾十萬資金,跟友
善書業進書,即可開張營業。
開店容易,活下來才是真功夫,書店的行業專業,多半在開店後摸索學習,是謂「生了孩
子才開始學做父母」。
時代快速轉變,昔日的書店專業知識未必能因應未來,新手開店易陣亡,但也可能以新思
維開新象創新局。
這個時代書店的開與關,無需悲情,無需抱怨,自己的抉擇自己擔責,面對巨變的艱難,
書業歡迎、也包容更多新的可能與實驗。
下篇:如果沒折扣,你還買書嗎?線上買書都變79折、66折...一直下去會只剩這些書買得
到
*本文獲「Openbook閱讀誌」授權轉載,原文:書店觀察》走過台灣書店30年,接下來的
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回望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https://reurl.cc/L6mRb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12.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5465021.A.59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