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鄉民 表示:
「操你媽的中央」
「剛好而已砸病例還太客氣,狗官講狗話」
「這才是我認識的柯P」
「側翼又要做圖了」
「好爽 終於有人開噴」
「柯P幫我們人民出口氣!!!!!」
「派 但這是我的心聲」
「笑死 他只是個牙醫啊 不是醫生」
「中央這些混蛋遲早被人砸雞蛋」
「中央扯到爆,路人也想砸文件罵人了好嗎」
「柯P,硬起來啊!靠你對抗中央了」
「前線醫護忙整天睡沒幾小時 後面講幹話」
「推!只會講幹話的對他客氣什麼…」
「好樣的!救命如救火!中央麻木不仁,草菅人命!」
「三民自側翼中央圖房又要製圖了」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北市空床數有682床,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仍怒氣未消,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中,對於病床數,再發飆指出,房間數坦白講已經是口水戰,「如果我今天還在台大當柯P,石崇良還在急診處,你敢講這種幹話,我早就病歷就砸過去了,鬼扯。」
柯文哲昨天被問到中央公布北市病床數字,動怒批中央,「阿搭馬孔固力」 ,北市怎麼可能空床有幾百床。但今天衛福部長陳時中卻說,不會剩下20啦,昨天北市就爆出168例,「那不現在就負一百多?」要把數字弄更清楚,病房分配才會有效率。
柯文哲下午在記者會中動怒,房間數坦白講已經是口水戰,如果他今天還在台大當柯P,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敢講這種幹話,他馬上就砸過去了,鬼扯,這不是幾個房間、不限一人一室就自動乘二,房間轉換也要時間,所以北榮把普通病床轉成專責病床 ,那天他才去看,這轉換需要時間。
柯文哲說,「你們這些中央官員,不要坐在辦公室看報表」講什麼雙北的醫療狀況,「你不清楚嗎?實事求是,這種 口水戰,就不跟你計較」,但千萬不要在辦公室吹冷氣、看報紙、下政策,亂來。
怒嗆石崇良!柯文哲:敢講這種幹話我馬上砸過去、鬼扯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94649
標題[爆卦] 柯:中央再扯房間數 直接拿病歷砸過去 鬼扯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2274469.A.75E.html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石崇良 #柯文哲 #病歷砸過去 #鬼扯 #口水戰 #幹話 #病床數字 #阿搭馬孔固力 #空床 #衛福部 #陳時中 #病房分配 #柯P
認識醫生ptt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一篇留言,有朋友說乾脆湊一個台版金融怪傑來出書,我第一時間想說我哪認識那麼多怪傑,那些ptt大神都超神秘的(也合理啦,感覺招式都有容量限制),湊不了10個啦,結果我一列,還真湊得到...
目前想到的怪傑朋友們,都是白手起家,資產中位數可能在三億?報酬率都不是教科書看得到的。但有些人一定不給我訪就是了...
維X重押融資王
快樂XXX 短線投機王
MXK 年輕當沖王
菲XX 短線期權王
MiXe 重押醫生
江學長 重押長線公司派
X爺 事件換股王
忠X 強勢神手
南X 強勢神手
來X 籌碼找故事
X醫師 籌碼找故事
柏X AI量化
E哥 興櫃挖寶王
還有那種幾百億的前輩,就不打擾人家了,上面這些朋友比較年輕,平均才30幾歲,我幫各位盧看看。
之後會找一些稱不上是怪傑,但是高手的朋友們,這些人的分享或許對一般人來說更實用,可以期待一下。
Podcast 我還沒空開,不過應該會叫 升鴻投資。
對了,有我還不認識的大神們如果看到這篇,歡迎跟小弟約一下啦,不想露臉露聲都沒關係,交流一下應該是雙贏,熱烈歡迎~
對產業、個股、籌碼有深入研究熱情的朋友,也歡迎與我個人交流,資格在粉絲團置頂。
認識醫生ptt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台灣的防疫分享被大量轉貼引來記者報導後,我知道一定會有超多酸民來罵😌 有人直接跑來留言說懶得嘴我這隻蝙蝠(黑人問號)我才知道被ptt特地轉出來酸了😆雖然說我情緒並沒有被影響,有些甚至讓我看了笑出來😂,但是看了一整串後有認真思考很多人對海外台灣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我自身情況為在美台灣人說幾句話,也希望可以讓很多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背景與選擇。
第一是關於一般人最在意的健保跟稅的部分,我們全家在台灣繳的稅也不比一般家庭少,等於美國台灣兩邊都納稅,都是依照美國與台灣的相關法律與規定處理的。健保的部分,之前在美國唸書時沒有辦法頻繁回台灣就停了健保,如果回台灣短短一兩週有生病的話,都是自費處理,就算停留比較長時間被強制復保也都依照法規繳費,據我所知非常多台美人都是這樣,因為這些年我都在那些在美台灣人社團裡面了解資訊,並且大家都會討論怎麼做對台灣最好、最不浪費醫療資源,還有很多人也支持台灣健保改一改法規,讓我們不用被強制復保,復保使用健保會被人罵濫用台灣資源,不復保又會被健保局罰... 這一點我覺得真的很容易讓在海外的台灣人有點冤枉。(當然不包含像黃安那種真的是有意專程會回台灣用健保的那種心態...但我真的沒有遇過跟看過身邊有人是這樣的心態)
後來我個人近幾年因為在台灣有工作事務、計畫要處理,開始一年回台兩三次以上,就一直繳著健保費,而且在美國都習慣了除非大病才去看醫生的我們,回台灣幾乎都不會隨便去看醫生,就我知道很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因為待過國外才會格外珍惜台灣的醫療制度。
第二就是「想到教育、工作、生活」就去美國,「想到醫療、吃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台灣,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有選擇權的話,是不是會努力選擇讓自己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生活?像你可能覺得台北很貴負擔不起,就決定搬到新北市住之類的,你覺得學區不好,就想幫小孩換一個學校等等。而我回想當初立志要去美國發展的原因就是很簡單,在台灣念研究所的時候被教授阻擋出國唸書的機會、在台灣有一些情傷還有個人經歷的一些陰影與不好的回憶,而在台灣工作的姊姊在職場環境被打壓壓力大到掉頭髮... 所以我們拼了命的讀書、申請國外研究所,想要在全新的環境發展自己全新的人生;在異鄉畢業後工作很難找,求職路上也很艱辛,生活也過的很緊,辛苦了幾年才趨於穩定。不管在哪裡生活都會有它的難處,遇到挫折時也曾經想回台灣發展算了,但回想初衷就會覺得還能再多努力一點,非常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大家都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做選擇,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也能被酸呢?事情真的不是看表面就能這樣二分法、把人貼標籤的。
至於「想到醫療、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到台灣這一點,就我認識的台美人,沒有看過有人為了醫療跟逃避美國的高稅額回台灣的,我知道的大家都是因為思念家人、想念家鄉回台的,便當就不好說了,畢竟台灣食物真的世界級美味啊,那你出國會不會想把那個國家好吃的美食都吃盡了才離開?
再來是關於「不想佔用醫療資源為何要回台灣生產?」我想說,我這次要回來生產才發現在台灣生產其實不比美國便宜呢,在美國我們有醫療保險,所以從產檢到生產完都不太花錢,這次要回台生產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幾十萬才敢回來生。決定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下兩個小孩不能上學,而我跟老公兩個人必須照顧新生兒、兩個幼兒、坐月子、工作,家人也都不能來美國幫忙我們,我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後憂鬱(前兩胎就因為真的蠟燭多頭燒得了產後憂鬱一段時間),也擔心萬一我跟老公之中有任何人不小心確診了,那我們能有什麼備案嗎?想了很久真的沒有,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能照顧到我們,才做出回台生產這個艱難的決定。
另外私心是真的很想要住看看台灣的月子中心,因為懷到第三胎了都沒有住過覺得飲恨,但月子中心完全自費,也沒有浪費到醫療資源啊🤷🏻♀️
第三,被酸「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為何又要回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本來去年有很多要回台灣處理的工作事務與計畫全部都取消,因為堅信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本來想事隔一年應該疫情會好很多,今年八九月的時候有疫苗要出來的消息,當時也發現懷孕了,所以才會訂了隔年初的機票回台灣(只是沒想到回台前幾週疫情又變嚴重了)。在這樣的狀況要回台灣真的是很兩難,怕把病毒帶回來、怕家人承受風險、怕自己的安全等等,所以我們權衡之後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做好萬全防護準備才敢回來,而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台美人也是這樣!就我加入台灣人海外自救會社團裡看到的,都是大家盡全力的在保護台灣,大家回台灣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就我看到的是,沒人想把台灣這塊世界淨土因為自己而被污染。
第四這位酸民說我們自己嚇自己,包裹消毒、在外面不能吃東西...那我想他一定沒有見識過小孩有多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吧?我女兒過敏體質,一有灰塵或是天氣變化就會讓她鼻涕眼淚直流,就算沒有病毒,光包裹被丟進家裡帶來的灰塵就可以讓她眼睛腫起來了,現在又病毒肆虐疫情嚴重,聽到有人真的因為收包裹而被確診真的會很擔心啊!小心一點也能酸嗎😂😂😂
再來是關於穿防護衣的部分,這趟回台我們不穿防護衣就是因為不想要穿脫把病毒沾到身上反而風險大,這是海外自救會社團裡討論的結果,後來很多人回台都是穿兩件衣服,下機把外面那件脫掉然後全身好好消毒的做法。很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認真討論要如何能在不帶給台灣負擔的情況下,又能回台灣處理自己的事(有人親人過世、有人有工作需求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啊,否則誰想要在這個艱難時刻冒險搭長途飛機呢?)
這位酸民身為住在美國的台灣人,卻有「台灣美國兩邊跑,就等於好處用盡」的思想框架與標籤,我覺得很可惜,也很容易誤會其他人,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很多人在國外的台灣人都盡自己的力量在保護台灣、愛台灣,很多人在美國也會自己發起一些遊行挺台灣,讓台灣的聲音在國外被聽見,當台灣有嚴重國際議題的時候,也會自發性的辦白宮連署活動等為台灣發聲等等,這些時候台灣媒體就會報導台灣之光,但我們因為想念家人回台灣就被罵成過街老鼠...。
我知道可能又會有一些酸民想要繼續戰下去,我想說的是我發這篇不是想戰,單純想為我們住在海外的台灣人說點話,並不是住在台灣、待在台灣才有愛台灣的資格,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美國人因為喜歡英國文化而靠自己努力定居在英國,那他回美國看家人或決定暫時回家一段時間的時候,也會被酸說兩邊好處用盡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真的不必放大這些然後幫人貼標籤,我心中的台灣是很可愛又溫暖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選擇,在不了解之前可以先了解之後再發言會比較妥當。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只能透過媒體接收資訊,認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過的很爽,有事情才逃回台灣,我想確實也有這樣的人,但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ptt裡留言真的很難聽😂 有人說最好出門被撞死啊、在美國找有錢老公、不就給人x而已🤷🏻♀️ 全家確診都不可憐等等這種話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還有人說我高調找記者來報導我回台為了賺業配😂😂 到底是怎麼幻想的啦~ 我抵台後時差累都累死了,一醒來收到超多報社跟記者私訊問能不能轉發這篇讓大家知道台灣防疫做的很好,我心想可以幫助其他想回來的人做準備也無妨,這樣能被酸成有目的性🤦🏻♀️
但我知道這些人可能內心有對自己生活感到不平衡的地方,所以用這樣帶攻擊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可以理解,說明這些是想要多少表達我們在海外台灣人的心聲,有時候真的不必幫自己不認識的人貼標籤,這樣是否自己內心也能柔軟、舒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