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不知凡幾的高僧自傳
他們幾乎都是以凡夫自謙
我曾經讀過許多修行成就者的傳記,從未見過真正的自在成就者自詡為已獲得幾地、幾地菩薩或何果羅漢?讀過不知凡幾的高僧自傳,也從未看見有自稱古佛再來或倒駕慈航,他們幾乎都是以凡夫自謙。我曾經閱讀《楞嚴經》時,佛陀也曾經清楚地說到佛滅度之後,會要諸菩薩和一切阿羅漢再來化現於娑婆世界之中,利益一切眾生轉法輪,就如同觀世音菩薩示現於六道之中聞聲救難,看眾生需要何種身形便化現何種,但絕不會說自己是真正的某某菩薩,或真正的阿羅漢來到此部洲之中,而輕易地把佛陀的密旨隨意輕洩世人。就如同過去台灣的廣欽老和尚曾經說過,真正有修行的人不會隨意地洩漏自己的身分或顯露神通,除非他已經即將要離開人世。
節錄|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 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
觀世音菩薩 傳記 在 七仙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日學習(30)
作者:七仙羽
佛教徒不殺生,家中有昆蟲蟑螂怎麼辦?
🙏昆蟲多更要修行
引自淨空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在《傳記》裡記載,侍者看到印光法師房間好多跳蚤、蚊蟲,想趕,印光法師說不要趕它,並說因為德行不夠,才有這麽多昆蟲,希望常常警惕自己,努力修行去感化它們。聽說印光法師七十歲以後,這些昆蟲再也不見,就算房間裡有蚊蟲、跳蚤、蒼蠅,印光法師住進去,這些昆蟲都搬家。由此可知,修養自己的德行重要,你的道德有沒有成就,看看這些小動物還有沒有?如果沒有,證明你修行有功夫;還有這些昆蟲干擾,你功夫不夠。
🙏溝通及皈依
如果做不到精進修行,大德修行人提供的方法很有效。
🙏焚香合掌恭敬唸:
「蟑螂菩薩,蚊子菩薩...我的名字叫xxx,這是我生活的家,需要有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我每天要打掃衛生,萬一不小心怕會傷害到你們。請你們七日內搬家,你們從哪裡來就到哪裡去,我不會傷害你們。
🙏按照放生儀規上的程序唸:
一心奉請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降臨道場,具大威神力,加持弟子及家中的異類,令彼身體清淨,得聞妙法,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三遍)《心經》(三遍)《往生咒》。
🙏懺悔業障並發願:
「蟑螂菩薩,蚊子菩薩:因其多生惡業深重,如今墮為畜生。我現在要帶你們在三寶前發露罪愆,你們一定要至誠地隨我一起懺悔。」
南無求懺悔菩薩摩訶薩(三聲)。
🙏稱誦如來名號:
我現在要為你們稱誦如來吉祥名號,這會使你們永離三途八難之苦,常為如來真淨佛子,你們一定要謹記在心,更常誦念:
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恐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三遍)
合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108句)
🙏迴向: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願我宿現諸父母,歷代祖宗及怨親,同仗如來慈悲力,接引往生安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法界諸有情,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結語
「蟑螂菩薩,蚊子菩薩,你們現在可以回到老家去了,我就不留你們了,下次再也不用來看我了。」
🙏培養慈悲心
面對一切違緣障礙都要有一顆真正的慈悲心,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克服除障礙,才能消除違緣
觀世音菩薩 傳記 在 曈逸館 吳炘曈師傅 風水 改名 擇日 算命 占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係佛教大日子,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讓我們一同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數百千聲。
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觀音菩薩的男女相
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佛教重大節日】今天是7月12日(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成道日。頂禮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在人間救苦救難,成為慈悲的化身。請廣作功德等一切善行,讓我們誠心祈禱、唸誦觀音菩薩名號、觀音心咒、大悲咒,祈願菩薩加持,世界和平,永無災難,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平安吉祥!
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本人早已成佛,只是為了安樂成熟眾生,倒駕慈航,隨緣應世,以三十二應身隨處救度受苦眾生,而所求皆應。他具備十四種佈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歷來在民間廣受禮敬供養。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佛教認為,此日唸佛、誦經、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等,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
“觀世音”意思就是,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眾生遇到種種災難苦惱,只要發聲呼救,觀世音菩薩就尋聲解救。聲音不用聽而是去“觀”,此屬于佛家所說的“六根互用”。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根”為“能生”之義,如眼根能識色,耳根能聽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嘗味,身根有所觸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職。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卻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諸根的作用。釋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達到了極高極圓滿的境界。《涅槃經》稱:“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知法,一根現爾,余根亦然。”觀音菩薩也同樣具有這種神通,即以目觀塵世苦難眾生的呼救聲,而前往解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難眾生,故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大悲”,沿用至今。
“觀音”又名“觀自在”,見唐玄奘所譯《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的含義,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夠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達到事理無礙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觀音菩薩能夠應機赴感、尋聲救苦,從心所欲,無所不能,了無障礙。在民間,將菩薩和眾生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以“觀音”菩薩最為流行。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于觀音菩薩的身世,在佛經中多有記述。
印度佛典所載的觀音有好幾種,身世各異。記載觀音身世資料最多的首推《悲華經》,據此經所說,觀音為遠古刪提嵐國轉輪聖王無諍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長大後和父王一起隨寶藏如來出家修行,後來,父王被授記為阿彌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記為“觀世音”菩薩,國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記為“大勢至”菩薩。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聖”。按此說,觀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兒子。經中記太子曾在佛前發誓:“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諸眾生等,若不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寶藏如來當眾為不眴太子授記道:“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作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其次是《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按此經所說,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蓮花所化生。經中記雲:昔金光獅子游戲如來國,彼國中無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園中入三昧,左右二蓮花化生童子,左名寶意,即是觀世音;右名寶尚,即是大勢至。
三是《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音菩薩是遠古時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靜住如來”的弟子。這位如來為觀音菩薩宣講“廣大圓滿無礙”的《大悲心陀羅尼》,並以金色手摩他的頭頂,說道:“汝當持此心咒,普為當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菩薩發願之後,就具足千手千眼,同時,十方所有的佛都放光普照其身,從此便成為了觀世音菩薩。此經中又說,觀音菩薩很早以前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四是《十一面神咒經》,說觀世音菩薩過去世中曾“作大仙人”,“作大居士”。經中說:“我時作大仙人,從佛受得此咒,見十方佛,應時証得無生法忍。”“又,過去殑伽沙劫,有佛名美音香,我身作大居士,于佛受得此咒,便于生死超四萬劫。誦持此咒,複得諸佛大悲智藏、一切菩薩解脫法門。”
五是《不空□索咒心經》,說觀音菩薩為過去“勝觀”世界“世主王如來”的弟子,經雲:“往昔九十一劫,有世界名勝觀,佛號世主王如來。我從佛受此咒心,教化無量百千子,令趣菩提,以是功德,獲十億三摩地,不空妙智為上首。”
六是《楞嚴經》,說觀音菩薩原為過去世中一個名叫“觀世音”如來的弟子。經雲:“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于時有佛出現于世,名觀世音。我于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于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七是《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此經疑為後世偽作,但其中所載觀音身世的一個故事也廣為流行。依據此經故事,觀世音和大勢至是“早離””和“遠離”二兄弟,這兩兄弟親母早逝,後受繼母所害,被騙到一個孤島,兄弟雙雙餓死,早離由自己飽受生活折磨,歷經磨難,而發願救助一切受苦眾生,最後成為觀世音菩薩。從以上大量佛經典籍所載,可知在佛教各菩薩中,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菩薩,有史可稽,並非無據,不可稽考。
以上記載觀音身世的幾部佛經所說的觀世音菩薩都是男菩薩,是大乘佛教菩薩中的男菩薩。佛經所說觀世音的特點都比較明確,雖然姓名不同,但都一致,如《悲華經》所說,這位菩薩發誓要做的就是免除眾生苦惱,救護“無依無舍”的“憂愁孤窮”,所以,大乘佛教中的觀音菩薩主要就是一位救苦救難的“度一切苦厄”的慈悲菩薩,這和後世的觀音菩薩是一致的,和中國的觀音菩薩是一致的。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大約是魏晉時期,觀音菩薩是隨著魏晉時期淨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淨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中國民眾接受印度的佛菩薩卻又並非全部照搬,而是意造為中國菩薩。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展,印度的觀音形象逐漸發生重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觀音入主中國初期,觀音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國早期觀音造像,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象出現,鼻下唇上尊繪胡須。後來,特別是唐宋以後,觀音完全變為女菩薩,而且是非常秀美嫵媚的女菩薩。
隨著觀音菩薩來到我國,也就生化了觀音菩薩源于中國的身世。這就是廣泛流傳的觀音為妙善公主說。印度的男觀音變成了西域興林國妙莊王的三公主。這種女觀音身世說,最早見于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其後,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世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的傳記。以此為藍本,還陸續出現了《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等一大批觀音故事書。這些觀音故事的廣泛流傳,深入人心,致使中國化的女觀音菩薩,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觀音菩薩。
一個觀音菩薩在印度、在中國有著以上互不相同的多種身世,特別是最後由男觀音變成了女觀音。然而,對這樣多種殊異的說法應如何看待呢。以佛之理不難理解,佛和菩薩皆無生無死,亦無性別,可根據不同需要變現各種化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具體說,觀世音菩薩能顯現各種化身去說法救度眾生。如有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去救度;如有眾生應以羅漢身得度,他就現羅漢身去說法。觀音菩薩還能隨時以國王身、宰官身、男身、女身、居士、長者、比丘、比丘尼等等種種不同身去說法救度。觀音菩薩既然可以隨意變化,那麼,她以不同身世出現,由男菩薩變為女菩薩都是可以的、正常的。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第二:常居南海願: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觀世音。
第三:尋聲救苦願:為人諸病臥高床,誠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險願: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灑心願:觀音慈把甘露灑,煩惱于是化成蓮。
第六:常行平等願:彌陀加持常有念,隨似觀音平等心。
第七:誓滅三塗願:觀音菩薩救苦聲,願度三塗除諸障。
第八:枷鎖解脫願:志心持念觀自在,枷鎖苦痛得解脫。
第九:度盡眾生願:有情眾生誓願度,曠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願:虛空之中引淨土,至心誠念觀世音。
第十一:彌陀受記願:觀音精勤宏願力,彌陀受記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願:十二大願弘誓深,有情共証無上道。
觀音菩薩的男女相
觀音菩薩的性別是男是女?又是個問題。歷來很多人對此做過不少研究,而平常一般學佛的人也常問,到底答案為何?
其實,我們中國佛教徒一般所供奉的觀音菩薩像,雖是女身;但依佛法的道理,一切諸佛菩薩成就菩提時,皆是非男女之相,此非男非女之相,並非平常醫學觀念中的陰陽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執著于任何一邊,可做完全自由的變現,亦即是“即男即女”,隨緣示現,應化無窮。諸位若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兩句話,“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便可體會出這個“非男女相”的道理。
所以,這兩句話我們學佛的人千萬記住。一切佛菩薩不離人間,不離六道輪回的任何一道。觀世音菩薩的蹤跡,你不一定要到寺廟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說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最窮苦、最可憐的人,那個就是,只是你有眼無珠,不認識而已;如果此時你行一些慈悲,做一點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或者一個你看了最不順眼、最討厭的人,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或許是你太太,或許是你先生,或許是你爸爸,或許是你媽媽。
有人學顯學密,東拉西扯,最後念觀音聖號,往往煩惱一來,或者遇到危難,便念道:“我的媽!”這個沒錯,本來觀世音菩薩就是我們的媽媽嘛!我們的媽媽也就是觀世音菩薩(本省人也有人稱觀音菩薩為“觀音媽”)。世上沒有比母愛更偉大的了,學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也因此,觀世音菩薩現女身的場合,非常之多,以母愛的光輝來照應我們。
在中國歷代所流傳觀音菩薩的畫像,有男性留胡子的,有出家現和尚相的,有道士身的,乃至現為百獸飛禽,各式各樣,種類非常之多。而大部份在三國以後,魏晉南北朝之間,已多畫作女身的模樣,面龐和姿態都非常華貴漂亮,但不失莊嚴穩重的氣質。目前有些街上的觀音瓷像,又搽口紅,又塗脂粉,總覺得不大對勁。當然菩薩是以種種瓔珞珠寶莊嚴其身的,加以口紅脂粉並無不可,然而基本上慈悲喜舍的神聖感,應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觀音菩薩是這麼慈悲,這麼不辭辛勞地在我們人間濟物利生,因此清代有位女詩人金雲門女士寫了兩句名詩:“神仙墮落為名士,菩薩慈悲念女身。”一方面描寫她自己的丈夫,同時也影射天下文人;一方面感念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特別與所有世間女性有緣的願心。觀世音菩薩非常同情這個世界女性們的苦惱,女人家的問題太多太多了,往往欲訴無處,上不敢對父母親言明,下難以向兒女啟齒,如果再碰上一個不懂體貼,不知憐香惜玉的丈夫,那也只有默默嘆息,無語問蒼天了。此時觀世音菩薩正是這些女性們在精神上最後唯一的憑借與依持。金雲門女士這首切身體驗有感而發的詩句,在我看來是所有贊頌觀音菩薩文詞中最動人細膩的一首。
觀音菩薩在這個世界上常現女身,以慈母的德性與形像,撫慰一切有情種種的苦痛。我們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婦女們作為一個女人的甘與苦,那麼也便差不多能體會得這個世界種種不同的生活滋味了。
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如何的受到廣大群眾的信仰,由此可見。
佛教中的菩薩非常之多,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獨會受到這麼多廣大群眾的信仰呢?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請問佛陀說:‘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菩薩?’佛告無盡意言:‘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讀了這段經文,相信大家會明白觀世音菩薩之受人信仰並非偶然。
我們可以說,有佛教的地方,就有人信仰觀世音菩薩,甚至佛教不普及的地方,信仰菩薩的人就很普及了。在目前台灣,盡管多神教很普遍,可是多神教的信徒對菩薩仍是不減信心,例如各媽祖廟,各天公廟,它的後殿中央一定要奉祀‘觀音佛祖’,菩薩的慈悲真正是做到了隨類應身的地步。
有人或許會問,菩薩既有這麼大的慈心和神通威力,何以世間有許多遭苦難的人,卻不蒙菩薩救護,那不是厚彼薄此嗎?佛遺教經中,佛陀曾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疚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若不行,非導過也。’又如:電力公司已在送電,你家里的電燈插頭若有毛病,電燈怎麼會亮呢?廣播電台正在廣播,你的收音機的周率沒有調整和它相應,收音機又怎麼會收到廣播呢?這不能怪菩薩沒有感應,俗語說感應道交,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又說:‘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就是這個道理。
話再說回來,一般人信仰菩薩,大都是在急難時希望能得菩薩的救護,或祈求家庭子女或自身的平安吉祥,很少有人明白信仰觀世音菩薩的意義,乃是進一步的由自身去奉行菩薩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要知道誰能奉行菩薩的慈悲,誰就是現身菩薩,菩薩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為菩薩,這是我們應有的認識。
觀世音菩薩 傳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
觀世音菩薩 傳記 在 社團法人中華大悲法林佛學會- 【觀世音菩薩傳記(3)】... 的推薦與評價
【觀世音菩薩傳記(3)】 王城內外所有的眷屬都聚集到王宮,準備至湖邊迎請菩薩。他們備齊了各式各樣的船、馬車,以及包羅萬象的供養物,如檀香等種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