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節。
原本我沒有打算寫什麼,因為蕃茄家不慶祝這些節日,同時我這個人也很不擅長擠一些什麼應景的話出來,勉強行事通常都沒什麼好下場。
然而,因為時差的關係,清晨三點半我從床上坐起來,在還是一片漆黑的房間裡,聽著海浪的聲音,腦袋還是不由自主地轉了起來。想著「爸爸」這件事,想著「次要照顧者」這件事。
只要提到父親,我們經常提到的就是「爸爸上班很辛苦」。但是我想談談的是,「爸爸育兒很辛苦」。
去年的某一堂課,主題是「爸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我看到的時候「噗哧」一聲笑出來。真的,爸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我常常都覺得我不在家的話傑克好做事多了。只要我在家,原本可以好好坐著吃飯,主動去大便,乖乖去洗澡睡覺的蕃茄,突然就變成藉口一堆,還要玩還要看書我要媽媽。搞得有時候我如果是在晚餐時間之後到家,都很猶豫到底應該要直接進去,還是在外面等到傑克順利把蕃茄送上床以後再說。
時代改變了,當我們開始期待父親們在育兒這方面開始承擔更多的時候,我想,我們也更需要了解,「父職」和「母職」在角色上有他完全不同的功能。一個很稱職的次要照顧者,應該要是什麼樣子?我不喜歡用性別去討論這件事,因為在我的觀察裡,非常多發生在傳統爸爸身上的情況,也都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身上,即便我是媽媽,是個女性。
那一堂課對我的衝擊很大。把專業術語拿開之後,簡單來說,「父親」在孩子人格成長過程中最重大的功能,就是「讓孩子跟母親分開」。
詳細一點說明的話是這樣的: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發展「依附關係」,也就是開始熟悉「一位」大人,跟他緊緊相依。這是因為嬰兒實在是太脆弱了,他不能冒險等著大人來照顧他,如果沒有主動緊抓住某個人的話,他很有可能會死掉的。那母親因為有母乳的關係,尤其是選擇親餵的話,很容易成為嬰兒最常接觸的第一個成人,也就自然而然成為孩子最重要的生存依靠。
但是這樣緊密的關係維持了一兩年,當嬰兒的安全感建立好之後,就必須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母親不可能永遠都跟嬰兒緊密相處,會窒息的。同時嬰兒在人格發展上,也必須要開始跟母親分開,才能發展出獨立的自我和社交能力。也就是說,嬰兒一開始認為「全世界就是只有我跟媽媽兩個人」,但是到了這個階段,他必須要開始理解「這個世界上除了媽媽以外,還有別人」。
然而,對習慣了「我不能沒有媽媽」、「孩子不能沒有我」的母子兩人而言,「放手」這件事情是非常難主動做到的。所以這個時候依靠的就是爸爸的介入。爸爸因為對媽媽有情感上的需求,會強迫媽媽把百分之百投注在嬰兒身上的注意力分散出去。同時,爸爸也透過積極想要跟孩子建立關係的舉動,讓孩子明白「除了媽媽以外,我也可以信任其他的人」。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所謂的「社交」,就是必須要不斷地「跟新的人建立關係」。
多麽吃力不討好的角色啊!
我一邊震驚,一邊了解到這個描述非常符合我在參與育兒當中遭遇的種種挫折。
如果說「父職」的功能,就是在兩個原本緊緊相依的人中間拉出一個空間,在成功達到這個目的以前,必定會遭到很多的抗拒的吧。不只是孩子會抗拒,連配偶也會抗拒的。
也就是說,我註定就是會經歷—
不管我怎麼陪笑臉想遊戲,孩子就是尖叫大哭「我要爸爸」的階段
;
在我跟傑克說可以不用為孩子操那麼多心,花點時間做點自己的事,被不耐煩地回以「我就是會這樣啊」的階段
;
覺得不管怎麼努力,孩子跟傑克之間就是比較熱絡我像是個外人的階段
;
孩子睡了之後急著想跟傑克聊天,被笑說「照顧完小孩之後還要照顧你這個大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愛小孩是不是比較自私的階段
;
這些難熬,覺得我自己很多餘,找不到自己在這個家的定位的時刻,原來都是我這個次要照顧者「盡忠職守」的證明嗎?
有點安心,但同時也感到受傷。沒有人喜歡一直被拒絕,或是經常覺得自己搞不清楚狀況。
在主要照顧者和孩子之間強烈的羈絆逐漸斷開以前,次要照顧者想必會經歷某種程度的「兩面不是人」。這個時間有多長,遭受的抗拒力度有多大,跟主要照顧者的個性、孩子的天生氣質、還有次要照顧者能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跟精神強度都有極大的關係吧。我自己仍然在這條路上,感覺還沒看見終點。
回想起這一段當「爸爸」的過程,我時不時會有種「反正小孩也不喜歡我,顧小孩的能力又輸傑克那麼多,那我乾脆在公司待久一點,賺多點錢比較實際」的感慨。這些時刻,都是靠著我主動跟傑克求助,再三向他確認我是否真的有幫上他的忙,才能暫時安撫下我的焦慮。這讓我不禁想起家中爸爸的背影,思考在我之前,有多少父親是因為在家中感受到的拒絕和無力,轉而投身在「讓我更有貢獻」的事業上呢?
上個月,我跟傑克一起看了《Atypical 異類》這齣美劇。這齣劇在描述一個有自閉特質的高三生山姆,隨著他一步一步嘗試在這個讓他難以理解的社會中逐漸站穩腳步,他的家人和父母也因此被迫面對「放手」和「改變」這件事。
其中有一集,媽媽在焦慮山姆即將脫離父母了,再也不能保護他了。爸爸走進來跟他說沒有關係,孩子遲早會長大,他們沒事的。我們可以藉這個機會好好地找回從前的我們啊!媽媽整個笑出來,結果看見爸爸受傷的表情,才驚慌地說:「啊你是認真的!」
後來他們還是找了個機會出去約會,吃浪漫的晚餐。但是甜蜜的氣氛持續沒多久,講到山姆兩人又起了衝突。爸爸覺得媽媽擔心太多,媽媽覺得爸爸根本什麼都不懂。
「有時候我覺得你根本不愛小孩。」媽媽大聲說。
爸爸深吸一口氣。終於開口。
「你記得他的九歲生日嗎?」
「他想要一個冰屋。」
「然後我做了什麼?」
「你蓋了一個給他。」
「是啊,我花了19個小時,把那些該死的冰磚弄進後院又拖又堆,就只是想讓我的兒子注意到我在那裡忙,好讓他會喜歡我。然後他連踏都不願意踏進去⋯⋯因為冰磚的邊線沒有對齊。」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就瘋狂流下來了。這一段對話,勾起我好多好多的回憶。
越是想要努力跟家人連結,卻越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對,什麼都分擔不了。反倒是直接從育兒責任當中抽身,專心當個ATM或沾醬油的玩伴比較自在輕鬆。這當中的心裡矛盾,如何去找到平衡,如何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在我的經驗裡,真的是「父職」這個角色在育兒責任中最大的挑戰了。
很值得記上一筆的是,蕃茄雖然黏傑克黏得緊緊的,但是真的可以看出來,他對於我的依賴,一個月比一個月更深,儘管進展確實緩慢。三個月前, 蕃茄因為圖畫不好難過得大哭,我趕緊把傑克叫來。第一次,蕃茄把傑克單手推開,撲到我的懷裡。
終於被認可了嗎?當下我的眼眶有點發熱。
這幾天跟傑克通電話,不出所料,雖然搭飛機前在公車站那裡哭得死去活來叫我不要走,等我真的走了以後蕃茄跟傑克相處愉快運作順暢,而且情緒穩定好溝通,跟我在家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能說什麼呢?我們這些「爸爸」就是專門添亂的囉(攤手)
祝,所有還在育兒路上努力不懈,有時感到挫折又寂寞的所有爸爸/次要照顧者,父親節快樂。我們真的很棒的!
PS. 隔離期間開不了酒,就用早餐波蜜代替吧,乾杯!(靠北啊為什麼剛好在今天把紅茶換掉啦啦啦)
親餵 情緒穩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新手爸爸的你,一些小小的指引》
不得不承認,「有孩子」這過程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是一個我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的感受。
這些感受有辛苦有累,有甜美有幸福。如果不是自己親身走過,真的很難用任何方式去理解。所有的文字敘述,也許都只能表達出那麼萬分之一。也因此我覺得,不用去過度苛責那些「不懂」的男人了,因為就連我們女人自己,在走過這個過程之前,都不能百分之百了解;就算有著身為女人的同理心,那也不過是了解了些皮毛。
所以這裡想就我自身的經驗,給新手爸爸一些小小的指引。因為女人從懷孕到生產,再到開始育兒,這中間的過程有很多生理上的煎熬,這些都會大大地影響著媽媽的情緒。如果能讀懂這些情緒,或許就能幫助她,緩解掉很多這些過程中的焦慮,進而給她更安定的力量。
●迎接完了懷孕的喜悅之後,接踵而來的是女人生理上的變化,這些變化時常都會讓她感到很驚慌。乳頭、該邊、胳肢窩都會變黑,有的媽媽臉上會開始冒痘、過敏、爛臉。
像我在孕期時,反胃聞到什麼都想吐,沒力氣站不穩走路需要扶牆,不然會頭暈目眩;前期什麼都吃不下,但寶寶還是會吸母體的營養,結果長出好多白頭髮。曾經一度看到鏡子裡的自己都很沮喪,會問自己為了懷孕變這麼醜、犧牲這麼大到底值不值得?
這時候都是老劉在給我信心,不過本來嘛~人命是他搞出來的他當然要負責取悅我(?)。他都會各種讚美「老婆你這樣很性感好嗎!」「哪有孕婦這麼美?」「要不是你現在懷孕我早就撲倒你了!」
雖然很多時候我都知道是幹話,但是聽了心情真的就是會好很多。我覺得要說女人在什麼時期最需要老公無腦哄,大概就是懷孕這時期吧!所以處在這時期的你,請用盡全力去哄她、讓她開心!因為這些未知的生理變化,真的會讓她感到焦慮、害怕,甚至驚慌失措!
當然以上,都還只是在比較正常的情況下,還不包括那些需要安胎的辛苦媽媽們,內心的煎熬跟生理的折磨。(淚)
●生產階段很需要你的陪伴。這時的她要承受巨大的疼痛,即便現在有各種無痛分娩,但上產檯、手術檯的恐懼,依然會讓人難以輕鬆應對。所以如果可以,請讓她知道「你會陪產」,而且這個訊息越早讓她知道越好!因為這樣的訊息會讓她感覺到安心很多。
陪產其實並不用看到血腥畫面,但你卻可以在這個她最需要你的時刻,緊握著她的手給她力量,並且跟她一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這會是人生中很美的一瞬間;而後,請務必誠懇地感謝她,並且深刻地把她這些辛苦牢記在心,永遠不要忘記。
生產完的她很需要休息,這時候請盡量幫她阻擋一些不必要的會客,給她跟你們的寶寶,一些獨處的空間。因為這時候的她,要承受著傷口的疼痛,以及哺乳的慌亂與漲奶擠奶的痛楚,那真的會是最忙碌也最難熬的一段時光。這時候如果還要再應付各方人馬的「指點」,而你只是坐在一旁滑手機,那會多麼讓她感到四面楚歌啊!
●坐完月子開始正式進入育兒階段。這時候的她跟你一樣,需要適應新成員、新生活,但除此之外,她還多了一項哺育的責任。這時候的她身體還沒完全恢復,但哺乳卻是非常消耗母體養分的一件事,所以請務必照顧好她的飲食。
而因為新成員的到來,難免會讓你們在面對新的情況不知所措,甚至引發爭吵,但我希望你盡可能的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且以「安撫她的情緒」為第一優先。也就是先按照她希望的方式去進行,等她情緒穩定了之後再跟她做討論跟調整。因為產後的她,在「哺乳」這件事情上面的壓力非常大,有時候這些壓力會在無意識之中自己給自己:原本不想親餵,但大家都在詢問,就感覺自己也應該親餵;原本覺得奶不夠也沒關係,有多少吃多少,但看到寶寶肚子餓不停吸吮的畫面,就會忍不住想要拼命追奶....
在這些你永遠無法感受到的壓力之下,她要一邊適應新生活的變化,還要面對寶寶不知為何的哭鬧、身體的修復、身材不知何時能恢復的擔心...等等等,你的「被動」、「不耐煩」、「置身事外」、「堅持己見」,都有可能會是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這段時期的她,對於床笫之事仍提不起興趣。一來是因為這時的她,所有關注力都在寶寶身上,且因為哺乳的關係,會感到自己的乳房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二來是因為不確定自己傷口是否完全恢復,因而會產生恐懼感。
我知道你會有需求,但我希望你能再多點耐心去溝通,並且先行做好事前工作。比如準備好按摩油,適時在寶寶睡了之後幫她做些按摩;準備好潤滑液,讓你們在產後第一次開機時,讓她少受點痛楚。(即便是我這種剖腹產的,產後第一次開機,用了潤滑液並且放慢動作,也依然痛得很,之後幾次才慢慢改善情況。)
在我自己走過這一遭後,深刻地覺得,一個女人生產完之後的狀態,跟「老公」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身體、心理都能被身為老公的你妥善照顧,她的各方面狀態甚至能好到飛起!(例如我。感謝老劉🧡)
——————
上檔賣到沒貨的🌈好在乎來了
這次還有新產品👍
要補貨葉黃素的趕緊❗(孕媽🤰也能吃)
https://pse.is/3jqzs5
親餵 情緒穩定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寶寶愛黏人討抱都是餵母乳的錯? 嬰幼兒的分離焦慮這樣解》
★寶寶依偎在懷中滿足喝母乳,是媽媽最幸福的時刻,但長輩卻說喝母乳的寶寶會比較黏人,增加之後帶小孩的困擾,是真的嗎?
★沒有任何研究發現,親餵母乳跟寶寶黏人有關係。事實上母乳可以為媽媽和寶寶帶來親密的「依附關係」,讓寶寶情緒穩定,對之後發展有正向力量,更有安全感,孩子長大後反而更獨立!
★寶寶抗拒分離、哭鬧或者愛黏人,都是嬰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每個人都會經歷「分離焦慮」階段,一般來說,6到8個月的寶寶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1歲多達到高峰期,2歲後才逐漸減緩,是正常發展階段,千萬不要寶寶一哭,爸媽也露出驚慌和焦慮,會加深寶寶的不安!
★爸媽過於保護,可能會減少小寶貝嘗試探索、學習適應、與人互動的機會。所以爸媽的心態調整就很重要,無論是離開或重逢時,要保持平穩情緒,適度放手、支持小寶貝獨立!
★小寶貝剛開始探索環境時,會往前走幾步或玩一會兒,又不安地回頭確認爸媽是否還在,或者要爸媽擁抱,這時藉由爸媽的安撫,能夠協助小寶貝累積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更有自信地面對分離、探索環境!
★不論送小寶貝去哪,千萬不要不告而別或偷偷離開,因為當孩子發現後,反而更容易加深爸媽會突然不見的不安全感,造成下次更難分離,爸媽應該和孩子事先約定,告訴他什麼時候會來接,而且一定要說到做到,雖然剛開始小寶貝會哭,但是經過反覆練習,就會逐漸習慣!
★爸媽可以多跟寶寶多互動給他協助,引起小寶貝的好奇心,進而敢去嚐試!
★每個寶寶個性和特質不一樣,如果孩子是「慢熱」型,就提早準備!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