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飛機・攝影集】
「移民」又成為了香港現今的熱門詞,英美澳台加拿大,極權統治下人人自危,移民搵定後路在所難免,正式成了香港移民潮第二波,比第一波似乎來得更兇更猛。當年九七大限的移民潮湧,懼怕1989年北京六四鎮壓事件再現香港,可幸回歸初期還未露出中共真面目,不少人又回流香港發大財。但今趟國安法壓境針拮到肉先知痛,以言入罪全面管控舉報成風,有錢佬中產急急走人之常情也。黃霑和林振強在六四事件後創作的惡搞聖誕歌《慈祥鵬過聖誕》,歌詞裡有這樣幾句:「慈祥鵬過聖誕/問我要啲乜嘢玩…只要我扮盲/不停讚不再亂彈/但我説俾本Passport我」,完全反映當刻的社會狀態。
那年頭不少人都有送機餞行的經驗,啟德機場來來回回成為集體回憶,飛機在九龍城上空飛過更是奇觀標誌,正正表達不少香港人當時嚮往移民的心態,也隱喻著香港人本來就是流動的族群。加上1989年港督衛奕信提出的「玫瑰園計劃」穩定民心,導致在1998年機場離開啟德進駐赤臘角,宣告回歸後繁榮安定的里程碑。「飛機」作為香港回歸前後的重要符號,不言而喻。
五本涉及香港回歸命運及眾生相的攝影集:高志強的《藍調》(1997) 、黃勤帶的《皇后旅館》(2017),余偉建的《HKG》(1998,2018),趙嘉榮的《迷亂:香港篇》(1997)及陳偉民的《1986-1997.1.1》(1997),無獨有偶都有一些照片包含「飛機」這個時代符號。相信除了是奇觀、容易見到和上述的社會涵意之外,也多少反映了不同攝影師的個人看法。
當中尤以余偉建的《HKG》最為明顯,連書名也是香港機場代碼「HKG」,而且攝影集(不論新舊版)的最後一張結尾照片,也是飛機飛離啟德機場跑道的一刻,地點是觀塘碼頭,註釋寫著「啟德機場的最後一天1998」, 反映余偉建是自覺地把「飛機」作為「告別過去香港」的重要符號,而且帶著不少離愁和悲觀的情緒。
這在他處理另一張飛機照片時更表露無遺。舊版《HKG》裡有一張九龍城寨拆卸的地盤照片,照片的右邊背景是獅子山,前景則是空無一人的沙石。但二十年後的新版《HKG》則選用了另一張照片,拍攝的地點相同但更靠近城寨的建築,前景更強調了一推推扭曲的鋼筋,後左的背景則有一架飛機飛過。相比舊版的照片,二十年後的余偉建似乎早已認為過去的「獅子山精神」已不復存在,反而是以「飛機」和「鋼筋」所取代:「浮燥」與「扭曲」,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
他在新版《HKG》的第三張飛機照片,也是舊版沒有的,照片裡是一架飛機狀似下墮撞擊九龍城的唐樓,影像以飛機為主角,帶點衝擊和震憾,正如香港的墮落。與其他飛機照片稍為的平淡哀愁不同,這照片帶有更多荒謬和戲劇性,彷彿俾人打咗一拳咁。之後一張《盛裝的籠民》,在一所籠屋裡坐著一位穿著西裝的伯伯,正是延續這種城市的悲哀和荒誕感。他在前言裡寫關於自己的照片時道:「它們記錄香港的變化,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記憶完全消失之前,大家能夠再懷念和擁抱那段不能復再的歲月。」
關於個人情緒表達和符號運用,高志強的攝影集《藍調》也絕不遜色。《藍調》同樣有三張包含飛機的照片,其中一張是一架飛機飛過九龍城宋王臺花園,園內有幾個小孩遊玩嬉戲,看似日常卻寓意深遠。眾所周知,宋朝皇帝宋端宗和他的弟弟趙昺,被元朝蒙古大軍追殺,南逃流亡至香港,宋端宗因病駕崩後由弟弟趙昺繼位成為宋帝昺,最終身邊重臣陸秀夫背著帝昺投海殉國,南宋正式滅亡。「宋王臺」正是後人對他們的紀念。相比今日香港,北方政權伸出全面管控之手延至南方香港,昔日東方之珠自由港口變得面目全非幾近滅亡,不少抗爭者要流亡海外成為香港難民,高志強這張照片不得不說是一支殘酷寓言。
另外兩張飛機的照片,一張是在深水埗拍攝,一張是在維多利亞港海旁拍攝,地點雖不同,但同樣有一種末日風景的味道。前者飛機雖小但突出,配上同樣細小的獅子山為鄰,前景一片殘破的街招寫著「豐富午膳」,那男人的思緒究竟落在遠方還是近處?後者的飛機同樣渺小卻是焦點所在,在一片迷濛的海港前有一棵光禿禿的小樹,枝椏錯落,後面的樹卻又吹得歪倒一邊,那飛機又會飛往何方?貫穿這幾張照片,迷茫、不安之情著實溢於言表,正如高志強在最後一頁寫道:「我所拍攝的是一種心態,一種『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的心態。」
相對來說,黃勤帶《皇后旅館》的照片卻反而多了一種責任感和沉重感,彷彿是一位靜觀歷史變化的見證人。攝影集裡流傳最廣的其中一張照片,一架飛機在被布包裹著的九龍城寨清拆地盤上空飛過,曾經三不管的九龍城寨猶如一個劇終落幕的舞台,飛機則成了帶領香港這齣好戲落幕的演員,飛過了,一切也劇終了,但影像卻不太帶來過份的悲傷,反而更多是明白歷史因果的必然性。黃勤帶另一張照片拍攝到龐大的飛機在九龍城上空飛過,佔據了畫面的三分一,也清晰看到是國泰航空的飛機。國泰航空是一間由美澳商人創立、後來被英資太古集團收購的航空公司,紮根香港,被視為香港航空公司的代表。有趣的是,照片的下方出現了一顆堅實穩固的星星,是「九龍城大地主」鄺命光興建的「星屋」建築。在《皇后旅館》這本攝影集的脈落下,這個符號難免令人聯想起中國的五星旗。英資的國泰飛機飛過了,中國的星星留下來,正是黃勤帶對香港的歷史陳述:殖民時代的香港,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
坊間已很難找到趙嘉榮的《迷亂:香港篇》,這本帶有強烈個人意識的攝影集,以幻象式的影像展示香港回歸前的迷亂境界,彷彿這百年的際遇只屬香港的南柯一夢,但夢醒之後,卻可能帶來更大的惡夢。其中一張有「飛機」的照片,其實是一隻擱在油麻地街上的紙紮飛機,垂直向天,陰影遮著機頭,猶如一個十字架,神秘主義的氣氛甚濃。這幅如夢魘一樣的畫面,死亡的陰影如影隨形,是反映當時人們的一種恐懼心理,還是一則「香港已死」的預言?另一張照片同樣是沒有機頭,飛機佔了半張照片的畫面,由上而下衝到一堆唐樓的魚骨天線上,影像甚有衝擊力,死亡骸骨的意象再次刺激觀者。香港回歸似乎不斷地帶給趙嘉榮惡夢與死亡的暗示,呼應著九七前港人恐共的集體恐懼意識。
最後一本是陳偉民的《1986-1997.1.1》,攝影集的基調是類似新聞照片的集錦分類,帶點走馬看花,以冷眼和零碎的方式紀錄香港回歸前的眾生相。與其他四本攝影集不同,出奇地沒有以普通民航飛機為主角的照片。在四張含有飛機元素的照片中,有兩張是幾乎看不到飛機的,一張是西九龍填海區的地景照片,飛機只成了右上天空的一個小點; 另一張是九龍城寨背後的飛機,在背光和雲霧之中也只是約隱約現。這兩張照片中的飛機都並不起眼,彷彿它們只是偶然被攝,根本毫不重要,更完全不在意背後的符號含意。另一張小照片則在「人來人往」的章節裡,一位員工手執標語寫著「Management Stop Lies!」,後面則是一張飛機(國泰?)的圖像,是一張主流的新聞照片。飛機的圖像在這裡較傾向是說明性的事件陳述,它呈現的是飛機影像的再現,飛機本身只是交代事件的符號,並沒有更大的世界觀或隱喻。不過,最後一張明確拍攝飛機的照片,卻是一架英國空軍的戰機而不是民航機,這是很有趣的巧合和對比,好像把我們拉回過去戰爭的年代,提醒我們英國人利用了鴉片和武器割據了香港,才帶來了這百年的殖民地歷史。
我在這裡嘗試以「飛機」作為符號解讀五本有關香港回歸的攝影集,期望呼應香港現在的第二波移民潮。縱觀這些有關香港命運的攝影集,其實有不少文化、城市和殖民符號相繼出現,就如我們讀Robert Frank的經典攝影集《The Americans》一樣:點唱機、油站、牛仔帽、公路,美國旗、汽車、電視等等。香港回歸前後,我們留下了什麼符號?這些符號有變化和保留嗎?我們可以從中建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嗎?或許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攝影集略知一二,也有待智者發掘。有機會再講兩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3)天於內政委員會質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針對中國新版護照爭議,林佳龍痛斥國安單位反應遲鈍,並指出中國網站早於2010年1月就公布護照主題圖案說明,但直到今年11月20日,金融時報記者向陸委會查證時,台灣政府才發現此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林佳龍表示,過去王郁琦在國安會服務時,並...
行政區代碼 在 J 爸的生活不全記錄(Life of J P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暫時不宜前往日本旅遊,但這個消息還不錯,所以還是分享一下。
原本如果不是從東京機場進入會很不方便購買或兌換的東京地鐵券(24、48、72小時),現在在關東關西以外的23個行政區(詳細請參考內文)可以直接在該地區的各大超商機器上輸入代碼購買,取得兌換券之後在東京地鐵主要車站的站長事務室兌換實體卡片。
行政區代碼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站牌命名 #不簡單的小事
環狀線第一階段在1/31舉行通車典禮,是公共運輸界的大事。其實不止新北,台中捷運烏日北屯文心線,也將於今年底前竣工通車。而沿途18站的站名已於1/29日正式對外公布,2/3中捷全線將全由中捷公司管轄。但比起環狀線的「幸福」站,台中捷運站名的命名可能就不那麼討喜了。
#回顧歷史
其實,中捷站名爭議早就存在,諸如文心路作為幹道應該置於後,取名「OO文心」,比照北捷的命名方式;部分站名也出現以前不存在的地名,例如「水安站」應命名為「水安宮」,而非「水安」;甚至,也有站名過長或與慣例相左的案例,諸如「台中高鐵站」應以「高鐵台中站」命名較為合宜。
沿途行政區議員也數度對此提出疑義,包括南屯區的朱暖英、張耀中,北屯區的黃健豪,都曾為中捷改名作出建議。而市府的回應則偏向制度與現實考量,交通局長葉昭甫認為改名經費所費不貲,牽涉機電系統和跑馬燈:捷運工程處處長黃國書則表示,已經與民代溝通,著手修訂《台中市大眾捷運系統捷運車站命名更名或名稱要點》。
* 我整理的建議:http://bit.ly/2UiFgar
#但站名的命名問題不止於捷運!
台中市政府為了因應捷運通車,針對文心路上的公車站進行一系列的修整工作,除了「文心」仍然置於前面的老問題之外,甚至連英文翻譯都出現爭議。
舉例來說,「陝西文心路口」,在原本的路牌子上,「陝西路」使用「Shaanxi Rd.」,「文心路」使用「Wenxin Rd.」,在公車站牌上卻出現「Wunsin-Shansi Intersection」。其實,這樣的拼音法並不算錯,因為兩者的拼音法都是有所根據。但是呢,地名、路名的拼音方法通常會沿用舊制,避免非華語使用者產生混淆。至於要了解如何命名,就要從發展蓬勃的拼音規則說起:
—————
#威妥瑪拼音
威妥瑪拼音是19世紀中後由英國漢學家威妥瑪發明,並在翟理斯《漢英字典》(1892)獲得發揚。在此後的一個世紀間,威妥瑪拼音成為漢語拼音的主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8年之後轉為使用「漢語拼音」、中華民國則於2008年開始使用。因此,全台的縣市名稱、部分在20世紀就存在的地名拼音,是以威妥瑪拼音為標準,例如:Taichung(台中)、Taipei(台北)。
#郵政拼音
郵政拼音是立基於《漢英字典》的改良版,原因是為了電報方便,並且取消送氣符號,於1906年於上海舉行的帝國郵政聯席會議確認了各地地名的拼音方式。
除此之外,郵政拼音在南方地區的地名拼音上,也納入了大量方言發音,諸如Canton(廣東)、Foochow(福州)、Swatow(汕頭)、Quemoy(金門)、Amoy(廈門)。部分知名單位也因此留有舊稱,如青島啤酒(Tsingtao Beer)、清華大學(Tsinghua)、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IATA代碼PEK來自於Peking,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代碼CAN也是來自於Canton。[註1]
#漢語拼音 #通用拼音
在台灣方面,漢語拼音至2008年成為官方正式的拼音規則,但其實在威妥瑪拼音之後,尚有20世紀上半葉流行的羅馬拼音,由林語堂與趙元任貢獻;1980年代興起的國音二式和21世紀初的通用拼音。但為了使地名的拼音法具有一致性,所以同一時期的拼音方法有時候會獲得沿用,才導致了多種拼音法並存並立的現象,可是並不代表所有地名都有沿用的必要性。
—————
#至於上述爭議的站名拼音
原本的Shaanxi Rd.(陝西路)、Wenxin Rd.(文心路)採用的是漢語拼音[註2]。目前新建立的公車站牌Wunsin-Shansi Intersection(文心陝西路口)反而使用2002-2008年的規則「通用拼音」。形成有新拼音產生的先例,卻反而倒過來使用舊的拼音規則,也難怪會引起市民討論,因為現存的拼音法早就已經與時俱進。
—————
雖然站體命名與拼音方式只是市政問題的一小部分,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或為小題大作。但是,命名方法卻可以反映出執政團隊對於歷史地理的熟悉程度與尊重,拼音的統一則能觀察出工程細節是否被注意,因此實則不可不慎。
—————
[註1]舉例來自維基
[註2]陝西與山西的漢語拼音原本都是Shanxi ,為免混淆,因此將陝西定為Shaanxi 。
行政區代碼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3)天於內政委員會質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針對中國新版護照爭議,林佳龍痛斥國安單位反應遲鈍,並指出中國網站早於2010年1月就公布護照主題圖案說明,但直到今年11月20日,金融時報記者向陸委會查證時,台灣政府才發現此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林佳龍表示,過去王郁琦在國安會服務時,並非主管兩岸事務,令人質疑其擔任陸委會主委的適當性,此次事件,更是證明馬政府由上到下的危機處理「慢半拍」。
林佳龍說,中國的網站早於2010年1月公布其新版護照主題圖案說明,同年6月中國各大新聞網均刊出「公安部就我國電子普通護照主題圖案公開徵求意見」,顯見其藉以宣示主權的意圖,內容更是明文指出「"輝煌中國"方案選取了"天安門"、"長城"、"天壇"等國家形象代表元素3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元素34個。其中國家形象代表元素每圖占二個頁面,採用雙頁聯幅設計;地域代表元素每圖占一個頁面,按照行政區劃代碼順序排列。」,林佳龍生氣的說,台灣直接被中國稱為台灣地區,並被中國大方的劃入領土的一部分,令人無法接受,國安單位卻在事發兩年半後才發現,難道
國安單位都在睡覺嗎?
林佳龍表示,如果中國可以在國際上大張旗鼓的矮化台灣,未來中國製作新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陸胞證或大陸證),內頁若也比照其護照辦理,中國旅客入境台灣時,政府該怎麼辦?林佳龍認為,我國這次的抗議太軟弱,應該將此議題當成兩岸重大爭議處理,馬政府自認嚴厲的用語,顯示出來的只是道德勸說,將會被國際社會看輕,政府應該畫上紅線,不能讓中國予取予求。
林佳龍另外在外交委員會表示,對於中國護照把台灣具代表性的地域放到中國護照裡,各國相繼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林佳龍質疑,外交部到底採取甚麼行為來減少損害?外交部長林永樂回應,總統府、陸委會、外交部持續關注此議題是否影響整個地區和平與安全,也觀察鄰近國家採取的相應動作,外交部自始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
林永樂坦承,外交部也在11月後才發現中國護照有包含台灣主題圖案,林佳龍不滿的說,外交部對此事的反應,事前未掌握,事後危機處理更是不足,外交部後知後覺,致使傷害國家利益,若提早掌握,就可以在兩岸談判時作為協商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