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這個詞算是在「文創」熱潮後另一個熱門關鍵字,不僅政治上要翻轉黨國威權,美學也要翻轉出屬於新一代台灣人的呈現,近年來市政逐漸開放設計師進入施政核心,導入「Design Thinking」到政策規劃的趨勢,我想台灣應該是後來居上成亞洲第一,在中央到地方,每個施政首長都積極作為時,桃園市長 鄭文燦 與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這一記合作強打《走桃花》,又刷新政治人物與設計展策單位合作的新高度。
.
.
在眷村策展可能不是什麼太新奇的事,而眷村因年久失修,如何讓人走進展區瞬間得到一個全新的世代記憶,考驗策展單位功力。展區以「桃紅、艷青、螢藍」(我擅自取名)分為「走桃花」、「結桃子」、「大桃林」三區,用顏色形塑記憶上的定錨點十分簡單而聰明,也帶給人們對桃園市全新的印象。走進「#走桃花_三分之一桃園」展區時彷彿走進一扇通往自然秘境的任意門,腐土青苔的氣味,閉上眼彷彿能側耳聽見的蟲鳴鳥語,這樣的觀展體驗十分新鮮。或許是策展人格子希望帶著觀展群眾,瞬間移動走一趟覆蓋桃園三分之一土地面積的山林,如同他導覽時說「以後你從桃園機場下飛機,不是趕著要搭機捷去台北,而是要去北橫國家風景區走一趟那結山。」
.
.
這種人與土地的連結也可以在隔壁展區「#結桃子_如果山是一所學校」中看見。其實山林教育在先進國家中已是一個顯學,台灣也有這樣的教育方式,該進步的是家長對傳統科舉教育制度銜接社會的狹窄看法,如果認同孩子的教育能有更多可能,那我們大人應該要能創造出更多對「教育現場」的想像。大自然無疑是一所學校,格式帶著桃園八德大忠國小的師生與花藝師凌宗湧、蛾類研究者吳士緯等人一同走訪桃園「復興三尖」之一的那結山,展開一場3天2夜的自然探險。
人類可以跟山林學習的很多,尤其當你走進盤根錯節的山路,向上仰望樹梢日光、向下撫摸土壤植披,你會徹底感受到台灣作家吳明益所說「與其他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相較,現代智人在地球上的出現實在太過短暫,我們只是一首長歌裡的四分之一音符,只是一齣舞劇中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的瞬間。」人類的渺小,應當讓我們都能向任何事物虛心請益。
.
.
展覽的格式上除了讚嘆之外還是讚嘆,我真心認為台灣國內。這種能讓人一踏進展場就瞬間移動至另一個非日常場域的策展單位,目前無人能出其右。此外我想稱讚一個小細節,這次「走桃花」中減少許多文字說明,讓人少了許多逛展的壓力。看過無數場展覽,我對大圖輸出、螢幕看板式那種充滿文字與數據的展覽已經非常無感,看展覽的確會需要閱讀一些脈絡上的東西,但我希望策展單位在講一大堆故事前,請先讓你的展覽形式耳目一新,讓人覺得好玩,等到讓人喜歡後,你再來講故事。
此外,這場展覽為不破壞眷村原有建築量體,利用各種鋁管鐵架從原有空間長出另外一個結構,讚嘆空間設計師 #彭一揚、#李翊勤 功力。搭配的布幕、印刷輸出等,幾乎全是桃園在地工業支援,這種隱藏在展覽背後設計與產業的總力結合,更是讓我刮目相看,讀得出市府與策展團隊上下齊心合力的訊息。
六都中我個人比較沒記憶點的桃園,近年來強化設計的跨界合作, 桃園誌 已可說是台灣地方政府出版印刷物中最強最美,現在又以 #桃園文博會 創造城市設計博覽會新高度,看來其他縣市政府若要仿效舉辦,可能會有一個不矮的門檻需跨越,但在這種良性競爭下,我衷心期待台灣各城市能競相追逐,讓我們逐漸進步成一個以設計立國的國家!
.
.
▬▬▬▬▬▬▬▬▬▬▬▬▬▬▬▬
🅐 走桃花 —— 文化展區
#創造認同,藉由地理地貌(空間)、人文的演變(時間)的梳理,建構一種內觀的城市演化秩序。
▍一種高度|三分之一桃園 ▍
▸ 分區策展人 / 王耀邦( 格子 (Pang Wang) )、 參展人 / 呂忠翰. 吳士緯. 李秉軍. 林暐翔.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 詹偉雄. 陳敏佳
▍一種頻率|多元的桃園之聲 ▍
▸ 分區策展人 / 黃偉倫 Frank Huang . 梁懷志
▍一種共生|桃園的記憶 ▍
▸ 分區策展人 / 方序中
▬▬▬▬▬▬▬▬▬▬▬▬▬▬▬▬
🅑 結桃子 —— 議題展區
#創造機會,藉由文化議題的擾動,媒合地方政府、產業與設計進行未來性的實驗探問。
▍一種回歸|翻轉客家新花布 ▍
▸ 分區策展人 / 劉正堃. 張芝菁、共同策展人 / 齊振涵
▍一種探索|如果山是一所學校 ▍
▸ 分區策展人 / 王耀邦(格子)、參展人 / 呂忠翰. 吳士緯. 李秉軍. 林暐翔. 凌宗湧. 陳子倢(扣扣老師). 陳敏佳
▍一種創新|新芽浪潮 ▍
▸ 分區策展人 / 徐景亭 (GinaMummum Hsu)
▍一種在地|發現!最野桃原味 ▍
▸ 分區策展人 / 郭庭瑋. 王耀邦(格子)、參展人 / 陳志煌
▍一種未來|2020 桃園設計獎 —— 前衛創造 ▍
▸ 分區策展單位 / 前未創造有限公司
▬▬▬▬▬▬▬▬▬▬▬▬▬▬▬▬
🅒 大桃林 —— 體驗展區
#創造體驗,藉由消費性的文化商品與美學引導,讓民眾從生活中感受到五感的文化魅力。
▍大桃林市集 ▍
文化從哪裡來、產業往哪裡去?「大桃林市集」集結在地文化、產業與創意的跨域能量展現,透過五大桃林展售合一的實際體驗,邀請民眾從議題過渡到體驗,結合日常生活、飲食文化,一窺桃園文創產業的多元可能。
▍桃林工作坊 ▍
從「文化」、「設計」、「產業」三個面向切入,結合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各展區主題及內涵,邀請桃園在地產業、客家原民文化職人、藝文工作者、展覽參展人等,為走桃花 RUNNUNG TAOYUAN 客製超過18場系列工作坊,匯聚地方魅力及設計能量,將桃園文化以活的姿態與民眾分享,開創對於桃園的城市品牌印象。
▍桃林講堂 ▍
邀集臺灣各方好手,以文博會著眼議題,從地方到世界、從創意到經濟、從人文到山林,透過對談形式展開交流思辨,引領民眾重新挖掘桃園的多元族群及自然山林,解析地方文博會的前瞻性與經濟力。
Read more|
www.runningtaoyuan.com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
#走桃花RUNNINGTAOYUAN
#分享會走桃花運
▬▬▬▬▬▬▬▬▬▬▬▬▬▬▬▬
▧ 展覽日期|2020/10/31 (六) - 2020/11/8 (日)
▧ 展覽時間|9:00-18:00 每日開放
▧ 展覽地點|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 指導單位|文化部、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經濟發展局、原住民族行政局、客家事務局、農業局、教育局、青年事務局
▧ 總策展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 總策展人|王耀邦
▧ 分區策展人(按展區排序)|黃偉倫、梁懷志、方序中、劉正堃、張芝菁、徐景亭、郭庭瑋、SyndAvant、地平線文化事業、禾云創意
▧ 參展人(按展區排序)|呂忠翰、吳士緯、李秉軍、林暐翔、凌宗湧、詹偉雄、陳敏佳、齊振涵、陳子倢、陳志煌
▧ 在地合作(按展區排序)|新光紡織 SHINKONG TEXTILE、桃園藝文陣線、和成客家八音團、望見書間、桃園市大忠國小、桃園復興區卡普部落、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洄游創生
▧ 展覽植物景觀統籌設計|CNFlower
▧ 展覽攝影|汪德範
▧ 展覽影像紀錄|叄喜映畫
▧ 展覽行銷短片|dosomething studio、尖蚪映畫
▧ 展覽行銷文案|阿潼
▧ 執行企劃|陳瑞淩、許瑄芮、熊品勛、王昱惟、陳映璇
▧ 視覺設計|鄒昀達、劉子琳、楊順志
▧ 空間設計|彭一揚、李翊勤
▧ 行銷暨公關統籌|胡蘭玉
▧ 展務營運|翁熒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andeech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珊妮巡迴演唱會:404 (not found)-2020/2/1完整重擊追加場 我們都走在時代的刀口上 無能與力量同時在醞釀 當清醒者失語 無力抵抗 與其靜默療傷 不如再唱一場! - 演出日期:2020/2/1(六) 演出地點:Legacy Taipei 網路購票:https://pse....
螢幕熒幕正字 在 小周董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多爸媽會用電子奶咀打發小朋友時間,但其實咁除左會影響到佢地日後學習,仲會對眼睛造成損害,小周董6歲我一直都無比佢睇平板電腦或者玩我的手提電話習慣,但停課期間小周董配合學校都需要進行網上學習,初時佢會將螢幕越放越近,後來我唸到利用細佬bb床,隔開距離,哈!咁就可以大大減低對眼睛的影響,係度我都比小小[護眼小貼士] 大家,不管係大人同小朋友都一樣有用架😊
1)保持眼睛與屏幕之間的適當距離(平板電腦:>40cm 電腦:>70cm)
2) 多眨眼,增加淚水分泌滋潤眼睛
3) 控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每20分鐘休息,望 20 呎外嘅景物20 秒
4) 選擇淺色底色螢光幕,配合深色字體
5) 螢光幕放喺正前方,視線稍微向下
6) 定期清潔熒光幕,避免塵埃影
奧比斯香港 Orbis Hong Kong
#奧比斯 #俾眼睛TakeAbreak #電子學習護眼小貼士 #hkblogger #hkkol #hkig #likesforlike #like4likes #studyathome #protectyoureyes
螢幕熒幕正字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消失第七天 習近平去哪兒了?
自1月28日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會見世衛總干事以來,習近平已經第七天沒有在熒光屏前露臉了。習近平去哪了?隱身又透露出什麼訊息?
“對於這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我一直是在親自指揮,親自部屬”。這是1月28日習近平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的講話。
距離上一次習近平公開在螢幕前露臉,已經過了七天。網上一度謠傳,習近平去了武漢。
但2月3日中國官方媒體的最新消息是,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了一場政治局常委會,定調武漢肺炎防控工作的處理原則。央視新聞聯播播出這個會議消息長達十幾分鐘,播音員一播到底,沒有習近平和常委們的任何畫面。
習近平去哪兒了?
依照過去中國官媒的報道慣例,幾乎每天都有領導講話、開會的圖片或視頻。習近平突然“神隱”,網路上出現各種政局不穩的猜測。也有網友開玩笑道,“你替領導們想想,上鏡的時候是戴口罩?還是不戴呢?”
旅居美國的中國人權律師滕彪告訴自由亞洲電台,目前跡像看來不符合中共報道領導人的慣例,但中國政府長期的黑箱作業,外界很難判斷發生什麼事。
加拿大中國民主黨人李一平則判斷,習近平不可能到重災區武漢,原因不是因為害怕病毒,而是擔心積怨已久的百姓及地方官員。
李一平: “不敢去武漢,主要是怕引起民眾的抗議。同時他也知道,武漢不僅是老百姓恨他。12月30日中央接到通報不定調,造成疫情不斷擴大再怪罪地方,現在當官的也恨他。”
習“個人極權”的統治危機?
過去幾十年來,每一次巨大的公共危機都讓外界重新審視中國共產黨缺乏彈性及罔顧人權的威權統治制度。
從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毒奶粉再到2019年的豬瘟,這些事件基本上存在相似的發生和處理邏輯:粗暴封鎖事實為先、高效對抗危機在中、最後尋找替罪羊。
在滕彪看來,習近平上任後,進一步把讓中共的”集體獨裁”轉變成”個人獨裁”,為已經僵化的機制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滕彪:“從集體獨裁變成個人獨裁,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也暴露了中共治理的弱點。尤其在面對危機時,完全慌亂進對失據,也必然導致很多地方官員對習近平的不滿。這種不滿又很難公開表達挑戰。整個體制逐漸把不同聲音壓下去,體制越來越野蠻、僵化。”
習定調後“立竿見影”
不過,在習近平2月3日為防控疫情的定調講話後,各部門及地方快速地反應。習近平在這篇不露聲、不露臉的抗疫講話中,談到了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並特別提出“失職瀆職的,要依紀依法懲處”,及加強“輿論引導工作”。
隔日,湖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張欽被免職,並給予黨內嚴重警告、政務記大過處分。湖北省監察委員會官網通報稱,湖北紅十字會領導干部在接收和分配捐贈款物工作中,存在“不擔當不作為、信息公開錯誤等失職失責問題”。
中國獨立記者高瑜形容,習近平的講話已“立竿見影”。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機器也馬上動了起來。中宣部2月4日宣布,已調集三百多名記者深入湖北和武漢進行采訪報道。中宣部新聞局長說,報道將以“疫情防控宣傳、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的主題宣傳為主。
一場危機能挑戰中共的政治體系嗎? 滕彪對此表示悲觀。
滕彪: “但這個體制沒有辦法自我修正,吸取教訓,因為這涉及到整個政治制度的安排。唯有建立民主、三權分立的體制,才有可能及時應對危機、響應民眾呼聲。但顯然,中共完全拒絕走向此路。武漢這樣巨大的災難,也不可能讓中共做出大改變。”
記者唐家婕華盛頓報道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螢幕熒幕正字 在 sandeech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珊妮巡迴演唱會:404 (not found)-2020/2/1完整重擊追加場
我們都走在時代的刀口上
無能與力量同時在醞釀
當清醒者失語
無力抵抗
與其靜默療傷
不如再唱一場!
-
演出日期:2020/2/1(六)
演出地點:Legacy Taipei
網路購票:https://pse.is/L2SM4
實體購票:7-11 ibon(iNDIEVOX獨立音樂網)
_________
🎧數位收聽連結:https://orcd.co/juvenilea
_________
恐怖谷
什麼生物學的屬性
少女熟女以巧合的肌理
照黑鏡
什麼社會學的屬性
每個人都為不認識自己
而焦慮
複製貼上後再
一鍵消失於集體
什麼才是你的屬性
自然的言下之意… mm~
越完美的
越理想的
越配不上的
Just fake it
越真實的
越不安著
對鏡凝望著:
Jus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Google小姐:
看起來不夠擬真但確實是人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神,只要標準配備
無所謂神性之美,他們在真實與幻象的偏差之間,千篇一律的通過了圖靈測驗
蘋果肌的內心戲
黑暗裡的大眼睛
誰敢美得不合時宜
敢優雅不羈
越完美的
越理想的
越配不上的
Just Fake it
越浮誇的
越歧視著
高不可攀的
Just fake it
越勇敢的
越獨特的
越配不上的
越自由的
越叛逆的
越是錯誤的
越真實的
越不安著
正被說服著:
Just break it
Till you make it
什麼生物學的屬性
每個人直到看不見自己
才放心
什麼社會學的屬性
每個人都錯誤詮釋著
自信
複製貼上後再
一鍵消失於記憶
你可還記得
舊照片裡
逼真的自己
_________
網路社群照片上的女生越來越像了:大眼睛,窄鼻樑,尖尖小小的下巴…
可是單眼皮在某些人臉上就是很帥啊!強壯的咬合肌蠻有個性啊!為什麼對美的標準那麼趨近於一致呢?總覺得最吸引人,最容易被記住的臉,通常來自一點不完美的比例,我認為那是獨特。
隨著〈恐怖谷〉音樂的展開,我發現自己在探索的,不只是整形,如同香港心理學家趙千鎂所說:
「不需要對整形手術做出判斷,它不好也不壞。
如果你有一個困擾你的身體缺陷,那就去做。如果只是因為你根本不喜歡自己,那麼整形也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也不只是修圖軟體:
那是一種惡性循環。社群媒體鋪天蓋地的「美化現象」導致人們對正常事物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傷害那些不使用的人的自尊。美國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濾鏡照片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界限,可能引發的身體畸形恐懼症,患者過度將注意力集中在想像的外貌缺陷上。
於是〈恐怖谷〉的MV影像和訪談計畫接連展開,希望能夠開啟更多人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我邀請了在各自工作上擁有專業的藝人以及其他領域的工作者,先是將他們變成接近網路審美的樣子,再還原他們的樣貌,介紹他們的職業。我想說的是:雖說人只有一輩子,但卻有無數日子要過啊,還有更多重要的美好的事等著啊。
你無需擁有不屬於自己的長相,才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記得剛開始做音樂的時候,發覺自己不懂的事真的很多,其中還包括被認為長得醜,個子太高,審美怪異…
原來長輩從小誇讚的身高,並不符合歌手在電視螢幕上的比例,原來不夠立體的五官,很容易因為不同化妝師的手法,就變了樣子。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琢磨,現在的我在工作時妝髮不假手他人,自己做造型決定每一個場合該穿的衣服。不知不覺間,我習慣了自己的樣子,成為自己的專家。目前的我還不想改變自己,想想萬一哪天變美了,還得重新學習很多事情呢。
我發現和自己的身體相處久了,感情還算不錯。
「怎麼可能?我們覺得你臉小身材瘦高,是不少女生羨慕的類型啊!」
這是和女人迷的編輯群第一次碰面閒聊的對話。
於是我們意識到審美持續在演進,但是制約和批評一直都在。
偶爾看到新聞隨意讓女生冠上正妹的稱號,再看到樓下一堆批評正妹的留言,我們真的擁有「可以不漂亮的」權利嗎?還是一直疲憊著為了自己並不確定的美而努力。
「我沒有要壓過別人的想法,但是想要戰勝自己的瑕疵。」--大象體操貝斯手凱婷
美是主觀的,到現在我也從不認為自己長得美,但是對於工作和生活,每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套累積。
「一旦你知道你自己是誰,要如何成為自己的時候,就不會只在意外貌。」--田馥甄
我也知道那些關於外在的批評,並不會影響我想成為一個專業音樂人,所付出的努力與得到的成就感,在這個女性音樂製作人還是少數的環境裡,我一直試著給予不同質地的堅強與柔軟。就和徐佳瑩所說的一樣:
「我要去凸顯心目中比外型還更有價值的事物,包括我的音樂、創作裡面想要表達的。」
〈恐怖谷〉只是一個開端,我和女人迷X性別力將會延續這個討論,藉由這些參與者的深度訪談,帶領我們探索身體與生命的 #Realbeauty #真正的美麗
訪談拍攝過程和想像中很不一樣,到後來每個訪問,現場都很有溫度,從所有工作人員聚精會神,仔細聆聽的安靜裡,知道我們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謝謝攝影師余靜萍陪著我東奔西跑,從台北到香港到上海,我們真的都能感受到你所說的:
「很像是在和被拍的人交換禮物。」
從這個計畫獲得很多。我們發現了家庭教育深遠的影響。聽到林嘉欣說女兒戴著牙套上學那天,他原本擔心女兒去上學被取笑,但孩子卻選擇花時間和同學解釋關於自己牙套的事:
「我的女兒真的是在執行勇氣這兩個字,她說有歧視或是不同的眼光,就是因為他不懂,可是當你解釋了,他懂了,就不會有不同的眼光啊!」
「如果你希望你的小孩變成一個勇敢的人,請你自己就要變成一個勇敢的人。」--丁寧
我們從訪談中學習著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身體,八仙塵爆倖存者,現在成為業餘作家的陳寧說:
「我還可以在這個世界裡探索,悲傷喜悅,既然可以站在這邊,我要感謝自己的傷疤,我沒有理由成為第一個背棄它們的人,就算全世界都覺得它不漂亮」
「我們不需要不斷的藉由做甚麼,去確認別人的回應,以至於其實我們全身上下,都是藉由別人的評價修正過的自己。」--焦安溥
從各個行業專業工作者的口中,我們得以拓展自己關於美的見識。我們試著瞭解,為什麼女性錄音師混音師那麼少,我們也在聆聽音樂人對視覺的看法:
「每個行業都需要一些想像力,都照SOP做的話,人生也會很無趣。」--黃文萱(混音師)
「我覺得影像不是真能百分之百,抓住美的事物,而是你能在某一瞬間,從那個小的框框,去發現學習美的角度。」--周筆暢
最後,我想引用26噸貨卡司機李佳玲的帥氣結尾:
「OK啊!面對自己的不足吧。去突破吧,去挑戰自己,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自己。」
衷心感謝每位參與者,感謝他們的坦然與分享,讓我們思考,給我們力量。 By 陳珊妮
_________
詞曲:陳珊妮 Sandee Chan
製作人:陳珊妮 Sandee Chan
編曲:米奇林 MCKY
吉他:徐研培 Eric Hsu
貝斯:甯子達 Michael Ning
和聲編寫演唱:陳珊妮 Sandee Chan
錄音師:陳文駿 AJ Chen
混音:陳文駿 AJ Chen @強力錄音室
導演:陳珊妮 Sandee Chan
宇宙攝影師:余靜萍
製片:劉粉圓 劉怡佳
現場執行:洪家翎
製片助理:邱繼弘
選角:陳靜媚
選角助理:郭琦玲
攝大助:林晧煒
攝影助理:王丞宇
攝影助理:張雅婷
妝髮師:黃宇蔓
妝髮助理:呂欣倫
恐怖谷 X 女人迷 X 性別力
訪談:吾思傳媒 女人迷團隊
後期導演:談宗藩
後期製作:QFX、談宗藩
後期協力:李麥朵、 李文靜
平面宣傳修圖:談宗藩
標準字設計:畢展熒
平面設計:Kewpie Wu
網路宣傳:周珊伃
特別感謝: 李文靜、莊于璇、Diana Chen、Brendy Chen、Amy、歐歐、千千、李麥朵、余品婕、邱晨芳、屈艾倫、Siren、小苗、趙浩浩、黃尹姿、黃夏妤、小皮、阮于恬、李季、晏羽、吐司貓、金美、Yoshiko Fan、玖伍拾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