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40的網紅Mama Colle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而家呢個年代嘅小朋友 係咪真係唔罰得唔鬧得? 咁如果佢哋有壞嘅行為 家長應該點處理呢? 恐嚇佢等同於體罰? 應該對小朋友處罰嗎? -賞和罰都是一種藝術,每個家庭理念不一、文化不一,做法不一。 不如聽聽睇吓擁有 幼兒教育學位及家庭教育及輔導碩士學位嘅 Teacher Fiona 嘅分享 賞罰的原...
「處罰自然後果」的推薦目錄: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精華區Preschooler 的評價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阿德勒學派主張「自然後果」及 ... 的評價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如何正確地處罰+ 會毀掉孩子的暴力言語(上) 馬大元醫師小玉家族 的評價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寶寶] 體罰對孩子沒有任何益處 的評價
- 關於處罰自然後果 在 Re: 關於兒科醫生fb-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處罰自然後果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後果不是為了懲罰孩子】 #好好案例
我家一日三餐,餐跟餐之間沒有點心,若想給點心會緊接在餐點之後上(上學日學校才有給點心)
早上亮亮吃完早餐,好好拖拖拉拉時間到我就收起來了,請雙寶去更衣穿鞋,我則去準備亮亮一人份的葡萄乾。
好好發現亮亮有葡萄乾,自己沒有,哇的一聲大哭。
「我也要葡萄乾,我要去吃光早餐,請給我一個葡萄乾~~嗚嗚嗚」
▶️孩子會試圖拉扯界線
我提醒好好『下餐桌後就不能上去吃了,沒有吃完早餐的小朋友沒有點心,穿上鞋子我們要出發囉。』
▶️溫柔堅定的執行
好好扁嘴穿上鞋子。
▶️當你總是很堅定,孩子就不會浪費眼淚~他們是最懂得不白費力氣的聰明人啊。
『謝謝好好很配合,這樣我們就能準時出門了!如果想要吃點心,下次要吃完早餐喔』我摸摸他的頭。
▶️有意義的讚美孩子,提醒規矩
上車後好好笑瞇瞇的喊著「亮亮~亮亮~~」
▶️二寶超擅長撒嬌😅
亮亮想都沒想就回他「這是我的葡萄乾,你下次要吃早餐才有啦」
被拒絕的好好認份的看康軒,偶爾轉頭看著亮亮吃葡萄乾好羨慕的樣子。
「好吧,我有很多葡萄乾,可以分你一個」
好好拿到葡萄乾,開心的說「謝謝亮亮~這是一個很好吃的葡萄乾」
之後亮亮又給他第二個,第三個,後座一直傳來嘻笑聲,以及亮亮叮嚀好好下次要吃完早餐,不然他的葡萄乾就會變得很少耶!
💡在這個時刻,你覺得要站出來阻止亮亮給好好葡萄乾嗎?
好好沒有吃完早餐,沒有點心這件事情,到底是後果,或是懲罰呢?
如果是懲罰,沒有吃早餐的小朋友,就不能夠「吃葡萄乾」
假使是後果,已經做到沒吃早餐=「沒有得到」自己這份葡萄乾了。
🌟我們想要讓孩子理解的是後果,用意在於告訴他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對應的後果,而不是刻意的懲罰他。
亮亮今天可以決定他要或是不要分享,並不會因為他的分享而改變沒有給好好這份葡萄乾的後果。
願意分享這個火苗是很難能可貴的,孩子必須先理解自己擁有的,在心中衡量怎麼樣是自己要的,最後選擇一個自己不委屈的方式分享,在分享後得到對方的感謝或是笑顏做為正向回饋。
我不會去介入「要求孩子願意分享」更不會去打斷「孩子願意分享的心」
老實說,好好當下跟我說「只是想要一個葡萄乾」時,真的要用盡全力抵抗他的自然魅力耶(左手拉右手😂)
🔸亮亮的點心盒是這個,推薦他的雨傘點心盒便當盒跟水壺可愛又好洗:https://reurl.cc/52kQk7
🔸美型又好用的幼兒分隔餐盤:https://reurl.cc/oxDxEQ
🔸買多少都不夠用的百寶袋王補貨啦:https://reurl.cc/Yj7eYn
🔸Lingumi 月費最優惠,輕鬆學英文~只有大V團獨有:https://bigv.com.tw/lingumi/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xulgl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來複習一下, #獎懲無用論 裡的 #懲罰
曾經我以為獎勵跟懲罰是最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好像聽不懂道理」的孩子而言更是這樣(?)
蒙特梭利提出「獎懲無用論」的論點,小小孩只會順從他的心,在犯錯當下不會想到處罰。
🌟蒙特梭利說過:兒童通過情感,通過眼淚、懇求、憂鬱的眼神,甚至通過他的「自然魅力」來獲得成功。(要抗拒孩子好難啊)沒有任何東西能糾正兒童的隨心所欲,規勸和懲罰都無濟於事。
孩子的佔有慾和權利慾是成人讓步的結果,兒童意識到他若能用成人來活動,他的力量就會變大,因此他開始利用成人。
🔸那麼要如何遏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呢?
在蒙特梭利裡孩子做的每一個行為都該發自於「心」
我們當然應該要如同蒙特梭利所強調的: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儘可能不去破壞他們的節奏,但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事事讓步,我們可以做的是用「後果」來教導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什麼叫做自然後果?
「自然後果」指行為本身導致的結果。
Ex,不吃飯會餓,衣服穿反會不舒服等~把權力交給孩子,讓他體驗行為帶來的不舒服,是養成自律的極佳方法。但並非所有事都有「自然後果」,這時就由照顧者創造「邏輯後果」。
🔸什麼叫做邏輯後果?
Ex:靠近爐火會被燙傷,孩子沒有被燙過怎麼會懂呢?所以當孩子靠近滾燙的鍋子時立即將他抱開到安全地方。
邏輯後果的訂定必須相關且合理👉
孩子不收玩具時由父母收拾則沒收玩具三天,比要他罰坐五分鐘合適。
🌟無論是自然或是邏輯後果要記得👉提前跟孩子說明可能會有的結果,讓孩子選擇判斷;並且後果都要是成人能接受的(不要孩子選另一個你又不滿意)
⚠️事發後也不跟孩子算帳(孩子已經由後果學習教訓無需更多處罰或是叨念)
🌟在育兒路上常常「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要辛苦。用事發來體驗後果學習不是忽視或不管,相反的,必須要有溫柔且堅定的內心,在事發時保持鎮定,並在事後給予孩子同情和理解(非說教)帶著愛的放手。
⚠️不要問我多大才能這樣教孩子,我的理念是正確的事就算只有0歲也該做!沒有小時候可以長大不可以的道理,再問我這個我會翻白眼到後腦勺喔🙄🙄🙄
#用愛練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大V聊教養
#獎懲無用論
#自然後果 #邏輯後果 #蒙特梭利
處罰自然後果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聽友人訴說夫妻教養不同步常吵架,像是體罰孩子~老公很容易無論大小事都體罰,而老婆反對體罰(但是會言語大聲)
我知道有一些人就算曾經被體罰過,現在仍然選擇體罰孩子,是理解小時候做錯事被體罰後學會的經驗,也許過程不開心~但長大後回想會覺得自己皮蛋罪有應得。
#除非你有意識的覺知不然只會重蹈覆轍
要不要體罰孩子是每個家裡的課題,只要規矩訂下,在合理的限度內都是家裡的決定,無關對錯。
#家庭和樂永遠是第一順位
【面對的勇氣】因為害怕孩子鬧,所以用威脅利誘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喪失讓孩子完整體驗的機會(無論好的壞的)
現在許多人提倡,父母親不該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該處罰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陰影。
🔸實際上,這兩點你都做不到~我們仍然會不經意的被孩子發現爭吵,也可能會有情緒失控打罵孩子的時刻。
一秒就後悔了。
怎麼辦?
搞半天,許多新穎教養觀念都有其「非意圖的後果」
大家都聽過,孩子目睹父母親吵架會心靈受創~吵的越兇狠越嚴重。
但是普通的雙親爭執會有何影響呢?
🌟小孩對父母關係品質超級敏感,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甚至比親子關係本身還要大。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馬克 康明斯博士做了這個研究:
1/3的孩子在目睹完衝突後會展現攻擊傾向,但是~如果讓孩子看到完整的吵架過程最後「言歸於好」則降低成4%!
🔸孩子如果看到事情圓滿解決~心情便會平靜下來。
也就是說,父母親吵一半暫停,避開孩子再吵,對孩子來說可能更糟糕!如果忘了跟孩子說「沒事了~已經有結果了」尤其糟!
🔸康明斯博士還發現,就算父母親背著孩子吵架,小孩就算看不到~仍然能察覺父母親有吵過架,儘管不知道原因為何。
🌟在衝突不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口出惡言,最後會言歸於好(出自真心非假裝)的情況下👉讓孩子看到有建設性的衝突是有益的,小孩從中學習到解決衝突之道,學會如何妥協與和解。
再來聊聊所謂處罰。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後果是必需的(自然後果/邏輯後果)
所謂的邏輯後果(無法讓孩子自然承受)就是由我們設立合理的處罰。
🌟許多人擔心處罰會傷孩子的「心」我說你「不一致的態度」才傷孩子的心。
📌有個有趣的實驗👉慣用體罰的黑人家庭跟提倡愛的教育不到最後不處罰的白人家庭,竟然是白人小孩更有攻擊性!
🔸原來重點在於「態度」及體罰的孩子被貼上什麼「標籤」~
在能接受體罰的黑人世界裡,犯錯被體罰是正常的事,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孩子也會覺得犯錯被處罰很正常。
但在白人世界中,體罰是一種不能說的禁忌,必須等孩子犯下天大錯誤父母怒氣爆表才會失控體罰孩子。
🔸讓孩子接受到隱性訊息:你怎麼會做出這麼壞的事,怎麼能不給你特別的處罰。
這時候體罰對小孩是一種喪生原地位的標籤。
🌟體罰未對孩子造成負面反應,正因為體罰的「理所當然」。
大部分人成長過程都有被合理處罰的經驗,甚至有部分情況還會「感謝被處罰」得以回到正途。
以上兩件事情雖然是不同的案例,但都指出讓孩子完整體驗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只要細心努力處理結局終會圓滿。
無論大人小孩都不可能不犯錯,讓孩子知道就算是父母親也會犯錯,做錯是正常的~只要修正就好。
不會因此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質疑自己值不值得愛。
🔸輕盈多一點綠拿鐵:https://pse.is/3m3d2g
🔸Trixie輕便可機洗後背包:https://pse.is/3k99em
🔸主動式防護去去病毒走:https://pse.is/3lz7v6
🔸Irobot掃地/拖地機器人王者:https://reurl.cc/ZG3RQ3
🔸日本食品團:https://reurl.cc/MA5YZ4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處罰自然後果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而家呢個年代嘅小朋友
係咪真係唔罰得唔鬧得?
咁如果佢哋有壞嘅行為
家長應該點處理呢?
恐嚇佢等同於體罰?
應該對小朋友處罰嗎?
-賞和罰都是一種藝術,每個家庭理念不一、文化不一,做法不一。
不如聽聽睇吓擁有
幼兒教育學位及家庭教育及輔導碩士學位嘅 Teacher Fiona 嘅分享
賞罰的原因:
讚賞是希望孩子能夠重複發生期望的行為
懲罰是希望孩子減少不恰當的行為
A. 懲罰需要具體理由
B.成人不應加入個人情緒
C.需充分明白孩子的表達和理解能力
D.切勿使用恐嚇孩子
總結: 緊記教導孩子面對自然後果,經歷和學習對所做的事情負責任
今次係要聽下點樣去做得獎罰分明㗎
記得留意埋 www.youtube.com/mamacollege
有更多video等緊大家
#mamacollege

處罰自然後果 在 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阿德勒學派主張「自然後果」及 ... 的推薦與評價
懲罰」。 自然後果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而邏輯後果則是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生活上的小事其實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是教導孩子的好時機,但 ... ... <看更多>
處罰自然後果 在 如何正確地處罰+ 會毀掉孩子的暴力言語(上) 馬大元醫師小玉家族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正確地體罰孩子?孩子該學到的是 自然後果 還是人為後果?為何 處罰 孩子時不該讓孩子看到你的臉?為什麼十歲前的孩子應該用感覺溝通,而不是用事理 ... ... <看更多>
處罰自然後果 在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精華區Preschooler 的推薦與評價
前情:
大寶4歲小寶近3歲,上學半年多,從出生到上學的前半年幾乎是我一打二24小時帶大的(
爸爸大夜),大寶高需求高敏感,小寶天使不過正進入反依底帕斯時期比較喜歡爸爸。
最近準備轉換跑道,爸爸離職在家準備前製作業,而爸爸其實很強,一打二絕對沒問題,
脾氣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一直都很放心讓爸爸有時間就自己處理孩子,只是相對的爸爸控
制欲也非常強,最近出現了一個手法我不知道該不該認同:
他做了許多的表格,孩子只要晚餐吃完/早上起床不生氣/自己換衣服/自己收書包之類的
,有完成就蓋章,積滿表格可以換糖果,我可以理解讓孩子有動力去做的出發點,不過我
自己卻在掙扎:這不就是賄賂?不是內發性的動機日後也無法持久,真的好嗎?
以往這些事情我都會要求,不過就是一邊陪伴一邊唸一邊告知(威脅?)自然後果:飯後
水果不能吃/上學遲到不能去戶外教學/學校發的獎勵章不能蓋/肚子會餓之類的,而尤其
不吃東西這事我看超開,反正我煮你不吃就不吃,早餐不吃到學校也已經沒有時間吃就直
接餓到中午,來不及等下出門就嘴臭臉髒衣服穿翻去學校等同學提醒你,雖然每天唸這些
事情媽媽自然會厭煩,但我很阿q的覺得長大把這些事情的後果內化後,就不用再唸了,
現在出現一個我不是非常認同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這些「本來就應該做」的日常常規,
即使我都是在旁邊吃雞排看戲爸爸管我就不插手的那個人,還是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剝奪
小孩自己面對後果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華人社會中常見的無動力被動學習者?
雖然這鼓勵實施了三天了,小鬼們還是一樣每天賴床每天不換衣服不吃早餐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7.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745098.A.685.html
」的事情,我就選擇讓他自己去面對到學校的後果
※ 編輯: rimadyl (110.28.7.216), 10/17/2018 12:58:41
※ 編輯: rimadyl (110.28.7.216), 10/17/2018 13:19:58
床還會哭,以上出現過的方式我都持續在做,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內化,也不知道爸爸
這麼神來一筆是不是好事
她都會,就是動機無法持續,因為高敏又過敏,到現在還是半夜會起來哭一兩次,也許一
般父母會覺得奇怪這個年紀怎麼還會這樣,對於高敏過敏adhd孩子的父母只是常態,維持
作息不是問題,問題是作息已經穩定兩三年了,孩子依然受情緒化波動很大,而我的重點
只是擔心「完成生活常規的動機來源」,是否會被導向賄賂,不然也就真的只能繼續阿q
的等長大了
這個我認同,我的獎勵也就是單獨帶出去玩或是去特別的地方或媽媽特別煮一道菜之類的
,而不是「獎品」
們道歉齁
現優良,我認為維持常規當然重要,但手法不應該是來自於賄賂,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請與
我分享
※ 編輯: rimadyl (110.28.7.216), 10/17/2018 15:58:22
※ 編輯: rimadyl (110.28.7.216), 10/17/2018 17:19:17
您提到的這些她在學校都做的非常好,老師有跟我說,大寶這些常規明顯比同班同學來的
自動很多(大寶早入學一年),老師沒有刻意做集點,是在同學面前刻意賦權並稱讚而已
。但就是起床/換衣服/吃早餐/收書包這些在家的常規,也許因為撒嬌或在家放太鬆而無
法規律做好,看她心情,老師給予的榮譽感在家就很難成立。
※ 編輯: rimadyl (110.28.7.216), 10/17/2018 21:47:11
」這個需要長期動力的事情用賄賂形態感到不安,至於扣點這個我也很困擾,對於學習/
練習我抱持的態度是有練習就有鼓勵,做不好也沒關係繼續加油,扣點偏向懲罰,不知道
懲罰的恐嚇效果會不會壓抑孩子情緒表達(對不起我想很多,因為我的孩子最大問題就是
情緒qq)
※ 編輯: rimadyl (110.28.7.216), 10/17/2018 23:56:50
> -------------------------------------------------------------------------- <
作者: dancingmoon (點心母)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Wed Oct 17 11:39:40 2018
※ 引述《rimadyl (NSAID)》之銘言:
: 前情:
: 大寶4歲小寶近3歲,上學半年多,從出生到上學的前半年幾乎是我一打二24小時帶大的(
: 爸爸大夜),大寶高需求高敏感,小寶天使不過正進入反依底帕斯時期比較喜歡爸爸。
: 最近準備轉換跑道,爸爸離職在家準備前製作業,而爸爸其實很強,一打二絕對沒問題,
: 脾氣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一直都很放心讓爸爸有時間就自己處理孩子,只是相對的爸爸控
: 制欲也非常強,最近出現了一個手法我不知道該不該認同:
: 他做了許多的表格,孩子只要晚餐吃完/早上起床不生氣/自己換衣服/自己收書包之類的
: ,有完成就蓋章,積滿表格可以換糖果,我可以理解讓孩子有動力去做的出發點,不過我
: 自己卻在掙扎:這不就是賄賂?不是內發性的動機日後也無法持久,真的好嗎?
學校不是也一堆這種獎勵制度嗎
那你去上班,工作一個月後換得薪水也是嗎?
老闆說,你業績達到就給你獎金,或者努力工作不要請假給你全勤獎金,這些都是??
還是老闆都不要給獎勵,你就會努力為了改善工作品質、讓台灣變得更好而努力?
「華人社會常見的無動力被動學習者」你老公正在努力創造動力
你從出生到上學前半年,實驗了你的「自然內化法」,效果就是....還沒有效果
你老公換個方式實施三天,辛苦是他在辛苦,要質疑的話就自己來比較好
更何況你哪裡有自然放任,你只是比較沒制度的獎勵罷了。
晚餐沒吃=飯後水果不能吃
推測如果小孩偶爾幾個表現好,可能就會得到媽媽隨意的獎勵
只是因為很隨意、沒有表格化,所以內容可以因應小孩成長而改變
以前自己換衣服會得到獎勵,後來可能剩下口頭鼓勵,接著可能就視為理所當然
你老公要是想要制度化,可能要每個月檢視他的表格項目,微調一下
把本來有獎勵的項目改成「做不到會懲罰或扣點」的項目了
不過這種事情耗費很多精神,累死了,如果另一半還會質疑,扣那麼大頂帽子下來
我應該就舉手投降,讓開給專業的另一半來了
: 以往這些事情我都會要求,不過就是一邊陪伴一邊唸一邊告知(威脅?)自然後果:飯後
: 水果不能吃/上學遲到不能去戶外教學/學校發的獎勵章不能蓋/肚子會餓之類的,而尤其
: 不吃東西這事我看超開,反正我煮你不吃就不吃,早餐不吃到學校也已經沒有時間吃就直
: 接餓到中午,來不及等下出門就嘴臭臉髒衣服穿翻去學校等同學提醒你,雖然每天唸這些
: 事情媽媽自然會厭煩,但我很阿q的覺得長大把這些事情的後果內化後,就不用再唸了,
: 現在出現一個我不是非常認同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這些「本來就應該做」的日常常規,
: 即使我都是在旁邊吃雞排看戲爸爸管我就不插手的那個人,還是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剝奪
: 小孩自己面對後果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華人社會中常見的無動力被動學習者?
: 雖然這鼓勵實施了三天了,小鬼們還是一樣每天賴床每天不換衣服不吃早餐啦………
--
不要等我決定消失
才發現我曾經存在
當我心冷選擇離開
愛與不愛已是塵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8.203.1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747584.A.B6B.html
> -------------------------------------------------------------------------- <
作者: LingLi39 (LingLi)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Wed Oct 17 12:07:45 2018
有幾本書可以參考
《正面教養,我把孩子變乖了》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教孩子學規矩一點都不難》
我覺得獎勵制度沒有不好,孩子去上學也是會有獎勵制度,但是獎勵規則一定要清楚、不
能隨意變動。
對於三、四歲這個年紀講自然後果,我覺得她們還不會有太多感覺,除非所有的後果真的
有發生,對於後果發生後的負面情緒,父母也有適當引導,孩子才能體會到。
不過對於日常生活應該會的事情,像是晚餐吃完、換衣服等,我是不會用獎勵的方式,畢
竟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要生活作息規律,孩子自己都知道流程,只要稍微提醒,孩子
通常都能完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123.2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749268.A.72F.html
> -------------------------------------------------------------------------- <
作者: vivienjim (關於我們)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Wed Oct 17 15:11:18 2018
分享一下
我也是一個不喜歡給誘因的媽媽
我比較會採取不定時距的增強教育方式
通常我會不厭其煩用各式各樣的說法的告訴她後果是什麼!
我覺得3~6歲的孩子對於選擇的後果其實概念非常的模糊
例如不起床就會遲到
但遲到會怎麼樣?
他們其實是沒有概念的
所以我可能會先跟她進行問答(不能有憤怒或是催促的情緒)
你不起床等等就會遲到你知道嗎?
那遲到了你跟同學玩玩具的時間變短
那你希望玩玩具的時間變少嗎?
或是你遲到了老師可能不會讓妳進教室
那你就要跟媽咪去上班可是沒有玩具可以玩
那你要跟我去上班嗎?
或是委屈的跟她說你再不起床變成媽咪遲到
媽咪遲到了老闆就不給我錢那我們就沒有錢可以去迪士尼之類的話
通常想一想,她就會認命的起床趕緊去上學
不刷牙也是類似
如果你不刷牙就會蛀牙
然後下次去看牙齒的時候
醫生可能就會罵媽說怎麼沒有幫你把牙齒照顧好
你希望牙齒的醫生罵媽媽嗎
或是如果蛀牙了以後新長出來的牙齒就會長的亂七八糟
然後別人可能會笑你牙齒不整齊
你覺得牙齒不整齊漂亮嗎?
那你還要不刷牙嗎?
當然,常常上演這些劇情爸媽也不會口氣很好
只能說幫爸媽就是一種修練
我自己的媽媽是覺得我很煩跟她講這麼多幹嘛打下去最快
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他們都懂得要做這些事情
但是就是一個盧小的情緒上來就跟你鬧脾氣
跟孩子硬碰硬就輸了!
最後通常落得一個她大哭媽媽氣到一個爆炸的狀況
通常最後我就會用很冷靜的態度說
好,那我覺得之後都不要上學好了
我等等去打電話給老師說從明天開始我們沒有要去上學
然後她就會崩潰放棄她原本的堅持
有時候事後哭完一段時間後
你再問她說為什麼不去做我們要她做的事情
例如早上不起床不想上學之類的
她都會很無辜的跟我說媽咪其實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我沒有睡飽之類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說出那樣的話
或是說出一些很可笑的理由
雖然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但還是不能放棄每一個教育的機會
要一一擊破她那些孩子氣可笑的理由
讓她知道這些理由在媽媽跟前都是不管用的
下次盧小的時間就會縮短
她也知道跟媽媽耗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特
以上是我用囉嗦的方式跟小孩互動的分享
也許再大一點會不管用
教養這條路有夠長
大家一起努力了!
補充回應原po的標題
我想親子教育不是只有自然後果跟萬事鼓勵這兩個選項
中間一定還有很多選項可以斟酌實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也不要覺得自暴自棄的放棄教育或是督導孩子
畢竟,他們真的還是孩子而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59.1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760280.A.966.html
※ 編輯: vivienjim (223.137.159.112), 10/17/2018 15:20:35
我覺得不是唸就會有用
而是要幫孩子找到原因
理解這樣行為不當的後果是什麼
如果只是持續的碎念
最後是會被當成耳邊風的
我的方式用文字描述起來可能像是碎念
但實際上是進行持續的問答
幫她找到原因並且協助她解決阻礙她的原因
並且提早告訴她
很多事情雖然我們都不想做
但還是要去做
莫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排除特殊疾病的因素
像是我女兒可能只是想撒嬌
想要媽媽一起跟她睡而遲遲不肯睡著
這時候我就會告訴她
媽媽是有家事任務在身的
沒辦法為了滿足她的需求而放下手邊的事情
而我可以提供替代方案(講床邊故事)讓她可以帶著媽媽的愛去睡覺
她就接受了自行入睡的選擇而不會遲遲不肯去睡覺
當媽媽當然就是要持續幫孩子找原因去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
我自己有的時候太累反而也不好入睡
也許睡前說說故事聊聊天
像我習慣把小牛津放著唱歌請她聽
最後總是呼呼大睡
推發現原因
我覺得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他的原因
也因為如此我也幫朋友發現他的孩子有過動的問題
在這之前她們只能不斷的打罵但依然無效
我個人很喜歡一句話
*溫柔且堅定的教育孩子*
孩子不能理解我們就說到他理解
但還是要持之以恆的不斷建立正確的生活模式
可能是因為字句的問題
應該是每次一句話等她回應你
讓她知道她應該可以做什麼而不能做什麼
重點是,媽媽不能先生氣
先生氣就輸了!
要讓她理解並認同正確的行為
可能有點用詞不當
應該是說我覺得對話是一種延續性的行為
很多時候我還是會遭遇到她沒有辦法達成媽媽原來提供她成就感的目的
會開始*張*
我通常就是會持續的問出她真實拒絕執行指令的理由然後反擊她
所謂的啞口無言應該是說不能讓她用莫名的理由想要拒絕執行指令
畢竟大人也會有想要偷懶不上班或是很累不想洗澡刷牙的時候
但理智會告訴我們不能如此的原因
我也常跟我女兒說,很多事情媽媽也不想做但不得不做
當然,我個人是覺得教育也是需要恩威並施,動之以情,言之有理
我個人檢討自己是沒有辦法從頭溫柔到尾或是只使用好棒棒鼓勵的方式
但我沒辦法肯定絕對的鼓勵或是放任自暴自棄啦!
當然也不是持續打擊孩子囉!
適時的自主鼓勵當然是要的
認同找出困難的地方
或是他不願意執行的地方
總是要多方嘗試的啊!
而且不同的事情也會有不同的應對做法
我覺得碎念跟諄諄教誨還是有一段落差
至於要怎麼拿捏
就是一門媽媽終身要學的學分啊!
我想R媽媽可以參考一下所謂的“不定時距增強”這個教育方式
畢竟孩子要能完全在沒有正增強的條件下主動積極完成爸媽或社會期待的目標過於理想
但我們又不能放棄這個理想而全部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
老話一句
還是要繼續努力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
套句隔壁版的名言
別人的兒子都這麼難教了!
自己的孩子更要好好教!
我非常認同孩子都會發現口氣不對的問題
如果口氣不對最後往往是交涉失敗
我也會提供她快速的選項讓她做選擇
最後她就會發現選擇常規的那條路是最好走的
我也是會誠心接受我女兒的理由
例如睡前她不想把拼好的積木或堆好的娃娃屋收起來
我問她理由
她說,我很辛苦的才拼好
但是你要我現在花時間收起來
然後明天我要玩的時候又要花時間拼
這樣我玩玩具的時間不就變短了嗎
我後來想想好像也不無道理
我接受了她的說法
折衷請她把那堆積木娃娃屋集中到某個角落
是一個達成母女共識的結果
有的爸媽會採取絕對壓制的態度去指責孩子都找藉口確實令人不耐
但我很努力的在孩子在常規表現不好的時候
(冷靜且平靜)告訴孩子為何我不讓她這麼做但也許你可以這麼做
下次再發生類似的事件我通常會反問她你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她心裡根本也是都知曉也沒什麼特別好掙扎的了
最後自然就會建立起應該什麼時後要去做什麼事情的模式
目前這樣模式下
孩子的表現在學校老師也說自理能力算是比同期孩子來得好
> -------------------------------------------------------------------------- <
作者: NOTHINGES (肥蛇蛇推便便 也有朋友(3)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Thu Oct 18 11:03:36 2018
找到最適合自己小孩的方法
應該是父母的作業
這個作業不是板上任何人可以幫你做的
大家只是分享自己實用過有用(至少管理自己小孩時有用)的方法
分析2個方法
----------------------
a.
目標:希望養成小孩達成生活常規和自理
實行方法:達成所有要求(生活常規)可得獎勵
獎勵物品:糖果
失敗後果:得不到糖果
b.
目標:希望養成小孩達成生活常規和自理
實行方法:碎念
獎勵物品:無
失敗後果:無
-----------------------
你覺得a和b哪個會比較有效?
你不喜歡獎勵物品 可以換成別的
但板友推薦的一些實行方法 很多創意或含義都是你可以去思考去搭配的
不是一定要幫你整套想好好
一個袋子裡裝了蘋果、西瓜、鳳梨
你不喜歡蘋果 可以取西瓜和鳳梨 而不是整袋丟掉
蘋果西瓜汁很難喝 不代表蘋果鳳梨汁不會好喝
再來說說自己家的例子
我是講理派的 但我從不碎念
最近整治的生活常規是讓小孩自行去睡(不再需要爸媽陪睡)
1.告知他年紀已大 需要獨立房間 自己去睡
2.讓他參與自己房間的裝潢+設計
系統櫃、掛拼圖、時鐘、陪太子讀書椅、床單等等
全部都讓他參與 小東西就以他的意見為主
3.給他一個驚喜(我設計的帳篷 其實只是擺圖案和挑色而已)
4.中間溝通
隨著裝潢、裝飾漸漸到位
超級黏人的小孩在期待新房間的同時
也抗拒很多次 (例如我是小孩需要爸媽保護 為什麼爸爸可以跟你睡 我要一個人睡)
此時就講理說服
5.正式上線
房間正式完成後 要求他把放在客廳的書和物品都放進放進
我有陪他 順便跟他說
認真放 放整齊 東西馬上就找到
和
隨便放 放很快 到時東西找很久
當天常規就養成了
從要爸媽陪睡的小孩 含淚成長為在外面跟媽媽抱抱後 自己走進房間睡覺的小孩XD
※ 引述《rimadyl (NSAID)》之銘言:
: 前情:
: 大寶4歲小寶近3歲,上學半年多,從出生到上學的前半年幾乎是我一打二24小時帶大的
(
: 爸爸大夜),大寶高需求高敏感,小寶天使不過正進入反依底帕斯時期比較喜歡爸爸。
: 最近準備轉換跑道,爸爸離職在家準備前製作業,而爸爸其實很強,一打二絕對沒問題
,
: 脾氣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一直都很放心讓爸爸有時間就自己處理孩子,只是相對的爸爸
控
: 制欲也非常強,最近出現了一個手法我不知道該不該認同:
: 他做了許多的表格,孩子只要晚餐吃完/早上起床不生氣/自己換衣服/自己收書包之類
的
: ,有完成就蓋章,積滿表格可以換糖果,我可以理解讓孩子有動力去做的出發點,不過
我
: 自己卻在掙扎:這不就是賄賂?不是內發性的動機日後也無法持久,真的好嗎?
: 以往這些事情我都會要求,不過就是一邊陪伴一邊唸一邊告知(威脅?)自然後果:飯
後
: 水果不能吃/上學遲到不能去戶外教學/學校發的獎勵章不能蓋/肚子會餓之類的,而尤
其
: 不吃東西這事我看超開,反正我煮你不吃就不吃,早餐不吃到學校也已經沒有時間吃就
直
: 接餓到中午,來不及等下出門就嘴臭臉髒衣服穿翻去學校等同學提醒你,雖然每天唸這
些
: 事情媽媽自然會厭煩,但我很阿q的覺得長大把這些事情的後果內化後,就不用再唸了
,
: 現在出現一個我不是非常認同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這些「本來就應該做」的日常常規
,
: 即使我都是在旁邊吃雞排看戲爸爸管我就不插手的那個人,還是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剝
奪
: 小孩自己面對後果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華人社會中常見的無動力被動學習者?
: 雖然這鼓勵實施了三天了,小鬼們還是一樣每天賴床每天不換衣服不吃早餐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242.1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831818.A.820.html
有這種感覺 其實我想到的是
如果她煮飯給小孩吃 小孩跟她說:身為一個父母 「這是你應該做的」
不知道她做何感想…………
換個例子家管的工作是家事 但若另一半沒有正面鼓勵和讚美
只是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
家庭氣氛可能也有點微妙吧……
我覺得家事和維護家中環境是全家的責任
但是我還是常常誇獎老公好棒棒 兒子一級棒
做該做的事 跟 肯定他們做得好
這兩件事沒有衝突的
是不是有推文被吃掉了……orz
※ 編輯: NOTHINGES (42.72.242.130), 10/18/2018 16:18:19
> -------------------------------------------------------------------------- <
作者: makio (shiawase^^)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Thu Oct 18 13:25:56 2018
分享我的方法,參考看看
對我家兩小(目前快六歲),覺得還蠻有用的
先說我是個懶媽媽,所以不會想弄很複雜的系統
我個人又打從心底不喜歡集點制,因為覺得該做的事就該做,為什麼要有點才做
我的方法是,找出他們很介意的「長遠點」。
比如我家小孩很喜歡火車,說長大想要發明很快的火車
我就告訴他們,要能夠發明很快的火車,要會很多東西,
所以要好好學習、保持好奇心,有問題就問
當他們賴床或不好好上課的時候,我就提醒他們,他們就自動自發了。
我家小孩在意的點還有像是想要娶漂亮老婆,
我就藉此提醒他們生活習慣、禮儀、態度的重要。
我家附近有一個非常大的房子,有高高的圍牆,有次他們問我那是什麼
因為剛好正在跟老公聊天聊到有錢人,我半開玩笑地說,那是有錢人的牆壁。
他們就問我怎樣才能變成有錢人,
就趁著這個機會,從生活態度、學習、待人處事、品德等等告訴他們觀念。
當然也明確讓他們知道不是做了就會變成有錢人,這些都只是基本觀念。
後來他們每次看到有錢人的牆壁,就會說他們要好好努力成為有錢人....
當然很多東西他們聽不大懂,但是我還是會說,多聽幾次、慢慢長大後,
就會越來越懂。
自然後果法我有時會用,但是只限於後果在容忍範圍內的事
比如說玩到不想吃正餐,我會先跟他們說等一下時間不對沒有東西可以吃,
現在不吃等一下會餓扁。如果他們選擇不聽,等一下他們就自己知道肚子真的會餓了。
幾次之後我叫他們吃就會吃。因為不聽媽媽的話每次都沒好事。
但是這個要說得準,所以我只會用在我對後果有把握的事。
不確定是不是大多的小孩都這樣,不過我家小孩蠻喜歡被稱讚「長大了」
我讓他們自己挑衣服拿衣服、自己換裝,早上很輕鬆,他們會自己穿戴好
他們從還沒辦法自己換衣服到可以的中間,有一點進步(就算穿反)
我就會稱讚他們好像大小孩喔,長大了喔,快要像大人一樣了
久而久之他們就越來越熟練,我就越來越輕鬆了。
我家是偽單親,不確定這跟從頭到尾都很一致有沒有關係,
但我覺得到目前六歲為止,雖然他們真的超皮,但越大越懂事越好教道理。
(但每天跟他們鬥智我頭髮都白了)
加減參考看看,如果有合用的不妨試試看吧。
※ 引述《rimadyl (NSAID)》之銘言:
: 前情:
: 大寶4歲小寶近3歲,上學半年多,從出生到上學的前半年幾乎是我一打二24小時帶大的(
: 爸爸大夜),大寶高需求高敏感,小寶天使不過正進入反依底帕斯時期比較喜歡爸爸。
: 最近準備轉換跑道,爸爸離職在家準備前製作業,而爸爸其實很強,一打二絕對沒問題,
: 脾氣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一直都很放心讓爸爸有時間就自己處理孩子,只是相對的爸爸控
: 制欲也非常強,最近出現了一個手法我不知道該不該認同:
: 他做了許多的表格,孩子只要晚餐吃完/早上起床不生氣/自己換衣服/自己收書包之類的
: ,有完成就蓋章,積滿表格可以換糖果,我可以理解讓孩子有動力去做的出發點,不過我
: 自己卻在掙扎:這不就是賄賂?不是內發性的動機日後也無法持久,真的好嗎?
: 以往這些事情我都會要求,不過就是一邊陪伴一邊唸一邊告知(威脅?)自然後果:飯後
: 水果不能吃/上學遲到不能去戶外教學/學校發的獎勵章不能蓋/肚子會餓之類的,而尤其
: 不吃東西這事我看超開,反正我煮你不吃就不吃,早餐不吃到學校也已經沒有時間吃就直
: 接餓到中午,來不及等下出門就嘴臭臉髒衣服穿翻去學校等同學提醒你,雖然每天唸這些
: 事情媽媽自然會厭煩,但我很阿q的覺得長大把這些事情的後果內化後,就不用再唸了,
: 現在出現一個我不是非常認同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這些「本來就應該做」的日常常規,
: 即使我都是在旁邊吃雞排看戲爸爸管我就不插手的那個人,還是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剝奪
: 小孩自己面對後果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華人社會中常見的無動力被動學習者?
: 雖然這鼓勵實施了三天了,小鬼們還是一樣每天賴床每天不換衣服不吃早餐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120.1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840359.A.3A7.html
> -------------------------------------------------------------------------- <
作者: rimadyl (NSAID)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Fri Oct 19 00:05:02 2018
唉,基本上看到黑影就開槍這點我是不意外也就不解釋了,
我的點在標題就已經寫清楚:
[萬事獎勵]
在上了一些醫事再教育學會&阿德勒學會&小型工作坊之後
從專業兒心醫師/諮商師/現任中小學輔導老師的交流中得到的心得
就是現在孩子普遍內發動機低落,因為獎勵和讚美太浮於表面
連寫個聯絡簿都有人拿手機出來拍,沒個人獎勵就拒絕參加班級競賽
雖然我只是兩個孩子的媽,並沒有教育現場經驗,
但我也認同動機應該是內化內發而不是[甚麼都要有獎勵]
代幣制度不是不好,原本也是和蒙式一樣用來矯正精神心理狀態異常的病患
最後被用在行為導正效果的確是立竿見影沒錯,
不過我是不知道我的原文和回文中哪裡看得出[我反對任何的獎勵]
恩扣帽子大家都很會啦,總之對我個人的評論本來就不是重點,
有人認為早上常規無法建立[就只是]因為沒有運動而放電不足
如此武斷的評論,在我接觸諮商或阿德勒的領域中都是不適當的
這點我已經跟兒心醫師和諮商師討論過我家作息,
他們評估認為運動量是足量的,依孩子的氣質不同,太累也不見得有益
所以我會強力解釋[運動和作息不是我家孩子問題的原因]
哇解釋變成辯解耶,這不行那不行,這個板存在的討論交流意義在哪裡啊?
如果今天獎勵制度變成[晚餐吃完一起去騎車]
我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因為不是物質而是活動性獎勵
如果今天集點制度基於[起床自己換衣服集滿可以去同學家玩]
我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因為那是孩子一直想要進行的交流
糖?平均一個禮拜可以吃到兩次糖的我家,孩子沒有動力去換阿
從各位學姊的經驗中,我必須先理解[這個年紀對自然後果一知半解]
而再去翻了上課筆記,發現自己對於[以獎勵建立常規]如此不安的原因
1.爸爸自行擬定了整個制度,沒有和孩子討論他希望的獎勵和執行目標
孩子根本不知道這個計畫是為了讓他知道[早上起床自己換衣服吃早餐]是應該的
2.大寶的問題是高需求高敏感,以前早上都只有媽媽一個人處理全部瑣事,
沒有爸爸可以依賴,所以必須在媽媽爆發之前配合一下
只要媽媽有陪在旁邊,出張嘴她基本上就可以把事情做的不錯
現在多了個爸爸,媽媽就會去處理其他雜事而不是陪她
整個家重新適應新的工作分配其實可以再多給一點時間
3.雖然還無法判定adhd與否,但大小寶這種稚齡幼兒除了不懂自然後果
更可能不懂延遲獎勵,失去耐心我天天看的到
目標物那麼小又那麼遠,這個年紀的孩子更需要立即性的獎勵
[自己整理書包可以蓋章喔][我才不要,很無聊]
今天這種對話就出現兩次了,我也只能繼續鼓勵
4.目前我自己有使用獎勵制度的也是[自己睡小床]
但前提是孩子有做得到的能力,她也知道她做的到了,
獎品是學校一個月一次的戳戳樂和上台表揚,這個部分是她非常樂於努力的
但是爸爸的回歸家庭造成大寶又回到需要爸爸陪睡的狀態,
我努力了大半年的成果又被歸零,也許因為這樣我也對爸爸的行動感到不安
5.正加強也好,代幣制度也好,很抱歉我用了賄賂這個不當用詞
定義是[以好行為取代壞行為]
孩子現在沒有壞行為阿,是懶得做好行為
難怪沒用阿,孩子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陪伴,也沒有她想要的獎勵
到今天還是一樣得一直念才能順利上學,
目前我不會阻止這樣的代幣制度,我也想看看也許某天會突然有用
但我個人不會考慮用這個手法去建立常規
正加強負回饋這些原理相信大部分媽媽都懂,但應用上我不認為可以那麼隨便
包括工作是不是社會責任,我認為是,不然幹嘛一直試圖減少尼特族
我自己是長時間在做社會服務,賺不了大錢是真的
我也不會教孩子讀書是為了好工作以後賺大錢這個觀念,這是個人選擇
因為擔心adhd,正向行為介入我上過好幾次課了,
只是想表達[獎勵]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麼短視近利
就像打罵一樣,效果一樣是立即的,但最快不代表最好
我不敢說碎念(或應該說是持續解釋和口頭鼓勵)是最好的方法,
但手法本來就沒有最好,各位也都說了,以個體的狀況且戰且走
對於教養,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期待更多的指教和交流,這對常常沒步的媽媽我真的很寶貴
雖然很多事情長大就好了,我也好想知道甚麼時候可能會好啊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149.1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878704.A.2F1.html
> -------------------------------------------------------------------------- <
作者: irisvivi (沁)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Fri Oct 19 00:11:42 2018
我兒子是典型的高敏感小孩,他從半夜哭起來二三十次(每天)到現在五歲終於偶爾會一
覺到天亮了。所以加油~再撐個一年左右可能就可以解脫了!
我想說每個方法都要看小孩的氣質去調整,我以前也是覺得不能威逼利誘小孩,應該讓他
們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也許對一般孩子來說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奈何我的對手是我兒子
,我兒子認定的事情很難改變,他的堅持度和毅力非常高大人根本比不過他(目前最久到
一個半小時媽媽先投降了,還不是偶爾一次而已可能是一天很多次),他在意的點永遠就
是那幾個,換言之就是其他生活的一切他都不在意,要用自然後果根本不可能,因為造成
的後果對他一點影響都沒有,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什麼同儕影響老師教訓生病感冒餓肚
子,自然後果的回報根本都在我身上啊......最後我能採取的措施就是用他在意的事情趨使
他去完成並維持一個正常小孩的日常生活(像是吃飯、喝水、洗澡、上廁所、上學),我
原本也很擔心這樣他長大都沒有內在動力了怎麼辦? 後來想想我還是必須撐過這段時間
才有以後啊!!
上星期我才和兒童精神科醫師聊過這個問題,我說我知道威逼利誘不好,但是現在不這樣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帶小孩了,醫師說基本上不要用物質當獎勵就沒關係,比方可以用陪你
玩uno十分鐘,這種用親子互動當獎勵是最好的。然後還是先以能夠維持家長穩定情緒最
重要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213.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879105.A.3CA.html
> -------------------------------------------------------------------------- <
作者: hsiaolan (hsiaolan)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Fri Oct 19 09:04:11 2018
※ 引述《rimadyl (NSAID)》之銘言:
: 前情:
: 大寶4歲小寶近3歲,上學半年多,從出生到上學的前半年幾乎是我一打二24小時帶大的(
: 爸爸大夜),大寶高需求高敏感,小寶天使不過正進入反依底帕斯時期比較喜歡爸爸。
: 最近準備轉換跑道,爸爸離職在家準備前製作業,而爸爸其實很強,一打二絕對沒問題,
: 脾氣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一直都很放心讓爸爸有時間就自己處理孩子,只是相對的爸爸控
: 制欲也非常強,最近出現了一個手法我不知道該不該認同:
: 他做了許多的表格,孩子只要晚餐吃完/早上起床不生氣/自己換衣服/自己收書包之類的
: ,有完成就蓋章,積滿表格可以換糖果,我可以理解讓孩子有動力去做的出發點,不過我
: 自己卻在掙扎:這不就是賄賂?不是內發性的動機日後也無法持久,真的好嗎?
我兒子4歲半。在我兒子快4歲多的時候,我老公也曾經提過是不是要用集點的方式去
鼓勵兒子的正向行為(他因為看到同事的三歲兒子就是這樣教導的,覺得似乎很好用)。
我當時第一時間就打槍他了,因為我們兒子的個性急,而且小小年紀事情還無法想得
那麼遠,這種集點累積獎勵的方式是超出他理解的。
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是在國小的時候才試過集點制,但也僅執行了一個暑假就沒用
了。我認為所有的方法都有時效性,也有階段性,彈性地使用與變通很重要。
目前我也是會用獎勵的方式去鼓勵兒子的正向作為,但是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切換。
舉兒子自己吃藥為例。
他四歲以前吃藥都是要用軟糖安撫,乖乖吃藥就有一顆乖乖軟糖可以吃。由於平常我不
太讓他吃糖,所以這個交換對他來說很重要,而且我會拿出軟糖放在他手中,讓他看著
軟糖而得到吃藥的"信心"XD 要是病程太長了,偶爾會加碼兩顆軟糖給他打氣。
其實這招用了快一年就沒用了,兒子後來也不太討糖吃,但吃藥也不會那麼抗拒。
但過了四歲之後,糖果對他的吸引力也突然降低,小玩具成了他的心頭好,所以我前一
陣子陸續買了兩組戳戳樂給他,鼓勵他天天能夠不吵不鬧地上學、生病了好好吃藥。
一組戳戳樂35洞,兩組共70洞,但還沒戳完,我兒子慢慢地也就習慣上學,自己會主動
吃藥,有時我會很誇張地稱讚他,又親又抱的,轉移他對戳戳樂的注意力,他近來也就
慢慢地不主動討了。
對我來說,不論是糖果、餅乾、玩具這些獎勵都是必要的手段,才四歲的孩子是需要
一些他們能理解的方法才能內化我們期待他們學會的事情,而這些獎勵也能給足他們
需要的安撫感,而一但不再不安了,就會去做該做的事情了。
而我是用平日多觀察,以及仰賴對兒子的直覺,去判斷甚麼對他有用,甚麼時候我可
以慢慢抽離物品上的獎勵,用其他的方式去對待。
: 以往這些事情我都會要求,不過就是一邊陪伴一邊唸一邊告知(威脅?)自然後果:飯後
: 水果不能吃/上學遲到不能去戶外教學/學校發的獎勵章不能蓋/肚子會餓之類的,而尤其
: 不吃東西這事我看超開,反正我煮你不吃就不吃,早餐不吃到學校也已經沒有時間吃就直
: 接餓到中午,來不及等下出門就嘴臭臉髒衣服穿翻去學校等同學提醒你,雖然每天唸這些
: 事情媽媽自然會厭煩,但我很阿q的覺得長大把這些事情的後果內化後,就不用再唸了,
: 現在出現一個我不是非常認同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這些「本來就應該做」的日常常規,
: 即使我都是在旁邊吃雞排看戲爸爸管我就不插手的那個人,還是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剝奪
: 小孩自己面對後果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華人社會中常見的無動力被動學習者?
: 雖然這鼓勵實施了三天了,小鬼們還是一樣每天賴床每天不換衣服不吃早餐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0.24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9911053.A.572.html
> -------------------------------------------------------------------------- <
作者: zeoki (我找到我的翅膀了)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Sat Oct 20 15:00:39 2018
我通常建議家長分為必要或非必要(超過能力)
必要(合能力)做的事項不給多的獎勵誘因
非必要(超過能力)的事項給獎勵誘因
有點像是業務員有底薪與獎金的概念
因為我的學生特殊兒居多
上學校的課程是沒有獎勵
但上我的課程因為是多的練習,其實對孩子而言也是滿累的,所以有獎勵機制。
此外,這件事情如果有點超出孩子現有的能力,那是可以給與獎勵的
舉例來說,我幼兒園時,其實情緒控制有點障礙。
很容易暴走,會因為過多的正義感而揍人罵人。
所以,我媽用張雨生和牛肉乾當誘因
如果我可以不暴走一個月,就帶我去看露天演唱會。
拼了命在忍耐,幼兒園老師也在我要暴走時,提醒我"張雨生/牛肉乾"...
的確,不打人是應該的,但對當時的我是要拼命控制情緒,不容易的。
這年頭不是每個孩子都動機充足呀。
很多孩子都動機不足= =....
因為動機不足,所以任何事情都不太願意嘗試。
先給外在動機再內化成內發動機也是可能的。
至少我某個學生從學ㄅㄆㄇ換獎品
進化到要學會ㄅㄆㄇ來看懂某本火車書
但一開始沒有使用換獎品策略時
死都不學。
但現在已經不常使用換獎品的策略
因為已經不太需要了。
他開始發現學會認字學會ㄅㄆㄇ的好處了
有些兒童是很容易有動機的
但也有很多兒童是動機極為不足
本來就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
但無論是什麼狀況,大概只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你要說話算話。這才可以成為被信任的父
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81.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40018842.A.478.html
> -------------------------------------------------------------------------- <
作者: cateran (雲川閒步)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教養] 自然後果vs萬事鼓勵
時間: Tue Oct 23 15:17:21 2018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三四歲的小孩跟青少年甚至成人
的教育方式混為一談
基本上三四歲的小孩和 七八歲 十幾歲的小孩
就心智狀態來說根本就是不同的生物
你要他們理解"自然後果"基本上很困難
所以即時的獎勵是必須的
(但我也覺得給糖果很糟糕啦
我寧願給小孩玩電動訓練動態視力跟手眼協調)
不然你就是要有強大的說故事能力之類的
我看過有家長帶小孩吃飯 小孩都吃很快
因為他會小孩一邊吃一邊講故事
小孩停下不吃 故事也停下不講
小孩不洗澡就講一個喜歡吃臭小孩的怪獸的故事
小孩就可以開開心心去洗澡
當然小孩精得很 同一個故事講兩三次就沒用了
要多多變化 但這也是帶小孩的樂趣
其實很多事情對小孩來說都只是情緒問題
(其實大人也是)
只要情緒對了 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好
你說的中小學學生內發動機低落那是不同的問題
可能是生活環境太好 從小豐衣足食
也可能是家庭環境太差 養成習得的無助感
這兩種情況都會讓人覺得不管怎樣生活都不會有所改變
然後學校教學又如此無趣
當然就內發動機低落 因為就是內發動機低落
※ 引述《rimadyl (NSAID)》之銘言:
: 唉,基本上看到黑影就開槍這點我是不意外也就不解釋了,
: 我的點在標題就已經寫清楚:
: [萬事獎勵]
: 在上了一些醫事再教育學會&阿德勒學會&小型工作坊之後
: 從專業兒心醫師/諮商師/現任中小學輔導老師的交流中得到的心得
: 就是現在孩子普遍內發動機低落,因為獎勵和讚美太浮於表面
: 連寫個聯絡簿都有人拿手機出來拍,沒個人獎勵就拒絕參加班級競賽
: 雖然我只是兩個孩子的媽,並沒有教育現場經驗,
: 但我也認同動機應該是內化內發而不是[甚麼都要有獎勵]
: 代幣制度不是不好,原本也是和蒙式一樣用來矯正精神心理狀態異常的病患
: 最後被用在行為導正效果的確是立竿見影沒錯,
: 不過我是不知道我的原文和回文中哪裡看得出[我反對任何的獎勵]
: 恩扣帽子大家都很會啦,總之對我個人的評論本來就不是重點,
: 有人認為早上常規無法建立[就只是]因為沒有運動而放電不足
: 如此武斷的評論,在我接觸諮商或阿德勒的領域中都是不適當的
: 這點我已經跟兒心醫師和諮商師討論過我家作息,
: 他們評估認為運動量是足量的,依孩子的氣質不同,太累也不見得有益
: 所以我會強力解釋[運動和作息不是我家孩子問題的原因]
: 哇解釋變成辯解耶,這不行那不行,這個板存在的討論交流意義在哪裡啊?
: 如果今天獎勵制度變成[晚餐吃完一起去騎車]
: 我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因為不是物質而是活動性獎勵
: 如果今天集點制度基於[起床自己換衣服集滿可以去同學家玩]
: 我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因為那是孩子一直想要進行的交流
: 糖?平均一個禮拜可以吃到兩次糖的我家,孩子沒有動力去換阿
: 從各位學姊的經驗中,我必須先理解[這個年紀對自然後果一知半解]
: 而再去翻了上課筆記,發現自己對於[以獎勵建立常規]如此不安的原因
: 1.爸爸自行擬定了整個制度,沒有和孩子討論他希望的獎勵和執行目標
: 孩子根本不知道這個計畫是為了讓他知道[早上起床自己換衣服吃早餐]是應該的
: 2.大寶的問題是高需求高敏感,以前早上都只有媽媽一個人處理全部瑣事,
: 沒有爸爸可以依賴,所以必須在媽媽爆發之前配合一下
: 只要媽媽有陪在旁邊,出張嘴她基本上就可以把事情做的不錯
: 現在多了個爸爸,媽媽就會去處理其他雜事而不是陪她
: 整個家重新適應新的工作分配其實可以再多給一點時間
: 3.雖然還無法判定adhd與否,但大小寶這種稚齡幼兒除了不懂自然後果
: 更可能不懂延遲獎勵,失去耐心我天天看的到
: 目標物那麼小又那麼遠,這個年紀的孩子更需要立即性的獎勵
: [自己整理書包可以蓋章喔][我才不要,很無聊]
: 今天這種對話就出現兩次了,我也只能繼續鼓勵
: 4.目前我自己有使用獎勵制度的也是[自己睡小床]
: 但前提是孩子有做得到的能力,她也知道她做的到了,
: 獎品是學校一個月一次的戳戳樂和上台表揚,這個部分是她非常樂於努力的
: 但是爸爸的回歸家庭造成大寶又回到需要爸爸陪睡的狀態,
: 我努力了大半年的成果又被歸零,也許因為這樣我也對爸爸的行動感到不安
: 5.正加強也好,代幣制度也好,很抱歉我用了賄賂這個不當用詞
: 定義是[以好行為取代壞行為]
: 孩子現在沒有壞行為阿,是懶得做好行為
: 難怪沒用阿,孩子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陪伴,也沒有她想要的獎勵
: 到今天還是一樣得一直念才能順利上學,
: 目前我不會阻止這樣的代幣制度,我也想看看也許某天會突然有用
: 但我個人不會考慮用這個手法去建立常規
: 正加強負回饋這些原理相信大部分媽媽都懂,但應用上我不認為可以那麼隨便
: 包括工作是不是社會責任,我認為是,不然幹嘛一直試圖減少尼特族
: 我自己是長時間在做社會服務,賺不了大錢是真的
: 我也不會教孩子讀書是為了好工作以後賺大錢這個觀念,這是個人選擇
: 因為擔心adhd,正向行為介入我上過好幾次課了,
: 只是想表達[獎勵]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麼短視近利
: 就像打罵一樣,效果一樣是立即的,但最快不代表最好
: 我不敢說碎念(或應該說是持續解釋和口頭鼓勵)是最好的方法,
: 但手法本來就沒有最好,各位也都說了,以個體的狀況且戰且走
: 對於教養,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 期待更多的指教和交流,這對常常沒步的媽媽我真的很寶貴
: 雖然很多事情長大就好了,我也好想知道甚麼時候可能會好啊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4.104.145.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40279043.A.9E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