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頂的小燈籠-蘭嶼蘋婆
當盛夏的酷暑逐漸淡出人們生活印象的舞台之後,雖然一天之內的日夜溫差加大,但對於天地萬物來說,感官卻也在某些時間點裡有了比較舒適的感受。
對於那些幾乎終生固著不動的植物來說,對於這樣的氣候變化特別敏感,不少種類甚至在此時綻放花朵,讓天地之間呈現出一片十月小陽春的繽紛景象。在這農曆即將前進到十月的時候,科博館植物園中有許多植物默默地綻開出花朵,等待與有緣人進行一場多情的邂逅。
植物園蘭嶼區的步道旁,幾棵枝幹粗壯的大樹頂端的濃綠中出現了幾團土黃色的東西。如果您願意停下腳步仔細觀察,您會發現,原來這些土黃並不是頑皮的孩童扔到樹梢的泥土,而是許多細細的小花。
這幾棵開花的大樹是「蘭嶼蘋婆」,也被稱為「臺灣蘋婆」或「紅頭蘋婆」,野生的植株在臺灣地區只有離島的蘭嶼及綠島可以看見,不過它並不是只產於臺灣,菲律賓也有分佈,這幾年在臺灣本島的許多公園綠地裡也都可以看見。這種植物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Sterculia是由羅馬神話中掌管廁所的神Sterculius之名締造而來,這是因為這個屬中不少種類的花會有強烈的惡臭,過去每逢開花時期幾乎都會登上新聞版面的掌葉蘋婆(Sterculia foetida L.)正是成員之ㄧ。種小名ceramica則是「陶器的」、「黏土的」的意思。
對於「蘋婆」,人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它那成熟時紅豔無比的果實。但如果仔細觀察它的花,可以發現雖然體積小,但造型卻十分可愛,一個一個就像是精緻的燈籠。拾起地下的落花來看,可以發現裡面竟然沒有花瓣,那些看起來像燈籠面的構造都是長滿星狀毛的萼片。除此之外,它的小花有些是單性的雄花,有些是雌花,還有些則是兩性花,這種雜性花的現象也值得您好好去觀察比較。
「蘭嶼蘋婆」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在原產地大多分布在靠近溪谷的光照充足之地。從本館植物園樹下那些生長茂盛的小苗來看,似乎它常適應臺中都會區裡的環境。有機會您也可以試著在比較開闊的土地中種上一棵,它那紅豔豔的果實不只人類喜歡,鳥兒們也很喜歡採食果實裂開後所呈現的烏黑種子。除了做為園景觀賞樹之外,種了它還可以與鳥兒們分享大地的豐饒呢!
蘋婆種子種植 在 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週市集新產品"蘋婆"開賣囉~!
你知道甚麼是"蘋婆"嗎?
蘋婆,梧桐科常綠喬木,又稱“鳳眼果”,
葉成椭圆形;初夏開花,無花冠,花萼粉红色,圓锥花序;
果實分為四五個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種子可供食用,種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
原產於中國、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在中國廣東以南常植栽為庭院樹,木材輕韌,可製器具。
廣東習俗中蘋婆果實是七姐誕的祭品,若沒有便會用假蘋婆果實代替。由於蘋婆年產量少,加上祭祀習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種植的果園,只有零星種植。
相關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whoismyluck/whoismyluck/1697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