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在家補點好玩的威士忌故事&小知識吧🧐
這支威士忌 “碧AO” (唸作”啊歐”)
可以從大名鼎鼎的響Hibiki 開始說起🥇
他們師出同門
都出自三得利Suntory首席調酒師福與伸二先生之手
但響是用日本威士忌基酒表達日本風
碧卻是以全世界五種不同威士忌表達日本風
想必難度是更上一層樓
這概念
對葡萄酒世界的人而言
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一支酒能認識世界威士忌產區的風味
#響Hibiki跟碧AO有什麼不一樣
#Suntory
1:08 葡萄酒達人萊特覺得不可思議的威士忌做法
2:27 Hibiki 響的首席調酒師親自操刀
2:58 品飲時間(一)~愛爾蘭威士忌風格
4:27 與福與伸二先生碰面的經驗
5:30 品飲時間(二)~美國波本威士忌風格
6:40 品飲時間(三)~蘇格蘭威士忌的感覺
7:00 蘇格蘭威士忌與日本威士忌的差異
8:03 品飲時間(四)~ 加拿大威士忌風味來了
8:20 品飲時間(五)~原來有山崎Yamazaki在裡面
#碧AO
https://youtu.be/bsCwwRjHpU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威士忌5大產區 一次搞定【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3課】 關於威士忌產區,你多多少少聽過一些。 你或許聽過高地(Highlands),可能知道斯貝賽(Speyside),也可能聽聞過近幾年來越來越火紅的艾雷島(Islay),但你了解這些產區背後,各自代表了什麼樣的威士忌風格嗎?而這...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的推薦目錄: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消費者需不需要知道那麼多?-《威士忌雜誌》第44期
答案是:不需要!
這也就是為什麼威士忌的規範-我指的是大部分酒友都很熟悉的蘇格蘭威士忌法規,雖然製作時仍有種種要求,但酒標上只簡單的要求一定得標註這支酒的類型(單一麥芽、調和麥芽等五大類),不需要告訴消費者使用的穀物、酵母菌和水源,也不必透露橡木桶種類、尺寸或填裝次數,有沒有添加焦糖著色、是否經冷凝過濾,甚至生產的酒廠、產區、熟陳時間等等,通通都不必講。顯然立法機構認為除了與價格相關的必要資訊,如容量、酒精度及裝瓶地址之外,其餘都可以由消費者「盲飲」後,根據風味喜好來決定買不買單。
酒友們對於上段說明會不會感覺奇怪?這些資訊不是我們習以為常,且認為理所當然的嗎?沒錯,一般酒廠、酒公司或裝瓶商在設計酒標時,凡是有利銷售且合乎法規,通常都會標上酒廠名稱、酒齡、橡木桶尺寸、種類或使用方式等,如果是非冷凝過濾也沒添加著色劑,更要清楚宣揚。其道理也明白,消費者仍需要一些資訊來作為購買準則,舉個鮮明例子,過去曾因存酒不足而讓無酒齡標示的NAS大行其道,但酒廠加足馬力生產後,立即更換包裝用力彰顯酒齡數字,無非是酒齡在消費者心目中與酒質存在正比關係。
我於修撰《新版威士忌學》的橡木桶部分章節時,對於「消費者需不需要知道那麼多」的問題尤其有感。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任何場合談論起酒款,橡木桶的說明已經是標配,酒友們只要稍微認真,大概都能對波本桶、雪莉桶琅琅上口,甚至其他較稀有的波特桶、馬德拉桶、貴腐酒桶或水楢桶,以及各式各樣的葡萄酒桶都略知一二。部分酒款或許還公佈調和比例,如著名的麥卡倫Edition系列,或是布萊迪的經典來迪,成為鑽研有術的酒友喝酒之餘討論的重點。
不過橡木桶沒那麼簡單,大家應該知道波本桶是全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使用量最大的橡木桶吧?但是幾乎不會知道是由哪間酒廠釋出,因此也就不清楚過去曾裝過哪種波本威士忌和裝了多久,更不會知道橡木桶的製作方式,如橡木採收後是採用自然風乾或人工風乾?風乾時間多長?烘烤木板時採用明火、紅外線還是高溫蒸氣?烘烤、燒烤的溫度和時間?
舉格蘭傑的設計師桶為例,比爾博士曾解釋橡木來自密蘇里州的Ozarks的背陽林區,生長緩慢且毛細孔粗大,因此熟陳時酒液能萃取較多的橡木桶物質。砍伐下來的木材經過2年的自然水洗風乾,去除過多的單寧,而後裁切的木板利用紅外線做15~20分鐘的深度烘烤,再以明火做20~30秒的中度燒烤,目的在於加深熱裂解程度以釋放更多的香草、焦糖、奶油等風味物質,最後再交由傑克丹尼酒廠使用,所以嚴格說來並不能稱為「波本」桶。這些量身訂做的處理,假如比爾博士不說,我們毫無頭緒去追究,自然不會知道這些繁瑣的細節。
酒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網路上搜尋Vicard Cooperage的影片,這間現代化的製桶廠採用軟體控制升溫速率和時間,對橡木桶進行不同程度的烘烤,讓我大開眼界。但回到我的問題,消費者真的需要知道這麼多嗎?知道了對於喝酒有任何幫助?
我的回答如同本文一開始那樣斷然:沒有!想當然爾,我們知道某棵橡樹是砍伐自哪個NE座標又怎樣?但是我聽膩了酒廠-越大的廠越嚴重-長久以來都認為這些細節相互牽扯解釋起來太複雜(麻煩),消費者不需要知道那麼多,所以三緘其口、諱莫若深的搞神秘。但是作為一個認真的消費者,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應該由酒廠酒公司決定,而是消費者,儘管有興趣的人的確不多,不過把握合乎法規的大原則下,公開資訊並不會折損酒廠酒公司的威信,而是加強與消費者的互信-有問必答與問而不答,你認為誰比較容易討得消費者的歡心與喜愛?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 在 風格饕生活 JIA J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威士忌 #皇家禮炮
皇家禮炮21年調和式麥芽蘇格蘭威士忌採用超過21款來自蘇格蘭五大威士忌產區,熟成21年以上的珍貴單一麥芽威士忌調和而成,而稀世調和則結合來自停產酒廠的珍稀威士忌精心炮製。因擁有眾多高年份頂級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的陳年老酒,使得皇家禮炮21年威士忌擁有更豐富也更奢華的風味表現,每種威士忌的風味和諧交融,帶來有如交響樂般的感官盛宴。
這系列優雅的威士忌也將以設計精美、閃耀寶石般光澤的瓷器酒瓶盛裝,讓人聯想到鑲在帝國皇冠上的珍貴寶石;每個酒款用色不同,像是藍寶石瓶身用來盛裝經典調和威士忌、調和式麥芽威士忌使用的是祖母綠瓶身,稀世調和則是採用黑曜岩酒瓶。
此外,全新包裝不會使用絨布套,而是添加插畫風格,透過現代感吸睛的設計,重新打造皇家禮炮21年的新風格。全新包裝與知名的冰島插畫藝術Kristjana S. Williams合作,整體風格不只象徵皇家禮炮的全面革新,也以視覺化呈現蘇格蘭威士忌未來精彩、奇妙的發展方向;插畫靈感來自位於倫敦塔的英國皇家動物園,西元13世紀由約翰王建立,內有60多種動物,從此也開啟了歷代國王與女皇豢養異國動物的悠久傳統。
插畫的故事元素,就像劇場的紅色布幕一樣,創造揭曉時的驚奇效果;畫作以英國皇家動物園為主題強化品牌歷史,畫中蘊含著與皇家禮炮威士忌工藝相關的元素,包括位於山丘綿延蘇格蘭斯佩賽的蒸餾酒廠,以及皇家禮炮的橡木桶,珍貴的酒液會在此存放21年,還有可汲取純淨蘇格蘭水源,好用來蒸餾酒的河床。
他們這樣看
皇家禮炮的首席調酒師Sandy Hyslop如此形容綠瓶調和式麥芽威士忌,「就像演奏交響樂一般,每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各司其職』,在互補並增強彼此獨特的風味之餘,最終也和諧交融。在品飲時,香甜豐富的口感,加上細微的香料風味,絕對能讓飲者感受到這款威士忌的奇妙之處。」
皇家禮炮行銷總監Mathieu Deslandes強調,「這是品牌前所未有令人振奮的時刻,大膽的新包裝與全新加入21年系列的調和式麥芽威士忌,讓我們為蘇格蘭威士忌樹立新標準。」
皇家禮炮也有品牌「調香師」Barnabé Fillion,他加入皇家禮炮擔任品牌創意總監,他說,「我認為人們必須用嗅覺去探索威士忌。威士忌就和香水一樣,是時間與各種元素巧妙煉製出如此繁複的藝術品。」
皇家禮炮21年調和式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將從7月起在全球市場販售,綠色皇家禮炮21年調和式麥芽威士忌的建議售價為3,380元,藍瓶皇家禮炮21年調和式威士忌建議售價2,980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禁止開車🈲️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amp/story/7187/3934931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 在 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威士忌5大產區 一次搞定【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3課】
關於威士忌產區,你多多少少聽過一些。
你或許聽過高地(Highlands),可能知道斯貝賽(Speyside),也可能聽聞過近幾年來越來越火紅的艾雷島(Islay),但你了解這些產區背後,各自代表了什麼樣的威士忌風格嗎?而這些風土條件迥異的產區,又如何影響著威士忌熟成?在這些主要產區當中,哪些酒廠的威士忌最具代表性?
我們請到威士忌達人學院首席顧問林一峰,在影片中一一細說分明。
(製作/撰文:高婉珮,攝影:楊弘熙.林先本)
【警語: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飲酒過量,害人害己。未成年請勿飲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1wA5JsYlgY/hqdefault.jpg)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 在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與風格--酒訊社長、EZBAR酒瓶到執行長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酒訊社長、EZBAR酒瓶到執行長吳志彥要來傳授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 與風格。想知道更多品酒知識千萬別錯過本月小花樂活特輯。 ... <看更多>
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 在 認識蘇格蘭威士忌五大產區-道格拉斯蘭恩品酒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道格拉斯蘭恩(Douglas Laing & Co.)獨立裝瓶廠於1948年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以將最好的蘇格蘭威士忌行銷到全球為最大目標與理想。如今傳承至第三代,仍秉持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