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博—大家來分享一下作為女孩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學會的「求生技能」」
另:【男性暴力】&【強暴玩笑】&【Not all men】
柿子挑軟的吃是中華標準。#這告訴我們在台灣你一定要夠大尾才能活得好
➡【天生殺人狂?兒童/青年殺人與基因有關】
➡【到底什麼時候男權主義者要關心男性暴力的議題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94757957330948&id=584986081641475
【#小端網絡觀察:藏族網紅 #拉姆 遭前夫潑汽油致死,微博網友呼籲 #拉姆法案 反遭噤聲】
「拉姆回家養傷沒幾天,唐某找來,跪下來重重地磕頭,認錯悔恨,發誓自己以後再也不動手了。見拉姆不為所動,他變得憤怒而瘋狂,他拿著菜刀架在小兒子脖子上,『不復婚我就殺了他!』」
「拉姆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從男權社會的要求來說,他不花男人錢,沒有提到彩禮,自己獨立自主賺錢。該生的兒子也生了,兩個。還長得超級漂亮,開朗大方...然而,拉姆一直挨打,一直報警,一直報警,一直挨打,打到住了三個月的院。直到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活活燒死。」
9月14日,來自四川的藏族姑娘拉姆在抖音上直播時,前夫持刀和汽油闖入其家中,並向她潑灑汽油,導致其全身90%的皮膚燒傷,在中秋節前夕(9月30日)不幸去世。拉姆去世後,微博網友發起悼念,並發起#拉姆法案話題,要求反家暴法落地,然而該話題迅速被禁,後多個關於拉姆的話題登上熱搜。據端傳媒記者觀察,截至今日(3日),#拉姆、#拉姆法案、#拉姆去世 等話題指因觸及相關法律而無法顯示。
拉姆今年30歲,常在抖音上發布有關其鄉間生活、在藏區上山採藥等短片,收穫數十萬粉絲。拉姆被前夫燒傷時,正開始在抖音上直播,前夫向拉姆潑去汽油並點燃後,屏幕迅速變為黑色,因高昂的治療費用,家人曾向其粉絲及網友尋求經濟援助,在24小時內籌得100多萬人民幣。
據騰訊「谷雨」報導,拉姆的前夫唐某有多次施暴前科,根據拉姆姐姐的說法,今年五月,唐某用板凳砸在拉姆身上,導致拉姆右臂骨折,是最嚴重的一次家暴。此後,拉姆和前夫協議離婚,兩人婚前育有兩個孩子,離婚後,兩人各獲得一個孩子的監護權。然而,唐某多次要求和拉姆復婚,並威脅若拉姆不復婚,則會「殺害孩子」。拉姆此後同意復婚,然而唐某仍然繼續對拉姆施暴,拉姆離家出走,唐某為找到拉姆的下落甚至打傷了拉姆的姐姐卓瑪。兩人最終離婚,而法院判決唐某獲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據微信公眾號「侯虹斌客廳」的文章「『完美受害者』拉姆」,拉姆被燒傷後,在醫院ICU深度昏迷了13天,「整個人都是焦黑的,除了燒傷,還有六七處刀傷,額頭上的傷處深可見骨。」而唐某對拉姆的家暴也是不斷升級:「從唐某只在自家家裡打拉姆,發展到在街上打,在聚餐時打,沒有人表示反對,拉姆父親也不敢管。」目前,該公眾號文章傳閱量超過十萬。
拉姆的遭遇和離世在中國互聯網引起極大迴響。網友質疑,為何唐某前科累累,然而警察仍不介入,甚至法院在兩人離婚時,判決唐某獲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婦聯法院幹什麼去了」「為什麼多次報警無用???為什麼還要把家暴說成『清官難斷家務事』?!還要多少悲劇???!」「追究不執法和稀泥的公安局責任」「家暴報警警察為什麼不幫幫她?結婚以後的人連公民權利都沒有了嗎?」
「孩子還判給了潛在殺人犯??!!」「儘管是個家暴男,法院但從經濟角度考慮還是把孩子判給男方,這肯定讓男方覺得自己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支持,包括可以繼續用孩子威脅女方,法官難道沒有責任?」
網友質疑,在處理家庭暴力時,公檢法往往以「家事」為由,從輕處理,實際上是縱容家庭暴力。「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不要說是家暴,犯罪憑什麼因為家庭關係就可以一句帶過」「為什麼暴力要戴上『家』的帽子?暴力就是暴力,陌生人面對暴力襲擊怎麼處理就應該怎麼處理啊。」「家庭暴力就不是暴力?法律讓女人何以為家?」
「為什麼親密關係之下產生的暴力行為在法律上可以得到寬容和理解?難道不應該罪加一等嗎?這明明就是一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甚至還有對拉姆全家的殺人未遂,當婚姻成為犯罪的保護傘又有多少人深陷苦海?如果說道德無法約束,那法律至少可以成為底線,連法律都不能伸張正義,那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呢?」
網友發起「拉姆法案」話題,強烈要求將家暴立法,保護家暴中的受害者:「我想知道,家暴為啥不判刑呢,哪怕10年也行呀」「法律能不能把家暴這個窟窿給補上了?請問研究寫離婚冷靜期的專家們?」
有網友也批評媒體在報導拉姆事件時,仍在強調這是「家庭暴力」,仍持「家事」的說法:「已經離婚了,這是故意殺人,不是家暴!」「什麼叫被前夫縱火燒傷去世??一男子故意殺人不會寫????」「為什麼要叫家暴???!!!暴力就是暴力!!!披上家庭的外殼就可以肆無忌憚了嗎???蟈男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會死性不改!」
而拉姆案並非近日唯一有關前夫向前妻施暴的案件。9月4日,浙江永康有一名女子在微信群稱,在某小區下車時,被前夫拽下車綁架。後來金華警方闢謠,指真相是「該女子被前夫強行帶走求復合,並非網傳的綁架」,並稱已對前夫進行口頭教育,並批評該女子在微信群散佈虛假信息。有網友質疑:「強行兩個字?不是違背個人意願嗎?」「強行帶走不是綁架?合著就陌生人強行帶走是綁架咯?狗屁不通。」
9月28日,河南封丘一女子被前夫拽上車失聯,時候涉事車輛從黃河中打撈上岸,車內發現一女性遺體。兩人的女兒向媒體表示,其父親曾向母親要求復婚未果,隨後毆打母親並將母親帶走。有網友將兩次事件相比較,指責金華警方辦事不力:「我記得之前一個新聞女子被前夫綁架報警後,還被警察批評教育」「真相艾特那個聲明被前夫拽上車不是綁架的公安局......」「現在警察幾乎不管『家務事』,婦聯就是擺設。」
有網友也抨擊媒體在報導這類事件時,有淡化事件影響的嫌疑:「為什麼一定要用拽?而且不能說前夫綁架前妻嗎?一定要用女性作主語嗎?被前夫拽上車涉事車不覺得別嘴嗎?綁架前妻涉事車不好嗎?」
有網友重提此前婚姻法中的「離婚冷靜期」:「每次看到這種新聞腦袋就會彈出冷靜期,別說冷靜期了,成功離婚了都這樣對待..」「所以能把離婚冷靜期制度給取消了嗎,冷靜期只會製造更多悲劇」「女孩子們能單身就不要結婚,一個人自由自在的」
而10月1日,中共中央電視台旗下的微博「CGTN記者團」發布微博,報導9月14日,一名印度少女在家附近遭到四名男子輪姦後重傷死亡,當地民眾對警方處理案件手法不滿,各地爆發抗議活動。該微博被網友質疑是借印度為拉姆事件「洗地」,在微博下評論抨擊。
「他們能為了女性而上街就是了不起的。」「至今遊行者,而我們只能在網絡為拉姆以及那些女性受害者呼喊...」「他們能上街遊行,憤怒可以和出口,我嫉妒」「印度都有遊行,都在為女性發聲?可惜,咱們這,同樣的事情,網上罵一天,就沒了。」
圖:網絡截圖
#延伸閱讀
疫期隔離下,她們遭遇了家暴 👉https://bit.ly/2KHfB5z
郭婷:惡在細水長流處——日常暴力與「N號房」 👉https://bit.ly/2QPu2YD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藏族 女孩 拉 姆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端網絡觀察:藏族網紅 #拉姆 遭前夫潑汽油致死,微博網友呼籲 #拉姆法案 反遭噤聲】
「拉姆回家養傷沒幾天,唐某找來,跪下來重重地磕頭,認錯悔恨,發誓自己以後再也不動手了。見拉姆不為所動,他變得憤怒而瘋狂,他拿著菜刀架在小兒子脖子上,『不復婚我就殺了他!』」
「拉姆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從男權社會的要求來說,他不花男人錢,沒有提到彩禮,自己獨立自主賺錢。該生的兒子也生了,兩個。還長得超級漂亮,開朗大方...然而,拉姆一直挨打,一直報警,一直報警,一直挨打,打到住了三個月的院。直到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活活燒死。」
9月14日,來自四川的藏族姑娘拉姆在抖音上直播時,前夫持刀和汽油闖入其家中,並向她潑灑汽油,導致其全身90%的皮膚燒傷,在中秋節前夕(9月30日)不幸去世。拉姆去世後,微博網友發起悼念,並發起#拉姆法案話題,要求反家暴法落地,然而該話題迅速被禁,後多個關於拉姆的話題登上熱搜。據端傳媒記者觀察,截至今日(3日),#拉姆、#拉姆法案、#拉姆去世 等話題指因觸及相關法律而無法顯示。
拉姆今年30歲,常在抖音上發布有關其鄉間生活、在藏區上山採藥等短片,收穫數十萬粉絲。拉姆被前夫燒傷時,正開始在抖音上直播,前夫向拉姆潑去汽油並點燃後,屏幕迅速變為黑色,因高昂的治療費用,家人曾向其粉絲及網友尋求經濟援助,在24小時內籌得100多萬人民幣。
據騰訊「谷雨」報導,拉姆的前夫唐某有多次施暴前科,根據拉姆姐姐的說法,今年五月,唐某用板凳砸在拉姆身上,導致拉姆右臂骨折,是最嚴重的一次家暴。此後,拉姆和前夫協議離婚,兩人婚前育有兩個孩子,離婚後,兩人各獲得一個孩子的監護權。然而,唐某多次要求和拉姆復婚,並威脅若拉姆不復婚,則會「殺害孩子」。拉姆此後同意復婚,然而唐某仍然繼續對拉姆施暴,拉姆離家出走,唐某為找到拉姆的下落甚至打傷了拉姆的姐姐卓瑪。兩人最終離婚,而法院判決唐某獲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據微信公眾號「侯虹斌客廳」的文章「『完美受害者』拉姆」,拉姆被燒傷後,在醫院ICU深度昏迷了13天,「整個人都是焦黑的,除了燒傷,還有六七處刀傷,額頭上的傷處深可見骨。」而唐某對拉姆的家暴也是不斷升級:「從唐某只在自家家裡打拉姆,發展到在街上打,在聚餐時打,沒有人表示反對,拉姆父親也不敢管。」目前,該公眾號文章傳閱量超過十萬。
拉姆的遭遇和離世在中國互聯網引起極大迴響。網友質疑,為何唐某前科累累,然而警察仍不介入,甚至法院在兩人離婚時,判決唐某獲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婦聯法院幹什麼去了」「為什麼多次報警無用???為什麼還要把家暴說成『清官難斷家務事』?!還要多少悲劇???!」「追究不執法和稀泥的公安局責任」「家暴報警警察為什麼不幫幫她?結婚以後的人連公民權利都沒有了嗎?」
「孩子還判給了潛在殺人犯??!!」「儘管是個家暴男,法院但從經濟角度考慮還是把孩子判給男方,這肯定讓男方覺得自己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支持,包括可以繼續用孩子威脅女方,法官難道沒有責任?」
網友質疑,在處理家庭暴力時,公檢法往往以「家事」為由,從輕處理,實際上是縱容家庭暴力。「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不要說是家暴,犯罪憑什麼因為家庭關係就可以一句帶過」「為什麼暴力要戴上『家』的帽子?暴力就是暴力,陌生人面對暴力襲擊怎麼處理就應該怎麼處理啊。」「家庭暴力就不是暴力?法律讓女人何以為家?」
「為什麼親密關係之下產生的暴力行為在法律上可以得到寬容和理解?難道不應該罪加一等嗎?這明明就是一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甚至還有對拉姆全家的殺人未遂,當婚姻成為犯罪的保護傘又有多少人深陷苦海?如果說道德無法約束,那法律至少可以成為底線,連法律都不能伸張正義,那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呢?」
網友發起「拉姆法案」話題,強烈要求將家暴立法,保護家暴中的受害者:「我想知道,家暴為啥不判刑呢,哪怕10年也行呀」「法律能不能把家暴這個窟窿給補上了?請問研究寫離婚冷靜期的專家們?」
有網友也批評媒體在報導拉姆事件時,仍在強調這是「家庭暴力」,仍持「家事」的說法:「已經離婚了,這是故意殺人,不是家暴!」「什麼叫被前夫縱火燒傷去世??一男子故意殺人不會寫????」「為什麼要叫家暴???!!!暴力就是暴力!!!披上家庭的外殼就可以肆無忌憚了嗎???蟈男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會死性不改!」
而拉姆案並非近日唯一有關前夫向前妻施暴的案件。9月4日,浙江永康有一名女子在微信群稱,在某小區下車時,被前夫拽下車綁架。後來金華警方闢謠,指真相是「該女子被前夫強行帶走求復合,並非網傳的綁架」,並稱已對前夫進行口頭教育,並批評該女子在微信群散佈虛假信息。有網友質疑:「強行兩個字?不是違背個人意願嗎?」「強行帶走不是綁架?合著就陌生人強行帶走是綁架咯?狗屁不通。」
9月28日,河南封丘一女子被前夫拽上車失聯,時候涉事車輛從黃河中打撈上岸,車內發現一女性遺體。兩人的女兒向媒體表示,其父親曾向母親要求復婚未果,隨後毆打母親並將母親帶走。有網友將兩次事件相比較,指責金華警方辦事不力:「我記得之前一個新聞女子被前夫綁架報警後,還被警察批評教育」「真相艾特那個聲明被前夫拽上車不是綁架的公安局......」「現在警察幾乎不管『家務事』,婦聯就是擺設。」
有網友也抨擊媒體在報導這類事件時,有淡化事件影響的嫌疑:「為什麼一定要用拽?而且不能說前夫綁架前妻嗎?一定要用女性作主語嗎?被前夫拽上車涉事車不覺得別嘴嗎?綁架前妻涉事車不好嗎?」
有網友重提此前婚姻法中的「離婚冷靜期」:「每次看到這種新聞腦袋就會彈出冷靜期,別說冷靜期了,成功離婚了都這樣對待..」「所以能把離婚冷靜期制度給取消了嗎,冷靜期只會製造更多悲劇」「女孩子們能單身就不要結婚,一個人自由自在的」
而10月1日,中共中央電視台旗下的微博「CGTN記者團」發布微博,報導9月14日,一名印度少女在家附近遭到四名男子輪姦後重傷死亡,當地民眾對警方處理案件手法不滿,各地爆發抗議活動。該微博被網友質疑是借印度為拉姆事件「洗地」,在微博下評論抨擊。
「他們能為了女性而上街就是了不起的。」「至今遊行者,而我們只能在網絡為拉姆以及那些女性受害者呼喊...」「他們能上街遊行,憤怒可以和出口,我嫉妒」「印度都有遊行,都在為女性發聲?可惜,咱們這,同樣的事情,網上罵一天,就沒了。」
圖:網絡截圖
#延伸閱讀
疫期隔離下,她們遭遇了家暴 👉https://bit.ly/2KHfB5z
郭婷:惡在細水長流處——日常暴力與「N號房」 👉https://bit.ly/2QPu2YD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藏族 女孩 拉 姆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分辨藏人
文:薯伯伯
在西藏經常遇到旅客,問我如何分辨某人是否藏人。藏人當然有藏人的樣子,但西藏人本身的輪廓光譜也甚為廣闊,而且與不同民族的混血情況也非罕見,有時隔代遺傳,某些樣貌可能過兩代甚至更長時間才顯現,就會出現較為「非典型」的特徵。
問題是,何為「典型」?來西藏的旅客當中,不少人以為藏人的皮膚都是相對黝黑,每次遇到皮膚較為白晳的藏人,就會毫無節制地對別人的膚色大肆討論。以下的討論話題,都是我親耳聽過不少漢地旅客對藏人所說的:
「你皮膚真好啊!」(然後加上一大堆護膚見解。)
「你皮膚真好啊,跟其他藏族人不同。」
「你這麼白啊,你真是藏人嗎?」
「你這麼白,一點都不像藏民啊!」
還有一句,極度讓人不安及不舒服的一句:「你好漂亮啊,跟其他藏民都不同啊!」讓人不舒服的原因,是因為外地人用自己的狹隘的觀點去概括整個民族。讓人不安的原因,是不少外地人居然缺乏應有的民族敏感度,還不察覺自身這樣一問屬極度冒犯。
我在這裡姑且不討論黑色肌膚給藏人的意義,膚色本身也不應該含有貶義,但若然有人(而且是一大堆遊客),重複又重複向你嘮嘮滔滔地談論你的身體特徵,而且把一個民族的特徵固定在一個不乎實際的範疇,然後又因為你不符合他們心目中的標準,而不停反問你同一個關於膚色的問題,心水清的人,也應該能預估到對方會不高興。
我身邊的西藏朋友,有些女孩子會花錢儘情美白,但藏人普遍對膚色沒有好惡之分。雖然聽起來好像有點矛盾,但有香港人花錢去做手術弄個雙眼皮,不代表她對單眼皮的人有歧視。真正讓藏人反感的,是外地人(主要是漢地來的人)以膚色去將其種族放在一個獨特的框架,就算嘴裡不說,聽著無休止的外觀評語,心裡也不舒服。
有些人堅持說黑色皮膚不是貶義詞,不過舉個例子,正如東亞人的丹鳳眼本身也沒有甚麼負面意思,但若然有個外國人遠遠看到東亞的遊客,便立即用姆指壓著自己眼角,自以為幽默地裝個杏目斜挑的樣子,又或者向別人提起東亞的朋友時,用著自以為完全不帶任何歧視的語氣說「那個斜眼的」,難道就不算冒犯?又或是有個西方老外讚賞東亞人,說:「哇,這個小孩的眼睛真大真漂亮,一點都不像東亞人啊。」你聽到難道就不覺有問題?有些問題本身未必有任何問題,但考慮到民族、政治、歷史等背景,還有不同發問者之間的身份區別,就可以很有問題。有時藏人之間,也會忽然說對方長得像漢人,例如我有次跟父母均為藏人的藏人朋友去色拉寺,售票員以為我朋友是漢人,要他買票,朋友一開口說藏語,對方便說:「哦,你是藏人啊?怎麼長得像個漢人啊?」按當時場景及發問者的語氣及身份,這句就顯得不怎麼冒犯。
只要將心比己,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下,事情往往特別容易明白,可惜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打算從他人的角度去多加考慮。就像走到拉薩中心的八廓街,所有人都是順時針行走,一幫外來者卻偏要大搖大擺地逆時針而行,無視他人的感受。
還有得說,有些外地人指著當地人說對方不像藏人,實情不是對方不像藏人,而是因為外人對藏人的了解不夠深,跟他心目中的形象不符而已。就好像有個外國人,一見到亞洲人的頭髮是啡色,就不停說對方長得跟其他亞洲人不同,其實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說了一大堆,在文章末段提供一個小秘技。萬一你真的不確定對方的民族,好奇想知,卻又不知如何開口問,最簡單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問以下這一句:
「你叫甚麼名字啊?」
如果對方回答的是藏語名字,很可能就是藏人。至於何為藏語名字呢?這個跟辨別樣子一樣,也算是生活經驗。普遍來說,在西藏遇到的人,其名字在中文世界裡較少出現,很大機會就是藏語名字了。
注:西藏人比較少改一個西方的洋名,有些聽起來像是英文名,其實是典型藏語。以下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藏文名(漢字用普通話音譯) ——— 聽錯成別的語言
吉美(Jigme)———Jimmy
丹尼(Ten-nyi,可能是 Tenzin Nyima)———Danny
格尼(Kel-nyi,可能是 Kelsang Nyima)———Kenny
丹諾(Ten-nor,可能是 Tenzin Norgay)———電腦(有人問,是不是因為當時人很喜歡電腦,所以別人叫他做電腦。)
———
照片:相片中的人,我一眼就認得出他們是藏人,因為右邊的是在風轉咖啡館工作將近九年的央金,至於左邊,則是她的父親。攝於藏曆新年。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http://pazu.me/ & http://fb.com/pazukong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