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注意了啊!!!!(#克萊爾)
萊 欣 副作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月2日是Margot Robbie的生日。
你最喜歡Robbie的哪個角色呢?是在《華爾街之郎》(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的粉紅色的拜金主義女神、《大賣空》(Big Short, 2015)的客串、《老娘叫譚雅》(I, Tonya, 2017)的滑冰選手、《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2019)的60年代女神莎朗帝、《重磅腥聞》(Bombshell, 2019)的新進女主播,還是瘋狂的小丑女哈莉奎因(2016, 2020)。
#小明星的成名記
在 2012 年之前,澳洲小女星羅比,尚且默默無名。然後她幸運接到馬丁史科西斯即將拍攝的《華爾街之狼》試鏡通知,角色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拜物主義美女老婆娜歐米。
在這場試鏡中,有兩個小場,一個是與李奧納多吃飯,另一個是與李奧納多吵架。吃飯那場,羅比自覺表現不夠好,於是如果要爭取到《華爾街之狼》的角色,肯定要在跟李奧納多吵架的那場,表現特別突出。
試鏡開始,夫妻吵架,李奧納多咆嘯起來果然很恐怖,臉部猙獰,噴暴髒話,劇本中的羅比,也向李奧納多咆嘯。然後,接下來是李奧納多霸氣地要羅比過來吻他,原本劇本應該是想以親吻當成夫妻吵架的收尾。
.
#人生關鍵三十秒
殊不知,在那試鏡當頭,羅比腦中閃過「我就只有這三十秒鐘的機會,必須創造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不然這輩子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再有這種機會。」
只是,被李奧納多親口說「過來吻我」,這種機會也是一生一次的極為難得,於是,到底是要乖乖走過去主動親吻,還是要來個特別驚天動地的表演呢?
羅比腦中瞬間閃過一個念頭,那念頭也決定了她未來的演藝事業。
.
#脫稿即興的副作用
果然,她是朝著李奧納多走了過去,不過,不是投降地吻向李奧納多,而是霸氣地賞他一巴掌。
瞬間,試鏡現場尷尬凍結,這女主角脫稿演出,李奧納多還被很甩一巴掌。
經過世紀超長的三秒,羅比忽然清醒,趕緊給李奧納多尷尬地道歉。與此同時,導演史柯西斯大讚羅比的脫稿即興,而李奧納多也一邊稱讚一邊要求「再給我一記巴掌吧」。
然後,羅比就成了《華爾街之郎》裡的性感娜歐米,在戲中傲氣挑逗李奧納多。
.
#甩巴掌之外的另一招
因為在《華爾街之狼》的花瓶戲份,讓羅比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反而落得不佳的名聲,有人認為她是靠美色獲得角色,而不是實力。
於是,之後當羅比獲得昆丁塔倫提諾於《從前有個好萊塢》的莎朗帝一角,又有人開始酸她,這次是怎麼獲得這個角色的呢?你是對導演做了什麼呢?
羅比說,不是,我是自己寫信去給塔倫提諾毛遂自薦。
.
#真有實力的譚雅
在2017年的《老娘是譚雅》,羅比早就證明過,自己除了美艷之外,也有表演實力。
在《譚雅》,羅比不惜扮醜表演譚雅的狼狽,也不在乎譚雅風評不佳曾有醜聞。在《譚雅》,羅比表現譚雅在成功時的風光,也誇張地以臉部表情表演譚雅的瘋狂。
果然,《譚雅》讓大家看見羅比表演的爆發力,也在2018的奧斯卡與金球獎,分別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
#為女性發聲的女性主義者
羅比曾說過她最喜歡《譚雅》這部電影,因為她不只是個表演者,也是由製作到成品的全程參與者。這是一部由女性角度詮釋的電影。
羅比成立自己的公司 Lucky Chap,不僅要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給女性,也要拍攝為女性說話的電影。
2019年,羅比在《重磅腥聞》,也是一場延續 MeToo 運動的表演,為那些在職場上受到性騷擾的女性打抱不平。
.
#芭比真人電影
羅比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還有哈莉奎因,希望今年暑假有機會在戲院看到《自殺突擊隊:集結》(The Suicide Squad)。
不過,最讓我期待的是,由羅比演出的真人芭比。據說導演是拍攝《淑女鳥》(Lady Bird, 2017)的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而編劇則是潔薇的老公諾雅波拜克(Noah Baumbach),也就是《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2019)的導演與編劇。這樣的組合,真是讓人期待。
以前,我不是很喜歡巨蟹座,但是自從知道羅比和蕾雅瑟度(Lea Seydoux,7/1)都是巨蟹座,就不再討厭這個看起來有點懦弱的星座,反而非常欣賞。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49
#第38部電影
#2021年7月2日
#MargotRobbie
#瑪格羅比
#LeaSeydoux_7_1
#華爾街之狼
#真人芭比電影
萊 欣 副作用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影無蹤:2020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我在2020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19至20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重看為905部)。該片單僅代表個人喜好,也附上每部片的評論供舊雨新知參考。
●
●
(10)《Minari》(2020)(美國🇺🇸)
導演:李.艾薩克.鍾(Lee Isaac Chung)
韓國家庭在美國的開拓史。幾乎每一場戲都有著生命力,一道很難以言述的靈光盡現於片中,想了良久,發現那個東西就叫真實。角色盛裝血肉,戲亦然,行雲流水看似容易,其實很難。近年關於亞裔主題的美國電影,這部是頂標。
●
●
(9)《盧斯的秘密 Luce》(2019)(美國🇺🇸)
導演:朱利斯.歐納(Julius Onah)
盧斯是一名來自非洲厄利垂亞的移民孩子,他在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裡安身立命,以極為優秀的表率形象在校園受到矚目。但他的師長卻總感覺他始終帶著一副面具,指控他可能具有反社會的性格。這個題材實在領先當代美國政治正確思潮十年以上,直接以一個反政治正確的觀點來探討未被充分理解的移民族裔對美國社會可能造成的潛在威脅,並諷刺了自以為是的美國左派白人形象。若非導演是非裔,這部作品會不會被指控為一部種族歧視之作?現在美國影壇很需要這類型的平衡。
●
●
(8)《漂亮寶貝直播中 Sweat》(2020)(波蘭🇵🇱、瑞典🇸🇪)
導演:馬戈諾斯.凡.宏(Magnus von Horn)
導演馬戈諾斯.凡.宏無意用嘲諷態度去呈現一位網紅主角的心理世界,而是更富同情視角地拍出她有自覺得空虛,並試圖處理了她在人性面的缺失,以及她怎麼去看待自己的自私與自溺。這看起來像是一連的懲罰,因為在這個社群時代,最可怕的也許不是被迫展現自己,而是被迫展現出不屬於自己的自己,以至於最終忘記自己的初心與慾望,卻又被迫去面對自己的多重性。託人去教訓一名跟蹤狂的是她,救起跟蹤狂去就醫的也是她,那到底哪個人是真正的自己?關於自己終究該歸屬於哪個面相,其實連角色自己也說不清。
●
●
(7)《影裏 Beneath the Shadow》(2019)(日本🇯🇵)
導演:大友啓史
故事關於一個男子發現自己的好友疑似是一名公認的騙子,這迫使他重新審視這段友誼。雖然發現自己從未被騙,卻仍本能性地選擇疏遠。但導演大友啓史卻用帶有懸疑性與神秘感的鏡頭運用,讓我們窺見角色心理所想,以及他的選擇。明明應該是一部必須倚賴對白來交代角色關係的類型故事,但導演卻以去對白化的策略來處理作品。固然不時使人困惑,但卻也等同賦予了一股更強大的能量,即把角色在面臨抉擇時的心理狀態投射給觀眾。最後成形的,是一則很小、很幽微,但極其動人的友情故事。
●
●
(6)《雨天.紐約 A Rainy Day in New York》(2019)(美國🇺🇸)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好像因為人在台灣,選入《雨天.紐約》不會引起什麼爭議。總感覺由於伍迪.艾倫本人引發的爭議,使得這部作品在海外並未獲得很公允的評價。就近十年來的作品來看,本片具有頂級水平,對白深具機鋒,處處存在對好萊塢文化的譏諷。又不知有沒有人發現,這部作品其實是伍迪.艾倫對至愛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早期之作《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的致敬?
●
●
(5)《美好拾光公司 La Belle Époque》(2019)(法國🇫🇷、比利時🇧🇪)
導演:尼可拉斯.貝多(Nicolas Bedos)
「美好拾光公司」可以幫助客人重建難忘過去,但其所造成的無窮副作用,以及虛擬人生造成的倫理問題,是電影意在處理的題旨,可說少有一部作品反向地揭穿「過去即美好」的迷思。故事構想本身已經足夠迷人,再透過一層又一層的時代轉換,以及一再破除觀者外在所見的聰明機關,令人不由得深陷其中,拜倒編導的才趣。
●
●
(4)《蜜蜂與遠雷 Listen to the Universe》(2019)(日本🇯🇵)
導演:石川慶
繼《愚行錄》之後,石川慶再一次以《蜜蜂與遠雷》證明自己超凡的導演功力。這一次,他嘗試以影像轉譯音樂的魅力與內涵。透過幾個人物故事的穿插以及樂曲的典故,交疊出來的是一場極為撼動人心的人生交響曲。故事談及對音樂的癡迷、資質等等,即便都是點到為止,但一個個點卻能自己擴展成面,帶來深厚的餘韻。
●
●
(3)《追尋音樂的靈光 The Disciple》(2020)(印度🇮🇳)
導演:查譚雅.塔姆哈尼(Chaitanya Tamhane)
一個熱愛印度古典音樂拉格的男孩,他潛心拜師學藝,幾乎將生命投注進去,只為了追求傳說境界。然而,有一天因為樂評人卻跟他說,其所追求的可能只是一個經過穿鑿附會的神話。該怎麼辦?又或者,其實所追求的境界是否存在,其實根本不重要?這是一部充滿靈光的作品,導演查譚雅.塔姆哈尼不過年近三十,在影像與場面調度的技法上,已見大師手筆。同時他深知如何創造出若即若離的藝術美感,懂得透過一個外人難以理解的在地文化,喚起普世的共鳴。
●
●
(2)《靈魂急轉彎 Soul》(2020)(美國🇺🇸)
導演:彼得.達克特(Pete Docter)
在戲院欣賞這部作品時,身旁坐著一群嘈雜的小朋友,有學齡前的、也有小學生。我想這下慘了,等一下恐怕不得安寧。不過在觀影過程中,旁邊的小朋友完全靜了下來,我轉頭看下他們,發現每個人都抱持著敬畏的眼神專心地欣賞這部作品。後來看到有人說,皮克斯怎麼可以拍一部只有大人才理解的電影。我可是一點也不同意,因為我認為這部作品,連大人也未必能全然理解。但不管是誰,只要心無旁騖,都能在這部作品之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火花(sparkle),無論是動畫的精心設計抑或撫慰人心的情節都好。我的火花,則是在觀影完之後憶起時逐一閃現。
●
●
(1)《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2019)(法國🇫🇷)
導演:拉德.利(Ladj Ly)
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悲慘世界》描寫了19世紀初的法國階級劃分,導演拉德.利借去了經典著作之名,所欲呈現的也是極其相似的社會處境。由多種種族組成、龍蛇雜處的社區,故事從菜鳥警察的視角出發,看到的是族群之間的角力與恐怖平衡以及一觸即發的警民衝突。拉德.利真正看破了社會病灶的來源,貧窮與文化差異只是表象,而是自尊的被剝奪。場面調度功力奇佳,鏡頭既能遨遊空中,也能遁地,所創造出的戲劇張力極其可觀。
.
.
(圖為《Minari》劇照。)
#Minari #盧斯 #漂亮寶貝直播中 #影裏 #雨天紐約 #美好拾光公司 #蜜蜂與遠雷 #追尋音樂的靈光 #靈魂急轉彎 #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