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眼淚,斯里蘭卡】
第一次去斯里蘭卡是2017年,從馬來西亞吉隆坡搭乘廉價航空亞洲航空到可倫坡獨自旅行,單程機票才1640台幣。共十四天逆時鐘轉了一圈,在南方的加勒古城差點熱到中暑,高山茶園區的哈普特萊差點冷到感冒,在巴杜勒定做了人生第一套莎麗,在康堤湖邊被人稱讚斯里蘭卡小妞。過了幾年,我問爸媽要不要去斯里蘭卡,於是規畫了第二次的自助旅程,外掛三個拖油瓶,我爸,我媽,我阿姨,以及十包泡麵,然後剛好碰到了covid-19疫情爆發,旅途最後一晚被民宿拒絕入住,甚至差點被海關刁難到回不了家。
即使如此,還是很推薦斯里蘭卡。因為形狀像極了梨子,也有人說是眼淚,於是又得名「印度洋上的眼淚」。梵語古名叫Simhalauipa,意為「馴獅人」,又稱為獅子國。十八世紀由英國統治,正式改名為「Ceylon」,中文名為錫蘭,在1972年廢除君主制度,正式改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不過早些年斯里蘭卡並不和諧,經歷了25年的內戰,坦米爾伊蘭試圖在北方建立獨立國家,最終在2009年宣告失敗,至此斯里蘭卡才有了統一。
為何斯里蘭卡又稱為佛國?其淵源從公元前兩百247年說起,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據說公元四世紀時,印度王哥哈塞瓦為了避免佛牙舍利落入敵軍之手,於是讓艾瑪瑪菈公主將佛牙舍利藏在髮髻中夾帶到斯里蘭卡,至此之後佛牙舍利便為斯里蘭卡王權的象徵。也因為一海之隔,印度佛教被伊斯蘭入侵滅亡之際,卻在此保留了下來,目前斯里蘭卡有近八成的人都是信仰佛教,少數有印度教、伊斯蘭與基督教。
通常自助旅行到訪前,我都會做比較長時間的歷史功課,以免出遊到了當地會鬧了笑話,或是犯了當地禁忌。斯里蘭卡又稱為乾淨版印度,只有一海之隔的兩地有著相近的飲食、語言與生活文化,但比起髒亂不堪的印度街道,這裡簡直就是天堂。
斯里蘭卡的旅遊可以區分三個路線,分別為北方文化三角路線、高山茶園路線以及南方的海岸與野生動物路線。當時路上就有碰到背包客說:「如果你對歷史沒有興趣,建議你就別往北方走!路程顛頗就算了,去了更傷心。」我問:「為什麼阿?」他說:「導遊就跟你指著眼前廢墟說古城遺址。」倘若你對佛教及當地文化不理解,恐怕也只能落入走馬看花都不清楚去哪的窘境。有人建議直接去世界遺產-巨岩上的皇宮遺址獅子岩即可,最好是早上出發登頂,下午過熱,許多人都在攀爬過程中中暑。
中部山區高山茶園路線相對熱門,遊客可以從可倫坡搭乘火車到第二大城康提,這裡有著名的佛牙寺,相對可倫坡的煩躁奔忙,康提就透露出古城的悠哉與恬靜。從這裡可以購買車票到高山茶園區努瓦拉埃利亞、哈普特萊與埃拉,沿著火車窗景可以飽覽山脈壯闊美景與茶園風光,還可以選擇在茶園裡住宿一晚,一早吃著英式早餐配著錫蘭紅茶,好不愜意。
南部海岸線則有古城加勒與雅拉國家公園,建築在岩石上的加勒城堡是當初荷蘭人在原葡萄牙人所建城防基地上擴建而城,城內有著四百年的歐風建築,不管是小洋房還是鋪著石板的小巷,都讓人彷彿有穿越古今的感動。夕陽時分可以漫步古城海堤,遠望著印度洋。雅拉國家公園又稱為小非洲,在這裡輕而易舉看到大象、孔雀跟鹿,可以參加當地的一日旅遊團,搭乘四輪驅動的吉普車前往,只是注意天氣炎熱,最好多帶水跟電風扇。
斯里蘭卡是靠觀光為主的國家,除了豐富的自然山林,最讓人印象深刻就是當地人的熱情善良,幾乎人人都掛足了微笑,你走在路上都會有人前來詢問,最讓我深刻是經過某人舉辦婚禮,就被當成座上嘉賓。幾乎去過的人很難不愛上這個國家。
-----
這周 千萬別錯過 9/18 晚上8:00 直播 印度洋的眼淚 斯里蘭卡
【直播】9/18 9PM 斯里蘭卡 微笑獅子國
感謝 乾媽 斯里蘭卡 Spa Ceylon Taiwan
跨海贊助要送 #乳香青檸精油蠟燭(限量慶典版)
有聽才有抽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https://reurl.cc/4yEqzV
英國廢除君主制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私讀推薦】
《觀看的世界》、《溫德斯談藝術》&《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所謂美學,涵蓋多重領域,跨越不同範疇,因此培養美學涵養的方式有許多種,除了欣賞藝術品以琢磨感官敏銳度,從藝術史論述入門也是另一種滋潤。
身為非專業領域老百姓,無法時時刻刻鑽研於詰屈聱牙的學術論文,不過幸好有相關人士的諄諄導引兼之閒逸散文,足以引領思考,開拓視界。
----------
英國藝評家兼作家John Berger(1926-2017)在1970年代因《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現身英國BBC電視劇與書籍,簡練精闢批判犀利,從此影響視覺藝術與文化研究的方向,魅力至今不減。《觀看的世界》初版則發行於1985年,無論就地域、時間點或藝術風格,理性論說或感性陳述,涉及範圍廣大,皆見證不同時代的各式經典。
《觀看的世界》娓娓字句間,自然而然凝聚溫暖深刻的力量,直指人心;重點是,內容也挺有趣。
廣泛多元跨越時空,自文藝復興到現當代,杜勒、梵谷到莫迪里亞尼,史特拉斯堡到紐約曼哈頓,旅行與愛情、夢境與死亡,藝術作品、論述和價值…等諸多面向,輕鬆讀《觀看的世界》卻能誘導思緒拓展心智,這就厲害了。
----------
德國當代電影大師Wim Wenders,(1945-)多才又多產,興趣相當多元,《溫德斯談藝術》從電影導演的角度出發,透過書寫撰述個人與各類領域藝術家,包含電影、繪畫、攝影、舞蹈、設計之間的不同形式交流過程。
例如看過Wim Wenders如何聊霍普(Edward Hopper,1882- 1967),更能深刻體認這位美國寂寥大師筆下的清冷孤寂其來有自。
霍普他老人家雖然為求溫飽就連雜誌封面委託案都得承接,但卻從來不改精煉畫風,更無畏攝影術挑戰。因而凝視霍普所創造的畫面,走入他所鋪陳的故事,感受到都市喧囂背後難免的沉寂,竟突然領悟孤單卻不寂寞,伶仃卻毋須自艾的心有戚戚焉。
《溫德斯談藝術》文字蘊藉,涵括領域廣泛,值得細細品味,同時見證出色導演所需具備的藝文涵養與電影藝術的深度。
----------
若是再好學一些,《藝術史學的世界觀》匯集1952-1957年重量級藝術評論家專論,其中當然包括史上最暢銷藝術專書《藝術的故事》作者宮布里希(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 2001)之作《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主題多采多姿豐富精彩,從法國13世紀宗教藝術圖像、早期尼德蘭繪畫、17世紀荷蘭藝術、15世紀義大利繪畫、巴洛克義大利藝術,直到馬諦斯、塞尚和後現代主義,憑藉這些學有專精藝評家的深厚學養與闡述,為我們推開專業藝術史領域厚重門扉。
相形之下,現代有些內涵素養不及嘴上功夫,屈服於市場利益共同體甚至淪為掮客的所謂〝藝評家〞,還真得加加油。
由於偏向學術取向,建議閱讀《藝術史學的世界觀》,先從有興趣的主題開始,免得最後只能淪為催眠工具睡前小幫手。
----------
***品酒小記***
讀書的時候有好酒陪伴最是開心,尤其炎炎盛夏當然要有可愛的泡泡佐書啊!這款水晶香檳Louis Roederer Cristal的誕生說來故事性十足。
1876年,嗜飲香檳的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Russia,1818-1881)要求素日鍾愛的Louis Roederer香檳酒莊為他特製獨一無二專屬酒款。依據沙皇本倫指示,除了酒質必須無懈可擊,達到完美,就連瓶身都得透明無暇,瓶底也要一片平坦,才能好好欣賞金黃澄澈的香檳酒液。因此這款〝沙皇香檳〞透明瓶身外得包裝一層玻璃紙阻擋紫外線,避免過度受光受熱提早老化的問題。
直到如今,沙皇御用Cristal仍是許多酒鬼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Cristal是典型的年份香檳(Vintage),只在好年份生產。Cristal 2006採用55% Pinot Noir和45% Chardonnay製成,在酒渣裡浸泡長達7年,透過酵母渣緩慢分解和時光溫柔積累,才能醞釀出純淨卻複雜,既集中又奔放的精彩風味。
那柑橘系水果的成熟多汁清新可人,添以奶油糕點的馥郁絲滑氣息,光是香氣都超級可愛!用來佐上海鮮或伊比利豬仔,兼具華麗豐美和細膩優雅,簡直是夏日最明麗的風景啊~
----------
然而水晶香檳的透明玻璃瓶身還有另一種用途。
一眼望去清晰分明,當年就是用來避免刺客暗中在酒瓶裡塞進毒藥或炸藥。然而為何有如此考量?這又牽涉到俄羅斯歷史。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不顧阻力重重,堅持廢除俄羅斯行之多年的農奴制度,影響之深,被視為是繼法國大革命之後最強大的社會運動。這位力行革新的沙皇同時推行君主立憲制和政治、軍事、司法、國民教育、財政等多方面改革,可說是俄羅斯現代化重要先驅。
只是改革不僅會招來既得利益者的不滿,過程中多少也會有副作用,尤其制度尚未成熟時,加上亞歷山大二世又大力鎮壓革命團體,致使革命團體數量增多,手段更形激烈。下訂單客製化水晶香檳的時候,距離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度已有15年之久,地下革命活動愈演愈盛幾乎難以收拾。
難怪他老人家就連喝香檳都得擔心遭到暗算。
----------
就在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準備簽署法令啟動君主立憲的這一天,不幸又在路上遇見刺客。
這一回,沙皇大人沒逃掉,雙腿被硬生生給炸斷,由於失血過多傷勢過重,當天便離開人世。壯志未酬身先死,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自此後繼無力,繼位君主們又不爭氣,37年後,俄羅斯帝國解體,羅曼諾夫王朝永遠走入了歷史。
躲得過香檳裡的暗殺,卻逃不了天外飛來的炸彈,幸好,亞歷山大二世生前肯定喝了很多水晶香檳。
然後,我們現在也能窩在家裡啜飲剔透泡泡讀好書。
#行動支持實體書
#閱讀之美終生追隨
#觀看的世界 #溫德斯談藝術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水晶香檳 #Cristal2006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英國廢除君主制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半熟倫敦 #EP10 #再見菲利普
#聯合副刊專欄
成長於共和制,或許很難理解在一個有著皇室的國家,人民如何看待皇宮貴族們。皇室是英國的重要象徵,走在倫敦街頭,不難尋見皇室蹤跡,除了街道和建築物名稱,路旁攤販與紀念品店,都能隨時巧遇女王或皇室成員,他們被做成明信片,被放在巧克力禮盒外殼,他們的一舉一動也牽動國家輿論。
女王夫婿菲利普親王的葬禮昨日落幕,也為八天的全國哀悼期畫下句點,回想四月九日約莫下午,親王逝世的消息一公布,社群媒體和新聞版面瞬間被占據,與伊莉莎白二世結縭七十三年,這位九十九歲爺爺多舛的成長背景、獨樹一格的媒體形象也再次為世人想起。
新聞證實後不久,我走在前往白金漢宮的路上,愈接近目的地,愈能看見帶著花束的人們。而此時白金漢宮早已聚集許多人,人們朝著天空望去,高懸的英國旗幟降下一半,儘管仍是平日的工作期間,廣場上人群依然熙攘。
各國記者在人群中連線採訪,獻花的民眾也井然上前致意,能看見不少人穿著以國旗為靈感的創意服飾,向記者敘說自己有多麼擁戴這位親王。這時,一名身穿禁衛軍制服,手捧紅玫瑰的軍人,中氣十足地喊著「我將會用餘生效忠英國女王。」場面動人,氣氛嚴肅,似乎也有些讓人理解為何眾多英國人如此鍾愛皇室。
皇室的神秘感和地位雖不如以往,單單皇室的存在,在講求平等的二十一世紀現今也有些不合時宜,然而近年始終有半數以上英國人支持保留君主制,彷彿這是與舊時代的浪漫牽掛,又或是對完美童話的期待,皇室本身也亟欲守護這樣的形象。
記得有次與英國同學聊到他們對皇室的想法,好幾個人都給我類似的答案──自己並不怎麼關注皇室新聞,但不希望廢除君主制。皇室似遙不可及,我們只能從影集《王冠》(The Crown)中一探歷史軼聞,從電影《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真寵》(The Favourite)等不勝枚舉的作品裡細數深宮往事。皇室也與我們接近,它充斥生活日常,在封建逐漸褪去的現代成為「陪伴」。對於皇室的狂熱和投射,並不理性,也有點不切實際,但已是英國驕傲的內嵌文化,也帶給英國人安全感和信賴。
離開白金漢宮,那是解封前最後一個周末,市中心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s)上大銀幕放著悼念菲利普的畫面,零星人群有時駐足凝望,空蕩蕩的街道很快便會再次湧入人潮,此刻的倫敦,有些哀戚,有些魔幻。
網頁版:https://reurl.cc/raby4Z
#MediumWellLondon #18APR2021
英國廢除君主制 在 女王剛辭世大英國協國家再提廢除君主制|全球線上 的推薦與評價
大 英國 協內部的問題,隨著女王逝世,逐漸浮上檯面(#希編) ... <看更多>
英國廢除君主制 在 [問卦] 為何中國不學日本把皇帝永久留在紫禁城-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