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 新起點 新希望
9月1日我參加了「花蓮縣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揭牌啟用典禮,對於這個防治所的啟用我是滿心期待的,我在第19屆第五次定期會議時,曾經就 #藥物濫用 及 #社區精神醫療 等問題和朱局長交換意見,並建議能夠成立 #社區復康中心,當時朱局長回覆:將結合 #精神醫療、#心衛中心 及 #毒品防制 等3個單位,成立「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如今,這個整合 #教育、#社福、#司法、#警政 及 #衛生醫療 等資源的防治所成立,期待能夠提供給民眾更 #專業、#便利、#可近 的服務。
當天與會的來賓中有許多是 #精神醫療、#藥物濫用 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大家對於 #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 的啟用給予肯定,期待能促進社區精神病人接受連續性治療,並協助病人及其家庭連接其他服務體系,同時集結民間團體及公部門的資源,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在防治中心得到全方位的協助。
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分成1至4樓層,1樓提供醫療門診服務,2樓提供心理諮詢諮商服務,3樓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4樓毒品防制危害中心。目前防治所進駐一位在身心科醫師,有需要的民眾可以直接到防治所預約門診,另外提醒大家,只要你覺得有需要,每人每年有免費的1次諮詢5次諮商,大家可以多多使用這個資源。
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的啟用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未來該如何運作、連結,才不會漏接任何一個有需要的個案,是大家要一起努力的方向,期盼能建構出一個更完善的心理健康及毒品防制服務網絡,達到維護民眾身心健康的全人照護。
延伸閱讀:
藥物濫用引發社會隱憂 花縣將成立防治所主動出擊
https://reurl.cc/MAYd2L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發現秋行軍蟲請打這支:0800-039-131 ☎️登革熱防治諮詢打這支:1922 秋行軍蟲威脅台灣農業、登革熱病媒蚊危害人民健康,面對這些人民深惡痛絕的害蟲,我要懇請所有國人同胞,主動通報、主動防疫。看到秋行軍蟲請主動通報、住處周遭的環境,務必落實「巡、倒、清、刷」。這是大家可以一起做,一起...
花蓮 防治 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衛福編編報報 :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今日新增2例本土病例中,案16173為60多歲男性,9月7日出現胸痛、輕微噁心、肌肉痠痛等症狀,9月8日就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6人,列居家隔離,餘匡列中。案16179為10多歲男性, 9月8日出現胸痛、呼吸痛等症狀,9月9日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51人,列居家隔離,餘匡列中。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及防治,以釐清感染源。
✏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美國(案16174、案16175)、土耳其(案16176)、日本(案16177)、亞美尼亞(案16178)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26日至9月8日,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詳如新聞稿附件。
✏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0387),為7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者接觸史,6月3日因其他原因就醫,同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採檢後住院治療,於6月4日確診,8月26日解除隔離,9月5日死亡。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069例確診,分別為1,452例境外移入,14,56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3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2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1例、臺北市318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臺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10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發文時間:2021.9.10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_0K-l3joTOs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LTTMAOenMmc
⭐《客家電視台》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BcbMkrmJVxs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花蓮 防治 所 在 徐榛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國第一所」結合心理健康及毒品防制的防治所正式成立】
今天「#花蓮縣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正式揭牌啟用了!
現代人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如何用健康心靈克服壓力,讓家庭和諧、社會安定,實在愈來愈重要,因而花蓮成立了「全國第一所」結合心理健康及毒品防制的防治所,也受到中央特別重視。
感謝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國民健康署賈淑麗副署長、縣議員 #謝國榮、#徐雪玉、#林宗昆、#吳東昇、#張懷文、#楊華美、#李正文、#鄭寶秀 等眾多貴賓,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到現場,在熱情的陽光下與我們一起啟動防治所,也為我們獻上祝福!
花蓮 防治 所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發現秋行軍蟲請打這支:0800-039-131
☎️登革熱防治諮詢打這支:1922
秋行軍蟲威脅台灣農業、登革熱病媒蚊危害人民健康,面對這些人民深惡痛絕的害蟲,我要懇請所有國人同胞,主動通報、主動防疫。看到秋行軍蟲請主動通報、住處周遭的環境,務必落實「巡、倒、清、刷」。這是大家可以一起做,一起讓這個社會更好的事情。
政治沒那麼複雜,用實際可以完成的事情,取代隨口亂開支票的習慣,就能一起讓國家更好。
#繼續衝 #繼續拚
#台灣繼續向前進
--
💡這是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Line
若您看見疑似是秋行軍蟲的昆蟲
請拍照回報:https://line.me/R/ti/p/%40eqq3136f
--
大家有空嗎?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我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SrRVtEGbB4/hqdefault.jpg)
花蓮 防治 所 在 吳恩文的快樂廚房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邀請到糧心米的Ruby,也是農耕者朱伯伯的媳婦,糧心米的品種是台中194它是印度香米跟台梗九號混種,在台灣種植大約10年左右,米香味上有淡淡的芋頭香,口感上吃起來Q彈不會乾,黏度剛剛好,在煮飯時,一般的米需要另外加油才會有光澤,糧心米卻能自然散發光澤,可以媲美在日本栽種出來的日本米。
農耕者朱伯為第二代做田人,住在花蓮光復鄉馬佛部落,有50年以上的耕作經驗,種田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於稻米的品質非常堅持,不斷鑽研、改良新的栽種技術以及防治病蟲害的技巧,因此在國內米質競賽中連續四年得到第一名,為馬佛糧心米締造四連霸佳績的冠軍好米!
通過SGS多重農藥殘留及食米重金屬的檢驗
競賽第一階段以台灣科技檢驗公司(簡稱SGS)進行品質、規格、農藥殘留、食米重金屬及粗蛋白的分析,再由各評審由外觀、氣味、香味、黏度、硬度來評分,在嚴格的評比下獲得檢驗及評審青睞勝出。連續四年的冠軍米王不是偶然,是小農的認真執著,把簡單的是用心做好,就是不簡單!
Kirihaco 米箱創立於1929年的日本福岡近百年老舖-增田桐箱店,使用桐木輕且韌,比一般傳統木材輕了快一半,且不易裂。經妥善處理的桐木,可防潮濕,並透氣性佳可調節箱內濕氣。桐木也是一種罕見的幾乎不生蟲的植物,抗菌耐腐蝕,並且與生俱來的木香能使得蟲子不喜愛接近,因此具有較好的防蟲功效。
上蓋內部的“四方棧”技法是成就高度氣密性的功臣之一。 蓋子背面的四根支柱讓蓋子與本體之間高度充分鑲合,是自古以來運送"上貢等級茶葉專用箱"所採用的傳統工法。
#馬佛糧心米舖 #Kirihaco米箱
馬佛糧心米舖,Kirihaco 米箱 https://goo.gl/pif7zq
關注吳恩文的快樂廚房YouTube
開啟小鈴鐺通知https://goo.gl/p7SmmD
吳恩文的快樂廚房粉絲專頁 https://goo.gl/jJdSP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GOxLdqu4rE/hqdefault.jpg)
花蓮 防治 所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真的掠奪台灣米糧到大陸。
為什麼跟你學習的、跟網路上聽到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教科書真的寫錯了!
我希望要反駁的,拿出證據,不要只會人身攻擊或轉移焦點,說國民黨其他地方很爛或日本其他地方很好,我們在談的只有一件事:陳儀有沒有將台灣的米糧送至大陸。
※
(史料內容繁多,大家可以只看影片。)
一、缺乏米糧之歷史背景
關於1945年臺灣稻作生產情形,日本殖民當局分析,由於寒害、乾旱、暴雨等天災因素,及美軍空襲轟炸等原因,第一、二期稻作大幅減收,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出現大問題。亦即,日本殖民當局不但精準預知1945年的嚴重糧荒,事實上他們於陳儀抵臺之前,就已經確切知道1945年上半年米穀收成的悲慘情況。1945年臺灣稻米的總產量只達到747萬公石,未及1937年的一半。
又由於美軍大肆轟炸,臺灣肥料工廠殘破不堪,肥料生產可說幾乎完全停頓。1945年全臺肥料施用量為0.2萬公噸,僅及日據時期的1938年肥料最高施用量38.9萬公噸的0.5%, 可見肥料的稀缺。戰爭時期,農村之少壯者均被徵調參加侵華戰爭,農村的勞動力極端缺乏,又因農產品被日本殖民當局低價強制收購,等於無代價被搜刮,農民對米穀增產已失去興趣。在缺乏肥料、天災、戰爭缺乏勞力等因素之下,1945年的臺灣糙米產量一落千丈,大為減少,約僅63.8萬公噸 ,僅及前一年1944年產量的59.8%。比全省最低消費量還少22萬噸,出現嚴重米荒。
然而,就在糧食已經非常不足,臺灣需施行米糧嚴格配給的情形下,日人仍強將大量的臺灣米穀(糙米)運往日本。1943年自臺灣運往日本的糙米達25.8萬公噸,1944年運往日本16.6萬公噸。1945年上半年日人又將3萬公噸糙米輸往日本、沖繩與華南。 同(1945)年6、7月時,日人還以臺灣的糧食供應其在東南亞作戰的日軍,雖然到了後來,運糧船一艘艘地被美軍炸沉,連漁船運米也遭炸沉引 。凡此種種,更加重了臺灣地區米糧不足的情形。
當時學者即評估,到了1946年春,如果依正常消費標準,即如果米糧是在市場自由買賣,則臺灣缺糧約超過一半。「臺灣將超過一半的人在市場上是有錢買不到米,無米糧可食!」
1945年,日本殖民當局已完全掌握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糧荒大災難,但就在要將臺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日本人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 ,導致民間大量消費糧食。據9月22日《臺灣新報》報導,從萬華車站到龍山寺間馬路兩旁的店家內,都高高地堆著牛、豬、雞、鴨等肉在販售,市民們完全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 。又由於日人管制鬆綁放任不問,全島耕牛頻頻被偷屠宰。據陳儀抵臺當天10月24日《臺灣新報》的報導,當時全臺耕牛總數的三分之一遭屠宰,故影響未來耕作與糧食生產尤大。
據當時專家估計,日人投降後一、二個月間所大肆浪費的糧食,可維持臺灣半年份的食用量 。就臺灣整體社會而言,米穀專家們則估計,依當時臺灣現存米穀與第二期的收穫量,到了1946年的二、三月,臺灣社會就將進入饑餓狀態。 糧食不足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已可預見類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不遠矣。
屋漏偏逢連夜雨,1945年缺糧,1946年,第一期稻作遭旱災,中部水田因缺水而未能播種者即達萬餘甲,第二期又於9月25日遭逢臺灣十四年來未有的巨大颱風。 故1946全年稻作收獲僅89.4萬公噸,遠遜於日據時代產量,在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米價再度高漲。
二、陳儀積極解決糧荒
糧荒如此嚴峻,陳儀抵臺後,積極努力解決糧荒問題。例如陳儀於1945年10月24日抵臺,僅一星期後的31日,長官公署就公佈〈臺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
11與12月時,花蓮港廳與農林處即宣佈禁止米穀釀酒製粉,臺北市開始實施食米配給。翌(1946)年春,長官公署、臺灣省糧食調劑委員會、臺灣省貿易公司(1946年2月7日改為臺灣省貿易局)、警備總司令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及花蓮、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基隆等縣市皆有諸多解決糧荒問題之命令及方式。在光復後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前,陳儀政府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欲解決糧荒。
當時陳儀採取重新整治農田水利、加強化肥供應、調整土地關係等措施,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力逐漸得到恢復。到1947年,全省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破壞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修復,並進一步加強了河患的防治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灌溉面積有所增加。化肥產量也逐年增加,部分緩解了「肥荒」問題。
在此同時,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 如1945年12月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120號善後總署。」
行總不僅催促分署,也直接去電長官公署詢問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不僅明確表達了沒有餘糧可供出口,更要求中央行總能盡速撥糧食、肥料來到臺灣,以解決臺灣方面缺糧之急。
此外,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 。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
由上述資料可知,「長官公署運輸大量米糧到大陸而導致臺灣米荒」之說,應該僅是「傳聞」,並非事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dAZvUEMl1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