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高低肩、長短腳、骨盆前傾、腰痛、脊椎側彎的問題嗎❓
除了身體本身結構的問題
有些時候這些問題可能跟你的足底有很大的關係喔‼️
有句話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
當我們「足部」歪掉時,上半身也容易發生不對稱的狀況喔❗️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扁平足」🦶
-
🔥認識扁平足(Flat foot)
✨足弓是由內、外側縱弓和橫弓所組成,
它除了可以幫助行走時更省力,也能使身體的重量均勻地分佈在雙腳上。當內側縱弓無力塌陷時,就會造成扁平足(或稱低足弓),屬於常見的足部變形,成人患病率高達26.6%。
💥扁平足發生原因:
❤️先天遺傳
🧡年齡增長
💛體重增加
💚關節形成異常
💙跟腱過度緊繃
💜過度使用或受傷
📍所以如果你以前沒有,不代表現在也沒有喔!
🔥腰痛竟然跟扁平足有關?
✨扁平足會使足弓塌陷,導致雙腳向外旋轉和膝蓋向內旋轉,
當開始蹲下時,下背部就會因為代償而承受額外壓力,隨著重量與時間的增加,就容易造成傷害。
🔥如何從鞋底看足型?
✨觀察常用鞋子的底部,可以幫助辨識足型與步態是否正確。
扁平足的磨損位置會與正常足不同,而鞋面也容易有:內側鞋面變形、
鞋口被撐大、鞋後跟歪斜、鞋舌外偏、走路內八...等特徵。
⚠️因為每個人步態不同,磨損狀況可能會因為施力、鞋子結構、步態生物力學不同而產生差異
因此建議選擇常用鞋,並且多雙進行比較找出原因喔!
🔥我有沒有扁平足呢?
1️⃣雙腳併攏,觀察後腳跟中線是否呈現一直線
2️⃣觀察鞋底內側磨損程度,鞋跟是否有歪斜
3️⃣觀察有/無負重狀態下的足弓高低
4️⃣把腳沾濕後踩在紙上,觀察腳印的形狀
5️⃣觀察下肢是否有X型腿或大姆指外翻
-
💡扁平足雖然屬於足部變形的一種,但如果是無症狀的扁平足其實不用過度緊張
但如果以產生症狀或疼痛,就建議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盡早治療跟矯正喔!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留下一顆❤️讓我們知道吧❗️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最大動力
#sportsyang#workout #sportsrecovery #yang#athletictrainer#fitness#exercise#sports#coach #muscle#flatfootA#kobe#肌力訓練#運動傷害#運動#健身#足底筋膜炎#健身房#健康#肌肉#健康#肌肉#鞋墊#足部#扁平足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才58歲的許效舜工作過度使用膝蓋 就醫照X光時軟骨磨掉,關節的接觸面嚴重磨損...飽受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所苦。 醫生警告膝蓋受傷不是老人的專利! 【初老的症頭】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FcDCnTjoytI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
「膝蓋磨損症狀」的推薦目錄:
膝蓋磨損症狀 在 敗家空姐精品代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預購~8/15收單、10🈷️初寄出
商品:美國🇺🇸2.3萬好評價 專業護膝骨(橘色×1雙)
價格:890
🔍下單範例:[S,M,L,XL] +1
噹噹噹~~膝蓋保護者來也👏👏腿老人就老,無論成年人還是老人小孩其實都建議常常爬山運動或是健走,或是住家需要上下樓梯者都可以戴護膝保護一下珍貴的膝蓋!積年累月的操勞膝蓋磨損至受傷那可得不償失~
膝蓋是人體最脆弱的關節之一。如果使用不當、平時又不保養,不只沒有達到運動效果,還會受傷!
花小小的錢得到雙重保障~因為姐的媽媽工作是勞動力!常常需要走路~長久以往膝蓋軟骨難免磨損!!
多數患者都是在50歲以後出現膝蓋疼痛的症狀。身體的「零件」用了多年,長期鬆動、磨損,會導致膝關節出現發炎反應。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之後失去雌激素的保護,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機率是同齡男性的2倍!
所以☝️真的不止維骨力要吞~保護膝蓋骨的也要戴好戴滿啊🔥🔥
✈️📦物流運送過程皆有可能導致外包裝紙盒、塑膠盒或塑膠罐擠壓輕凹陷微損(無影響品質正常出貨),在意者請斟酌下單。
膝蓋磨損症狀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乾針》
你是否有聽過「乾針」治療?在門診很多病人看到我拿起針灸針的時候,都會很訝異難道西醫也變成中醫了嗎?隨著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古用新治的結合跨科發展。先來談談針灸,您知道鍼灸針的起源及原理嗎?如果你還在認為針灸只是起到治病那就錯了,今天讓我們來直觀的瞭解針灸針的功效。
武俠小說裡的銀針飛入飛出,極其精妙,像絕命毒師一樣銀針一出,必有一傷。其實要對針灸追根溯源的話,大眾所知它起源於中國,併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鍼灸的原理是以針刺和艾灸穴位相結合的方法。針刺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應用手法調整營衛氣血,艾灸是用艾絨搓成條或柱,點燃溫灼於面板穴位表面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針灸是針刺入病人的穴位達到刺激神經與經絡,再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區域性,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補氣運血、調手陰陽、調節體內各臟器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雖然針灸是起源於中醫,但現在許多西醫也用到了針灸針做乾針治療頑疾,醫師單用中空的針具,或西方物理治療師用針灸針對患肌激痛點扎針,稱為乾針。我們醫師根據病人症狀,按照肌肉激痛點處(肌肉結節)及筋膜走向進行鍼刺,對於許多緊張型的肌肉疼痛,乾針能取得很好的放鬆治療效果,現代醫療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推廣乾針或浮針,這在西醫裡也得到了綜合治療的應用。除此之外部分中西醫,針處加上電流,所謂的電針灸,不只治療疼痛、神經痛,甚至也可以用於減重。
在我門診,也時常進行乾針治療。
李婆婆,她算是我們醫院復健室的常客,前幾次改善了李婆婆的臂部疼痛:梨狀肌症候群,復健無法解決的,用亁針處理;近期正治療頸椎引起她喉部不適感及反覆落枕,估計再有幾次就差不多了。一次門診,我看婆婆拿起包包時眉頭皺了一下,右手舉不高,走路變得緩慢又駝背,計她的肩膀跟膝蓋也不行了,我請李婆婆在床緣趴下,挽起胳膊,在挽起袖子之後,看見肩膀及背部有紫色的皰疹,我問婆婆:「您的肩膀是不是痛到半夜睡不好呢?您上下樓梯有沒有困難呢?」「你怎麼知道?我的確肩膀到手會痛到沒有力氣,半夜因肩膀痛常常痛醒,前幾次一直想說的,但看您病人也多,可不太好意思。我這一身的病,怎能全都麻煩你了?」我說:「既然來都來了,在我能力範圍……」李婆婆接著說,她年輕時能吃苦,幹過農活,也在扛過重物。每天扛著百八十斤的田螺在市場上賣。有時一天打三份工,每天潮溼的環境,負重的強度,加大了膝蓋的負擔。常常睡得少,年輕時候也得過皮蛇。現年紀大了,全身關節都不行了,尤其是膝蓋,而睡眠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婆婆肩膀痛是因為免疫力差得到皰疹攻擊身體的神經所致,我處方了皰疹神經炎的用藥,我再讓她放平膝蓋,右側髕骨周圍有一定程度的腫脹,髕骨周圍有壓痛點。膝蓋並未發紅。屈伸有痛感。手觸並無明顯骨性變形或骨性增生;而軟骨被磨損得喀喀作響。
肩膀經過抗生素及早治療,婆婆的皰疹神經炎完全改善。然而婆婆的喉嚨痛及脖子僵硬,甚及膝炎,隨著數次乾針後大幅改善。
———————————————-
在中醫的理論,年紀大了的人,解決骨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固腎。另外,肝主筋。關節也有筋,各種韌帶肌腱都屬於筋,所以還與肝有關。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氣不盛,何以生肝?腿腳手臂指掌沒力,都是肝不給力。一聯絡經絡穴性,藏象原理。
西醫的乾針適用於治療肌肉筋膜發炎及僵硬。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紮在筋膜上,放鬆緊繃的肌肉,許多病人在一紮針下去就可以感受到疼痛減輕3~4成,就是因為長期緊繃的肌肉因扎針得到緩解。不過隨著患者日常活動、使用肌肉等狀況,經時間累積後疼痛可能會再復發,治療療效會呈現鋸齒狀逐漸下降。
另一種方法就是用針反覆在患處扎針造成該處組織輕度損傷,重新修復生長,這個原理與震波、增生注射療法類似,都是破壞組織進而讓組織重新修復。
在做乾針治療時,我拿起數根3寸針,為了避免病人害怕,在轉移注意力後,數針很快就進入肌肉了。雖然針長,有一些痛感、脹感,但沒想像中的可怕。當然乾針也是有風險的,除了比針灸痛以外,也是有類似針灸如出血感染及氣胸的風險。
膝蓋磨損症狀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才58歲的許效舜工作過度使用膝蓋
就醫照X光時軟骨磨掉,關節的接觸面嚴重磨損...飽受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所苦。
醫生警告膝蓋受傷不是老人的專利!
【初老的症頭】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FcDCnTjoytI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 #鄭弘儀 #呂文婉 #林玉紫 #泌尿科許齡內醫師 #骨科陳宜孜醫師 #脊椎達人鄭雲龍

膝蓋磨損症狀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Rd0eQ6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4gadv3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NarlEQ
膝蓋退化就會一直痛下去嗎?
膝蓋退化是怎麼開始的?
有膝蓋退化的人年齡約在60-80歲之間,膝蓋退化是指膝蓋之間的軟骨產生了一連串””不可逆“”的病變現象,持續性的軟骨病變是長時間的退化,在軟骨病變初期不會有任何疼痛,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膝蓋退化的時候軟骨已經磨掉了大半!軟骨是膝蓋關節的一部分,他是膝蓋很重要的緩衝氣囊,同時他也給予膝蓋關節潤滑,讓我們可以自由的彎曲膝蓋,膝蓋一旦進入退化的進程,就不會再回復,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也可以降低退化造成的僵硬以及疼痛,甚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運動!
膝蓋退化會有什麼症狀?
走太多路或跑步的時候膝蓋會疼痛,但休息之後就會好
僵硬感,通常發生在九坐或是剛睡醒的時候
膝蓋下緣水腫
嚴重時,膝蓋彎取角度受限,上下車或爬樓梯有困難
在活動膝蓋的時候會有喀拉喀拉聲
何時是開刀最好的時機?
當發現有膝關節退化的時候,開刀絕對是最後的選擇,早期治療有藥物治療.避免高強度激烈運動.戴護膝.減重.波尿酸注射.物理治療等等,以上這些保守治療都沒有辦法減緩膝蓋疼痛,並且膝蓋彎曲角度越來越差的時候,就是選擇開刀的好時機了!
開完刀後,就一勞永逸嗎?
錯!一顆人工關節是有它的壽命的!完全端看手術後保養的情況決定人工膝蓋的壽命,開完人工關節後80%的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仍然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以及僵硬感
要如何保養它?
要膝蓋停止磨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降低膝蓋的內部壓力,原本的軟骨其實就是天然分散壓力的緩衝墊,換完人工關節後除了靠護膝這類的外力,最強大能夠保護膝關節的就是大腿的肌肉!很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在膝蓋的退化過程中,大腿肌肉也會跟著一起慢慢萎縮,更別提開完刀之後,大腿萎縮的速度只有更快而已,所以要真正保護膝關節,要在手術之前就要開始介入大腿肌力訓練,如果來不及,也要儘快在手術後加入大腿肌力的復健!
還有機會再繼續爬山或打球嗎?
絕對有!!
但是光是簡單的大腿肌力訓練絕對不夠回到球場上,各類的球類或運動運用不只是力氣,還有控制跟協調,如果只是單純在床上練抬腿訓練,或只是單純貼牆壁半蹲,那麼是完全無法回到原本的運動的!因為這類的肌力訓練強度只夠拿來走路使用!!在手術後初期,直抬腿訓練和半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若以經手術後3個月,一直做一樣強度的訓練,膝蓋的狀況當然不足以恢復到可以運動的狀態,膝蓋術後保養最需要””漸進式訓練””,由簡單到複雜的肌力訓練,包含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協調力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才能真正應付運動或生活中所需要的強度!!
物理治療訓練/強化
手術後初期(2週內)
直抬腿訓練
扶牆半蹲
手術後中期(2週~2個月內)
深蹲訓練
單腳弓箭步訓練
平衡訓練
手術後後期(2個月~6個月內)
單腳蹲訓練
協調訓練
膝蓋控制訓練
參考文獻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STSURG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

膝蓋磨損症狀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Rd0eQ6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NarlEQ
膝蓋退化就會一直痛下去嗎?
膝蓋退化是怎麼開始的?
有膝蓋退化的人年齡約在60-80歲之間,膝蓋退化是指膝蓋之間的軟骨產生了一連串””不可逆“”的病變現象,持續性的軟骨病變是長時間的退化,在軟骨病變初期不會有任何疼痛,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膝蓋退化的時候軟骨已經磨掉了大半!軟骨是膝蓋關節的一部分,他是膝蓋很重要的緩衝氣囊,同時他也給予膝蓋關節潤滑,讓我們可以自由的彎曲膝蓋,膝蓋一旦進入退化的進程,就不會再回復,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也可以降低退化造成的僵硬以及疼痛,甚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運動!
膝蓋退化會有什麼症狀?
走太多路或跑步的時候膝蓋會疼痛,但休息之後就會好
僵硬感,通常發生在九坐或是剛睡醒的時候
膝蓋下緣水腫
嚴重時,膝蓋彎取角度受限,上下車或爬樓梯有困難
在活動膝蓋的時候會有喀拉喀拉聲
何時是開刀最好的時機?
當發現有膝關節退化的時候,開刀絕對是最後的選擇,早期治療有藥物治療.避免高強度激烈運動.戴護膝.減重.波尿酸注射.物理治療等等,以上這些保守治療都沒有辦法減緩膝蓋疼痛,並且膝蓋彎曲角度越來越差的時候,就是選擇開刀的好時機了!
開完刀後,就一勞永逸嗎?
錯!一顆人工關節是有它的壽命的!完全端看手術後保養的情況決定人工膝蓋的壽命,開完人工關節後80%的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仍然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以及僵硬感
要如何保養它?
要膝蓋停止磨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降低膝蓋的內部壓力,原本的軟骨其實就是天然分散壓力的緩衝墊,換完人工關節後除了靠護膝這類的外力,最強大能夠保護膝關節的就是大腿的肌肉!很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在膝蓋的退化過程中,大腿肌肉也會跟著一起慢慢萎縮,更別提開完刀之後,大腿萎縮的速度只有更快而已,所以要真正保護膝關節,要在手術之前就要開始介入大腿肌力訓練,如果來不及,也要儘快在手術後加入大腿肌力的復健!
還有機會再繼續爬山或打球嗎?
絕對有!!
但是光是簡單的大腿肌力訓練絕對不夠回到球場上,各類的球類或運動運用不只是力氣,還有控制跟協調,如果只是單純在床上練抬腿訓練,或只是單純貼牆壁半蹲,那麼是完全無法回到原本的運動的!因為這類的肌力訓練強度只夠拿來走路使用!!在手術後初期,直抬腿訓練和半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若以經手術後3個月,一直做一樣強度的訓練,膝蓋的狀況當然不足以恢復到可以運動的狀態,膝蓋術後保養最需要””漸進式訓練””,由簡單到複雜的肌力訓練,包含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協調力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才能真正應付運動或生活中所需要的強度!!
物理治療訓練/強化
手術後初期(2週內)
直抬腿訓練
扶牆半蹲
手術後中期(2週~2個月內)
深蹲訓練
單腳弓箭步訓練
平衡訓練
手術後後期(2個月~6個月內)
單腳蹲訓練
協調訓練
膝蓋控制訓練
參考文獻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STSURG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

膝蓋磨損症狀 在 會自癒的膝關節!健康2.0 (完整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