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便祕可能不只是便祕😲
如果已經排除導致便祕的環境,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甚至以藥物治療仍然不見改善,就要多一點警覺心,最好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因為便祕有時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
[訊號1]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很常發生在情緒緊張的時候,其常見症狀除了肚子痛外,經常伴隨排便頻率、糞便型態的改變。每個人在緊張時,腸道蠕動狀況都不一樣,有人蠕動變快,就會拉肚子,有人蠕動變慢,就會便祕。
[訊號2]
#腸子長東西
指的就是便便通道被阻塞了,滿肚子大便卻大不出來。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長了腫瘤、長了大顆瘜肉或病變引起的腸道狹窄。一般而言,長的地方越靠近肛門,便祕的狀況會更嚴重。
[訊號3]
#大腸無力症
大腸無力症會使大腸排空的時間延長,所以便祕的情形通常「超級嚴重」,甚至會有長達整個月都沒有排便的狀況。大腸無力症以年輕女性居多,發生原因不明確,但幾乎都是年紀很小就開始有便祕。
[訊號4]
#內分泌失調
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內分泌相關疾病,也可能會透過便祕來表現。其中甲狀腺問題又以女性居多,除了有長期排便不順的問題,還經常伴隨體重增加、水腫等症狀,若只針對「腸胃科」去檢查,可能很難抓到真凶。
[訊號5]
#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但由於很多症狀(如肌肉僵硬、手抖等)跟老人退化相似,早期並不容易診斷。帕金森氏症在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前,可能已有便祕、焦慮、失眠等前兆,其中又以便祕問題居多。
#了解更多
方格子 https://reurl.cc/NZRGrk
部落格 https://reurl.cc/NZRGZk
#吳文傑醫師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腺瘤性瘜肉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披著羊皮的狼…會不會來?*
:阿就沒不舒服,幹嘛要定期追蹤?
:小病一樁,有必要講的這麼嚴重嗎?…
這是因為那些不被放在眼裡的症狀,
很可能是癌前病變偽裝的假象啊!!!...
▪️胃癌前病變1 #慢性萎縮性胃炎
約10-20%是從慢性胃炎演變而來的,
這會使胃黏膜細胞密度與其功能都下降,
導致萎縮部位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炎,
其中約3%的萎縮性胃炎會變成胃癌。
▪️胃癌前病變2 #胃腸化生
腸化生指胃黏膜長出「腸黏膜」,
這被認為與胃癌的發生有高度的關係。
有腸化生的人罹癌風險高出6至10倍,
每年約增加千分之二,十年約百分之二。
▪️胃癌前病變3 #胃腺瘤 #腺瘜肉
胃腺瘤被WHO定義為胃癌前驅性變化。
雖與大腸腺瘤相比,胃腺瘤發生率不算高。
但約有4成胃腺瘤內存在惡性細胞,
一旦在照胃鏡時發現就會直接斬草除根。
🔎加LINE #因為我值得信賴
https://reurl.cc/E2QR6A
📖看書 #許你一個好胃來
https://reurl.cc/L1Rkpe
#吳文傑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跨科會診 #終結胃食道逆流
#台北中山醫院 #彰化員生醫院
腺瘤性瘜肉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AMA》研究:多吃3類食物預防大腸癌: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後天危險因子
全球常見癌症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而台灣最常見癌症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新診斷人數達11萬6,131人,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註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病人甚至已經是第3、4期,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
大腸癌的病人中,約有2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則跟肥胖、生活型態不佳、低纖高脂的飲食、年齡增長等後天因素有關。
特別的是,家族性腺瘤 (FAP) 的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的突變,此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大腸息肉廣泛增生,進而增加癌變的機率。此類病患產生息肉的平均年齡約16歲,若沒有適時治療,到4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將近100%【註2】。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危險因子?
一、年齡增長(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二、有家族史(近親罹癌)
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三、相關病史
▶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s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1、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2、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3、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四、不良飲食(愛吃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燒烤類)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五、肥胖(體重過重:BMI≧24)、缺乏運動(每週運動小於3次或每次運動小於30分鐘)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六、不良嗜好(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七、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八、每週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0個小時【註3】、【註4】
■《JAMA》研究【註5】:降低腸癌風險,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類食物
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較低的酒精和紅肉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隨著這3類食物攝入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另外,有2種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較高的紅肉攝入量和大量飲酒。隨著這2種食物攝取量的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逐步升高【註6】。
呼籲民眾許下自己對健康的承諾,不論在飲食、生活環境都有癌症風險隱藏其中,因此別提醒民眾小心生活周遭的致癌物,鼓勵國人在生活上要力行五大防癌好習慣,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即能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註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http://bit.ly/2OaZe64
∎【註2】
家天使:在家真好 「大腸癌7種常見症狀!6大高危險群首重預防」:http://bit.ly/3uKGxa7
∎【註3】
調查:90%大腸瘜肉患者工時大於40小時,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 上班族「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https://bit.ly/303lJfY
∎【註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大腸直腸癌懶人包1」:https://bit.ly/3b5lY09
∎【註5】
Veettil SK, Wong TY, Loo YS, et al. Role of Diet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JAMA Netw Open. 2021;4(2):e203734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37341
▶( JAMA / JAMA Network Ope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6517
∎【註6】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 Heho健康
http://bit.ly/3r6CgeU
➤➤照片
∎【註4】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註2】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新版運動指引】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5/
▶【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大腸癌 #腸癌 #直腸癌 #癌 #癌症 #膳食纖維 #鈣 #優格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腺瘤性瘜肉症狀 在 【名醫觀點】腺瘤性息肉就是大腸癌元凶,3種狀況一定要切除! 的推薦與評價

加LINE 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7點首播主持人:鄭凱云 ... ... <看更多>
腺瘤性瘜肉症狀 在 大腸瘜肉-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最常見的瘜肉有「增生性瘜肉」(Hyperplastic Polyps)與「腺瘤性瘜 ... 出現持續便秘或腹瀉、腹部絞痛、如廁後有排便不清的感覺及貧血等症狀時,往往已到中後期階段。 ... <看更多>
腺瘤性瘜肉症狀 在 大腸歷險記 切除瘜肉的保健之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發現大腸 瘜肉 不一定會得到大腸癌! 最常見的是增生性的 瘜肉 ,不會變成惡性腫瘤,至於 腺瘤性瘜肉 就會慢慢長大變成惡性腫瘤,轉變的期間不會有任何 症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