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聯俄容共是否明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08新加坡聯合早報
*【援引憲法或啟動彈劾程式 美國國內要求川普即刻下臺呼聲高漲】
美國總統川普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震驚四方,國內要求川普即刻下臺的呼聲空前高漲,這也成了一些共和黨人決定與川普割席的最後一根稻草。據悉,川普政府內部有人在探討提前把他拉下臺的可能性,白宮許多官員也已宣佈或正考慮辭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1
*【裴洛西:移除川普”刻不容緩”】
美國民主黨領袖說,國會必須馬上啟動憲法第25修正案,讓川普立刻下臺走人,否則民主黨將對川普啟動新的彈劾程式。美國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7日指出,川普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絕不能讓他繼續擔任總統。裴洛西表示,當前情況“十萬火急”,她敦促副總統潘斯和內閣團隊立刻啟動憲法第25修正案。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8-1114706
*【美國會大廈遭圍攻震驚全球】
美國總統川普的數百名支持者週三闖入國會大廈,試圖阻止國會認證總統選舉結果。這是象徵美國民主的國會大廈200多年來遭受的最嚴重衝擊,有四人在混亂中喪命,52人被捕。這場鬧劇震驚全球,被指煽動支持者鬧事的川普廣受譴責。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0
*【白宮譴責暴力衝擊國會行為】
美國白宮發言人McEnany說,暴力衝擊國會大廈是“非美國人”行為,違法者應被提控。McEnany在記者會上說,美國總統川普與其執政團隊對國會遭暴力攻擊“發出最強烈的譴責”。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8-1114731
*【攻擊國會的川普支持者可面對煽動罪名】
美國華盛頓特區首席聯邦檢察官表示,在國會大廈內砸窗破壞或盜竊的暴徒可被控以煽動等罪名。他強調,“所有選項都在桌上”。司法部已就國會大廈暴力攻擊事件提起55起刑事訴訟,並逮捕了極右組織“驕傲男孩”的領袖Enrique Tarrio。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8-1114724
*【多國媒體歸咎川普 不承認敗選鼓吹助長暴力 臉書推特封鎖其帳號防事態惡化】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引發騷亂成了國際頭條新聞,各國媒體大多把責任歸咎於川普堅決不承認敗選,指責他鼓吹及助長了暴力。社群媒體臉書、推特等封鎖了川普的帳號,以防事態進一步發酵。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8
*【歐美領導人紛紛譴責 籲尊重選舉結果】
多國領導人譴責此美國國會週三發生的暴力衝突,認為事件是對民主制度的攻擊,並呼籲美國總統川普及支持者接受大選結果,和平地把政權移交給當選總統拜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華盛頓特區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美國選舉結果必須得到尊重。其他領導人也紛紛以“可怕”“難以置信”等形容此次暴力事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3
*【俄羅斯:美國古老選舉制度不符合民主標準】
俄羅斯表示,美國的分裂和華盛頓國會大廈星期三的騷亂必須歸咎不符合民主標準的“古老”美國選舉制度,以及該國政治化的媒體。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7-1114585
*【梅克爾:美國國會大廈騷亂讓我感到既憤怒又悲傷】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針對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的暴力示威,她和所有人一樣都看到了美國國會大廈被衝擊的“令人不安”的畫面,這令她感到“既憤怒又悲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7-1114586
*【拜登勝選獲認證 川普承諾有序移交政權】
美國國會在遭到總統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後數小時,清點認證了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最終確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去年11月的總統選舉。翻盤無望的川普已承諾將有序移交政權。美國國會當地時間週三召開聯席會議認證選舉結果,期間大批示威者沖進國會大廈,引發暴力衝突,導致認證程式一度中斷。會議在晚間恢復舉行,國會在辯論至週四淩晨後確認,拜登以306票對232票擊敗川普,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2
*【拿下喬治亞兩個參議院議席 民主黨掌控國會兩院】
美國民主黨在喬治亞州參議院議席第二輪投票中確定勝出,時隔10年再度同時掌控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這為候任總統拜登上任後推進包括另一個大規模紓困配套的立法程式鋪平了道路。川普這位最具爭議性的美國總統,也因此成為自1932年以來,第一個在單個任期內輸掉白宮和國會兩院的總統。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708
*【川普華裔部長趙小蘭宣佈辭職】
執掌美國運輸部的華裔部長趙小蘭宣佈辭職,以抗議總統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成為這起事件發生後首位掛冠的內閣成員。趙小蘭在發給員工的電郵中說,暴民襲擊“深深困擾著我,我根本無法將之擱置一旁”,並將在週一(11日)正式辭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08-1114732
*【拜登提名加蘭出任司法部長】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宣佈,提名華盛頓聯邦上訴法院法官Merrick Garland出任司法部長。現年68歲的加蘭為自由派,沒有任何政黨歸屬。拜登說:“正義無偏私,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絕不會偏袒有權勢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8-1114719
*【臉書繼續封鎖川普帳號至少兩周】
社交媒體巨頭臉書宣佈,在候任總統拜登上任之前,將持續封鎖現任總統川普的臉書和Instagram帳號,甚至不排除無限期封鎖川普的帳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8-1114707
*【澳洲出現首個新變異冠病病毒的本土病例】
澳洲昆士蘭州衛生部門7日說,該州當天報告的一例本土冠病病例的病毒基因測序顯示,該病例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冠病病毒。患者是一名20多歲的女性,在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的隔離酒店中做清潔工作,于6日確診。她是該州時隔100多天後發現的首個本土感染病例,也是全國7日報告的唯一本土病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7-1114587
*【英國不排除重新使用野戰醫院 緩解醫療服務體系壓力】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說,英國正在做準備,以防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被倫敦激增的冠病感染而不勝負荷。如果有必要,當局將使用倫敦的南丁格爾野戰醫院來緩解其他醫院的壓力。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7-1114581
*【石家莊疫情升溫 槁城三幹部受處分】
這是中國政府自北京順義區疫情暴發後,兩周內第二次對地方官員展開問責。分析認為,此次“快、狠、准”的問責旨在殺雞儆猴,警惕其他地方官員在春節來臨之際加強防疫工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8-1114618
*【中國科興疫苗巴西試驗有效性78%】
中國企業科興生物研發的冠病疫苗在巴西後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78%的有效性,這是繼先前資料引發疑惑後發佈的最確切的結果。該有效性資料取自科興生物疫苗在巴西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有大約1萬3000名受試者參與。聖保羅州官員證實了資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08-1114726
*【病例屢刷新高東京首都圈進入緊急狀態】
日本四大疫區東京、千葉縣、埼玉縣和神奈川縣進入一個月的防疫緊急狀態,直至2月7日。不過,為了減低對經濟的衝擊,此次的防疫措施較為寬鬆。例如,當局只敦促人們在晚上8時之後不要外出。日本全國昨天的單日確診病例破7000起,再一次寫下單日新高。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5
*【歐盟批准使用莫德納疫苗】
歐盟委員會接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建議,授予美國製藥商莫德納(Moderna)的冠病疫苗有條件銷售許可。EMA發出聲明表示,對莫德納疫苗的品質、安全與有效性等臨床試驗資料進行的評估顯示,對於18歲以上的接種者,該疫苗的成效達94.1%;對高危群體如患有慢性肺病、心臟病、肥胖患者等,成效為90.9%。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6
*【韓國收緊防疫 外國人入境須證明沒染冠病】
韓國為防止近期在英國發現的冠病變種病毒流入,規定從今天起,所有經由機場入境的外國人必須提交啟程前72小時冠病檢測呈陰性反應的證明。這道限制從15日起擴大到乘船入境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8-1114637
*【沙菲益和納西爾: 馬國疫情不見好轉 近期舉行大選不明智】
馬來西亞冠病疫情不見好轉跡象,但支持國民聯盟(國盟)政府的最大党巫統卻頻頻施壓首相慕尤丁提早大選,沙巴前首席部長沙菲益和亞細安私募基金Ikhlas Capital創辦人兼主席納西爾都認為,近期舉行大選十分不明智,會造成很多人確診冠病甚至死亡。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108-1114614
*【伊斯蘭傳教士理事會:印尼大規模展開接種前 會裁決疫苗是否符合清真認證】
印尼最高伊斯蘭機構伊斯蘭傳教士理事會表示,會在印尼正式展開大規模冠病疫苗接種計畫之前,就疫苗是否符合清真認證作出回教裁決。擁有全球最大回教人口的印尼,已接收了中國製藥商北京科興生物公司(Sinovac)研發的300萬劑冠病疫苗,預計會在本月13日啟動接種計畫,而總統佐科威和內閣部長及軍方代表將率先接種疫苗。不過,一些宗教人士質疑疫苗的使用,認為接種疫苗可能違反宗教教義,也不確定疫苗是否符合清真認證(Halal)。
https://beltandroad.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210108-1114615
*【法國推遲開放餐館和博物館等公共場所】
法國總理卡斯泰說,鑒於冠病疫情依然嚴峻,法國將推遲開放餐館和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卡斯泰在記者會上說,自去年年底以來,冠病病毒傳播趨勢加劇,公共衛生狀況遠未回歸正常,因此不能放鬆警惕。博物館、電影院和體育館等文化體育場所將至少關閉至1月底,餐館和酒吧將至少關閉至2月中旬。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8-1114733
*【美國傳擬禁止投資阿里和騰訊】
美國據傳正考慮將阿里巴巴和騰訊列為由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並禁止美國人投資這兩家公司。這個計畫仍在審議階段,涉事機構正在談論這項禁令對市場的影響,禁令也有可能無法通過。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10108-1114682
*【消息:美國考慮擴大中企投資禁令】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官員,就關於禁止美國投資被指與中國軍事有關聯的企業的行政命令,討論擴大行政令的提議。消息人士說,這份在去年11月發佈的行政命令未向有意遵守行政令的投資者和企業清楚交代,而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和財政部官員預計會在會議上考慮接納修改行政令的提議。兩名消息人士稱,會議可能會討論的事項包括修正草案,而這份草案將指示美國投資者今年11月11日之前完全放棄他們在黑名單企業的職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08-1114725
*【國開行原董事長胡懷邦 受賄1753萬元判無期徒刑】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是本周繼華融原董事長賴小民被判處死刑以來宣佈的第二項嚴厲判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8-1114619
*【渣打:今年外資入中國債市規模將創新高】
渣打銀行發佈報告指出,在發達經濟體央行持續量寬,中國國債納入國際指數、人民幣前景樂觀等因素推動下,2021年外資流入中國債市規模將達到1.3至1.5兆人民幣的歷史新高,2020年外資流入規模約1兆元人民幣。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08-1114734
*【涉違香港國安法被捕者陸續獲保釋】
因為參與民主派初選、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的50多人,大部分被扣查約30多至40小時後,陸續獲准保釋,昨晚離開香港警署。據星島日報報導,多名被捕人士稱,他們以現金3萬至5萬元保釋,並交出旅遊證件,下月再向警方報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08-1114709
聯俄容共是否明智 在 柴Sean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同學,很難啃對不對?難啃就對了!這種硬的資訊才是新聞。任何國家的外宣或白痴網軍做的懶人包都不是新聞,好嗎?資訊都這麼好吸收,你當網軍為什麼要做懶人包給你?就是為了帶風向啊!不然你以為什麼叫做免費的最貴啊?😏😏😏😏 一堆人閒著沒事幫你做懶人包喔?你又不是他男女朋友憑什麼?
彭博新聞社 20290603 快報
1、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特朗普工作的滿意度略微下降,74%受訪者稱美國走在錯誤道路上。
2、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在非洲掀起抗議浪潮。歐洲大陸多位官員對美國騷亂局勢表示關切。
3、世界銀行:新冠疫情將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產生持久影響,特別是那些遭受金融危機影響且是能源出口國的國家。
4、中汽協預計,5月中國汽車銷量連續第二個月走高,復蘇曙光顯現。
5、在被渾水等四家賣空機構相繼質疑數據不實後,跟誰學董事長陳向東最新回應稱,公司每個數據都極其真實,二季度發展非常迅猛。渾水的報告所採用的統計方法,是由於對跟誰學的在線直播大班課不瞭解。
國際要聞
·特朗普為了手持聖經拍照而暴力驅散白宮外抗議人群的行為遭到各方猛烈抨擊。紐約市延長宵禁令至周日。五角大樓官員傾向於依靠國民警衛隊執法。
·美國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特朗普工作的滿意度略微下降,74%受訪者稱美國走在錯誤道路上。
·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在非洲掀起抗議浪潮。歐洲大陸多位官員對美國騷亂局勢表示關切。
·據悉OPEC+成員國逐漸形成共識,俄羅斯和數個OPEC+國家贊成將目前的減產措施延長一個月,但是各方連續第三天對於是否提前舉行下一次會議爭吵不休。
·5月份減產履約率約為52%的尼日利亞承諾到6月底完全遵守OPEC+配額。
·歐盟反壟斷專員考慮擴大權力,嚴防來自硅谷科技巨頭和中國的跨境並購。
·美國新冠病例增速微升。香港限聚令延長至6月18日。東京6月2日新增病例創5月9日以來最高,當地政府首次發佈疫情警報。英國統計局主席質疑政府關於新冠疫情的數據。
·德國總理默克爾6月2日未能就刺激方案協調一致,規模高達1000億歐元的刺激計劃被迫推遲。據悉6月3日將再度談判。
·據歐洲央行6月2日公佈的購債細節,該行在新的緊急購債計劃中超額購買了意大利債券,而對法國國債的購買比例大大低於央行所謂的出資比例。
·法國財長表示,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比預期更為嚴重,預計今年將萎縮11%,大於先前預測的8%。
·美國貿易代錶針對數字服務稅啓動關稅調查,對象包括奧地利、歐盟、印度、英國等。可能導致對目標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此外,美國商務部將就釩進口是否威脅國家安全啓動232調查。
·道瓊斯:據悉特朗普最早在本週與顧問開會,討論下一個抗疫救濟方案的政策選擇,白宮幕僚預測最終方案要到7月才能完成。
·據彭博計算,美國創紀錄的失業救濟金有三分之一尚未發放到失業者手中,因當局難以應對這輪史無前例的失業潮。
·世界銀行:新冠疫情將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產生持久影響,特別是那些遭受金融危機影響且是能源出口國的國家。
·俄羅斯計劃兩年內向經濟復蘇計劃投入約5萬億盧布,總理稱經濟第三季度將企穩。
·受疫情期間在線視頻會議需求提振,Zoom季度營收大增170%。該股收盤創紀錄新高。
大中華新聞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與降息降准不矛盾,其無論從性質上和規模上都談不上是量化寬松;未來必須加大貨幣信貸政策支持力度;中國目前仍處於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要防止資金空轉和套利。
·中國監管部門據悉窗口指導部分銀行對結構性存款壓量控價,以打擊利用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的行為。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大豆出口商向中國國有買家賣出了數船大豆,表明儘管北京已經指示暫停部分美國農產品進口,但部分交易仍在繼續進行。
·中國地方債急速擴容卻痼疾難消,外資對這個規模24萬億元的市場興致索然。根據中債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5月末,外資對地方債持有規模僅約0.01%,相比之下,外資持有中國國債佔比約8.6%。
·中國中小微企業遭遇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之時,中國央行寬松貨幣政策下資金的。精准投放也面臨巨大挑戰。今年以來再貸款再貼現新增2.2萬億額度,或將成為更常態化流動性工具。
·香港金管局:港元市場維持正常運作,存款亦保持穩定,表明目前並沒有大量資金流出。港元或銀行體系。即使外國政府轉變對香港的政策,聯繫匯率制度也不會改變
·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泰晤士報》撰文稱,如果中國對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英國可能給予300萬香港人成為英國公民的途徑。
·美國SEC主席支持若無審計核查就將中國企業從美國退市的立法,認為參議院上月通過的這項法案是明智的。
·中汽協預計,5月份中國汽車銷量連續第二個月走高,復蘇曙光顯現。
·在被渾水等四家賣空機構相繼質疑數據不實後,跟誰學董事長陳向東最新回應稱,公司每個數據都極其真實,二季度發展非常迅猛。渾水的報告所採用的統計方法,是由於對跟誰學的在線直播大班課不瞭解。
·新浪報道,拼多多發言人否認有赴香港二次上市計劃,並稱公司現金流健康。
·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山東獨立煉廠未來3年將進行整合,山東將不再新增石化綜合園區。
·北京信威三期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未按期兌付15億元本息。
·據悉航空地勤公司Swissport列支商譽減損並衝銷向母公司海航集團提供的一筆貸款,為這筆「完全減值」交易提取3.4億歐元開支。撰文/彭博新聞社 編輯/商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