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閣第十一屆鋼筆書寫徵集活動
壹、活動主旨:
提倡書寫活動。
貳、實施日期:
�一、自即日起至 109年6月15日截止,以主辦單位『收件時間』為準,請提早送件。
二、收件處:小品雅集,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78巷76號1樓,聯絡電話(02)2706-6776。接受郵遞或現場收件(現場收件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中午12:00-晚上22:00)。
三、評選公布:由筆閣管理團隊邀集評審進行評選,於109年6月21日『筆聚』時公布成績並頒獎。
参、實施方式:�
一、限『鋼筆』書寫,字體不限,楷書、隸書或行書皆可。�
二、書寫墨水:不限廠牌、顏色,以字跡清晰、利於鑑賞為佳。
�三、紙張:標準 A4 尺寸 (21×29.7cm),請將所有內容書寫於『一張』紙上,紙質與紙顏色不限。�
四、參賽者請以正楷、他人容易辨認的字體,填妥報名表中的各欄位,隨作品合併收件,請注意,若無報名表者取消資格。�
五、每人限繳『一張原作』,提交之後不得以任何理由以其他作品替換,亦不接受副本(由原作所複製出的影印本、電子檔或其他方式等)參賽。�
六、若繳交的作品超過收件時間,或不符合第三至五項的規範,即取消資格,恕不另行通知補件或改正。
�七、參加作品將公布於網站,提供筆友免費下載臨摹,觀摩學習。原作由主辦單位統一處理,供未來筆友參展時交流用途,不再退還,請自行備份。
八、參賽作品須由參賽者本人書寫,不得請人代寫,或是代人參賽,若發現有上述情況,主辦單位將取消資格,已得獎者需繳回獎品,其他法律相關責任由參賽者自行負責。
九、比賽分成人組與學生組,學生組設定為國中及國小學生,高中(含)以上則編為成人組。
肆、比賽題目:
成人組題目:
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學生組題目:
夏夜 楊喚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
來了!來了!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來了!來了!
從椰子樹梢輕輕地爬下來了。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伍、獎品
另行公佈。
陸、其他注意事項:
�1.可自行安排配置橫式或直式書寫,標點符號可自由選擇加或不加。
2.為簡化後續電腦掃瞄作業、考量個資保護與作品完整性,請勿於作品上落款,用印請避免全名。
3.若有未盡事宜,將公告進行補充與修正,並即時納入執行,恕不個別通知。
4.獎品於公告得獎名單後保留一個月,請主動聯絡儘速領取,若超過時間、寄送退件或無法以電話聯絡至本人,主辦單位將不保管其獎品。�
柒、筆閣聚會
1.時間:民國109年6月21日(星期日) 13:00~17:00。
2.地點: 小品雅廚(地址: 台北巿中原街130號,近台北行天宮)
捷運:蘆洲線至[中山國小站], 4號出口。往行天宮方向步行約5分鐘後,遇中原街口向左轉即可看到小品雅廚�3.公車資訊:109, 203, 225, 26, 277, 279, 280, 285, 41, 612, 617, 63, 710, 紅29, 紅31, 紅32。至 [民權吉林路口] 下車後,沿民權路亞都飯店方向直走就可以看到中原街,右轉中原街立即可以看到”小品雅廚"停車:新生北路橋下停車場,步行五分鐘即可到。
4.還請各位舊雨新知,踴躍參與!
聖 言 樓 影印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車票》
李家同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
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
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
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
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
晚上,其他的大哥哥、大姊姊都要唸書,我無事可做,只好纏著修女,她們進聖堂唸晚課,我跟著進去。
有時鑽進了祭台下面玩耍,有時對著在祈禱的修女們做鬼臉,
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
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過年、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
只有我,連家在那裡,都不知道。也就因為如此,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
我從小功課不錯,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屈指算來,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他們都是交大、清大的研究生和教授,工研院、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
教我理化的老師,當年是博士班學生,現在已是副教授了。教我英文的,根本就是位正教授,難怪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
修女也壓迫我學琴,小學四年級,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彌撒中,由我負責彈琴。
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所以,我的口齒比較清晰,在學校裡,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
可是我從來不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我雖然喜歡彈琴,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否則我絕不會自已去彈的。
我有時也會想,我的母親究竟是誰,看了小說以後,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爸爸始亂終棄,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
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我順利地考上了新竹省中,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
在大學的時候,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帶我長大的孫修女有時會來看我,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一看到她,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
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說我是修女們帶大的,怪不得我的氣質很好。畢業那天,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
我的唯一親人是孫修女,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相。
服役期間,我回德蘭中心玩,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
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
💓信封裡有二張車票,孫修女告訴我,
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車站的,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
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這是一張慢車票,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應該不是有錢人。
孫修女告訴我,她們通常並不喜歡去找出棄嬰的過去身世,因此她們一直保留了這兩張車票,等我長大了再說。
她們觀察我很久,最後的結論是我很理智,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了。
她們曾經去過這個小城,發現小城人極少,如果我真要找出我的親人,應該不是難事。
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我卻猶豫不決了。我現在活得好好的,有大學文憑,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生大事的女朋友,為什麼我要走回過去,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
何況十有八九,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
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的陰影,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既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我終於去了。
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是個山城,
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才能到達。
雖是南部,因為是冬天,總有一家派出所、一家鎮公所、一所國民小學、一所國民中學,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在派出所和鎮公所裡來來回回地跑,終於讓我找到了兩筆與我似乎有關的資料,第一筆是一個小男孩的出生資料。
第二個是這小男生家人來申報遺失的資料,遺失就在我被遺棄的第二天,出生在一個多月以前。
據修女們的記錄,我被發現在新竹車站時,只有一個多月大。 看來我找到我的出生資料了。
問題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母親幾個月以前去世的。我有一個哥哥,這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不知何處去了。 畢竟這個小城,誰都認識誰。
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
校長是位女士,非常熱忱地歡迎我。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
我的爸爸非常懶,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只有他不肯走,小城做些零工,小城根本沒有什麼零工可做,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友過活。
因為不做事,心情也就不好,只好借酒澆愁,喝醉了,有時打我的媽媽,有時打我的哥哥。
事後雖然有些後悔,但積習難改,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輩子,
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後,索性離家出走,從此沒有回來。
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可是一個月大以後,神秘地失蹤了。校長問了我很多事,我一一據實以告,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她忽然激動了起來,🗃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在她枕邊發現的,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決定留了下來,等他的親人來領。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
📨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校長告訴我,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
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母親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湊足了一百萬台幣,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
捐贈的那一天,她也親自去了。 我想起來了, 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
捐給我們德蘭中心。
修女們感激之餘,召集所有的小孩子和他們合影,我正在打籃球,也被抓來,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像。現在我居然在信裡找到了這張照片,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她和我站得不遠。
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我也在其中。
💌我的媽媽,雖然遺棄了我,仍然一直來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
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她說︰
「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視,她遺棄了你,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生活環境,
你如留在這裡,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弄得不好,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說不定也會像你哥哥那樣離家出走,一去不返。」
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大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有一位老師說,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 我忽然有一個衝動,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
🎶我打開了琴蓋,
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我要讓人知道,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可是我不是孤兒。 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親母親嗎?更何況,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禁忌消失了,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我還能輕輕地唱,
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琴聲傳出了校園,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
在夕陽裡,小城的居民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對我而言,今天是母親節,
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使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
聖 言 樓 影印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RIP, Professor Christensen
Clayton Christensen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管理學者之一,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他的辭世也是當代的重大損失。
與多數管理學者不同,他是典型的哈佛商學院型的學者,從BYU畢業後,就兩人一組的到南韓傳摩門教,因此學會了韓文,之後自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到BCG做管理顧問,接著投入實業,直到成為CEO之後,接著離開職場,到哈佛商學院讀DBA(商學院的實務導向的博士,與學術導向的PhD不同),因為博士論文太過傑出,畢業後直接留在哈佛商學院擔任教職,僅花了六年就成為正教授,是哈佛大學創校以來最傑出的教授之一。之後他又合創了Innosight 和Rose Park Advisors 兩家公司,從事顧問服務。
他一生獲得榮譽學位與教授無數,包括台灣清大在內。他最知名的經典著作是《創新者的兩難》,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和哈佛商學院的Michael Porter的《競爭策略》相互輝映,《競爭策略》是八〇年代解釋企業要如何獲勝最重要的著作,《創新者的兩難》則是九〇年代解釋大企業為何衰敗的經典,但是 Christensen不僅止於此,他之後又出了幾本書解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造成創新者兩難的diruptive technology。
我曾經簡單評介過《創新者的兩難》: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與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是兩回事)如何影響企業的興衰,出版時在台灣引起騷動因為當時華碩發明Netbook,令個人電腦產業為之撼動,Christensen並邀請施崇棠到哈佛講述發明eee PC 的經過,可惜的是,Netbook 其實也是個過渡產品,最後真正收割成果的是賈伯斯推出時不被看好的 iPad,這件事情對於台灣企業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涵。
破壞式創新的概念被證明十分有用,今天從電子產品到醫療教育的創新,都受其影響。這本書出版時,我正好在讀博士班,見證了其思想發展的過程與影響。
Christensen最早將其概念寫成兩篇文章,雖然登在生產管理而非策略管理的期刊,但是因為廣受哈佛教授好評,很快引起學術界的注意,書籍出版後,更是佳評如潮,克里斯丁生也罕見地留在哈佛任教,各種個案、學術論文與通俗文章如潮水湧來。
然後是概念的數理化。我博士班的老師將之發展成數理模型,登在產業經濟學最好的期刊,緊接著各種學術論文不斷地引用、擴展與批評,其中最有趣的是一位歐洲策略學者的批評。
據那位學者說,Christensen的資料包括一位磁碟片產業雜誌的編輯,多年來只有該編輯擁有這個產業的所有資料,他想:「既然克里斯丁生沒跑實證,我為什麼不跑跑看?」於是他找到那位編輯,將數十箱資料影印並輸進電腦。
儘管原先未抱太大希望,但是當結果出來時,卻令他大吃一驚。簡單來說,Christensen的理論說明,當破壞式創新發生時,那些能夠回應的公司生存下來,但是未能回應的公司則逐漸死亡——無論原先的規模如何龐大、資源如何充裕、技術如何先進。
但是他的結果卻顯示,當時多數公司的回應都是理性的,即使是那些未能妥當回應的公司,也已經做了所有可能的結果中最好的回應。資料顯示,「如果」那些後來失敗的公司模仿後來成功的公司,做出正確回應的話,反而會死得更快。也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當破壞性創新發生,這些企業就註定要死亡,不回應反而比回應活得更久些。
這之後的發展就過於理論化,我無法在此一一介紹,但是簡單來說,這牽涉到我們對於不同類型創新的理解(包括創新的優點與毀滅性結果的範圍、時間與幅度),以及是否相信,某些歷史的發展必可以用先前發生的事情加以解釋,批評者認為Christensen的理論並未充分滿足這些條件。
Christensen的資料始自1970年代末,當時磁碟的尺寸從14英吋減少到8英吋,到5.25,再到3.5,再縮小到2.5和1.8英吋。Christensen將其中116項新技術中的5項列為破壞式創新,其餘為持續性創新。
雖然Christensen的理論解釋了大多數企業的變化,但是卻有一個明顯的漏洞:對於大名鼎鼎的希捷,他的理論缺乏解釋力,1989-1990年,希捷銷售額倍增為24億美元,「超過了所有美國競爭對手的總和。」而他所描述成功回應的公司中,不少企業的成功也是短暫的。即使Christensen的理論是正確的,他似乎也低估了持續性創新的影響,而高估破壞式創新的重要性。
而且和波特的顧問公司命運類似,2000年3月10日,Christensen推出了一個價值380萬美元的破壞性增長基金,他與聖路易的經紀人一起管理。不到一年之後,該基金被悄然清算:在納斯達克價值因網路泡沫化而損失50%的期間內,破壞性增長基金下跌了64%。
我希望以上的說明不要令人產生Christensen的理論錯誤的印象,事實上他的理論依舊是過去三十年來最重要的商業理論之一,所有與他討論過理論的學者,都訝異於他的思想之敏捷與深入,多數管理學者認為,《創新者的兩難》值得獲得管理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無庸置疑的經典,只是它也將如同其他理論一樣,受到學術界無情的拷打與淬煉,以期從中得出更純粹的黃金。
不過Christensen的關心層面遠不止學術或是商業領域,他的人文精神也是極其顯著而具有影響力的,《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試圖為當代困惑的人們,提出生命昇華的建議,我將他對此的TED演講放在留言一樓。
正值壯年Christensen的辭世是當代的一個重大的損失,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閱讀他的作品,聽聽他的建議,並祝他安息吧,了不起的Christensen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