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的「理想獨」與扁「投機獨」
如果蔡英文當選總統,兩岸關係是好是壞?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從蔡英文的意識形態來觀察。而分析蔡英文的意識形態,有一個非常好的對照組:前總統陳水扁。
如果區分成理想與投機的二個座標,蔡英文的台獨理想性似乎高於陳水扁,而陳水扁的台獨投機性高於蔡英文。這不代表蔡的台獨觀沒有投機性,或扁的台獨觀沒有理想性,只是一種對比。而所謂的理想與投機也非褒詞或貶詞,投機也可能是一種「務實」。
這可以從幾件事來印證,第一,蔡英文是台獨的理論家,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即出自她手,陳水扁在2000年贏得總統大選不久,曾一度要接受九二共識,一說出口,就被蔡英文否認,形成了下屬打上司臉的奇特現象,也是從蔡英文打臉陳水扁後,九二共識就成為綠營的票房毒藥,一路至今。從這個角度來看,蔡英文不但是陳水扁的「台獨智囊」,也可以說是綠營的「台獨旗手」。
這是為什麼蔡英文會說出「台獨是年輕人的天然成分」,這句話反映「台獨是蔡英文的天然成分」。也就會了解,蔡英文當民進黨主席,凍結台獨黨綱為什麼一直只能在樓梯響,而沒辦法走下來。
意識形態的光譜遠近,一定程度決定兩岸關係好壞。這譜系,大概可以排序為蔡英文(理想獨)-陳水扁(投機獨)-國民黨(維持現狀)-共產黨(統)。如果2000年到2008年間,陳水扁執政時,兩岸關係陷入對立衝撞,那麼在意識形態譜系上,比陳水扁台獨純度更高的蔡英文若主政,兩岸關係將更不易難期待了。
雖然蔡英文在台獨的本質純度高於陳水扁,但蔡英文較溫和,她的投機度與嘩眾性比陳水扁低。這一點是對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可以有期待之處。但另一方面,蔡與扁卻可能出現共伴激盪的耦合效應。
蔡若勝選,與扁執政時最大不同將是,扁執政時,並沒有一個「卸任的陳水扁」和他競逐深綠市場。那時扁是民進黨內如日中天的「唯一太陽」,蔡則不同,執政後的她,面對的將是擁有深綠共主光環的陳水扁這位「地下太陽」。
卸任的陳水扁不但是蔡英文的前老闆,陳水扁是民粹魅力型的政治人物,蔡英文相對較沉穩而不激情,政治表演力與和民眾搏感情的能力遠不及陳水扁。雖然蔡英文的台獨理想程度高於陳水扁,但這是隱性面,當深綠支持者看到表演張力夠的陳水扁,即便他的投機性高於蔡英文,由於這是顯性面,深綠的情感傾向將會向陳水扁傾斜,而不會是蔡英文。
也因此,就算蔡英文在行動上不想走激烈偏峰,也很可能會因陳水扁及支持他的「一邊一國連線」的牽引或牽制,為了競逐共主,而有被迫「激情化」的風險。
一旦蔡英文走向激情化,也將增加兩岸衝突的因子。
由此以觀,蔡英文若勝選,維持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或變得更好幾無可能,兩岸關係不要比陳水扁執政更糟的話,已屬不易。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