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逃離黑心企業的血淚真實見聞,開除慣老闆,到下一間公司笑著工作
퇴사까지 60일 남았습니다
作者|#金炫奭
譯者|#Loui
類型|#生涯規劃
讀感|
《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這本書的原名為《퇴사까지 60일 남았습니다 》,翻譯一下大概是離職前的60天,也就是這本書就是作者在敘述他的職場生涯裡,曾經在某一家黑心企業任職60天的心路歷程,並於第60天終於解脫的日記(其實算是被辭退?)。
我覺得人生中很難遇到百分之百熱愛的工作,即使自己是老闆也是會有屬於老闆的煩惱,這讓我想到之前看的一本書#心流 中提到,在生活中、工作上找到成就感便是創造心流,也就是找到一個目標並全力以赴的完成它,那種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是人真實的快樂來源。
然而,社會上的職場百百種,我常覺得找工作就好像找另一半一樣,遇到契合的對象就可以風調雨順,雖然生活偶有摩擦,但是至少他是你認為的好對象(好工作),但是如果不小心進入黑心企業,就像是結識了恐怖情人,這將會使你的人生變得一塌糊塗,如果不趁早離開,那浪費的就是整個人生。
第30頁的地方,作者提到一間公司不怎麼樣,可謂是黑心企業的理由:
❶強迫加班,但是不提供加班餐費或是津貼。
❷沒有教育訓練,強迫員工自我學習。
❸要求提交改善專案,但漠視人員和組長的意見。
❹強調全體員工一視同仁,但正式員工和派遣人員的待遇,明顯不同。
❺說是雙向溝通,但是永遠都只有單方面的上對下。
❻嘴巴說對員工就像家人一樣,但是所有的員工福利都取消了。
❼貶低員工價值,加重工作量。
❽愛記仇的執行長常在背後刁難員工。
其實除了上述幾點,還有非常多種讓人上班感到痛苦的各種原因,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試想,除了公司本身的問題以外,主角本人有沒有問題?同事間的相處有沒有問題呢?我覺得看書除了吸收內容,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其實不是一本勸大家離職的書,而是作者很坦然的把自己進到黑心企業的60天鉅細靡遺的寫出來,特地看了很多韓國網友的評語都是覺得心有戚戚焉,很適合現在對於上班感到很焦慮的人看看。
出版日期:2021/08/11
#妮啵閱讀 #妮啵手寫 #妮啵2021 #閱讀 #閱讀筆記 #好書推薦 #書籍推薦 #bookstagram #離職 #黑心企業 #血汗工廠 #開除 #公司 #工作 #職場 #퇴사까지60일남았습니다
#樂金文化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感謝樂金文化邀約
#妮啵試讀
同時也有4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課程問卷表單 : https://www.surveycake.com/s/qbXpm 哈囉,各位book們, 一個月一次的Top5系列「閱排行」! 讓大家久等了!!! 這次8月排行榜來自博客來暢銷榜前五名, 主題都是圍繞在人際關係建立和職涯發展相關的書籍 讓我們一起認識有哪些特質會幫助你在職場上...
翻譯 職 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 think I’m good enough to get a promotion.】
連假後第一天工作日,來聊聊升遷小故事
升不上去到底哪裡出了錯?
以下為 Sonny 老師第一視角撰寫
Sonny老師的翻譯&教學札記
(故事經歷已經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
你知道英文寫作的好壞
可能影響你的職涯甚至人生嗎?
去年有位中階主管來找我求救
他在公司的績效很不錯
工作態度積極、待人客氣和善
但申請了很多次升遷或外派
都屢屢碰壁
他說高階主管全是英語人士
懷疑自己的溝通是不是出了問題
我聽完馬上就跟他說:
可以借我看看你寫的 e-mail 嗎?
不看則已,一看差點昏去(台語)
申請升遷的那篇 e-mail 破綻百出
而且 1️⃣ 第一句就有很大的問題:
I think I’m good enough to get a promotion.
除了信件沒有適當的開頭之外
怎麼會用這麼直接的語氣「要求」升遷呢?
於是我開始跟他講解正式信件
寫作時的原則和概念
請他盡量使用:
This letter is to request a promotion from my current role of ______ to the open role of ______. 這樣的句型和語氣
2️⃣ 第二個比較大的問題
是他雖然有良好的績效和表現
卻沒有具體、量化地描述出來
只寫了:
My excellent performance has increased sales since 2018.
於是我建議他改成: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boosted product sales by 12%, trained 15 junior employees, and saved departmental cost by 10%.
用「平行結構」(parallelism) 的方式
把自己成就的細節一一描述出來
3️⃣ 最後,他的信件用 Best 來結尾
稍嫌不夠正式
我建議他改成 Sincerely
向他講解完所有信件細節後
我請他下一封 promotion request 就這樣寫
然後祝他好運
就在上週
我收到了他的感謝信
說成功拿到了外派美國的高階職位
負責面試的主管還跟他說
他的 e-mail 寫得很不錯
這讓我覺得非常開心
果然不好的寫作就像一塊 #絆腳石
好的寫作卻像一塊 #敲門磚
可以幫你開啟無限的機會
-
Sonny 老師是台灣浩首席筆譯老師
7 年來,我一路看著老師
如何投入研發心力
打造台灣同學的優質英文寫作課程
老師最近和 Hahow 好學校
合作了「寫作學習計畫」
讓同學到 10/16 23:59 前
都能享 85 折優惠價格
真心大推給想學好英文寫作的你:
https://hahow.in/cr/sonny-eng-writing2
#email真的很重要
#聽說筆譯班的大家都被噹過一波🤫
#不斷注意細節是進步的關鍵
翻譯 職 涯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Lightbox 新書上架 🔥
⠀
《BACON ICE CREAM 台灣特別版》奥山由之
⠀
日本新銳攝影師奥山由之,與台灣設計師聶永真合作,從選圖到設計,重新出版《BACON ICE CREAM》台灣版。
⠀
不同於日本版的設計,聶永真以兩冊一套、兩種用紙的形式,搭配特殊車線加工來挑戰攝影書製作的細節極限與新鮮感。從選圖到設計,把奥山由之這些跳脫框架、難以化作言語的視角融入時代的動態,以及攝影的原初之心:在零碎的片段之中,透過奧山由之的感官直接捕捉當下時代的真實感受,那個混雜著豐富滋味、未可知的、充滿能量的世界。
⠀
「BACON ICE CREAM」命名源自於英國的惡作劇點心,將生活常見的培根與冰淇淋放在一起,難以想像的組合,卻反而受到大家的歡迎。而書中照片充滿對照的矛盾,正是奥山由之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如同書名,甜膩而又暢爽、辛辣卻甜美、快樂但也同時含著悲傷、嚴肅而仁慈;它們捕捉了尋常日常中的不尋常,像是眼角一閃而過的光點突刺。
⠀
《BACON ICE CREAM 台灣特別版》書中也加入了未收錄於日本版本的攝影作品,對奥山由之而言,製作這本攝影集的中文版並不僅是翻譯成中文,而更是面向臺灣的讀者,重新整理十年來攝影家職涯與心境、思考,與原點出版一起邀請與聶永真,嘗試以不同的視覺觀點撞擊出全新進化版的實驗性。
-----------------⠀⠀
歡迎來館看書
-----------------
Lightbox 攝影圖書館
每週二~六、13:00~20:00
台電大樓站二號出口
⠀⠀
歡迎支持Lightbox 👉 https://www.lightboxlib.org/donate
⠀⠀
#感謝原點出版捐書
翻譯 職 涯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課程問卷表單 : https://www.surveycake.com/s/qbXpm
哈囉,各位book們,
一個月一次的Top5系列「閱排行」!
讓大家久等了!!!
這次8月排行榜來自博客來暢銷榜前五名,
主題都是圍繞在人際關係建立和職涯發展相關的書籍
讓我們一起認識有哪些特質會幫助你在職場上發展更順利吧~~
#閱說書 #排行榜 #閱部客 #書單 #TOP5 #人生實用商學院 #吳淡如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7月熱搜書籍TOP5》
https://youtu.be/iNrAkANq9A8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Lina@
https://lin.ee/KuG63mq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翻譯 職 涯 在 樂筆 x 日光實驗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光臨~我是樂筆!
終於嘗試網路線上錄音,意外的品質......尚可接受!
大辛大學快畢業時決定休學,用全部的專注堅持走他想走的路─經營社群。不到一年時間,累積五千粉絲,並且受邀至各大企業、校園擔任專業簡報講師!最近他又集結一群優秀的創作者一起開了個很厲害的FB社團:BXTeam 職涯交流吧!
某天推薦這個社團給新銳 Youtuber「哇喜珮珮」時,他很驚訝我認識大辛並表示他欣賞大辛富有美感與邏輯的創作有段時間了,一直很想認識大辛......看到他發光的眼神,我決定默默幫珮圓夢,找他一起採訪「大辛先生」,結束時珮一直對我說:「我的榮幸!好開心自己參與其中!大辛的分享實在太受用了!」
相信這集對所有「想經營社群的人」都很受用,謝謝大辛不藏私地跟我們分享他如何開始經營社群,又是如何在孤獨的創作路上找到他的方式,將他人生的劣勢轉為激勵人的故事!
前幾天因為要製作投影片的關係私下問了大辛一些小技巧,結果大辛不但分享技巧給我,還直接幫我做了一個工具包,打開來應有盡有!真的是活出創作者樂於分享的愛呀~
還在猶豫的你,開始吧,我們一起走!
Welcome to Sunlight~
Finally I had tried to record online. Out of the blue, the quality was acceptable!
Mr. Bigxin decided to quit school before he soon graduated, focusing on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Owning over 5,000 fans within one year, he was invited to give a speech about slides to enterprises and campuses! Recently, he has brought a group of excellent creators together to start an impressive FB group: BXTeam!
One day I recommended the group to Passion, a new youtuber, and then she was surprised that Mr. Bigxin and I were acquainted and said that she wanted to meet Mr. Bigxin because she admired his aesthetic and logical works. Seeing her glowing eyes, I decided to make her dream come true, so I invited her to interview Mr. Bigxin together. After the interview, Passion kept saying that it was her pleasure to take part in the interview because his experience was extremely helpful.
I believe the episode is helpful to people who want to manage social media. Thank Mr. Bigxin for generously sharing his experience of managing social media and finding his way to turn defeat into inspirational stories!
Few days ago, I asked Mr. Bigxin for some tips of making slides. He not only told me his tips but shared a toolkit, which has everything, to me! He’s definitely a creator willing to share~
Still on the fence? Let’s go!
📁節目收聽方式:
Apple Podcast、KKBOX、Spotify 🔍歡迎光臨
- -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unlightpen007/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unlight007_/
✒️合作邀約:hisunlight007@gmail.com
- - -
主持人兼編輯 Host/Editor/:樂筆
剪接師 Sound Editor:Papa.H
翻譯 Translator:Youli

翻譯 職 涯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雖然時間晚了,但開始了第一步。」睽違了20年,第一座國家級的攝影機構終於開幕,讓攝影作品有了第一個家。在歷經建築選址、修復,與攝影作品的田野調查後,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目前已收藏逾一萬件作品,是建構攝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而建築的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為日本建築師 #渡邊節 在台唯一已知的作品,建築本身以及掛牌後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背負著建構與延續歷史的使命。
本次「V-Touch展覽: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建築與設立意義」邀請建築文史工作者 #凌宗魁,從建築古蹟的歷史切入,到修復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後續規劃,若台灣日後將會不斷面臨古蹟活化的考驗,參照攝影中心在古蹟轉換為文化場域的過程,有什麼細節可以參考?過去,台灣攝影史的建構多為由民間攝影藝術家各自點狀的努力,如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攝影文化發展的開端,攝影中心的定位為何?攝影中心目前最應該著手的事情有哪些,才能補足攝影在台灣長時間缺乏主要機構推動的歷史空白?關於攝影文化的影響則邀請Lightbox攝影圖書室創辦人 #曹良賓,分享對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產業觀察,以及對於該中心的展望。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3v5AZWZ
📌下載「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鎖定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在展什麼?
ios版:https://apple.co/3sea61k
Android 版: https://bit.ly/2Ruykrx
📌相關閱讀:
臺灣百年攝影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典藏精選https://bit.ly/3sGvg8p
攝影界引頸期盼的國家級機構,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公布開館日期:https://bit.ly/3ehG9Zf
國家攝影中心臺北館正式試營運,將跨出臺灣攝影產業健全第一步:
https://bit.ly/3gnU9n7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許雲喬 Hsu Yun-Chiao
翻譯 Translator|趙士雄 Joey Chao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白郡婷 Pai Chun-ting、蔡念栩 Tsai Nien-Hs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凌宗魁 Lin Tzung-Kuei、曹良賓 Tsao Liang-Pin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
🔹V-Touch 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