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近日,拜登表示,已成立一個跨黨派委員會,擬從根本上重組最高法院,取消終身制等。美國參、眾兩院民主黨人提出,為最高法院增加4名大法官席位立法
| #香港大紀元新聞頻道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j3L6aadlE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
美國 大法官 終身制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專訪】2/3
中美零和遊戲過時,美應跳出「修昔底德陷阱」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俞瑾26日報道》即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的拜登,11月7日發表勝選演說時將美國稱為「全球的燈塔(a beacon for the globe)」,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就此對《經濟通通訊社》表示,美國未來應該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及「零和遊戲」思維,全人類亦應視今次的新冠疫情為「地球反擊戰」的警告,合作應對未來挑戰。
*未來兩年全球兩三成人注射疫苗已理想*
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徹底改寫特朗普原本穩勝的劇本,譚新強將此稱為Mother Nature(大自然)對政治的影響,並冥冥中造就注重氣候、環保、取締化石能源的拜登上台。 現時包括輝瑞、Moderna、牛津大學先後公布的3隻疫苗有效性高達70%-95%;對此他指,有疫苗當然是好事,但是否能解決所有問題,考慮到疫苗的產能、成本、儲存、有效期乃至調查顯示逾半美國人不願意接種,未來兩年內,全球有兩三成的人得以注射疫苗,已算非常不錯。 鑒於地球這顆小小藍色星球挑戰多多,譚新強強調,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零和遊戲都是過時且危險,美國應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現存大國霸主面對新興強者挑戰多以戰爭告終)」思維。
*選舉人制度落後,助長共和黨只益富豪*
對於現時美國社會嚴重撕裂的根源,他認為罪魁禍首是共和黨只「益」前1%富豪精英的政策,令過去40年美國中低層人士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一點都沒有進步,繼而導致愈來愈大的失落感,感覺父輩或祖輩追求的American dream已經破滅。 再深一層看,此其實涉及美國落後的選舉人制度,例如過去32年來,共和黨幾乎只勝過一次普選票(2004年小布殊),但其執掌白宮的時間卻接近一半;加上參議院權力非常之大,但又長期由共和黨話事,令美國的不少制度都傾向反民主,例如全球只有兩個國家的大法官為終身制,一是美國另為伊朗。 他直言,美國選舉制度有很多漏洞,「大家都知道遊戲怎麼玩,共和黨、民主黨、荷里活、俄羅斯……」似乎是不排除再現特朗普式的狂人可能。
*中國需找清方向,建意識形態理論基礎*
美國的政治制度需動大手術,那麼對於抗疫典範中國的前景,譚新強又怎麼看?他指,中國需要找清自己的方向,不單是半導體或科技自立自強,更應包括整個意識形態的理論基礎。他指,中國過去40年可謂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經濟奇跡,「那麼為甚麼我們連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都沒拿過?」說明西方不明白中國,而中國的理論基礎仍一直是按照鄧小平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不論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等。 他續稱,若中國未能說服西方接受自己一套,西方將永遠對其存在種族歧視或恐懼感,加以操縱貨幣、偷竊科技、欺壓勞工等「罪名」。 那麼,對於中國這個全球難得抗疫成功的大國,西方會否慢慢接受中國的意識形態?譚新強認為短期內肯定不會,因現時散播全球的不單是新冠病毒,更有mental virus(思想病毒)。不過,從今次美國大選最支持拜登的都是年輕人看,包括歐洲,都是歡迎社會主義的,因為他們知道太極端的資本主義會出事,如導致嚴重的階層矛盾。他並稱,「未來幾年,我不知道股票(市場)是不是會更好,但相信肯定會有很多好的中國的公司會冒出來。」
http://www.etnet.com.hk/mobile/tc/news/categorized_news_detail.php?category=latest&newsid=ETN301126862
美國 大法官 終身制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第二階段COVID地球反擊戰:美國大選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美國大選尚未塵埃落定,一如所料,可能需要等到今天才有「較正式」結果。執筆時,民主黨拜登已接近勝利,但始終還有數個關鍵搖擺州份,包括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喬治亞(Georgia)、 北卡羅萊納(North Carolina)、內華達(Nevada)和亞利桑那(Arizona)等仍未完成點票,所以不可正式宣布下一任美國總統勝利者。拜登暫時在內華達和亞利桑那兩州領先,只要勝出,已剛足夠全國勝出所需的270選舉人票,其他州份就不重要。但如贏不到亞利桑那,就必須贏得賓夕法尼亞或喬治亞其中一個州,暫時拜登稍為落後,但傾向民主黨的郵寄票點得較慢,所以拜登仍有機會。
題外話,為何美國人數學真的那麼差,選舉人票總數竟是個雙數 (538),即是可能出現269對269的打和局面,決定權落入眾議院手中的奇怪現象,又製造多一個憲法「漏洞」。在這次選舉中,只要拜登拿不到內布拉斯加(Nebraska)的一票──只有內布拉斯加和緬因(Maine)按地區和普選票來分割選舉人票,就有機會出現此情况!
選舉過程和初步結果與我預期相距不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郵寄選票和提早投票佔比過半,且郵寄選票傾向拜登,等到選舉當日才親自投票的較多為特朗普支持者。其中,點票較快的必然是親身投票,所以初時顯示特朗普領先,應為意料中事。隨着也開始點算郵寄選票,多個州份如威斯康星(Wisconsin)和密歇根(Michigan)就開始逆轉,最後拜登反敗為勝。
美國不穩定 對全世界都沒好處
我的兩個最主要預測也正確。雖然選舉人票可能非常接近,但特朗普仍大輸普選票差距應超過400萬票,遠比2016年的近300萬票;投票率是百年來最高,可能高達65%。
我真心希望拜登能勝出,不是因為我支持他,而是因為如特朗普在輸400多萬普選票的反民主情况下仍能勝出,將令美國分裂情况變得更嚴重,亦為《美國憲法》和選舉制度造成更大傷害。我不會幸災樂禍,一個危險、不穩定和憤怒的美國,對自己、中國和全世界都沒有好處。
我也早料到特朗普必嘗試搶閘宣布勝利,周二深夜他在Twitter和白宮發布會上說他認為自己已經勝出,並指民主黨企圖以訛騙手段「steal the election」,這是極嚴重指控。他更講明必將到最高法院進行訴訟,阻止他認為是違法的遲來郵寄票。其實每州有不同規定,賓夕法尼亞和喬治亞都容許郵戳顯示在大選日前寄出的票,如在大選日後3日內收到,仍將被接受;北卡羅萊納更容許9日的寬限,但威斯康星和密歇根則遲到1日都不接受。
不過,選舉仍出現點意外。最替美國高興的是選舉過程順利,到現時為止,暴力事件不算多。看到的只有「驕傲男孩」(Proud Boys)的一名領袖和三名「同志」,在華盛頓被一批據報為BLM支持者用刀襲擊;另外還有持械特朗普支持者,在亞利桑那包圍一些點票站,企圖干擾點票過程。只希望特朗普不再發tweet和發聲,煽動暴亂!
除此,整體選舉結果仍比事前民調顯示的接近(但對比上次,已有些少進步)。特朗普仍在佛羅里達(Florida)勝出,且距離比2016年更大,證明仍有不少躲在衣櫃裏,不好意思承認支持特朗普──支持一個充滿種族主義、性別和性取向歧視的人。
較突出的是特朗普得到不少拉丁裔選民支持,尤其來自古巴的移民,他們都痛恨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建立的政權。我去年去過邁亞密(Miami),跟當地古巴移民聊天,也發現他們極反對非法移民,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是「天堂」,他們自己千辛萬苦才去到(不敢問他們用什麼方法去的),所以必須阻止其他人湧入美國。我可以理解這種思維,但其實非常自私,可謂過橋抽板。
至於國會兩院選情亦比民調接近,絕對沒有「Blue Sweep」(藍掃)的出現。最重要是民主黨未能重奪參議院控制權,雖仍將在眾議院佔多數,卻減少數席。
倘拜登成總統 冀可修補兩黨以至全國分裂
如拜登成為下任總統,我認為對美國和全球利大於弊。他年紀固然有點大,精力或有限,也非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只可寄望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未來內閣幫他分擔工作。拜登最大的優點是他性格隨和,以及30多年當參議員的經驗,希望有助修補兩黨以至全國的極度分裂情况。
前年我在華盛頓一次峰會上見過他,當時他仍未宣布參選,但已發聲呼籲兩黨慎防各走極端,應攜手合作,以人民福祉為依歸。他懷緬昔日,雖和已故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政見不盡相同,但私底下仍是要好的朋友,且多次共同推動法案。他感慨現今環境,很多議員連跟敵對黨派議員共進午餐都不願意。
即使拜登勝出,他首要面對的最大難題仍是COVID疫情。昨天美國確診人數破紀錄升穿10萬,死亡人數1200。人類已疲勞透,對COVID疫情亦非常厭倦甚至麻木,但其實疫情一點都沒有慢下來,昨天全球確診已升至60萬,死亡人數首次過萬。拜登必定較認真應付疫情,但COVID在美國已散播到如此地步,覆水怎可重收?他或將嘗試推行全國口罩令,但以美國人的所謂崇尚個人自由性格,既無知更自私,執行上將極度困難。美國人亦漸漸明白研發有效疫苗需時,不應被總統過度催促,即使今年底前推出,亦不可能馬上大量生產;再加上最少過半人將拒絕接受疫苗注射,所以COVID疫情必繼續擾攘一段長時間。
特朗普任內經濟不俗 沒疫情可連任
想清楚,其實COVID就是影響今次美國大選的無形之手。如非COVID的出現,特朗普的連任,幾無懸念。他雖是個頗討厭的bully,但明顯有不少愚蠢的鐵粉,即使不喜歡他的人,也絕不介意他的減稅,雖無聊甚至加劇貧富懸殊,以及擴大財赤,但亦推高股市。特朗普當政的這4年,美國經濟增長不算突出,只約2%,但也已不錯,疫情出現前,失業率更曾跌至50年來最低的3.5%。正常來說,在這經濟環境下,總統的連任,幾乎應該是易如反掌。原來如果拜登成功打敗特朗普,將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第4次挑戰者擊敗現任總統!
疫情逼各國正視問題 改變政策取向
不過,我早已說過,COVID可說是地球反擊戰派出來的最新改良抗體,比過去的SARS和MERS都更有效,取得傳染性和死亡率的最佳平衡。死亡率既不會太高而減低傳染性,亦不會太低而容許人類和各國政府袖手旁觀,坐視不理。第一階段結果就是非常成功地逼全人類的旅遊步伐慢下來,航空業幾近癱瘓,相關旅遊業亦當然瀕臨崩潰。今年全球GDP將萎縮約3%,是前所未有的真正全球經濟衰退。更重要的是今年全球碳排放也大幅下降,第二季度曾跌12%,但隨着各國經濟逐漸重開,最新全年估計是下降約6.5%,已頗接近《巴黎氣候協定》訂下的每年下降7%目標,但如要達到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長期目標,需要持續此下降步伐10年!
我本無意把地球反擊戰這譬喻過度形象化,但實在愈來愈覺得非常適合。今次美國選舉的結果,COVID當然是一個重要元素,某程度上可否算是地球反擊戰的第二階段,開始影響人類的政治和政策取向?在疫情威脅下,美國人被迫放棄他們認為對經濟更好的特朗普(雖然是個錯誤的假象),寧願選擇將較認真應付疫情,和可能企圖推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拜登。
白宮國會陷僵局 短期對投資者非常有利
我想再加一個溫馨提示。美國政府將再次出現僵局(Gridlock),白宮和參議院由不同黨派控制。華爾街表現興奮,傳統智慧是僵局等如維持現狀,既不能加稅,亦不能打擊Big Tech的壟斷行為,短期內應對投資者非常有利。但美國單是在政制層面上,已可能有開展大手術的需要。如民主黨能重奪參議院,還有點機會擴大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甚至取消終身制。其他更重要的修憲,如第二修正案(2nd Amendment)的槍管,和改善選舉人票制度更加無望。
我認為拜登已算是位頗有原則的政客,在上次辯論會上,不止說氣候變化是人類面對的最大挑戰。雖不承認將馬上禁止開採頁岩油氣常用的「水力壓裂法」(fracking)技術,但夠膽說將計劃逐步取締化石能源。不過,在政府的僵局下,「綠色新政」或將更難實現。小心如人類太過冥頑不靈,地球將發動下一階段反擊戰!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04602470169&issue=20201106
美國 大法官 終身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享壽87歲。
RBG是媒體給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取的外號,台灣觀眾對她可能比較陌生,但知道她的人,我相信不少都是透過電影認識她的,這兩年剛好有兩部片以RBG為原型,一部是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另一部是《法律女王》,我自己非常喜歡,而且RBG一直都是美國大法官裡我最欣賞的一位。但RBG的逝世,不單只是美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明星大法官,還有可能撼動美國總統大選,甚至牽動整個世界的局勢!真的那麼嚴重嗎?我們就先來看看RBG這位法官是什麼來頭,她到底有多「不恐龍」。
RBG出生於1933年的紐約布魯克林區,1956年進入哈佛法學院,是當屆500個學生中,僅有的9名女學生之一,她的表現一直都非常亮眼,是歷史上第一位通過激烈同儕競爭、擔任哈佛知名法學研究期刊《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編輯的女性。不是我要一直強調女性就多了不起,實在是因為美國雖然1920年代就讓女性獲得投票權,但當時的社會氛圍依然是覺得,女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畢業後就找個男人嫁了,乖乖待在家相夫教子,1970年代時候的總統尼克森,甚至認為女人不該受教育。
就是這樣的社會氛圍,RBG當時在公務員考試中拿到高分,最後卻只能找到打字員的工作,還因為懷孕而丟了飯碗,後來她懷二寶的時候就學聰明了,故意穿得很寬鬆,這才成功保住教職工作。而且就算RBG成績那麼優異,還獲得哈佛法學院院長強力推薦,當時的一位大法官依舊斷然拒絕她的實習機會,只因為她出生就「不帶把」。或許就是因為自己處處遭到性別歧視的經歷,讓她幾十年來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
1980年,RBG被指派為聯邦上訴法院法官;199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並且獲得高票通過,是美國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這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其實截至2018年10月,美國歷史上一共誕生114位大法官,女性竟然只有4位,而且其中兩位還是歐巴馬時代任命的。她在任期間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維吉尼亞軍校案」。1839年創校以來,從來不招收女學生的維吉尼亞軍校,被想就讀的女學生一狀告上法院,校方後來因為外界壓力,在校外設立「女子學院」,但最後還是被RBG判違憲,因為設女校就跟種族隔離措施沒兩樣,此案成為了美國女性平權的重要一步。
這位老太太雖然生活傳統,但思想開明,在兩性同工同酬、女性墮胎權、同志議題上,都秉持平等自由。左派傾向加上不斷衝撞體制,讓她成為高院的「頑固反對派」,2016年甚至曾經公然砲轟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川普,結果讓她人氣爆衝,瘋狂圈粉,有粉絲就以饒舌歌手「The Notorious B.I.G」為靈感,幫她取暱稱叫「The Notorious R.B.G」也就是「聲名狼藉的RBG」。有多少大法官可以被拿去比饒舌歌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RBG很受年輕人歡迎,曾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肺癌、胰腺癌,但她一直不願意向病魔低頭,80幾歲的老太太還可以上健身房、舉啞鈴、做伏地挺身,她能做的可能比我還多啊!她去世前幾天還跟孫女說,希望能撐到川普下台,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選前不到七週過世了。不過她的離開跟川貴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美國的大法官任命,比宮鬥劇還精彩啊!
我們先解釋一下,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是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同意而任命,一旦任命就是終身職,除非是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是遭到彈劾,才會被撤銷職務,所以新任命的大法官很可能一當就是二三十年,目前平均任期是16年。因為流動性不高,有的美國總統在位期間都不見得有機會任命一位大法官,結果川普就職以來已經任命了兩位,現在又出現第三個難得的機會。
大家可想而知,川普當然會任命「自己人」,也就是理念跟他相近的保守右派,目前高院的保守派佔據了9席中的5席,已經使得高院略為右傾,如果再找一名保守派法官,就會變成6比3,恐怕讓高院變成一個深度保守的機構,美國未來幾十年,無論政治、司法或文化,都會受到影響。先不談那麼遠,拿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好了,2000年美國大選發生選票爭議,最後就是交由最高法院判決,才讓小布希勝選,所以有些選民就很不服氣啊,認為是當時保守派法官佔多數,才被小布希撈到一個總統寶座。那最近川貴人不是一直在吵郵寄選票會造成選舉不公嗎?萬一到時候出現爭議、開不出票、選不出總統,最後交由裡面多數是川普人馬的高院裁定,後續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球員兼裁判,人民服不服呢?
目前還不清楚提名程序會跑多久,但過去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民主黨主張等到大選結束,新總統上任後,再審查提名案,不過把持參議院的共和黨,已經講得很清楚,說「會儘速安排投票事宜」很明顯是打算趕在選前,趁川普還在任的時候闖關,鞏固保守派的優勢。其實四年前就有類似的情況,當時一名大法官過世,前總統歐巴馬想要提名,結果被共和黨杯葛程序,故意弄掉歐巴馬的人選,等川普上台後,才讓川普提名保守派的大法官。不過這次共和黨強調,今年和四年前情況不同喔,他們說當年民主黨當總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不適合在總統選舉年填補空缺,但是今年同一黨派同時掌管白宮和參院,就可以提名喔~好啦好啦!都是你在講!
雙標的這麼明顯,但我就不罵了,因為今天是我,我也這樣搞。川普已經表示,將會提名一位女性來繼任,而且預計在RBG告別式的隔天,也就是本週五或週六(9/25-26)公布人選,「以示尊重」。先前傳出華府內有人擔心,RBG還沒入土為安就急著公布繼任人選,恐怕被民主黨拿來作文章,現在初步時間表出爐,看來川普多等一天,已經是他對RBG最大的尊重了,不過這我也不罵,因為是我,我也這樣搞。如果民主黨想要把整個提名程序延到大選後,最少要讓4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才行,目前已經有幾位共和黨人表態倒戈,不支持川普選前提名。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關我們什麼事啊?美國那麼遠,我幹嘛一定要知道他們家高院長怎樣?雖然川貴人把全球政局搞到「併軌」,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目前仍是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各方面都是其它國家的榜樣。就司法方面來看,台灣如果想要取經,很大程度會參考美國高院的判決。透過司法學習比較,美國會把他們的價值觀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如果美國高院組成保守,將對全球司法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各國的文化與社會風氣。
舉例來說,許多國家一直到近年才好不容易在人權、女權、同婚方面取得進展,例如我們台灣,美國老大哥萬一態度轉趨保守,恐怕會讓全世界跟著開倒車,大法官選誰難道不重要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惡名昭彰的RBG
#美高院恐右傾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