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治療眼底疾病的可能性2
因為美國眼科醫學會AAO提到的文章中,Claudia Núñez-Álvarez等人的團隊研究的主題(參考4)和其他篇不太相同,多了一個「藍光」這個滿多人一看到就會緊張起來的主題,所以我們另外拉出來看。
今天的圖片出自AAO文章用圖。
首先,這個實驗體是一種編號為ARPE19來自人類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的細胞們,不是實驗鼠也不是人體試驗。8眼編覺得放細胞照片有一點挑戰大家密集恐懼的敏感程度,如果真的想要知道這些細胞長甚麼樣子可以搜尋一下。
研究中分成照射藍光組(465–475 nm, 800 lux, 26 W/m2)、紅光組(625–635 nm, 950 lux, 6.5 W/m2)、藍-紅光混合組,照射期為6周。實際上分組包含控制組,共有5或6組,論文裡記錄的很詳細,包含培養時各種物質的濃度,有需要了解更多的話還是建議閱讀原文,這個不是8眼編的專業,所以就不多述了。
由結果可以知道藍光造成的影響即便在6周光照循環結束後,在黑暗環境中最初的40天,細胞們因為特殊蛋白質(ZO-1)緊密相連程度維持一個穩定的峰值增加,直到第二個黑暗中的40天,緊密程度的增加速度才減緩為「些微地(Slightly)」。
ARPE19間的緊密程度越增加,會使它們的活力降低,藍光的影響則是加強或增加這個程度還有時間。這樣的結果對照藍-紅光混和組,一樣光照循環6周後,在最初黑暗環境中的40天,緊密程度增加速率的最大峰值明顯的衰減。因此研究者們認為紅光能弱化藍光對細胞的影響或傷害。
但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研究結果,特別是各組間的成果差異,能不能在活體生物實驗中呈現?
怎麼說呢?
生物經過這麼長久的演化,對於環境中存在的危險因素一定會演化出相對應的方式,可能是吸收阻擋、或可能是修復,否則根本無法存活。這樣的自我防護機制,在動物或人體等活體實驗中是無法百分百排除的。因此,推測可能造成各組間的實驗結果差異縮小。
但這樣的實驗並不是毫無意義,因為個體差異存在,如果某些個體的自然防護力不足,額外施加的手段能夠證明有幫助,就有價值。
總結來說,目前對於紅光、近紅外光、遠紅外光的治療,是樂觀的。但就像前面說到的,現在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波長、劑量、治療期、是不是有某類病徵更適合什麼樣的波長?同時有研究也覺得除了目前所知或推測出的運作原理,可能還有沒有被找到的運轉機制。
我們就樂觀期待未來能有更明確的研究結果或療程被核准,並能夠幫助相關患者延緩病情惡化。
參考文獻
1. Reena Mukamal, 《Does Red Light Protect Aging Eyes?》
https://www.aao.org/eye-health/news/red-light-protect-aging-eyes-rlt-pbm-near-infrared
2. Ivayla I. Geneva, 《Photobiomod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diseases: a review》, Int J Ophthalmol, Vol. 9, No. 1 Jan. 18, 2016.
3. Chrishne Sivapathasuntharam, Sobha Sivaprasad , Christopher Hogg , Glen Jeffery ,《Aging retinal function is improved by near infrared light (670 nm)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corrected mitochondrial decline》, Neurobiology of Aging 52 (2017) 66-70.
4. Claudia Núñez-Álvarez , Carlota Suárez-Barrio , Susana Del Olmo Aguado , Neville N Osborne, 《Blue light negatively affects the survival of ARPE19 cells through an action on their mitochondria and blunted by red light, Acta Ophthalmol》. 2019 Feb;97(1):e103-e11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198155/
5. Harpreet Shinhmar, Manjot Grewal, Sobha Sivaprasad, Chris Hogg, Victor Chong, Magella Neveu, and Glen Jeffery, 《Optically Improve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Redeems Aged Human Visual Decline》,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20, Vol. 75, No. 9.
6. Eells J. T..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the Aging Retina》. 2019 May. Biology, 8(2), 31. https://doi.org/10.3390/biology8020031
美國眼科醫學會 藍光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藍光真的那麼可怕嗎?】影片破解三種常見藍光傷眼說法終結藍光迷思!
電視網路新聞或是長輩群組時常恐嚇大家藍光有多危險多傷眼,對於離不開手機電腦的大家來說,聽了難免會心驚膽跳啊~
藍光真的那麼可怕嗎?我們平常是不是真的需要濾藍光產品呢?在今天的影片中,MedPartner 整理了文獻跟大家說明及破解常聽見的藍光危害,並以國健署以及美國眼科醫學會的建議告訴大家如何做好眼睛日常保健!
覺得這支影片實用有趣也別忘了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並分享給家人朋友們喔!
■ 網頁文字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blue-ray-hurt-eyes-myth/
►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藍光 #濾藍光 #迷思破解
--
沒有即時看到 MedPartner 推出的新知破解嗎?
把 MedPartner 設定搶先看!最新資訊不漏接!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goo.gl/Hw6bv2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醫師線上提問(每天回覆但不即時喔):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美國眼科醫學會 藍光 在 眼科陳慶隆醫師-視網膜的大小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雙眼一起看手機,可以避免暫時性智慧型手機失明症
<<本文先見刊於自由時報醫療版>>
在網路發達資訊爆炸的今天,使用智慧型手機幾乎是我們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日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篇令人擔心與恐慌的病例報告。報告中提到,有兩位女性患者因為躺在昏暗寢室的床上,只使用一眼,近距離看智慧型手機,另外一眼則閉著。一段時間後,這兩位患者發現看手機那眼視力變差無法調適,視力不良時間長達20分鐘,作者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暫時性智慧型手機失明症(transient smartphone blindness)。
此篇論文發表後,造成社會大眾恐慌與焦慮,美國眼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發言人Dr. Rahul Khurana 特別在其官網上澄清並請民眾不要太過擔心,他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於不能算是一個正式的病症(official mediacl condition)。哥倫比亞大學眼科部視網膜科新任主任Dr. Tongalp Tezel針對這樣的現象,特別向社會大眾解釋說,基本上這就像是一般人被很強的閃光照到,會暫時性眼前一片黑,無法調適一樣。以眼睛的光生理反應就可以來解釋這種現象,當所有的色素被光漂白(pigment bleached)感光細胞就無法看到東西,患者就會以為他們失明了。事實上,只要經過適當的休息就會回復,其實不用太憂慮。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重現那兩位患者當時的狀況,受試者的視力也得到相同的狀況,同樣的,視力不良的狀況在適當的休息後也回復正常。
所以AAO針對使用智慧型手可能導致的眼睛危害,提出建議:
1. 長時間盯著手機會讓人忘了砸眼,而導致乾眼。
2. 使用小螢幕觀看及強光會容易眯眼,導致眼睛疲勞,頸部及臉部肌肉筋攣痠痛。
3. 螢幕所發出的藍光會重設生理時鐘(circadian clock)。
4. 干擾生理時鐘會導致睡眠品質不良,增加罹患肥胖,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機會。
5. 關於使用智慧型手機與誘發黃斑部病變及白內障的關聯性,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可以證實,所以暫時沒有結論。
最後針對此“暫時性智慧型手機失明症”,學會建議適當休息是最重要的。另外,要避免這個暫時失明的現象,有一個超級簡單的辦法,就是用雙眼一起看,就可以避免這個現象。
資料來源:
EyeSmart -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