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膏嘛......那的確是早期遷台漢人一段黑暗史,不過,這是距今幾百年以上的事了,看到不少人直接推到漢人很噁心,身為漢人的自己感到羞愧,神父覺得有點過度推演了.
.
首先,關於番膏的口述歷史多半從客家人而來,可能和生活圈互相重疊容易產生衝突有關,所以如果在劇中女主角聽到,「年輕人,要買番仔膏嗎」(不知道是不是講台語),她可能不只會感到驚恐,也可能會感到羞愧,如果她被設定成「原、客」混血這一個角色的話.
.
另外,也不用想像幾百年前的漢人有多文明,特別是遷台的人多半是在對岸生活過不下去的底層人居多,同時期的中國即有將人肉當藥品的風俗,例如治療肺癆、毒瘡、眼疾等等,應是有人將中國的陋習帶來台灣,而在台灣,這種迷信多半在特定區域居多,如南投埔里.
.
無論是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或者是《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還是日治時期的《台灣風俗誌》,也多半都是南投廳埔裏社,「埔里所屬有南番,有北番.南番歸化久,出亦不滋事。北番出,則軍民爭殺之....」--《臺灣日記與稟啟》,顯示和生存範疇和族群衝突相關,多半出於一種報復心態,也不是只要是「番」都必須殺來吃,這樣盲目的仇恨.
.
胡傳即為胡適的父親,有人說他是見證這吃人肉惡行的外地官員,一副文明端視野蠻喟嘆的樣子,事實上,他恐怕也是參與者之一.
.
「且我兵民如果人人皆欲殺番,皆能殺番,番必畏殺而不敢輕出。從此民與番各分疆界,漸相安於無事,轉各得以遂其生.」
.
另外,他日記也記載著,原住民人很多,官兵打不過,「無論此等零星單弱之防勇,斷斷不能堵禦兇番出草殺人..」,並說官員軟弱,害怕番人專門懲罰自己人,「且有使之不能殺番者,撫墾局是也,撫墾局畏番如虎狼,待番如驕子....兇番託名就撫,任意出沒,伺機殺我民、我勇,則視為固然,不聞不問.」、「我勇、我民偶殺一兇番,通事必播弄其間...通事更以危言恫嚇,迫令營勇、居民出賄與和....於是防勇深藏堡中不敢出,番出殺人越肆無忌憚.」這些記述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原民對峙的情況,而官方基本上沒太大的作用,漢人方面覺得自己處於弱勢,被出草的人比較多.
.
另一種迷信是,這是為了「防出草」,當地人認為只要吃了高山原住民,身上就有「番人味」,這樣子高山原住民聞到同類的味道,就不會傷害自己,這也可以看出一方出草,一方報復吃人肉,兩族群生活領域的競爭和對等衝突,而非單方面的屠殺.
.
吃人肉最早的記述,來自於清國官方,沈保禎的「開山撫番」策略,台灣鎮總兵吳光亮率領清軍與台灣原住民奇密(奇美)社人爆發激戰,清兵打不贏,吳光亮就設酒席假意款待,等到對方酒醉無力反抗的時候,就加以槍殺,這個就是著名的「大港口事件」.
.
而吳光亮是廣東人,清國軍事人物,他率領的廣東飛虎軍,將所擊斃的阿美族壯丁烹煮食盡,他的飛虎軍多為廣東客家子弟兵.
.
這個就像單方面屠殺,還是由中國政府官方開的惡例.
.
至於PTT上的中國人把番膏事件拿來抵制轉型正義,合理化中正紀念堂,並宣稱是閩南人殺原住民,民進黨怎麼不道歉?並說這是原民刻在DNA的恐懼跟憎恨,所以不信任民進黨,亦有人拿「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說這是台語俗諺,所以都是所謂閩南人幹的,不然怎麼會有台語諺語?把漢人對原住民的惡行,簡化成全體漢人都如此,漢人都是閩南人,閩南人就是現在一堆台灣本土派支持者,拿來攻擊特定族群,稱閩南人很噁心,甚至合理化不分族群施予打壓的黨國,這就十分荒謬了.
.
這是種「萬惡歸閩南」的邏輯,基本上,閩南亦是種蔑稱,通常我會稱之為Hô-ló人,中文可稱為河洛,就連這個稱呼都要被醜化成中國對於蠻族的蔑稱貉獠,羅織不相干而且不存在的故事,可見某些人對於那個時代的Hô-ló人以及這個時代的Hô-ló人極度貶抑之惡了.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台語俗諺嗎?並不是,這段來自於《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由曾持衡牧師用台語記述,原文為:
.
「到天光我欲去城內禮拜,就看那個生番的身屍放在欲去城內的路邊,我對遐過也有看見無頭的生番。是時,有百多人圍著看,有的舉刀要欲割生番肉,總是那時有人在顧,勿准因割。到日午我對城內轉來,在路泥有遇著人拿生番肉,行到放生番身屍的所在,只有剩那些腸子佇在若定。
.
多多人拿伊的肉欲去吃,講那個肉真好吃,也真有補;有的拿心肝講做葯真好,可治心氣病,真有應效;有的拿伊的膽,講可做刀傷、槍傷的葯,真好用。那粒膽值銀三十元。有的拿腳腕那二塊屈做腳風的葯,真妙用;有的拿骨頭欲焢膠,講那個骨焢膠可做葯治寒熱病,真好用。照我的甲伊請問,殺著生番通身軀隴有路用,只有大腸、小腸與頭毛沒用若定,其餘無一點點浪費,殺著一個生番卡贏打著幾若隻鹿。
.
對眾人著派一百石稻給他,這是聽到的例規,又那個身屍也是眾人真愛用。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也有得眾人所謳咾。想著那些人真奇怪,愛吃生番肉,比吃鹿肉卡愛。真正是目瞅未曾看見、耳孔未曾聽見,這號的新聞真正是稀罕的消息。未有受教化的生番,只有愛殺人的頭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著生番不若得到一百石稻,也使眾人謳咾、歡喜;通身軀隴甲伊吃了了,想真,生番人真厲害,比番又卡番啦。」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其中的一句,曾持衡用來形容當地風俗的荒謬,由於全文他都是用台語文來寫,剪出其中一句,反倒變成「哪個族群的人可以讀通這段方言文」,變成流傳的「台語俗諺」了,曾持衡說的是,他去城內做禮拜,看到一群人在割生番肉,他覺得那些人真奇怪,鹿肉不吃去吃人肉,他本人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事,聽過這種事,只有在這裡見到這種稀罕的消息,明明殺人吃人肉,還被其他人稱讚,他說,未受教化的生番,只有砍人頭而已,「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了人還不如得到許多稻子,讓眾人歡喜稱讚,把人家的身體都吃光,這些人簡直比番還番.
.
因為這些人對殺了番人的人送稻子,曾持衡覺得莫名,殺人的行為居然勝過捕鹿和種稻的收穫,這是對於當地習俗感到的不公正,明明是壞事還被眾人稱讚,令他看不下去,所以用台語記錄下來,他說明了自己不曾聽聞過這種事,如今卻看到,可以知道這不是一種普遍現象.
.
結果用台語寫的,操台語的人以一個觀察者身分深切的反省,反倒變成都是所有說台語的人幹的了.
.
早期漢人對於原住民的壓迫和侵墾,這都是現代人必須加以反思和反省的事,不過仍然要知其脈絡,如果簡化成要台灣人自己自我嫌惡,或者用惡來合理化惡,因為你們祖先曾經做了不好的事,所以更沒有資格,去反抗其他外來者的壓迫,你們的痛苦是應得的,應該乖乖接受,所有人都應該接受中國的統治,中國的思想反而是文明的,中國國民黨的統治是為了要教化你們這群野蠻人.
.
事實上,這種吃人的習俗正是由中國傳遞而來,無知和迷信,正是我們應該鄙棄的,所以才要去中國化,要知道,中國直到近代都還在食人肉,例如文革時期的廣西文革吃人狂潮,距離現在也不過才50年,當時帶領吃人肉的還做了高官,跟台灣古代這種基於生存競爭,無知或糧食缺乏的情形不同,他們是為了羞辱.
.
就跟1949年,一群中國國民黨軍,以整個政府的體制,對於島上所有人進行殖民一樣,他們殘害虐待島上的人,是為了樹立權威,強調自身優越性,甚至是為了樂趣.
.
我想這是不能比擬的,但都應該面對.
.
身為台灣人,該如何面對百年前過往這段原漢衝突史呢?侵占了別人土地,被出草,害怕被出草所以報復,有一部分人甚至吃人肉,以為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
我想只有懺悔而已.
.
藉由這份懺悔,然後讓我們更加團結,這是一部由各種傷害、無奈和不能彼此理解,所填充起來的歷史.
.
過去的這份自私,讓我們只想著自己,現在不同於以往,讓我們可以想到其他人,而他們現在都是我們的家人,住在同一個島上的人.
.
我想到的是,從個人到所有人,現在的我們,更加應該守護這座島嶼,BROTHER.
羅織經全文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共整治企業風暴延燒到補教業、遊戲產業,外界預測房地產是下波整肅對象。專家分析,中共此舉是為了重新分配財富,只要影響到「中共政治安全」、「有龐大經濟實力」,國家就可羅織罪名,明目張膽的搶民企財富來充實國庫。
全文: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1-08-08/10683402
羅織經全文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威權時期,無辜的受難者們被帶走、被槍斃,連帶的是一個又一個家庭破碎、受難者後代仍被政府追殺數十年,而這些故事、這些歷史必須被記得,被傳下去,讓下一代的人都了解,臺灣曾經發生這麼恐怖的事情。
.
例如,在威權時期,關押許多政治犯的綠島監獄為報復政治犯不願配合發起刺青運動,羅織了「再叛亂案」,獨裁者蔣介石更要求「嚴為複審」,此案的受難者宋盛淼因此被改判死刑。
.
原本,宋盛淼被判刑12年,他的妻兒最終卻只等到一張領屍通知單。宋盛淼之子宋文博說,領屍的時候爸爸身上有八個洞,大概可以推算執行槍決就是四槍。而另一名被抓的爸爸同事,家屬連領屍通知單都沒拿到,是宋的媽媽在領屍時驚見同事屍體躺在冰池裡。
.
爸爸被槍決二十年之後,宋家仍然被威佢政府監視、追殺長達20年,一直等到宋文博的舅舅當選議員後,警察的家庭訪問才終於消失在生命中。而宋文博到了快 70 歲,才藉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得知爸爸被槍決的真相。
.
完整內容,請看《沃草》報導全文!
.
同場加映:
為了一塊豬肉被關 8 年 鹿窟事件受難者餘生連簽名都會發抖
https://waa.tw/E1bfyr
「轉型正義資料庫」上線:蔣中正介入政治審判超過三千件、經手 876 筆死刑判決
https://waa.tw/OrqGtd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IG_watchout.tw|TG/YT_WatchoutTW|TW_watchoutTW
羅織經全文 在 《罗织经》阅人卷( 1 )完整全文原文+译文故事此书乃洞察人性 ... 的推薦與評價

《罗织经》阅人卷( 1 )完整全文原文+译文故事此书乃洞察人性防范反击邪恶之人之佳作但也是摧毁人性之糟粕毕竟人分善恶莫把所有人对号入座作者下场极惨且勿 ... ... <看更多>
羅織經全文 在 [發問] 《羅織經》尚存?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逛書局時不小心看到傳說中專為「網羅前人,織成反狀」的《羅
織經》,武周時著名酷吏來俊臣所著《羅織經》己佚千年,然對岸中
華書局居然能出版這一本…名著?
本書編註者自稱經日本友人手中所獲得之萬國俊(與周興、來俊臣等人
同為武周著名酷吏)手抄本《羅織經》一卷,並將之整理、點校、出版
的《羅織經》
ISBN 962-231-571-2 處世經典系列《羅織經》來俊臣著 馬樹全註譯
中華書局(香港)發行 定價:港幣56元 2004年九月初版
不知為何,看了一下覺得又是本後人攀附的偽書…
原文全文總共十二篇,閱人、事上、治下、控權、制敵、固榮、保身、
察奸、謀劃、問罪、刑罰、瓜蔓。觀其內文要旨,與偽書《鬼谷子兵法》
、馬基維利《君王論》、李宗吾《厚黑學》等書相類……先貼上前四篇,
望高手能為小弟解惑。
閱 人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慾,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弗能逾者
,蓋人之本然也。
多慾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
;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哀;夫差存越,
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恒有;思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
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
毋存倖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事 上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上下背德,禍必興焉。
上者驕,安其心以順。上者憂,去其患以忠。順不避媚,忠不忌曲
,雖為人詬亦不可少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能逆乎?是
以智者善窺上意,愚者固持己見,福禍相異,咸於此耳。
人主莫喜強臣,臣下戒懷妄念。臣強則死,念妄則亡。周公尚畏焉
,況他人乎?
上無不智,臣無至賢。功歸上,罪歸己。戒惕弗棄,智勇勿顯。雖
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誠如是也,非徒上寵,而又寵無衰矣。
治 下
甘居人下者鮮,御之失謀,非犯,則篡耳。
上無威,下生亂。成成於禮,恃以刑,失之縱。私勿與人,謀必辟
。幸非一人,專固害。機心信隱,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進,遷之宜緩,
速則滿矣。上有所欲,其神若親,禮下勿辭,拒者無助矣。
人有所好,以好誘之無不取,人有所懼,以懼迫之無不納。才可用
者,非大害而隱忍。其不可制,果大才而亦誅。賞勿吝,以墜其志。罰
適時,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較,苟無功,得無天耶?
控 權
權者,人莫離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艱;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
,死生事也。
假天用事,名之順也。自絕於天,敵之罪也。民有其愚,權有其智
。德之不昭,人所難附焉。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世惟忠,庸則自從。名可易,實必爭;名
實悖之,權之喪矣。嗜權逾命者,莫敢不為;權之弗讓也,其術乃極。
機為要,無機自毀;事可絕,人倫亦天。利祿為羈,去其實害;賞以虛
名,收其本心。若此為之,權無不得,亦無失也。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1.104.21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