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全聯發現 #型男大主廚 的 #吳秉成 出了麵大師的 #拌麵品牌,聽朋友說很好吃,藍子也腦波弱地去買了🤣
麵大師的麵條都是細直面,煮四分鐘就好了,口感彈香,易沾附醬料,蠻不錯的!
#油潑辣子
有醬包跟油包,吃起來有些微辣度,能感受到芝麻油跟花椒油到香氣,吃起來很順口~
#醬香小醋
加了烏醋、芝麻油的醬包超香,簡單拌一拌就非常好吃😋
藍子覺得麵大師的乾麵味道都不錯,是很適合大人小孩吃的一般口味,如果你是比較重口味的,可能要再加些調味料比較好吃😋
現在全聯有買一送一,一包52元有兩束麵,買一送一下來,一份拌麵只要13而已,超級划算的!
喜歡吃拌麵的話,5/7前趕快去買吧~
#藍子愛美食 #麵大師 #大師在你家 #乾拌麵 #拌麵 #明星拌麵 #居家隔離 #居家防疫不出門 #居家生活 #居家美食 #全聯 #全聯美食 #乾麵控 #乾麵 #細切麵 #拌麵美食 #麵料理 #noodles #drynoodles #delicious #yummy #cookathome #mydinner #宅女藍子的五四三 @ Taichung, Taiwan
同時也有14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有口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從未吃過的酥皮菠菜地瓜烤雞 謝謝觀看,別忘了訂閲我們的頻道並分享給大家,收看我們最新發布的食譜。訂閱頻道⬇️ https://bit.ly/2vCwfMy ****************************************************** 份量:6-8 人份 準備時...
細切麵 在 Xh: xav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手工、手感、自製的迷思
手工就等於好吃嗎? 自製就等於新鮮嗎?
這世界上似乎沒有甚麼事情是絕對的,食物更是處於模糊地帶,但是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我們釐清一些觀念 (看完真的莫名感動怎麼有人有此表達能力可以把想說的話都說完XD)
「手工」一詞,也是容易招致錯誤的表現。因為「手工」與其說是指「成果」結出與否,不如說只是陳述「過程」的事實。
不僅限於雜誌文章,「手工」在美食節目也是常常燈擋的詞彙...然而,刻意以強調「手工」來形容美食,背後是因為以下兩種「成見」:第一是「手工=美味」,第二是「手工=費工」的既定印象。
「自製所以好吃」這種說法,與「手工」的思考模式完全相同。自製蛋糕、自製甜點、自製麵包、自製沾醬、自製烘焙......種種「自製」相關詞彙氾濫成災。或許是因為人們堅信它能夠誘發對美味的想像吧?可不要輕易上當了。
-《侍酒師的表現力》
--
朋友傳了一篇部落格文章給我。我看了看,只覺得一家用心的餐廳因為沒有賣手工義大利麵,而被評得一文不值,感到有些可惜。對於該作者,我不予置評,畢竟別人吃過的好東西太多了(我的日常飲食對他來講可能不堪入口,我猜)。但關於「手工義大利麵」的迷思,其實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在過去,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人,認為義大利麵就是要手工的才好。
以下說的話,只是憑個人學習和經驗為本做的論述。我一直都不希望有人讀我寫的東西像讀教科書那樣(不確定有沒有,但不排除可能性),而是當做一個啟發思考的契機。如果把我話都說死,讀了人也照單全收,那我和一些(我所鄙視的)部落客就沒甚麼差別了-在你學那些判斷好壞的方法以前,最重要的是,你應該要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判斷。因此我相當痛恨「這樣的食物不要吃」、「這樣的餐廳不要去」等標題的文章。這不但可能造成誤解-這類文章經常不會做周詳的思考-更嚴重的話,會造成一股風氣。當每個部落客都以「麵條是否Q彈」來斷定麵的好壞時,你就應該知道毒澱粉怎麼來的了。
嚴格說起來,這些人要的義大利麵不是「手工」,而是「自製」和「新鮮」。這有甚麼差別?首先,手工義大利麵也有可能成為市售的乾燥麵(雖然台灣較少);再來,自製的義大利麵也並非全然手工-可能店家本身就有全自動的製麵機,如此何來「手」工之有?因此我認為那些崇尚手工麵的人,喜歡的是「自製新鮮麵」,並且排斥「乾燥麵」。至於用手還是用機器做,可能就不是重點了。
新鮮的義大利麵留傳最廣的,其實也就是麵粉加了雞蛋所做出來的餃子、千層麵、寬麵等等。這種麵對我來說有兩個特點。第一,它代表某種程度上的富裕。第二,它吃的是蛋香和Q的口感。有個說法是義大利北部因為無法生產杜蘭小麥,用一般的麵粉口感較差,因此加入雞蛋。若是一個地方盛行這樣的麵,自然就會有相對應的烹調方式。比如說波隆那肉醬,在我看來最適合搭配的麵條,就是雞蛋寬麵(tagliatelle)了;做成細切麵(tajarin),則可以搭配加了鼠尾草的奶油或是肉汁等等。
(其他像是立古利亞的trofie、corzetti、威尼斯的bigoli、倫巴底的pizzoccheri等等比較在地的麵食,雖然也是吃手工新鮮的,但由於沒那麼廣泛,可能也不在一般人認知的手工義大利麵之內,因此這裡就不多說了)
相對於此,乾燥麵(無論是手工還是機器壓的)多半以乾燥效果較好的杜蘭麥粉製做。其蛋白質含量高,當它做成麵體較厚的形狀時(如spaghetti和penne),緊實的結構會讓水不容易滲到中心,因此帶有麵芯「外軟內硬」的漸層口感-也就是俗稱的「彈牙」(al dente)-會相當明顯,且杜蘭小麥堅果般的香氣和甜味仍然得以保留。強勁的特性,配上南義常用的橄欖油、番茄、辣椒、羊奶起司(pecorino)等性格強烈的材料時,便能完美結合。
也就是說,與其講「自製新鮮麵」和「乾燥麵」是「好」或「不好」,不如說它們根本適合搭配的材料就不一樣。如果拿新鮮雞蛋麵拌大蒜、辣椒和橄欖油,我會覺得不倫不類,因為麵條比不過配料的強勁;同樣的,用乾燥麵拌鼠尾草奶油,我也會不知道自己在吃甚麼-配料太「甜」了。不管是北方的新鮮手工麵或是南方的乾燥麵,這些食物有著各自的文化因素,並不應該以好壞區分之。
那如果說,店家自行用杜蘭麥粉製做麵條不風乾呢?沒有經過乾燥的麵,如果麵身較薄,基本上沒什麼口感。就我個人做耳型通心麵(orecchiette)的經驗來看,完全不經過風乾吃起來就像水餃皮,不會有彈牙的那種層次感;如果麵身較厚,中心會比乾燥過的還要有粉感,表面也比較容易糊掉。當然,這也沒有甚麼好或不好,因為我也看過一些食譜會用杜蘭麥粉做手工麵卻不乾躁(比如說普里亞地區的cavatelli就有人不風乾)。還是一樣,回過頭來講,一個地方的飲食脈絡會造成它搭配起來適不適合。在我的認知裡,乾燥過的麵條在大部分情況下仍是較好的選擇。
因此,只有本來就適合吃新鮮的麵條我會自製(或是市面上找不到的麵條形狀,或需要修身養性一下的時候),否則一般來講,我還是建議選擇好一點的市售乾躁麵(礙於材料和技術、設備,自製乾燥麵不會是個明智的選擇)。而要用新鮮麵還是乾燥麵,應該取決與你要做怎樣的料理:如果我想吃波隆那肉醬,我會堅持自己做新鮮的雞蛋寬麵;如果我要吃煙花女麵(puttanesca)或煤炭工人麵(carbonara),乾燥麵當然是首選。其實我不僅是把不同麵粉或是乾燥與否視為麵條差異,不同形狀的麵,我也會當成不同的麵來看待-即使它原料製法都一樣。更進一步說,麵條和料搭配在一起應該是「一道料理」,而非想拿什麼醬淋在甚麼麵上是看自己爽。還是一樣,這裡有一些個人學習經驗和堅持,沒有絕對好或不好-儘管我認為什麼麵應該要怎麼吃是不容置喙的(然後在心裡默默鄙視亂摻的人)。
其他食物我不敢說,但在談論義大利麵的「手工」、「自製」時,牽扯到的絕對不是一家店的態度這麼簡單而已。這種店家的「心意」有時甚至暗示著一種不願意思考更深入的問題(比如說探究乾燥麵的文化因素)的心態,因此拿著最淺顯易懂的正面詞彙來吸引人。甚至,會造成一種莫須有的優勝劣敗(自製是好的,所以現成的不好)。如果對於如此標榜的店家或是傳揚這種價值的客人,不多加思索,了解手工好在哪裡,非手工又是哪裡不好,或是手工也不見得比較好,最後很容易形成一種銷售和消費表面符號的行為。當本質愈來愈不被重視時,我們則會面臨愈來愈低標準的問題,從食物的美味與否,到食安問題。
對於總是讓人憤慨的店家或部落客,有些朋友總會覺得不要理他們就沒事了。然而,「良善的人若對政治冷漠,就要給比自己差的人管治」,如果漠視這些看似對自己無害,實際上卻左右著大眾飲食習慣的人們,下場將會是:即使你再懂吃,你選擇好東西的權利也會被這些人擠壓,最後消失殆盡。
細切麵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也有「手工義大利麵」的迷思嗎?
「手工」在食品工業化的時代成為了被歌頌的價值,再結合「自製」,彷彿就是美味的保證。姑不論這是否已變相成為行銷手法,就義大利麵而言,並非手工、自製就一定比較好,還要細細探究麵料理的種類與作法。箇中奧妙,請看以下這篇文章吧!
「手工」一詞,也是容易招致錯誤的表現。因為「手工」與其說是指「成果」結出與否,不如說只是陳述「過程」的事實。
不僅限於雜誌文章,「手工」在美食節目也是常常燈擋的詞彙...然而,刻意以強調「手工」來形容美食,背後是因為以下兩種「成見」:第一是「手工=美味」,第二是「手工=費工」的既定印象。
「自製所以好吃」這種說法,與「手工」的思考模式完全相同。自製蛋糕、自製甜點、自製麵包、自製沾醬、自製烘焙......種種「自製」相關詞彙氾濫成災。或許是因為人們堅信它能夠誘發對美味的想像吧?可不要輕易上當了。
-《侍酒師的表現力》
--
朋友傳了一篇部落格文章給我。我看了看,只覺得一家用心的餐廳因為沒有賣手工義大利麵,而被評得一文不值,感到有些可惜。對於該作者,我不予置評,畢竟別人吃過的好東西太多了(我的日常飲食對他來講可能不堪入口,我猜)。但關於「手工義大利麵」的迷思,其實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在過去,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人,認為義大利麵就是要手工的才好。
以下說的話,只是憑個人學習和經驗為本做的論述。我一直都不希望有人讀我寫的東西像讀教科書那樣(不確定有沒有,但不排除可能性),而是當做一個啟發思考的契機。如果把我話都說死,讀了人也照單全收,那我和一些(我所鄙視的)部落客就沒甚麼差別了-在你學那些判斷好壞的方法以前,最重要的是,你應該要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判斷。因此我相當痛恨「這樣的食物不要吃」、「這樣的餐廳不要去」等標題的文章。這不但可能造成誤解-這類文章經常不會做周詳的思考-更嚴重的話,會造成一股風氣。當每個部落客都以「麵條是否Q彈」來斷定麵的好壞時,你就應該知道毒澱粉怎麼來的了。
嚴格說起來,這些人要的義大利麵不是「手工」,而是「自製」和「新鮮」。這有甚麼差別?首先,手工義大利麵也有可能成為市售的乾燥麵(雖然台灣較少);再來,自製的義大利麵也並非全然手工-可能店家本身就有全自動的製麵機,如此何來「手」工之有?因此我認為那些崇尚手工麵的人,喜歡的是「自製新鮮麵」,並且排斥「乾燥麵」。至於用手還是用機器做,可能就不是重點了。
新鮮的義大利麵留傳最廣的,其實也就是麵粉加了雞蛋所做出來的餃子、千層麵、寬麵等等。這種麵對我來說有兩個特點。第一,它代表某種程度上的富裕。第二,它吃的是蛋香和Q的口感。有個說法是義大利北部因為無法生產杜蘭小麥,用一般的麵粉口感較差,因此加入雞蛋。若是一個地方盛行這樣的麵,自然就會有相對應的烹調方式。比如說波隆那肉醬,在我看來最適合搭配的麵條,就是雞蛋寬麵(tagliatelle)了;做成細切麵(tajarin),則可以搭配加了鼠尾草的奶油或是肉汁等等。
(其他像是立古利亞的trofie、corzetti、威尼斯的bigoli、倫巴底的pizzoccheri等等比較在地的麵食,雖然也是吃手工新鮮的,但由於沒那麼廣泛,可能也不在一般人認知的手工義大利麵之內,因此這裡就不多說了)
相對於此,乾燥麵(無論是手工還是機器壓的)多半以乾燥效果較好的杜蘭麥粉製做。其蛋白質含量高,當它做成麵體較厚的形狀時(如spaghetti和penne),緊實的結構會讓水不容易滲到中心,因此帶有麵芯「外軟內硬」的漸層口感-也就是俗稱的「彈牙」(al dente)-會相當明顯,且杜蘭小麥堅果般的香氣和甜味仍然得以保留。強勁的特性,配上南義常用的橄欖油、番茄、辣椒、羊奶起司(pecorino)等性格強烈的材料時,便能完美結合。
也就是說,與其講「自製新鮮麵」和「乾燥麵」是「好」或「不好」,不如說它們根本適合搭配的材料就不一樣。如果拿新鮮雞蛋麵拌大蒜、辣椒和橄欖油,我會覺得不倫不類,因為麵條比不過配料的強勁;同樣的,用乾燥麵拌鼠尾草奶油,我也會不知道自己在吃甚麼-配料太「甜」了。不管是北方的新鮮手工麵或是南方的乾燥麵,這些食物有著各自的文化因素,並不應該以好壞區分之。
那如果說,店家自行用杜蘭麥粉製做麵條不風乾呢?沒有經過乾燥的麵,如果麵身較薄,基本上沒什麼口感。就我個人做耳型通心麵(orecchiette)的經驗來看,完全不經過風乾吃起來就像水餃皮,不會有彈牙的那種層次感;如果麵身較厚,中心會比乾燥過的還要有粉感,表面也比較容易糊掉。當然,這也沒有甚麼好或不好,因為我也看過一些食譜會用杜蘭麥粉做手工麵卻不乾躁(比如說普里亞地區的cavatelli就有人不風乾)。還是一樣,回過頭來講,一個地方的飲食脈絡會造成它搭配起來適不適合。在我的認知裡,乾燥過的麵條在大部分情況下仍是較好的選擇。
因此,只有本來就適合吃新鮮的麵條我會自製(或是市面上找不到的麵條形狀,或需要修身養性一下的時候),否則一般來講,我還是建議選擇好一點的市售乾躁麵(礙於材料和技術、設備,自製乾燥麵不會是個明智的選擇)。而要用新鮮麵還是乾燥麵,應該取決與你要做怎樣的料理:如果我想吃波隆那肉醬,我會堅持自己做新鮮的雞蛋寬麵;如果我要吃煙花女麵(puttanesca)或煤炭工人麵(carbonara),乾燥麵當然是首選。其實我不僅是把不同麵粉或是乾燥與否視為麵條差異,不同形狀的麵,我也會當成不同的麵來看待-即使它原料製法都一樣。更進一步說,麵條和料搭配在一起應該是「一道料理」,而非想拿什麼醬淋在甚麼麵上是看自己爽。還是一樣,這裡有一些個人學習經驗和堅持,沒有絕對好或不好-儘管我認為什麼麵應該要怎麼吃是不容置喙的(然後在心裡默默鄙視亂摻的人)。
其他食物我不敢說,但在談論義大利麵的「手工」、「自製」時,牽扯到的絕對不是一家店的態度這麼簡單而已。這種店家的「心意」有時甚至暗示著一種不願意思考更深入的問題(比如說探究乾燥麵的文化因素)的心態,因此拿著最淺顯易懂的正面詞彙來吸引人。甚至,會造成一種莫須有的優勝劣敗(自製是好的,所以現成的不好)。如果對於如此標榜的店家或是傳揚這種價值的客人,不多加思索,了解手工好在哪裡,非手工又是哪裡不好,或是手工也不見得比較好,最後很容易形成一種銷售和消費表面符號的行為。當本質愈來愈不被重視時,我們則會面臨愈來愈低標準的問題,從食物的美味與否,到食安問題。
對於總是讓人憤慨的店家或部落客,有些朋友總會覺得不要理他們就沒事了。然而,「良善的人若對政治冷漠,就要給比自己差的人管治」,如果漠視這些看似對自己無害,實際上卻左右著大眾飲食習慣的人們,下場將會是:即使你再懂吃,你選擇好東西的權利也會被這些人擠壓,最後消失殆盡。
細切麵 在 有口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從未吃過的酥皮菠菜地瓜烤雞
謝謝觀看,別忘了訂閲我們的頻道並分享給大家,收看我們最新發布的食譜。訂閱頻道⬇️
https://bit.ly/2vCwfMy
******************************************************
份量:6-8 人份
準備時間:50分鐘
烘烤時間:60 分鐘
冷凍時間:60分鐘
難易度:中等
所需材料:
雞肉泥部份:
200 g 麵包粉
125 ml 牛奶
油炸用油
1 顆洋蔥,切丁
3 瓣大蒜,切末
200 g 蘑菇,切丁
6 g 黑胡椒粉
15 g 鹽
900 g 雞絞肉
2 顆蛋
1湯 匙番茄醬
1 湯匙伍斯特醬
此外:
300 g 地瓜泥
200 g 菠菜葉
5 張 275 g 大酥皮
1 顆蛋,打散
2 顆蛋黃,打散
保鮮膜
滷肉汁或其它醬料
作法:
1. 先做地瓜泥。用叉子在地瓜上戳幾下,然後放入180°C的烤箱中烘烤50分鐘。等地瓜涼了後,去皮並壓成泥,再用鹽調味。
2. 在烤地瓜時,同時來準備雞肉泥和菠菜。將菠菜葉燙熟後撈起放涼,然後將水擠乾並用鹽和黑胡椒調味。
3. 再來準備雞肉泥中的食材。在平底鍋裡放入油、洋蔥、大蒜和蘑菇,炒成金黃色。等待蘑菇冷卻的同時,將麵包粉混合牛奶。
4. 將雞絞肉、2顆蛋、番茄醬、伍斯特醬、鹽、黑胡椒粉、炒蘑菇和加了牛奶的麵包粉混會攪拌成雞肉泥。
5. 將250 g的雞肉泥放在保鮮膜上,壓成橢圓形。然後在中間放2湯匙的地瓜泥和一些熟菠菜。
6. 再次用2湯匙地瓜泥蓋住菠菜,然後用250 g雞肉泥蓋在上面。將包裹著地瓜泥和菠菜的雞肉泥捏成雞身體的形狀,然後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冷凍1 小時。
7. 用上述的方法做出雞腿。每隻雞腿約需200 g的雞肉泥,做好後同樣冷凍1小時。
8. 將剩餘的雞肉泥做成兩條長卷,要用來當作雞翅。做好後放入冰箱至少冷凍30分鐘。
9. 將冷凍雞肉泥上的保鮮膜取下,放在酥皮上,然後再蓋上另一張酥皮。用力按壓酥皮及邊緣後,在雞身下方壓一條線。切掉多餘的酥皮後,放到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
小秘訣:先在雞肉泥上刷上蛋液,會比較容易黏好酥皮。
10. 使用相同的方法,做出雞腿放在雞身下方的兩側。每隻雞腿需要一張酥皮。
11. 將最後一張酥皮切成兩個細長的三角形,包住兩條長卷做出雞翅膀。然後將較大的一端,當成雞小腿放在雞身上方兩側。然後將尖端往雞身折起來。
12. 在酥皮上刷上蛋黃液後,放入上下火175 °C的烤箱中烤60分鐘。
在酥皮菠菜地瓜烤雞旁放上綠色的沙拉和彩色小番茄,不但營養更均衡,看起來也更加誘人!
這道塞滿莫扎瑞拉起司的棒棒腿,也會被秒殺:https://youtu.be/r-CrvviomBI
******************************************************
想知道更多的美味食譜嗎? 請訂閱我們的頻道,不要錯過任何新影片。有口福每天為你帶來不同的食譜影片。 與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這裡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com/有口福
Facebook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yokofu.tw
Instagram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yokofu_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zdYnBelcwg/hqdefault.jpg)
細切麵 在 糖餃子Sweet Dumpl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要來做一道非常老派又家喻戶曉的英倫甜點:蘋果香酥 (Apple Crumble/蘋果奶酥/蘋果酥派)。
作為一道深受歡迎的英倫家常甜點,家常兩個字點出了 Apple Crumble 是許多家庭在尋常日子裡常做、常吃的飯後甜點或午茶點心,它不但好吃,香氣和口感也非常有療癒感。
傳統上,Apple Crumble 是使用 Bramley 蘋果來製作,它略帶酸香的口味跟香酥的甜味恰成鮮明對比,但其實不同品種的蘋果做出來的口味也各有特色。
很多人在第一次嚐到 Apple Crumble 時,會聯想到蘋果派,味道真的有像,但好消息是它不用製作派皮,做法和時間更符合居家糕點的便捷快速,口感則更為輕盈。
它要趁溫熱享用,帶有淡淡肉桂香氣的蘋果內餡,酸度與甜度微妙平衡,搭配上層爽脆的奶油香酥碎,很容易取悅大眾的味蕾。
關於 Apple Crumble 的做法,網路上可以找到成千上百的食譜,在配方上為了更符合自己喜歡的口味,我們做了一些調整,這個調整沒有任何新手法,只是把 crumble的味道和口感,做得更香濃酥脆,而蘋果內餡酸甜怡人,兩相結合趁溫熱享用已經夠好吃了,若再添上一球冰淇淋,一熱一冷,美味程度立刻加100分,簡直讓人無抵抗力。
在這個食譜裡,我們儘可能以簡單的食材,像是 crumbe 跟內餡都是很好買到的材料,而製作上則更是沒什麼難度,此外內餡也可以換成梨子、桃子或莓果(新鮮冷凍皆可),這是一道值得一試的低難度甜點,大家一定要親自感受哦!
📍 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weetdumplingofficial/
📍 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這支影片還有無人聲的 #ASMR 版本:敬請期待
-----------------------------------
英式蘋果香酥 怎麼作呢?
下面是英式蘋果香酥派的做法與食譜:
📍 烤模尺寸:鑄鐵平底鍋,直徑 16cm, 高 3cm
📍 份量:份量因人而異,這份食譜約可以做成四份甜點
✎ 材料 Ingredients
☞ crumble
中筋麵粉 70g
細砂糖 20g
三溫黃砂糖 30g
杏仁粉 15g
軟化的無鹽奶油 50g
鹽 一小撮(約0.5g)
☞ 蘋果餡
蘋果 300g, 削皮、去籽,切小塊
細砂糖 25克
檸檬皮適量
檸檬汁 15
肉桂粉 0.3g
✎ 做法 Instructions
1. 將麵粉、白砂糖、三溫黃砂糖、杏仁粉跟一小撮鹽加入料理機中充份攪勻,接著加入不需軟化的冷藏冰奶油,打到大小不一的碎屑塊狀 (也可以用手來搓捏)
2. 把做好的 crumble 取出倒在小碗裡,蓋上保鮮膜送冷藏冰最少半小時,要冰一天也可以,但使用前 crumble 會變得較硬,要稍微剝鬆,若有較大的結塊,也可以稍微捏碎。
3. 接著將蘋果削皮、去核,切成 2 公分大小的塊狀
4. 小鍋中加入 300g 的蘋果塊,再加入白砂糖、肉桂粉、檸檬汁跟檸檬皮
5. 開中火先煮 1-2 分鐘,再轉小火蓋鍋燜煮 6 分鐘或直到蘋果稍微變軟,不要煮到過軟,因為之後還要進烤箱烤。
6. 蘋果煮好後,可以靜置 5-10 分鐘,讓它略略降溫,再倒在銬盤上,均勻舖平
7. 均勻灑上事先做好的 crumble 在蘋果餡上
8. 烤箱預熱 200°C, 烘烤 18-20 分鐘,或烤到表面金黃上色,烤溫和時間請依據自家烤箱來調整
9. 出爐後稍微放涼,趁溫熱享用,最經典的吃法是搭配一球冰淇淋,一熱一冷,非常好吃
-----------------------------------------------------------------------
影片章節 :
00:00 開場
00:30 食材介紹
01:27 如何製作奶油香酥(Crumble 奶酥)
04:26 如何製作蘋果內餡
07:42 製作 apple crumble
09:19 apple crumble 烤箱與烤溫、時間設定
09:39 搭配冰淇淋,一冷一熱吃 apple crumble
10:43 製作英式 Apple crumble 技巧分享與注意事項
-----------------------------------------------------------------------
更詳盡的作法與 Tips,可以參考我們的食譜網站喔:
更多的食譜:
https://tahini.funique.info
-----------------------------------------------------------------------
#AppleCrumble
#蘋果甜點
#英國甜點
#簡易甜點
More Info:
https://www.sweet-dumpling.com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l89jf2oCiY/hqdefault.jpg)
細切麵 在 阿慶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韭菜盒子!揉麵團要「三光」,小火煎超飄香】
超受歡迎的麵點「韭菜盒子」登場~✨
阿慶從揉麵團、做餡料到成品都自己來
不僅教你讓麵團更帶Q勁的訣竅
連包餡、慢煎的關鍵技巧也不私藏💪
完整一套通通告訴你,讓你收穫滿滿💯
煎出來的餅皮金黃香酥,完全不油膩
濃濃的韭菜香口水都止不住啦~🤤
-----------------------------------
有任何想學的料理也歡迎在底下告訴阿慶師唷~
阿慶師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chingchef/
阿慶師IG👉https://www.instagram.com/achingchef/
📍料理小教室📍
1大匙 = 15ml=15cc
1小匙 = 5ml= 5cc
1飯碗 =200cc
1洗米杯=150cc
◆需要的食材✍
材料:
✅中筋麵粉 600g
✅韭菜 350g
✅雞蛋 2顆
✅金鉤蝦 40g
✅油條 1根
✅冬粉 2捆
調味料:
✅二砂糖 1小匙
✅白胡椒粉 1/2小匙
✅天然鮮味粉 3小匙
✅香油 2大匙
✅紅蔥頭醬 2大匙
✅油(炒蛋) 2大匙
✅鹽(麵團) 1小匙
✅水(麵團) 250cc+100cc
🍳阿慶師料理小筆記📝
1.麵粉加入鹽、溫水攪拌,用手揉成麵團(可視情況補水)
2.拿至桌面揉1分鐘,再放回盆中蓋上濕抹布醒麵,靜置30分鐘
3.將韭菜切成顆粒狀、冬粉泡冷水後切細條、油條切小塊、金鉤蝦泡米酒水15分鐘,全部放碗中
4.熱鍋加油倒入蛋液,開大火炒成細碎狀,再下金鉤蝦炒1分鐘,關火離鍋冷卻後倒入碗中
5.下紅蔥頭醬、天然鮮味粉、二砂糖、白胡椒粉、香油調味,攪拌1分鐘,製作餡料
6.將麵團揉成長條狀,再捏成小麵團,桌上沾點粉將小麵團桿成麵皮
7.包進餡料後將空氣壓出,並用碗稍微修整邊緣
8.熱鍋加油放入韭菜盒,開小火煎酥香即完成
#點開下方顯示完整資訊有完整食譜
#阿慶師
#韭菜盒子
#韭菜盒
#韭菜
#揉麵糰
#麵糰
#三光
#皮薄料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81Rzrr4Y8Y/hqdefault.jpg)
細切麵 在 小菜切細神功牛肉麵直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廟口清燉牛肉麵(第二代)0917 847 570https://maps.app.goo.gl/1vouNRepAHt2ZcwD8?g_st=ic. ... <看更多>
細切麵 在 Watc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New~透亮草莓晶 細切面 圓珠上架囉~✨ 美美的無優化原色❤ 這邊https://shopee.tw/product/51103863/1442318863/ 搭配質感純銀配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