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
今年的過年回不了台灣,請大家多幫我吃一點年菜😭
整理舊照片,繼續帶大家騰空遊日本。
穿越時空回到1萬5千年前的繩文時代!這裡是「函館市繩文文化交流中心」,不只能看到當時的器具和遺跡,還能看見繩文人的「心」😳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件事情:
一個是繩文人的孩子如果死了,他們會將死去孩子的手或腳掌拓印在黏土版上,然後把印有手腳形的土版穿過線,掛在家裡。
出土「足形付土版」的墳墓裡,有些是大人尺寸的墳墓,專家因此推測是父母過世的時候,把這些土版當作孩子的回憶紀念,一起陪葬進去的。
看著出土的土版,想到大人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在拓印著夭折孩子們的手腳掌呢?不禁有點鼻酸。
另一個是繩文的「貝塚」。
貝塚幾乎就是「繩文人的時空膠囊」,可以窺見他們的生活和文化全貌。
除了埋有貝殼、魚骨、獸骨、殘留食品,和土器和石器等生活用品之外,也有人骨和火燒痕跡,考古學家於是研究發現:
這裡並不是單純的「垃圾場」!而是「送走『人』和『物品』的靈魂」的祭奠場!🥺
沒錯,繩文人相信,不只是人,東西也有靈魂。(這不是就是日本人現在的思想嗎!)
所以在東西不使用之後,也一樣比照辦理,舉辦儀式「送走」它們,埋進貝塚。
好纖細的繩文人呀。
繩文時代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文化,就是1萬5千年前的人跟狗狗已經是好朋友了!!
他們飼養狗狗,帶狗狗一起出去狩獵,還有一張生活重現圖,一隻狗狗坐在小孩旁邊等著吃飯,超可愛❤️
・
最後來這裡必看的就是3500年前的中空土偶,「カックウ」(Kakku,茅空)!
「Kakku」是北海道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日本國寶」!
來北海道看它,就像外國人到台灣一定要去故宮看白菜和肉形石的感覺😂
據說今年還即將要登記為世界遺產了!✨
「Kakku」因為到處出差展出,有時會是複製品,這天去參觀的時候很幸運看到真品!(雖然給我看複製品我應該也看不出差別啦🤣)
大家可以看照片猜猜看「Kakku」是男生還是女生?(第七張)
大部分的土偶都是做成女性,但繩文時代後期「性別特徵」開始消失,漸漸變成超越性別的「精靈」般的存在。
「Kakku」就同時具備了男性的鬍鬚、眉型和女性的身形,非常神秘。
有點像現代的「多元性別」的概念?沒想到繩文人這麼先進。
有趣的是,土偶出土的時候,通常就已經是被破壞過的狀態。
大家可以看到「Kakku」也是失去雙臂,頭上的裝飾品也欠缺。
很神奇的是,經過專家研究發現,土偶是被「故意破壞」的‼️
象徵的是「死與再生」,是「日式的靈性原點」。
充滿哲學意味的儀式,也讓完美主義的我沉思「先有破壞才有進化」,翻成白話就是「打掉重練」吧!(欸)
・
這裡還有「繩文體驗學習教室」!
可以跟老師學做迷你土器模型,用黏土加水,一圈一圈接起來做成容器。
一邊畫著花紋,一邊想像繩文時代男人在外面狩獵的時候,女人和小孩就像這樣圍在一起捏黏土、畫花紋、烤成各種生活用的土器,一邊閒話家常。
老師開玩笑說:「土器捏不好的人人緣一定不好吧」😆
文化中心附近還有實際出土的「大船遺跡」,可以去朝聖,一邊遙想當初的繩文人的生活。(後有照片)
(他們是住在地下的耶!傳說中的地底人!?)
另外,車站旁邊的咖啡廳「珈夢」可以吃到烙印有「Kakku」圖案的三明治哦!(後有照片)
走進來的時候感覺好像吉卜力世界,復古溫馨的裝潢,整面牆的立體音響設備,還有店家自製的歌單可以點歌😌
特別的「昆布麵」也很好吃,居然還有賣粽子!推薦大家去坐坐~
・
🇯🇵函館市縄文文化交流センター
(函館市繩文文化交流中心)
📍北海道函館市臼尻町551-1
🚌從JR「函館駅」搭公車至「臼尻小学校前」下車後走路15分鐘
🎟入門票大人300日圓、兒童150日圓
🇯🇵大船遺跡埋蔵文化財展示館
📍北海道函館市大船町575-1
🚌「臼尻小学校前」下車後走路11分鐘
☕️ホットステーション 珈夢 (HOT STATION)
📍北海道函館市臼尻町149-15
🚌「臼尻小学校前」下車後走路1分鐘
這些景點一樣可以用「函館旅遊通票」到達哦!中文網頁在留言區⬇️
有這張在手就夠了!超適合我這種不會自駕的人😇
・
本篇是「#北海道的秋天 2」,第一集有滿滿的紅葉哦🍁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198360991/posts/210249940458283/
📷攝於2020年10月下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
紋音祭門票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住民日】
大家知道8/1是臺灣的原住民日嗎?!
一起來科教館了解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原住民小知識吧~
✨109/8/1-8/2 來科教館好康多多✨
‼有甚麼優惠‼
🔸 原住民出示身分證明文件可 #免費參觀科教館常設展及自策特展
🔹 持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門票,購買本館常設展門票贈送空中腳踏車體驗乙次。
🔸 持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門票,至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購買門票可享 #優惠價75元,出示學生證再贈送 #DIY材料組乙份 或 #免費租借語音導覽乙次 。
ℹ合作單位: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原民快閃攤位‼
📆 8/1(六) 10:00-12:00、13:00-16:00
📍 科教館9F科普傳播中心前中廊
🔸 設置 #臨時推廣攤位,展示臺灣原住民族文物,並帶領觀眾認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之美,促進各族群彼此了解、尊重,呈現臺灣本土文化的多樣風貌。
‼原來認識你體驗工作坊--原風毛球吊飾‼
📆 8/1(六) 11:00-12:00、15:00-16:00
📍 9F大學堂
🔹從各原住民族的頭飾及腰帶上,常見渾圓飽滿的毛球裝飾,在祭典裡隨著身體舞蹈而擺動;而毛球在阿美族文化中也代表著祝福及圓滿的意義。原風毛球吊飾以毛球搭配豐富的織紋成為可愛的造型吊飾,讓我們從部落的服裝配件中,了解原住民族文化吧!
ℹ 適合10歲以上觀眾。
立刻報名👉https://reurl.cc/oLnLyj
紋音祭門票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微爆雷 來自美術館好朋友熊貝的觀展分享
「行走時就像置身現場,搭配環境音那猶如海浪的沙沙聲響,雖不見里山稻田,卻在腦海中映出球磨川。」看完展覽的熊貝這麼說,甚至忍不住在心中驚訝得哇哇叫!
百聞不如一見,歡迎來美術館親身體驗 👀
#真實感想真心推薦
-
定時導覽,這周日5/20下午3點就有喔!
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 【定時導覽】
-
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
ZERO CITY—Marco Casagrande: Who Cares, Wins 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
展期:4/21(六)-8/5(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主辦單位:忠泰美術館
策劃單位:Casagrande Laboratory、忠泰美術館
參觀資訊:全票150元,優待票12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團體票100元(10人以上團體),免票(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
#MarcoCasagrande #ZEROCITY #ThirdGenerationCity第三代城市 #JutArtMuseum
[忠泰美術館ZERO CITY 沙發搶先坐]
擁有荷蘭建築師暨環境藝術家、生物都市主義者、社會理論家漏漏長抬頭的 馬可·卡薩格蘭 先生在許多年前曾造訪過台灣,他因寶藏巖《第三代都市》那有組織、規劃的菜花圃網絡而大感震驚,並認為該區實為《都市針灸術》之體現。寄生都市、昆蟲建築、都市遊牧、城市禪花園、違章建築、生態城市等,對馬可來說,都是再真實不過的景致,其因在於這裡沒有盲從,沒有繁複的風格。
「如何使建築既是建築物又是環境藝術?」是ZERO CITY所探討的議題,遂該展以 17 個實際案例,帶領大家反思,同時舉著旗子帶你踏訪位於全球的作品。(17項作品我就不贅述說明)整個展覽都讓我在心裡哇哇叫,但最讓我驚訝且喜愛的地方是展覽空間是以材質作為區劃、展示、投射、凸顯,樸質地木頭紋理、粗燥地鋼板、有秩序地紅磚牆,切著不同類型的建築作品,以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波坦金禪園作品中的火山沙、碎玻璃、卵石、水泥塊、破磚等作為鋪面,行走時就像置身現場,搭配環境音那猶如海浪的沙沙聲響,雖不見里山稻田,卻在腦海中映出球磨川。
再說下去就爆雷了,還是自己去看吧!
謝謝 彥良哥、黃姍姍 的努力,讓我在今天看了一個好棒的展覽!
ZERO CITY
地點:忠泰美術館 (臺北市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10:00-18:00
門票: 全票 / 150;優待票 / 120 ; 團體票 / 100
紋音祭門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禦制《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坤甯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內廷養心殿區:
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甯壽宮九龍壁
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甯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甯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西。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陶瓷館:-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東。故宮博物院堪稱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其中收藏陶瓷類文物約35萬件。正殿文華殿和主敬殿為第一展室,兩個配殿本仁殿和集義殿為第二、第三展室。400餘件陶瓷精品既體現出從陶器到瓷器的縱向演變,也反映出官窯與民窯的齊頭發展,涵蓋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見。著名的各種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
玉器館:-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鐘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金銀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梁壺即陳列於此。
青銅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和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臺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捐獻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辟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延禧宮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鐘錶館:-常設展館。設在奉先殿區,位於內廷東六宮區以南、甯壽宮區以西,陳列英國、法國、瑞士以及清朝造辦處、蘇州和廣州製造的清代鐘錶,著名的清銅鍍金寫字人鐘即在此展示。館內迴圈播放有關清宮鐘錶的紀錄片,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參觀鐘錶館需要另外購買鐘錶館(即奉先殿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奉先殿區南側誠肅門外。
甯壽宮區:-
甯壽宮區位于宮城東北部,是乾隆時期修建的太上皇宮殿區,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甯壽宮區內。參觀甯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
珍寶館: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瑯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石鼓館: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戲曲館:設在閱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並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臺、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禦制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和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ECzDQKdRXw/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eKcEdlQ8LDKPbN19Hplbi4A7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