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作品中,是否也存在渣男女?】#槙村香鐵鎚擊殺冴羽獠式
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渣」字進行釋疑,但「渣」字要被定義,可能又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推理,這先不管。
自從豬揚變色,霸氣周怒斬渣男的江湖傳說炸鍋以來,這件事應該都引爆了人們,不管性別年齡或單身有伴,對親密關係潛藏的恐懼-誰知道有天,會不會走到遇到,就被渣傷到,更恐怖的是,渣的平日形象還很好?!天啊,這種事應該只能說:不要問,很恐怖!
但推理創作作為一個,經常性大篇幅著墨親密關係,特別是箇中的背叛、陷阱與不可信等,並屢屢對其提出質疑與表露恐懼的文體類型,熟知推理的讀者,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一些可能可以算是「渣渣」的浮光掠影-
一.雙面情人的雙面陷阱:
正如媽祖娘娘所云:「蜻蜓落蛛網-無望」的籤詩意義,雙面情人的雙面陷阱,簡直叫人避無可避,無力抗拒。
不僅僅是因為戀愛叫人盲目如瞎,某種程度來講,陷入愛河甚至等同人類本能「臉孔辨識失能」的身份認知混淆錯亂。
有朝一日得知真相的晴天霹靂,人們才後知後覺的理解-自己所知道的人其實與自己的想像不同,並差、遠、了!
導火線往往都是因為關鍵事件(對方死亡或失蹤)、關鍵物品(手機內容)的觸發追索,女主才驚覺自己深愛的人,一切都是假裝與假冒!自然所有的美好也是假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相信!)(搖頭如波浪鼓)
這類像珍.漢芙.克瑞茲 (Jean Hanff Korelitz)《假裝》(You Should Have Known)、金柏莉.貝蕾(Kimberly Belle) 《別相信枕邊人》(The Marriage Lie)與BBC影集的《威爾遜夫人》(Mrs. Wilson)都可說是箇中代表。
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雙面情人為題,渣有時也不分男女(!),所以,如果雙面情人推理並非是男方蓄意欺瞞哄騙或以假象包裝導致,往往多是女方精神狀況出問題,或因果溯源到女方花痴爛漫,劈腿外遇成爆炸主因。
如法國電影《雙面愛人》(The Double Lover)、S. J. 華森(S.J. Watson)《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與艾蜜莉・巴爾(Emily Barr)《別相信自己》(The One Memory of Flora Banks)等,這類並常有女子自我中心敘事,活在自己想像世界的陷溺情境。
但其實呴瑞凡,如果推理作品中有渣度查水表,或說渣度計可以如額溫槍這樣量測主角的渣度值(現實並沒有這種東西),不管是男是女,多數都達不到此次事件的高度渣值,財富跟時間管理的部分當然也是。
因為出現在推理當中,具備解謎角色功能的主角或說偵探等,多數時間在殺機四伏的辦案過程裡,來回逡巡就已耗去太多的青春體力,粉紅泡泡這種東西,通常意思意思一下也就過去了,除非是那種心理驚悚結合花痴爛漫羅曼史的推理,否則真要搞點什麼,比較是以下情境。
二.有色無膽/朋友以上,戀人未滿/花痴調情/曖昧
甜美教主楊丞琳曾唱過:「曖昧叫人受盡委屈」,事實正是如此,曖昧這種東西沒有證據(也不用錢),感情也不一定有跡可循,說來說去都是一件非常沒有保險,投資報酬率賠率超乎常人想像的事情。
在推理作品有關性平爭議,或可能引發討論的觀念行舉,多數會落在過度大男人主義,或厭女情結的「人正闇黑系」、「恐怖惡女」,及自己「情不自禁」還可能會說「都是月亮惹得禍是妳太美又太溫柔」之類言語(怪誰嘍)
不過出現頻率較高的,往往是有色無膽,喜歡看美女型(常露出粉紅泡泡愛心臉的毛利小五郎表示冤枉啊?),不然就是丹.布朗(Dan Brown)塑造的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哥,每辦新案就曖昧新歡的花心羅柏(蘿蔔)?連耶穌基督的後裔都敢泡,真是Jesus Christ!好大的膽子!
三.叫他純情/癡情的男子漢
這種比較類似好萊塢英雄的男主設定,往往是喪妻失兒等悲劇引領主角踏上解謎,失去愛人的原因有很多:過度重視事業,最後妻子對人走才追悔不及;重大意外變故或生病才喪偶的不幸(車禍或生病),或愛人妻子被害為討公道還諸正義的執行,太多例不勝枚舉,之後再另開新篇分類解析。
四.恐怖情人:
恐怖情人請詳見我過去【世界暢銷小說公式:推理小說中的愛情】#你是瘋兒我是殺 #纏纏綿綿繞天涯其實是鬼故事的快逃啊(https://tinyurl.com/yd82h6pm)
暫時想到這些,也歡迎有想法的朋友分享意見~
紅布朗霹靂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食物讀書會】不知道也可以但知道了也很開心的法式甜點書
看書這件事在人生需求裡,其實排在很後面,金字塔頂端的那種;說到底,甜點在飲食裡也是。
等等好像是要推薦書,這開頭不太對勁,懷疑下次見面時,《法式甜點學》的作者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會試圖把我塞進烤箱⋯⋯不,為了證明自己有好好讀過書,要理解到,在甜點廚房裡,比較有機會被塞進急凍箱。
畢竟在現今製作法式甜點時,「冷區」的佔比遠超「熱區」,一個法式甜點可以沒有使用到烤箱,但很難沒用到冷藏櫃,例如書裡提到Cédric Grolet主廚的草莓水果雕塑,就沒有任何元素用到烤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藥劑、噴槍、均質機甚至3D列印機,這也是為什麼專業的廚房被稱為「laboratoire/labo」,跟實驗室同個字⋯⋯
上面那堆東西,就是這本書內容的冰櫃一角。
大抵閱讀的樂趣就是如此,知識最終會形成共同語言,一種需要文化資本的幽默感,有時令人生厭,吃東西就吃東西,好吃難吃太甜不甜,好看好拍或是有點醜,講那麼多做什麼?
這時,來提一下很久很久以前,食物課最後的實體課程吧,那是和Ying合作的甜點品嚐課。
兩個半小時裡,就只講「如何吃一種甜點」。每堂課Ying都給學員非常詳盡的盲評表,一個小小的檸檬塔/蒙布朗/草莓蛋糕,她從歷史典故、基本作法開始,講到各家主廚的延伸創新,再拆解出十幾條品評的要點,現吃現評。
非常冒險,完全沒有實作的一堂課,很不符合開課常識,但三堂課很快就額滿,報名的人也不都是甜點師之類,更多就是喜歡法式甜點的人。
所以,不是廚師不是食評不是網紅,到底了解甜食要做什麼?從報名的人來看,可能就是那一點點知道的樂趣,那些不用知曉也沒關係的事物,卻讓人在裹腹的世界以外,找到更多愉悅。
討人厭的只是優越與排外,以及故作艱澀的語言,除此之外,知識應該跟好吃的食物一樣,不會讓人討厭。
Ying的書也不會有那種艱澀跟傲氣,因為人美照片也美,乍看以為是個漂亮的高冷系甜點instagramer,其實就是個法式甜點geek,連寫書都跟論文似的,從目錄就能知道(各網路書店可以看到完整目錄,這裡不湊字數了)。
整本書有一條線在貫穿,作為一個以社群媒體為影響媒介的甜點人,她解釋精緻無比的法式甜點背後,每個裝飾的實際需求與由來,以此再分析社群風潮帶來的影響,與現今高度依賴視覺的行銷世界裡,「創作、抄襲與致敬」的論戰。最終帶出了,在瘋狂的追求好看之後,或許還是要好吃與對時的,最素樸與最基本的要求。
儘管可能還是非常美的模樣,但法式甜點的浪漫,在她的敘述裡是現實的浪漫,奠基於廚房設備、學制、味覺、保存、販售,風土與食材,很明確地舖陳,過去,現在,及對未來的展望。
總之,是一個「啊,你對法式甜點有興趣嗎?我跟你說⋯⋯」然後霹靂啪啦滿懷熱忱地,將自身所學分享給對方的,一本,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但讀了也挺開心的,非常浪漫的書。
#這麼久沒寫還沒有收錢就寫那麼長做什麼嗚嗚嗚
#這年頭書的副標都好長
《法式甜點學:從概念到鑑賞、從技藝到名廚,帶你看懂、吃懂法式甜點門道的行家養成指南》
博客來:https://bit.ly/39VUt6u
金石堂:https://bit.ly/2UcV6Sm
誠品:https://bit.ly/2WuK0ev
讀冊:https://bit.ly/2VldkTy
寫完文後才想到,對呀這次這麼乖,不是因為要說直播的事嗎?
總之,4/21 一個解鎖人生成就的迷妹要陪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 自炊食代 與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一起直播喔,三位飲食強者會談書、談甜點、談在家烘焙與品嚐,中午吃飯時可以點開來邊吃邊看喔。
《甜點日常,麵粉、奶油、蛋、糖誰是主場?》4/21 12:15~13:00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5844262263300/
紅布朗霹靂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出版報報】
最轟動的音樂有聲繪本「帕可愛音樂」系列,新作登場
這一次,帕可將帶著小讀者們一起認識最酷炫的嘻哈樂
⭐ 台灣系列銷量破13萬冊
⭐ 法國暢銷音樂啟蒙書,開創音樂繪本全新境界
帕可來到紐約的布朗克斯區。
這裡的建築看起來舊舊的,地鐵上還有五顏六色的彩繪。
帕可在公園遇見了「布朗克斯小子」,他們跳的舞好特別,
甚至可以用頭頂著地面旋轉呢!
這就是霹靂舞!
你知道什麼是嘻哈樂嗎?
它源自於紐約布朗克斯區,從街頭舞蹈霹靂舞開始。
嘻哈又稱為饒舌,是帶有節奏與押韻的歌唱技巧,
嘻哈歌手邊說邊唱,甚至用人聲來模仿真實樂器的聲音。
街頭彩繪、手提大型收錄音機、DJ刮唱片……
都是因應嘻哈而生的各種文化特色。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回味書中出現的嘻哈音樂,
你是不是忍不住跟著擺動起來了呢?
📙看更多《帕可好愛嘻哈樂》http://bit.ly/2U9hjSU
【國際書展正式場】http://bit.ly/2EUXk1D
🔥 全館2折起,VIP紅利兩倍送
🔥 消費滿$999折$150/$1299再送$50購書金
🔥 新會員送$200/登入送$30/首購立折$50
🔥 消費就抽萬元旅遊金、$5000購書金、尊閱6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