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投票,若排隊人潮較多,請大家多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不要逞強。開票時候也不要太過激動,身體不勢趕快就醫。 >>
「原本都好好的,但突然左手左腳沒力癱軟在地,想講話卻講不出來」。日前一名66歲的陳伯伯參加選舉造勢活動,現場氣氛熱絡時突然倒下,被身旁親友緊急送往恩主公醫院後,立即啟動院內腦中風處置流程。由神經內科朱海瑞醫師在病人到院1小時內,即給予血栓溶解劑,並緊急安排新式微創導管動脈取栓手術,術中成功將血栓取出,開通阻塞的血管,恢復腦部血液灌流。術後,陳伯伯手腳力氣恢復,也能正常講話,2天後已可下床走路。
高血壓、心律不整未控制 血管堵塞造成腦中風
朱海瑞醫師表示,在新聞上常看到選舉時,許多民眾情緒相當高昂激動,實際上情緒激動、生氣通常不是造成腦中風的主因,中風一般非單一因素造成,年齡、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律不整等慢性疾病,沒被發現或是未規律控制才是腦中風的主因,在中風發作前,通常腦血管早已日經月累逐漸硬化狹窄,直到臨界點最後的某一天,血管完全堵塞住或是破裂出血造成腦中風。因此民眾預防腦中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定期量測血壓、接受健康檢查,若查出慢性疾病,需配合醫師指示好好控制。
另一方面,腦中風常常是突然發生的,常見症狀是突發性的單側一手一腳無力麻痹、口齒不清、臉歪嘴斜等等。若屬腦中風好發高危險族群,應隨時注意是否有疑似中風症狀,以立即送醫尋求適當的治療。可謹記腦中風四字訣「臨微不亂」:
1.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2.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3.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
4.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
預防勝於治療 謹記腦中風辨識四字口訣
在治療方面,急性梗塞性中風近年來,有一新式微創導管動脈取栓手術,部分適合病人在腿上入針將專用抽吸管或支架放入腦中血管堵塞處,嘗試將血栓移出體外,以恢復正常腦部血流,挽救受損傷的腦部。取栓手術傷口,僅比抽血針孔大一些,手術本身相關的併發症低安全性高,可提升腦中風後大幅恢復的機會。恩主公醫院院長吳志雄表示,醫院引進多功能管攝影設備發展動脈取栓手術,將中風患者黃金治療時間3小時延長至6小時,希望提供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資源,進而提升治療效率。
「預防勝於治療」,朱海瑞醫師提醒,平常還是需要多多關心自己和家中長輩的身體狀況,並謹記腦中風辨識四字口訣,若疑似中風發作迅速就醫,才是遠離腦中風最好的方法。
糖尿病腳軟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七分鐘一個病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比較忙,門診通常在三小時內要看二十多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只有七分鐘,時間是不夠的。醫生要把握時間找到問題,對症下藥。病人臨走前最後一句話,往往是很重要的。
進門第一句話,當然是他來看醫生的原因,可是臨走前時突然冒出的一句,可能病人心裡很想問,例如要求一支藥膏,這不能只當作貪小便宜,也許是一直困擾病人的事。長者來醫院往往為了得到藥物傍身,但醫生不止是開藥,還要防止健康繼續轉差,病人要求的藥,可能與原本的病情有關,但也可能透露更大的問題。
有一位病人和女兒來覆診看腦退化症,臨走女兒忽然問:「她睡得不好,可以開安眠藥嗎?」我有點猶豫,腦退化症病人服用安眠藥,是有風險的,如果半夜起身去洗手間,矇矇鬆鬆時腳軟,反而容易跌倒。但想到這病人有女兒同住,我於是開 了藥。
病人覆診已是四個月後,我問那安眠藥有效嗎?「沒事了,她睡得很好。」女兒答。我覺得奇怪,安眠藥不一定這樣有效,就問剛吃藥後的反應,女兒才說那次看病後,隔了幾天很不舒服,臉色都變了,馬上送到急症室,才發現是胃潰瘍,做完手術之後就沒事,睡得很好。
我看病時完全沒想到睡得不好,是因為胃痛,就算給我更多時間,也未必問到。病人本身難以溝通,半夜發生什麼事,女兒同住也不同床,不會知道詳細的病徵,只知道媽媽半夜起來,弄得大家都沒法睡。
有時糖尿病人因為吃藥,血糖低,半夜覺得餓,也會走來走去找食物,所以要不斷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這就是老人科的複雜。心臟科看心臟,但老人科要看整個人,老人科醫生要不斷地問,為什麼睡不好?為什麼吃不下?為什麼不能走路?不可以當作是老化,不論多大年紀,身體變差一定有理由,就算問不出答案,都要想辦法找出來。
可是如何繼續跟進,調整治療方案,在現實的醫療環境,並不容易。香港不同台灣等地,去醫院看門診可以選醫生。雖然護士也會嘗試安排看同一位醫生,實際人手很多變動,每次門診病人若遇上不同的醫生,也就難以跟進治療是否有效。
。
報導源起
https://www.facebook.com/…/a.29111169435…/1788407647959863/…
糖尿病腳軟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七分鐘一個病人】
口述:郭志銳醫生
文:陳曉蕾
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比較忙,門診通常在三小時內要看二十多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只有七分鐘,時間是不夠的。醫生要把握時間找到問題,對症下藥。病人臨走前最後一句話,往往是很重要的。
進門第一句話,當然是他來看醫生的原因,可是臨走前時突然冒出的一句,可能病人心裡很想問,例如要求一支藥膏,這不能只當作貪小便宜,也許是一直困擾病人的事。長者來醫院往往為了得到藥物傍身,但醫生不止是開藥,還要防止健康繼續轉差,病人要求的藥,可能與原本的病情有關,但也可能透露更大的問題。
有一位病人和女兒來覆診看腦退化症,臨走女兒忽然問:「她睡得不好,可以開安眠藥嗎?」我有點猶豫,腦退化症病人服用安眠藥,是有風險的,如果半夜起身去洗手間,矇矇鬆鬆時腳軟,反而容易跌倒。但想到這病人有女兒同住,我於是開 了藥。
病人覆診已是四個月後,我問那安眠藥有效嗎?「沒事了,她睡得很好。」女兒答。我覺得奇怪,安眠藥不一定這樣有效,就問剛吃藥後的反應,女兒才說那次看病後,隔了幾天很不舒服,臉色都變了,馬上送到急症室,才發現是胃潰瘍,做完手術之後就沒事,睡得很好。
我看病時完全沒想到睡得不好,是因為胃痛,就算給我更多時間,也未必問到。病人本身難以溝通,半夜發生什麼事,女兒同住也不同床,不會知道詳細的病徵,只知道媽媽半夜起來,弄得大家都沒法睡。
有時糖尿病人因為吃藥,血糖低,半夜覺得餓,也會走來走去找食物,所以要不斷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這就是老人科的複雜。心臟科看心臟,但老人科要看整個人,老人科醫生要不斷地問,為什麼睡不好?為什麼吃不下?為什麼不能走路?不可以當作是老化,不論多大年紀,身體變差一定有理由,就算問不出答案,都要想辦法找出來。
可是如何繼續跟進,調整治療方案,在現實的醫療環境,並不容易。香港不同台灣等地,去醫院看門診可以選醫生。雖然護士也會嘗試安排看同一位醫生,實際人手很多變動,每次門診病人若遇上不同的醫生,也就難以跟進治療是否有效。
。
報導源起
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hk/photos/a.291111694356140/1788407647959863/?type=3&theater
糖尿病腳軟 在 尿頻腳軟甩頭髮屬下消糖尿病三大消渴病對應食療湯水羅漢果代 ... 的推薦與評價

尿頻 腳軟 甩頭髮屬下消 糖尿病 三大消渴病對應食療湯水羅漢果代糖降血糖血壓- 鄭丹瑞《健康旦》註冊中醫師#楊明霞Part 17 (CC中文字幕)《健康. ... <看更多>
糖尿病腳軟 在 糖尿病人腳很重要!「居家足部檢測」觀察下肢血管防病變健康 ...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完整版內容繼續看:https://youtu.be/r2PjC56mwwU國內 糖尿病 患者人數多 ... 尿頻 腳軟 甩頭髮屬下消 糖尿病 三大消渴病對應食療湯水羅漢果代糖降血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