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月前達明一派的演唱會)
【達明一派及《神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我應該是二十來歲接觸達明一派。一開始是因為聽黃耀明。非自《春光乍洩》那堆首本名曲開始,第一隻聽的大碟是《若水》(2006) 。因為那個封套非常華麗和詭異,合眼緣,就開始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摸過那隻真跡,封套大得好像黑膠唱片。然後就往回聽,像《光天化日》(2000)、越夜越美麗 (1997);後來因為研究黃,聽了他某一次 live 翻唱的《Saturday Night》,知道了 Brett Anderson 此妖,進而栽進 Suede 之中。
不是黃耀明,我應該不會聽那麼多英倫搖滾;不是劉以達那代老文青吹奏那麼多年,我也不會隨而接觸 David Sylvan、Japan、Culture Club 等等。達明一派那兩個人在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經典,受到一整樂迷和社會評論家禮贊,如此激烈和空虛。之後黃耀明單飛,劉以達則做幕後以及演出周星馳電影因而「大紅」,後來還信了基督教。
很多的後來。後來黃耀明的音樂更加的電子化、更加的都市和華麗。達明一派相當「九龍」,而黃耀明則很港島。《越夜越美麗》當然有《春光乍洩》,但整張大碟是統一的精緻和迷離;後來《光天化日》有《下一站天國》這樣刻骨銘心的情歌,林夕「介入」之下,也真是掏心掏肺,一字一血。
達明累積下來有很多中國歌迷,後來據說黃耀明經常跑中國,專輯也越來越多國語歌。到了《拂了一身還滿》(2011) ,國語歌去到接近一半的比例。然後時間去到 2014 之後,明先被封,之後達明也被封。距今九年,不禁會想如果香港沒有出事、黃耀明又不是那麼「敢言」,不知他以香港教父級歌手的地位,會在中國紅到甚麼程度。
後來黃耀明終於出了櫃,在政治上也是。看得出他因為某些原因,非常關心苦難中國;但你又不能說他是「大中華膠」,因為歌迷就會看到,「著作等身」的黃耀明在後來還是孜孜不倦的改編翻唱香港黃金時代的粵語歌,顧嘉輝黃霑的一堆、黎小田盧國沾的又一堆,將香港的經典流行砌成了一個獨立體系。不是他,我學不懂欣賞那個老正年代的歌。當然用後來出現的政治觀念將他們歸類,也有點褻瀆。2014 年前後,你會覺得他們有點膠、太過金鐘,不過他們是藝術家,不是社評家不是政治人。就算他們曾和 Deadbody 一起出鏡,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活遺產,活著的傳奇。
近來達明的翻唱音樂會,我看的是尾場。他們翻唱《意難平》和《神經》這兩張在六四前後的唱片。我們這一代,對那時基本沒有記憶,對他們一直的紀念方法不是反感就是無感。這件事也十分奇怪,你問上年紀的人,都無法找到實感的六四。一些人非常激烈、情感滿瀉,而且假定所有人都應該有一樣的反應;一些人則閃爍其辭,總之時間將你隔開,你就無法真正經歷。聽《神經》這張達明告別作來研讀上一代的 psychohistory,也許比直接問上一代還要像真。
《神經》音樂上非常濃烈,甚至驚悚;文本上,由英國殖民末期、移民、六四、政治運動的碎片等等形成一個時代劇場;意象上,中國的天、殖民地的皇后大道、「地獄荒土流離」的毀滅意象、夢魘與 PTSD 的指涉頻繁出現。我們不會知道具體上他們當年為何解散,但做完這張唱片,一定十分創傷,或者唱片本身就是創傷的反映。你還能做甚麼更加介入社會或政治的唱片呢?已經沒有更加,《神經》已經立下了難以超越的標準。
後來當然有很多抗爭歌、或我後來才知道 Supper Moment 的《無盡》也被聽者寄托政治鬥爭的意味,但那些歌都是打氣,是身處於震央之中的人寫來為自己人打氣;《神經》則遙距一點、卻陰暗殘暴得多。可能是因為有距離,才能盡情描寫旁觀者特有的焦慮和痛苦。當你是經歷者,有時反而語塞。
19 年到現在,大部份人其實都無法對自己、對他人言傳,究竟發生了甚麼,而自己又是甚麼感受。很多人渴求「黃圈」活動,是因為其有解氣和情緒互助的作用;但《神經》不是,你越聽,只會更覺如臨深淵,不會覺得有輕易的解脫。這才是我們需要聽的歌,它不令人舒服,它令人直面現實,像在一個斷癮的午夜醒來,滿身冷汗的恐怖感。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10的網紅顏慶賢Ching-Shyan Y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創作背景 《好久不見》是翻唱陳奕迅的粵語專輯《What's Going On...?》中的歌曲《不如不見》,《不如不見》由創作了《十年》的陳小霞作曲,請到作詞人施立填上國語歌詞,來描述期望和舊情人重逢,可以淡淡說聲好久不見的意境,詞填得不溫不火,似只是在喃喃述說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愛情故事,適合陳奕迅...
粵語翻唱國語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九個月前達明一派的演唱會)
【達明一派及《神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我應該是二十來歲接觸達明一派。一開始是因為聽黃耀明。非自《春光乍洩》那堆首本名曲開始,第一隻聽的大碟是《若水》(2006) 。因為那個封套非常華麗和詭異,合眼緣,就開始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摸過那隻真跡,封套大得好像黑膠唱片。然後就往回聽,像《光天化日》(2000)、越夜越美麗 (1997);後來因為研究黃,聽了他某一次 live 翻唱的《Saturday Night》,知道了 Brett Anderson 此妖,進而栽進 Suede 之中。
不是黃耀明,我應該不會聽那麼多英倫搖滾;不是劉以達那代老文青吹奏那麼多年,我也不會隨而接觸 David Sylvan、Japan、Culture Club 等等。達明一派那兩個人在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經典,受到一整樂迷和社會評論家禮贊,如此激烈和空虛。之後黃耀明單飛,劉以達則做幕後以及演出周星馳電影因而「大紅」,後來還信了基督教。
很多的後來。後來黃耀明的音樂更加的電子化、更加的都市和華麗。達明一派相當「九龍」,而黃耀明則很港島。《越夜越美麗》當然有《春光乍洩》,但整張大碟是統一的精緻和迷離;後來《光天化日》有《下一站天國》這樣刻骨銘心的情歌,林夕「介入」之下,也真是掏心掏肺,一字一血。
達明累積下來有很多中國歌迷,後來據說黃耀明經常跑中國,專輯也越來越多國語歌。到了《拂了一身還滿》(2011) ,國語歌去到接近一半的比例。然後時間去到 2014 之後,明先被封,之後達明也被封。距今九年,不禁會想如果香港沒有出事、黃耀明又不是那麼「敢言」,不知他以香港教父級歌手的地位,會在中國紅到甚麼程度。
後來黃耀明終於出了櫃,在政治上也是。看得出他因為某些原因,非常關心苦難中國;但你又不能說他是「大中華膠」,因為歌迷就會看到,「著作等身」的黃耀明在後來還是孜孜不倦的改編翻唱香港黃金時代的粵語歌,顧嘉輝黃霑的一堆、黎小田盧國沾的又一堆,將香港的經典流行砌成了一個獨立體系。不是他,我學不懂欣賞那個老正年代的歌。當然用後來出現的政治觀念將他們歸類,也有點褻瀆。2014 年前後,你會覺得他們有點膠、太過金鐘,不過他們是藝術家,不是社評家不是政治人。就算他們曾和 Deadbody 一起出鏡,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活遺產,活著的傳奇。
近來達明的翻唱音樂會,我看的是尾場。他們翻唱《意難平》和《神經》這兩張在六四前後的唱片。我們這一代,對那時基本沒有記憶,對他們一直的紀念方法不是反感就是無感。這件事也十分奇怪,你問上年紀的人,都無法找到實感的六四。一些人非常激烈、情感滿瀉,而且假定所有人都應該有一樣的反應;一些人則閃爍其辭,總之時間將你隔開,你就無法真正經歷。聽《神經》這張達明告別作來研讀上一代的 psychohistory,也許比直接問上一代還要像真。
《神經》音樂上非常濃烈,甚至驚悚;文本上,由英國殖民末期、移民、六四、政治運動的碎片等等形成一個時代劇場;意象上,中國的天、殖民地的皇后大道、「地獄荒土流離」的毀滅意象、夢魘與 PTSD 的指涉頻繁出現。我們不會知道具體上他們當年為何解散,但做完這張唱片,一定十分創傷,或者唱片本身就是創傷的反映。你還能做甚麼更加介入社會或政治的唱片呢?已經沒有更加,《神經》已經立下了難以超越的標準。
後來當然有很多抗爭歌、或我後來才知道 Supper Moment 的《無盡》也被聽者寄托政治鬥爭的意味,但那些歌都是打氣,是身處於震央之中的人寫來為自己人打氣;《神經》則遙距一點、卻陰暗殘暴得多。可能是因為有距離,才能盡情描寫旁觀者特有的焦慮和痛苦。當你是經歷者,有時反而語塞。
19 年到現在,大部份人其實都無法對自己、對他人言傳,究竟發生了甚麼,而自己又是甚麼感受。很多人渴求「黃圈」活動,是因為其有解氣和情緒互助的作用;但《神經》不是,你越聽,只會更覺如臨深淵,不會覺得有輕易的解脫。這才是我們需要聽的歌,它不令人舒服,它令人直面現實,像在一個斷癮的午夜醒來,滿身冷汗的恐怖感。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粵語翻唱國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
昨天有人說她去查了宋詞[卜算子]結果跳出好多人都有寫[卜算子]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詞」在宋代就是通俗歌曲,它是要配合音樂的。
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市井通俗作品,為宴會歌女捧長官而寫,要配合樂曲,不能有倒音,屬於流行歌曲。
另外一種是士大夫文人為自娛而寫,不要求完全合拍,空間比較大。
當時大概有一百多種詞牌,每一種都有很多人填詞。所以俗話說「作詩填詞」就是這個意思。
舉例:歌仔戲有七字調,都馬調,曲調固定只是換詞而已。
再舉一例:
日本男歌手近滕真彥當年有一首歌很紅。港台多人重新填詞翻唱。
按照這首歌的曲子填上粵語國語和台語,我舉副歌的部分為例,字數幾乎一樣,8,7,8,6。為了讓大家明瞭我把它全部找出來。
原唱
近滕真彥(日)夕燒之歌
~夕陽慢慢地映照我的臉頰
夕陽和那時一樣的美麗~
~真的真的好想去轟轟烈烈的愛一場啊,春去秋來我的愛在哪裡~
(日文因為是翻譯所以字數不準)
陳慧嫺(粵)千千闕歌
~來日縱使千千闋歌
飄於遠方我路上
來日縱使千千晚星
亮過今晚月亮~
梅豔芳(粵)夕陽之歌
~曾遇上幾多風雨翻
編織我交錯夢幻
曾遇你真心的臂彎
伴我走過患難~
張智霖許秋怡(粵)夢斷
~眠入你的深深臂彎
即使最終也夢斷
纏住你的絲絲髮梢
像我思緒混亂~
李翊君(國)風中的承諾
~曾經在雨中對我說
今生今世相守(拉音)
曾經在風中對我說
永遠不離開我~
黃乙玲(台)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我的心内
只有只有你的爱
天知地知你的心内
根本無我存在~
王識賢(台)老鷹
~老鹰在空中影随风
走找你的方向
老鹰在空中满身伤
只有四界流浪~
這樣比較明白了嗎?所以同樣的詞牌「滿江紅」可以豪情萬丈,也可以很充滿肉慾。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讀來令人熱血澎湃!再來看另一個版本。
滿江紅 秦觀
越艷風流,占天上、人間第一。須信道、絕塵標緻,傾城顏色。翠綰垂螺雙髻小,柳柔花媚嬌無力。笑從來、到處只聞名,今相識。
臉兒美,鞋兒窄。玉纖嫩,酥胸白。自覺愁腸攪亂,坐中狂客。金縷和杯曾有分,寶釵落枕知何日。謾從今、一點在心頭,空成憶。
也是會熱血啦!
Ps
准考證都拿到了嗎?
疫情期間不方便去廟裏拜拜的,有線上祈福的服務。
臨時抱佛腳要找武力值強大的神明。名額有限。還願方法簡單,請你孝順父母就算還願。因為安平聖王公是大孝成神。
粵語翻唱國語 在 顏慶賢Ching-Shyan Y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創作背景
《好久不見》是翻唱陳奕迅的粵語專輯《What's Going On...?》中的歌曲《不如不見》,《不如不見》由創作了《十年》的陳小霞作曲,請到作詞人施立填上國語歌詞,來描述期望和舊情人重逢,可以淡淡說聲好久不見的意境,詞填得不溫不火,似只是在喃喃述說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愛情故事,適合陳奕迅淡定落寞卻又充滿滄桑沙啞的聲音,譜寫出一首淒美的情歌。
在收歌時,張學友2007年的專輯《好久不見》尚未發行,因此歌名一直訂為《好久不見》,後來得知撞名,不按牌理出牌的陳奕迅直覺沒有必要改,因為這個歌名最適合,因此決定按原名推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wOsVvlA_CA/hqdefault.jpg)
粵語翻唱國語 在 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曲:馮允謙
詞:張楚翹
編:張子堅
監:Eric Kwok
分你一半的耳筒 分享過寂寞和痛
不理溺愛或痛愛 都想你偶爾會心動
時光的飲歌翻唱十年 簡單愛要極勇
無奈天黑黑到再難護送 你要保重
囍帖街難逃變幻 披星戴月渡人間
曾經約定卻剩慨嘆 紛飛燕尾蝶怎重返
曾說了再見也都心淡 花火說散就散
紅綠燈中失散 一生所愛 遺失於四季間
明天不管你喜歡誰
情歌只配為你落淚
曾經跟你遇見那誰 酷愛那誰
漸漸沒再伴隨
攀過了高山 低谷裡更唏噓
懷念沒憑據
空手而來 任時代曲淡去
願吻別春秋放在心裡
早說好了不要哭 呼吸有害未明嗎
漩渦裡倔強未看化 不爭氣浸沒於流沙
何以又獻世眷戀稀客 怎麼了結念掛
明白雖喜歡你 捨不得你 憑勇氣可放下
明天不管你喜歡誰
情歌只配為你落淚
曾經跟你遇見那誰 酷愛那誰
漸漸沒再伴隨
攀過了高山 低谷裡更唏噓
懷念沒憑據
空手而來 任時代曲淡去
願繼續苦中作樂去
一路經歷春夏跟秋冬 盛與衰
仍然鳴謝你 陪同回憶裡 曾一追再追
明天不管你喜歡誰
情歌一世伴你進睡
從今不理遇見那誰 酷愛那誰
仍有我給你伴隨
攀過了高山 低谷哪怕唏噓
同步換年歲
一生何求 任時代曲淡去
沒有讓終身美麗減退
願記住初心似十七歲
#許靖韻 #AngelaHui #情歌之後
---------------------------------------------------------------------------
關注更多許靖韻消息 | Get Closer to Angela Hui
---------------------------------------------------------------------------
許靖韻 @Facebook: https://www.fb.com/angelahuichingwan
許靖韻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chingwan/
許靖韻 @英皇娛樂 Official Website: http://eeg.zone/#/artist/269
許靖韻 @YouTube: http://bit.ly/1qWNXVD
許靖韻 @新浪微博 Sina Weibo: http://weibo.com/u/1791873284
英皇娛樂 @Facebook: http://www.fb.com/eegmusichk
英皇娛樂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eg_musi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FyNS8nZ67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