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才女讚文革
香港有些失憶而愛國的中國人很恐懼「文革」重演。文革真的很壞嗎?不要被美帝洗腦。文革很偉大的。
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三日,國際混血作家韓素音──她一半是比利時血統,一半是中國河南人──在香港大學,應學聯之邀,以「我如何了解中國」為題,講述她在中國參觀文革成果的見聞。
韓素音說:很多人以為美國最自由,但是不,韓才女指出:美國的自由,是資本主義剝削階級的自由,只有文革時代的中國,中國人才享有真正的自由。
韓素音教導香港的大學生說:「中國為什麼要有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打倒官僚主義,文化大革命,就是要給人民權利講話。所以,在這方面,中國的方向是對的,中國是在走上坡路,是在走向真正廣大人民作主的自由。」
韓素音說,我走過許多國家,我比你們明白什麼是西方的自由。西方的自由是假的,文革的中國,人民享有的自由方是真的。中國共產黨內,也有劉少奇的官僚主義,毛主席發動的文革,讓人民貼大字報,紅衞兵鬥爭權威,所以這才是中國人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韓素音當日在香港對大學生歌頌文革中國的講話,全文登在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五日的大公報。大公報是一貫正確的。這一代失憶的香港人,不要聽信妖言,不要以為文革是一場浩劫,到馮平山圖書館找得出這天的報紙,看了之後,你就明白:港大校務委員會,是一幫官僚,衝擊官僚,如果被指為「文革」,以韓素音女士的教誨,你們做得對。
韓素音在港大讀醫科出身,她一半中國血統,很熱愛中國。她說過:「我是中國人,中國就是我的母親,我怎能說母親的壞話?」韓素音多次訪問中國,她很崇拜毛主席、周總理,她也是周總理的好朋友。
但是一九七六年,毛周都死了,鄧小平出來,聲稱文革是「浩劫」,韓素音逐漸沉寂下來。她雖然自稱是中國人,文革的中國那麼美好,但是她選擇定居在瑞士,她從來沒想過在中國長住,或許,她一半感情澎湃的中國血統,令她相信「文化大革命」與中華民族的智商很相配;但是她另一半歐洲白人的理性又告訴她:還是歐洲的品味,比中國的農民人口優秀。
韓素音已經為世界遺忘,兩年前在瑞士寂寞地死去,葬在日內瓦。她死也死在離她「母親」很遠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她葬在瑞士,她的墳墓,像紅歌大媽的一口痰涎,是對這個山明水秀的天堂國家的玷污。但這是我的偏見,你千萬不要相信我,要相信這位才女作家。
【劉雲書評】 嚴亢泰著《無夢書》
《無夢書》副題為「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作者嚴亢泰,生於上海,父輩是商家,因而生活無憂,且有傭人照料。由於作者背景的顯赫,共產黨擊退國民黨執政後,他能夠成功離開中國前往香港也是因為父親跟中國總理周恩來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作者讀書時,他的同窗書友更是著名音樂家傅聰的弟弟傅敏,總之與其擦身而過的人都能在中國歷史上留有名字。不過,嚴亢泰縱有此特殊的家庭背景,並不代表他可避過外來的衝擊。
全書記錄了他從二戰到內戰,由國民黨執政過渡到共產黨,再經驗到突然出現的「三反五反」、「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這些撼動人心,出現眾頭冤魂的政治大事件。他記得,大學第二學期某天,英語系的「黨領導」清早便喚醒所有學生「打麻雀」,就因為西郊各大學已聯合打麻雀,不能落後於人。於是,學校上下拿著棍子或是笤箒簸箕打麻雀。導致五年的大學生涯,實質上堂授課的只有三年而已。目睹那麼多政治事件,對嚴亢泰做成最直接傷害的仍是惡名昭彰的「文化大革命」,他無端被抄家之外,原本在北京電台工作的他,搖身一變成為電台裡的廁所清潔工人,最後,更要接受勞改,送往農村照顧豬隻。回望種種辛酸,嚴亢泰覺得跟「權力」有關。
嚴亢泰:何必再來打這隻死老虎?沒有用的。但是,這裡頭你要了解到共產黨內部的一些權力鬥爭是一個怎樣的情境。毛澤東為甚麼要發起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為甚麼要發起?已掌了權,為甚麼還要再來奪權?是因為黨內有權力鬥爭。人家把毛澤東的權偷走,毛澤東就利用文化大革命把這些權都拿回來。
他說,共產黨初期執政很好,學生可以享受免費教育,他對共產黨亦有好感,但是,共產黨後來卻是弄權,毛澤東更強行推出以為所有人都會喜歡他心目中的「完美社會」,但事實上,嚴亢泰指毛澤東的「完美社會」是把中國弄成一個大兵營。然而,廿一世紀下,當今中國主席習近平也不謀而合被輿論指仿傚著毛澤東年代的管治。嚴亢泰認為,習近平從沒有反對改革開放,更追求經濟發展,以致不斷跟不同的國家有貿易往來,但是,他對習近平的管治方法,不敢恭維。
嚴亢泰:中國現在的制度就是「對上級負責,對下面的老百姓可以不負責」。所以,他(習近平)還是用那種方法,但是,那種方法不能執行,他說要反貪污,說實在的,不會成功。
仍跟貼新聞時事的他,聽罷數以百計的維權律師及維權人士被公安拘捕後,他立即說,做法很蠢。
嚴亢泰:這種做法,我覺得很蠢。你愈這樣做,我愈覺得你的權力並不穩固。他要真正鞏固自己的權力,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對的。
離開中國遠赴英倫後,嚴亢泰幸運地立即獲得英國國家廣播電台 BBC 聘請工作,直至 1997 年才告退休。年逾七旬的嚴寄望,自己的自傳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共產黨執政至文化大革命發生時,一些真人真事的歷史,讓讀者明白,「變」是恆久不變的事實。
嚴亢泰:中國社會會變的,不是說一直好下去,好到甚麼地方就變得不大好,或者變得很不好,這個從我的書就可以看出來。
翻看《無夢書》,自身儼如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重現昔日不同時代發生的各種大事件,在當中卻見著不同掙扎求存的人,看著他們如何無辜地被政治事件吞噬。那股無辜、無助及無力感躍然紙上。
(原文載於「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http://goo.gl/iszbF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
簸箕粵音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劉雲書評】 嚴亢泰著《無夢書》
《無夢書》副題為「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作者嚴亢泰,生於上海,父輩是商家,因而生活無憂,且有傭人照料。由於作者背景的顯赫,共產黨擊退國民黨執政後,他能夠成功離開中國前往香港也是因為父親跟中國總理周恩來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作者讀書時,他的同窗書友更是著名音樂家傅聰的弟弟傅敏,總之與其擦身而過的人都能在中國歷史上留有名字。不過,嚴亢泰縱有此特殊的家庭背景,並不代表他可避過外來的衝擊。
全書記錄了他從二戰到內戰,由國民黨執政過渡到共產黨,再經驗到突然出現的「三反五反」、「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這些撼動人心,出現眾頭冤魂的政治大事件。他記得,大學第二學期某天,英語系的「黨領導」清早便喚醒所有學生「打麻雀」,就因為西郊各大學已聯合打麻雀,不能落後於人。於是,學校上下拿著棍子或是笤箒簸箕打麻雀。導致五年的大學生涯,實質上堂授課的只有三年而已。目睹那麼多政治事件,對嚴亢泰做成最直接傷害的仍是惡名昭彰的「文化大革命」,他無端被抄家之外,原本在北京電台工作的他,搖身一變成為電台裡的廁所清潔工人,最後,更要接受勞改,送往農村照顧豬隻。回望種種辛酸,嚴亢泰覺得跟「權力」有關。
嚴亢泰:何必再來打這隻死老虎?沒有用的。但是,這裡頭你要了解到共產黨內部的一些權力鬥爭是一個怎樣的情境。毛澤東為甚麼要發起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為甚麼要發起?已掌了權,為甚麼還要再來奪權?是因為黨內有權力鬥爭。人家把毛澤東的權偷走,毛澤東就利用文化大革命把這些權都拿回來。
他說,共產黨初期執政很好,學生可以享受免費教育,他對共產黨亦有好感,但是,共產黨後來卻是弄權,毛澤東更強行推出以為所有人都會喜歡他心目中的「完美社會」,但事實上,嚴亢泰指毛澤東的「完美社會」是把中國弄成一個大兵營。然而,廿一世紀下,當今中國主席習近平也不謀而合被輿論指仿傚著毛澤東年代的管治。嚴亢泰認為,習近平從沒有反對改革開放,更追求經濟發展,以致不斷跟不同的國家有貿易往來,但是,他對習近平的管治方法,不敢恭維。
嚴亢泰:中國現在的制度就是「對上級負責,對下面的老百姓可以不負責」。所以,他(習近平)還是用那種方法,但是,那種方法不能執行,他說要反貪污,說實在的,不會成功。
仍跟貼新聞時事的他,聽罷數以百計的維權律師及維權人士被公安拘捕後,他立即說,做法很蠢。
嚴亢泰:這種做法,我覺得很蠢。你愈這樣做,我愈覺得你的權力並不穩固。他要真正鞏固自己的權力,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對的。
離開中國遠赴英倫後,嚴亢泰幸運地立即獲得英國國家廣播電台 BBC 聘請工作,直至 1997 年才告退休。年逾七旬的嚴寄望,自己的自傳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共產黨執政至文化大革命發生時,一些真人真事的歷史,讓讀者明白,「變」是恆久不變的事實。
嚴亢泰:中國社會會變的,不是說一直好下去,好到甚麼地方就變得不大好,或者變得很不好,這個從我的書就可以看出來。
翻看《無夢書》,自身儼如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重現昔日不同時代發生的各種大事件,在當中卻見著不同掙扎求存的人,看著他們如何無辜地被政治事件吞噬。那股無辜、無助及無力感躍然紙上。
(原文載於「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http://goo.gl/iszbFB)
簸箕粵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量南遷,不斷地深入兩廣腹地。到了明代,兩廣成為瑤族的主要分佈區。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貴遷徙,這時,瑤族遍及南方六省,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佈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明中葉以後,部分瑤族由廣西、雲南進入越南、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他國居民。第二次支那戰爭期間,部分瑤族因受戰爭影響轉移到泰國難民營避難,後被聯合國難民署以難民身份安置在歐美諸國。瑤族或徭族、傜族,是亞洲的一個民族,其歷史比較悠久。有研究認為:瑤族起源於古代東夷部落,與九黎族關係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盤瓠。2010年中國的瑤族人口為285.3萬,62.1%在廣西。瑤族跨境而居,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分佈一些。是越南的54個民族之一。越南瑤族人口超過62萬,是越南第9大民族。東南亞國家排華年代裡,部分瑤族人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等地。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分支眾多,語言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80年代創製了瑤文,用拉丁字母拼寫勉語優勉土語。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操壯語、苗語等語言。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共有四節。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編的新版擺手舞,更易於學習和傳承。擺手舞它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於一體,反映土家人的生產生活。如狩獵活動和摹擬禽獸姿態。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列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繡球舞是一種壯族民間歌舞,盛行於廣西西南部地區。繡球舞在歌圩中進行,是歌圩進入高潮的表現,一般是對歌到了情投意合時,姑娘裁歌載舞,將自己親手精心繡制的花球,拋向意中人。小夥子接到繡球後,如感到滿意,就在球上紮一手帕,也載歌裁舞地又將球拋給姑娘。然後唱約公歌,相約到清靜的地方去談情說愛,或約定日期地點再表達深情厚意。歌圩源於氏族部落時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動,但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性活動逐漸演變成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並且多著重於歌唱活動而淡化舞的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體性的歌圩活動。明朝後歌圩有了進一步發展,並定期地於固定地點舉行。歌圩一般出現在較大的壯族聚居區,以三四月間為最盛,其中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秋季舉辦的歌圩多為八九月中秋時進行。歌圩活動一般持續三五天,地點有固定的圩場、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場所如空地、山坡上等。歌圩的基本內容包括固定的祭祀儀式、青年男女們進行交往所需要的倚歌擇配對唱、賽歌賞歌、拋繡球、搶花炮和師公戲、採茶、壯劇等。火把節是彝組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行,節期為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同時有關火把節的音樂有一首基本是人人都耳熟能詳的,那就是七月火把節,每當啊來來喲、啊來來喲的旋律響起,我就能感覺的到火把節那種狂熱的氣氛和火一樣的激情。簸箕舞,是一種朝鮮族舞蹈,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國盛唐(西元618-西元907)時期,朝鮮族的高麗樂被列為著名的十部伎之一。朝鮮族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就有簸箕舞。簸箕是朝鮮人民以前主要選用糧食的利用道具。朝鮮族簸箕舞的簸箕長為52公分,寬50公分,簸箕舞以幽雅柔和的旋律和歡樂的旋律組成兩種舞段,通過迎接日出的姑娘們仰望太陽的姿態,在歡快的旋律中,展現重新拿起簸箕的姑娘們爭先恐後簸箕的畫面。舞蹈利用簸箕為道具,有特色地形象出簸簸箕,旋轉等動作,明顯突出了舞蹈的民族特色。現屬吉林省延邊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cbBmmlH0I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d_V0oDFuqOmIRw8VDg6gapAEh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