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3C而後行,5C而決策!
天下雜誌719期 2021-03-23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3211?template=transformers
施振榮堅信,所謂領導不應只是「管人」,反而是一種「服務」。所以宏碁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規定員工上班不用打卡。人性本善的誠信原則背後,隱含了哪3個王道精神的價值信念?
什麼是「真誠領導」?透過「CEO們的CEO」、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詮釋,尤其擲地有聲。
1976年創立宏碁電腦,接著打造全球品牌Acer,施振榮創造出一種「Stan Style」(編按:施振榮英文名為Stan)的企業家風範。
一路走來,不僅寫下一頁頁傳奇,更帶出科技界無數戰將。拆解施振榮精煉超過40年的管理決策心法,可歸納出三大要領。
重點一:真誠領導就是服務,帶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
「把領導解釋成『管人』,這就錯了,」施振榮說,「領導實際上是要『服務』,帶大家一起做一件事。」
對於領導的體會,最早可追溯到大學時代。施振榮當時一口氣創了攝影社、桌球隊、排球隊與棋橋社。社團同學間沒有上下關係,如何帶動大家做事?他領悟到必須溝通、畫出願景、創造使命感,才能讓所有人願意一起向前走。
很會畫大餅,也很會做大餅
之後這原則就應用在管理帶人上,施振榮始終如一。
「我很會畫大餅,讓大家知道有餅可以吃,餅做得愈大,分得就愈多,」他笑著比方。
當然,每攻下一個山頭,都要論功行賞、實踐承諾。只要有人發現你心口不一,馬上就會失去說服力,團隊也會不願意再繼續跟隨。
在施振榮的「真誠領導」中,「人性本善」是很重要的前提。宏碁從創立第一天,就規定員工上班不用打卡。
1984年,宏碁位於竹科廠房價值4000萬的積體電路IC被竊。當時警方和媒體臆測有內賊,但施振榮仍堅持就算有也是偶發事件。
「在人性本善的環境,員工的能量才能發揮,對公司、對每個人都好,」他再三強調。
重點二:王道精神三信念,帶員工看見價值。
領導人的根本之道當中有3個基本信念:包括為社會創造價值、考慮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以及讓組織永續經營。
施振榮將多年實戰經驗綜整後,提出6個面向的基本理念價值,包括:直接、有形、現在、間接、無形、未來。前3個是顯性價值,後3個是隱性價值。
經營企業時,許多經理人著重顯性價值,如追求利潤、降低成本,但卻容易缺乏長遠考量,因此施振榮更重視隱性價值,如人才培養、研究發展與品牌經營。
為說服更多人一起追隨隱性價值,施振榮設法讓隱性價值「有感化」。
如刻意營造達成重大目標的成就感,一次次累積,自然就留下一批理念契合的人才。
施振榮認為,以顯性價值作為經營重心,很可能因客觀環境變化而被淘汰。但隱性價值強調營造企業文化、品牌經營,面對市場變遷,反倒能活得更久。
當然,追求隱性價值並非立竿見影。要帶領員工長期抗戰,最重要的是建立團隊信心。
好的經理人要會「算總帳」
施振榮指出,要掌穩船舵,經理人在確立發展重心前要能「算總帳」。從6面向評估效益,做出平衡的權重,並因時、因事制宜。
對策略選擇,「當然短期先求活路,但你所做的短期思維不能跟長期目標衝突,更不能犧牲長期目標求活,」施振榮強調。有些歐美企業為追求短期獲利,忽略誠信等隱性價值,就算暫時過關,最後也一定會得不償失。
重點三:有效溝通,一群人才走得遠。
樂於以團隊作戰的施振榮認為,經理人在每次決策前,是否跟團隊有效溝通,是成敗關鍵。
因此,他提出「3C而後行、5C而決策」的領導原則。
3C就是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與communication(溝通、溝通再溝通),而5C就是再加上consensus(共識)與commitment(承諾)。
溝通重複了3次,可見它的必要性。施振榮歸納,溝通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自我對話、反覆思辨:施振榮知道自己想法多,又喜歡「無中生有」,為降低風險,「我所有的意見一定經過『三思』。」
透過自我對話,不斷反覆追問自己是否可行、甚至嘗試否定自己的觀點,透過正反兩面的論述釐清。
二、拋出見解、徵求共識:接下來,是尋求他人建議。
「我每次都被太太打臉,但我總會愈被打愈重新思考,」施振榮笑著說。
這當中,願意聆聽是管理者要念茲在茲的準則。
「我的習慣是,幾乎所有意見都聽進去,不可行的一定會講出理由,甚至安撫對方,為有挫折感的人找台階下,」施振榮表示,這樣大家才會有話直說,不會成為一言堂。
三、外求專業、共尋解方:若還想不出更好的方法,那就進一步求助外界的專業建議。
施振榮認為,經過充分溝通、取得共識後,經理人要做的就是行動,並承擔起所有責任。
若一失敗就卸責給部屬,以後沒人敢跟你做事。「工作我喜歡外包,因為外包了才有機會做更大、更多的事;但責任絕不能外包。」
如此開放、上下溝通無礙的文化,讓施振榮帶領宏碁挺過數次存亡危機。
例如2013年,宏碁虧損逾兩百億,施振榮重披戰袍,下令全球一級主管減薪三成,所有員工不發績效獎金。他耐心地跟員工溝通,帳務上的績效獎金都先保留,只要後面連續兩季都賺錢,就會補發。大家齊心協力下,後來果然績效反轉,成功獲利。
正是平時的真誠領導、有效溝通,才讓所有員工願意以無薪、減薪、遲發獎金、入股公司等方式一起度過難關。
既有宏觀的遠見視野,又有能洞察人心的領導策略,加上能屈能伸的氣度,這位科技教父儘管退居幕後,他的領導哲學仍對台灣企業發揮深遠的影響力。(責任編輯:陳郁雁)
管理哲學的兩大使命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句在 閱讀前哨站 首頁顯眼的標題,從部落格成立至今就放到現在。我不曾改變過這句話,卻也是這句話,對我帶來了最大的改變。為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我開始對每一本讀過的書寫下讀書筆記,並且將心得整理成部落格文章,透過這樣持之以恆的紀錄,我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悟。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
1.跨能致勝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
3.完成
4.最高學習法
5.破框能力
6.財務自由實踐版
7.金錢超思考
8.從內做起
9.僧人思考
10.零規則
.
【為我帶來啟發的書單】
.
我發現,只靠讀書,雖然沒辦法直接改變你的人生,但是,從書本裡你可以找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或多或少會改變你思考事情的方式,讓你想要接觸不同的觀點、學習不同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行為。接著,就是當你踏出了那一步、往未知的領域前進了那麼一些,這時候,改變才會發生。
2020年,我從讀過的70本書、寫過的56篇讀書心得裡面,挑選出10本我個人最喜歡、最受啟發的書來跟你分享(前兩年的Top 10好書推薦:2019年、2018年)。我挑選的這10本書裡頭,有些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有些帶來特別的靈感、有些則幫我改變了行為和習慣。
以下,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的心得,以及我得到的啟發。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直點進去閱讀全文。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
1.#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當初我讀完《跨能致勝》之後,馬上寫道:「這是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在這本書尚未推出中文版之前,我就用Audible英文有聲書聽過一次,當下已經非常喜歡,後來推出中文版後又讀了第二次。在年底的時候,當我得知這本書也名列「比爾蓋茨2020年度五本選書」,能跟他有類似的選書品味,心裡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
作者從運動界、藝術界、商界、學界,挑選了許多發展過程截然不同的人,說明專才跟通才的差異。不過,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些小缺點,因為是四個人聯合翻譯的作品,所以會感覺有一些地方的前後連貫性沒有這麼理想。但是整體來說,作者要傳達的觀念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對我來說算是瑕不掩瑜。
帶給我的啟發:讓我換個角度思考,不一定要執著於「成為特定領域前1%的專家」,而是結合跨領域的專業能力,發揮出截然不同的獨特性,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人才懂得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提高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本書讓我對於即將執行的目標,產生了更多靈感。
.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讓你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作者認為「說故事」的策略可以應用於當今商業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當你想要讓任何人接受你的服務或商品,靠得不只是規格或數據,更多的時候是你說了什麼故事。
作者在書中應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故事、如何說故事、該說哪些故事。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對各種大小的公司有幫助之外,對於準備職場簡報、經營個人品牌的一般讀者也會有所啟發。你只要把書中的「顧客」換成你要溝通的「對象」,把「公司」換成「你」自己就可以。
因此,無論你是在經營個人品牌、在公司擔任行銷或業務的職位、或是想推廣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家,這本書都會對你非常的有幫助。書中會用實際的範例和步驟,帶你建立四種必備的故事:價值故事、創辦人故事、使命故事、顧客故事,這本書不只談理論,更有許多的地方會帶著你實作。
帶給我的啟發: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常常用理工人的觀點,覺得如果要做一件生意,就開談規格、要談賣點,要談價格。現在,我被「說故事」的觀念說服,也從許多其他的商業故事認識到這個手法的優點,我開始思考關於自己更深層的故事,這本書是一個很好轉捩點。
.
3.#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面對新的一年,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的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但是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有92%的人會半途而廢。如果你想真正「完成」自己許下的新希望,《完成》這本書是我認為在新的一年,你會最需要的一本書。
作者寫作的方式,會讓你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幽默的脫口秀演員,有時調侃、有時鼓勵、有時自嘲。雖然,作者的文字之間充滿了輕鬆風趣,但是他給出的建議卻十分誠懇和執行。例如,把目標砍半、把時間加倍、把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記得回顧自己的進步。從這本書裡,你也會學到如何克服完美主義的心魔,讓自己「不完美地前進」,贏過九成不能完成目標的人。
帶給我的啟發:原本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開始錄製 Podcast,總是擔心自己比較內向、無法對麥克風唱獨角戲、感覺自己還不夠格、可能沒人喜歡自己的聲音,因此,遲遲無法完成這個延宕許久的目標。這本書幫我用輕鬆的方式,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終於踏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幫我帶來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4.#最高學習法: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
《最高學習法》這本書讓我超級驚艷,我分兩個面向來講。第一個是這本書的評價非常好,我喜歡在網路上先看別人的評論,做為自己的選書參考,但是我完全找不到這本書的負評。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幫助讀者選書的〈選書,兩好三壞〉專題文章裡,沒有紀錄任何負評的一本書。
第二個是這本書真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讀過的類型。書的主題是在講人類的大腦是怎麼學習和記憶的,最特別地方就在於,作者竟然把「這本書的本身,當成這本書的範例」。舉個例子來說,其中一個理論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背誦東西應該首重「更高的複習頻率」,而非「單一長時段的複習時間」。
所以,他在四個不同的章節,放了同一張照片(上面有一些文字)請你看10秒。然後,他又在某一個章節裡,在同一頁上放了四張一樣的照片,請你連續看40秒。在書的尾聲,他請你回憶兩張照片裡面的文字。結果非常鮮明,分散在四個章節的照片,帶給我們的記憶深刻許多。
帶給我的啟發:第一次體驗到「紙本書」的設計和編排方式,可以讓我這麼深刻地體會到,腦袋如何去學習和記憶。這本書必讀紙本書,其他的媒介都沒辦法帶你如此深刻的震撼。我也體會到,學習「如何學習」的另一個好處,會讓我們學到「如何教學、說服和影響」,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5.#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破框能力》是帶給我思考衝擊的一本書,作者在談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稱為「能力陷阱」的境地,也就是說:「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你如果想在職場往上爬,想往管理職邁進,那這種能力陷阱會成為一種很大的障礙,作者認為克服這個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行動後思考」,由外部的行動,改變內在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作者強調,當你跟那些「優秀的領導人」做著一樣的行為,你才有可能反過來刺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發掘背後的原因和技巧,淺移默化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書中也提供具體建議,教你怎麼克服三種陷阱:專業陷阱、人脈陷阱、忠於自我陷阱,很顛覆我想法的一本書。
帶給我的啟發:以往我也曾經落入作者說的一種心態,那就是想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結果,往往實際的情形是,想了半天卻滯足不前,永遠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還不夠格。現在,我在職場上的工作規劃,開始加強「行動」的部分,更願意讓自己嘗試以往不熟悉、不習慣的互動方式。
.
6.#財務自由實踐版:打造財務跑道,月光族、小資族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財務自由實踐版》的作者是受過認證的財務規劃師,這本書也跟我讀過的其他財務自由理財書,有著滿大的差異和特色。作者不是單純只講財務和投資,他認為邁向財務自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此我們如何看待主要的收入來源「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他想透過這本書,提供一份健全的「財務、工作、生活」規劃指南。
如果你以為只靠著股市裡面殺進殺出,就可以提早退休,那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作者除了提供穩健的投資策略之外,也說明了該如何善用自己的職場能力,找到你的使命感和成就感,獲得越來越好的本業收入。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必須學會享受這段過程。
關於書中談到稅務、保險和遺產規劃的部份,是財務規劃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以財務規劃師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說明了這些規劃的原則和重點。雖然,書中的範例大多以美國人為主,但是觀念可以先學起來,再延伸到台灣的情境。
帶給我的啟發:首先是作者提到的「財務跑道」公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計算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資產狀態,以及擁有的自由程度(選擇喜歡的工作)。另一個是關於「財務自由」的心態,並非達到終點才叫做自由,這樣反而會帶來「現在都只是在受苦」的假象。當你踏上適合的財務跑道,朝向終點邁進的每一個時刻,都是自由。有了這種認知和喜悅,前進的速度反而更快、更穩健。
.
7.#金錢超思考:《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25道創造財富的關鍵思考,教你晉升有錢人!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長年在《華爾街日報》撰寫財經專欄的作家,他透過長年來的觀察,對於人們該「如何思考金錢」有很深刻的洞見。他想告訴我們,如何有智慧地看待金錢、如何運用它,讓它成為一個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工具。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把金錢和「快樂」連結起來的方式,還有關於用錢來「追求物質」和「追求體驗」的差異和比較。另外,作者也說明了金錢和「時間」的關係,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也能買到時間。當我們認識到金錢跟時間的關係之後,對於「投資」和「儲蓄」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書的後半段談金錢和「風險」的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和面對這些風險。
帶給我的啟發: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心態對了,行動才會跟著對,對於「錢」這件事情更是如此。我學到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金錢帶來的體驗不分貴賤,追求體驗是很值得的消費;第二個是學會判斷保險的類別,什麼是不值得承擔的保險;第三個是活得太久竟然也是一種風險,需要將長壽風險納入投資理財的規畫當中。
.
8.#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
《從內做起》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所謂的「領導力」,就是你對別人的「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領導力拆分成「領導力五階層」。他認為提升領導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可以透過後天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對我來說,這本書跟領導管理的經典書籍《與成功有約》有那麼一絲相似,都是作者本人從自己的故事和例子,延伸出包含人格培養、待人處事、心態建立…等論述,然後旁徵博引其他的書籍與文獻。從同樣身為內向者的作者身上,我被他「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說法感動,他追求「自我成長」展現出的熱情,也讓我為之嚮往。
帶給我的啟發:「領導力的高低」是可以被定義出來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群體裡面,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領導力」。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透過「領導力五階層」的步驟和方法,來逐步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領導力。也不要仗著自己在某個群體裡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就想把一樣的態度用在不同的群體上。
.
9.#僧人思考: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僧人心態》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關於哲學思考方面,最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在社群媒體上非常火紅,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一些很棒的觀念包裝成激勵人心的短片。直到接觸到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作者曾經從商學院畢業後,前往印度當過三年的僧侶,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他在道場裡面的修練、跟僧侶們的交流互動、體悟到的人生的道理、還有千古流傳的智慧,帶回紛擾的現實世界分享給大眾。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
僧人總是能夠以最平靜的方式,活出充滿意義感的人生。作者認為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些智慧,用來面對你的內心情緒、處理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在職場上的表現、改善你想要學習和進步的事物。每個章節後面都有許多的「試試看」步驟,讓我們採取具體的行動,來練習這些僧人教我們的事情。
帶給我的啟發:讀完後我得到三個好東西,讓自己更容易找到平靜。第一個是:「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第二個是:「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第三個是:「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這本書也幫我重拾睡前「冥想」的習慣。
.
10.#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零規則》這本書在談Netflix創新企業文化背後的管理方式,作者正是創辦人暨執行長本人。特別的是,他邀請一位專門研究各地文化差異的學者跟他共同寫這本書。學者到世界各地訪談幾乎所有層級的Netflix員工,從新人工程師、中階主管、以及高階主管群,都是受訪對象。
這本書獨特的三方對話寫作方式「創辦人—學者—員工」,我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親自在公司裡面走一遭,非常有代入感。Netflix特有的「自由與責任」文化,強調給予員工高度的授權、刪除繁瑣的行政流程和規則、重視員工之間高度透明的溝通方式。執行長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顛覆傳統老舊的管理方式,讓整本書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許多環節都凸顯出「高人才密度」的好處,執行長把最優秀頂尖的人齊聚一堂,設計一個不會彼此扯後腿的績效機制,這讓員工們集中火力在提升公司的創新和競爭力。對待這些優秀的員工,給予他們自由,不要用規範和流程束縛創意;給予他們責任,讓他們有權決定重要策略、擔起公司進步的重任。
帶給我的啟發:這本書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商管書,相比起我待的高科技製造業使用「規範與控制」來達到製造量產,Netflix看似「零規則」的管理方式則有利於「創新」。我沒有在這類型的公司待過,能夠這麼近距離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和理念,對我的領導思維帶來很多衝擊,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團隊管理和帶人方式。
.
【後記:更多的好書推薦】
.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文章通知。如果你喜歡用「聽」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
最後,提供一些閱讀的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邊文章有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
2021年正式起跑了,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
【博客來.2021 黃金月活動】
文章的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好康,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黃金月活動」。我幫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爭取到了「限量2000份的 $50 優惠券」,需要的朋友趕緊去領取。更棒的是,我請博客來將我的年度書單,做成一個專頁讓你可以快速瀏覽我的好書推薦,千萬別錯過了!
領取粉絲專屬 $50 優惠券 https://bit.ly/2WHAdAr
「下一本讀什麼」年度書單 https://bit.ly/3pB9aDa
黃金月活動主場(全館3折起) https://bit.ly/2L8pTPs
管理哲學的兩大使命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影短評\【靈魂急轉彎】Soul
喬賈德納是個熱愛爵士樂的音樂老師,他夢想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個在爵士酒吧演奏的樂手,而在他終於獲得演奏邀約的那天,卻因一場意外身亡,不甘夢想未完成的喬賈德納想盡辦法要回到人世,卻意外遇到了不願投胎的靈魂22號,,兩人約好互相幫助對方達成心願,喬幫忙22號通過投胎的考試,取得最後的認證「生命的火花」,然後喬就可以用22號的下凡通行證復活,22號也樂得不再需要繼續被逼著考試。
然而,兩人為了取得「生命的火花」所展開的冒險,卻讓彼此的合作關係產生了變數。
從【玩具總動員2】、【怪獸電力公司】、【瓦力】的編劇,到【腦筋急轉彎】與【靈魂急轉彎】的導演,皮克斯首席創意彼特達克特的作品一直都很有文青氣息,他的作品不像約翰拉薩特或是安德魯史坦頓那麼著重幽默與娛樂性,反而經常會混入一些「不那麼大眾」的知識來作為作品的背景設定,而且探討的東西有的時候其實挺哲學味的,但是說穿了,這些外層的根源仍舊是皮克斯的精神「友情、親情、家庭價值」。
以劇本概念來說,【靈魂急轉彎】的本體故事是個簡單的預言,主角一生汲汲營營想要達到自己的志向,死不瞑目,遇到一個不了解生命意義的閒人,兩人在探索生命的意義的過程當中,漸漸地了解自己的執念,而當兩人都放下執念時,電影就結束了。
而這一次皮克斯拿了爵士樂與抽象畫作為包裝故事的糖衣(好文青!),管理靈魂的「傑瑞」與「泰瑞」其實就是天使與死神,負責引導靈魂下凡,也安排讓靈魂回歸虛無,製作團隊選擇用抽象畫風描繪這些天使角色,【靈魂急轉彎】的異世界顯得相當的前衛。而片中主角喬賈德納熱愛的爵士鋼琴本身就是個有趣的譬喻,這部電影探討的人活在世界上的意義與目的是什麼,電影中段跑出一段設定,描述只要人「忘我」就會讓意識進入靈魂出竅的狀態,而喬賈德納所熱愛的「爵士鋼琴」就是一種完全靠著即興發揮彈奏出流動的音樂的一種表演,因此電影當中喬賈德納的鋼琴演奏可說完全是他的「生命流動」。
當然,這些包裝都只是讓電影的外觀變得更酷更現代而已,【靈魂急轉彎】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不但擁有長片的故事劇情,卻還是掌握了動畫短片天馬行空卻又極具視覺創意的吸引力,這使得電影雖然訴說的是一個老故事,但是卻顯得相當的動人。而且為了避免畫面留在超現實的環境當中太久導致一般觀眾疲乏(其實前作【腦筋急轉彎】就有些這種問題),喬賈德納回到人世間的動畫光影與細節層次做相當的漂亮。尤其是在黑人族群間的對話、爵士酒吧當中的光影、以及貓咪的肢體語言都做得既幽默又可愛。
這就是皮克斯的長處,他們不需要特地述說誇張巨大的危機或是達成巨大的使命拯救蒼生,他們只要描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就足以讓觀眾心曠神怡。
片中幾段相當打動情感的「生命火花」時刻,訊息傳達的既直白又相當的美麗溫暖,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都感覺到自己的靈魂被這部電影洗滌了,就在【神力女超人 1984】療癒我之後,【靈魂急轉彎】再次救贖了我,讓日日思索活命的意義的我,忽然間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讓生命活出火花?但是擁有人生的志向就是火花嗎?不,享受你活著的每一個時刻就是生命的火花!
#靈魂急轉彎
管理哲學的兩大使命 在 從老子哲學思想析論學校領導之道 的推薦與評價
本研究主要採文獻分析法,旨在探討老子哲學思想的蘊義,與老子思想中領導管 ... 亦提及管理之道有兩大使命:一是清理觀念,認識觀念,讓管理者從全局的眼光來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