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壤計畫
就。很。Green 😎
2021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has come to an end on Sep 12. The curators of the 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from the Garden Taipei/Formosa: Huang Hsin-Chien, Andre Chiang and Billy Chang have been invited to be on the official program called “Highlight Channel” to talk about their ideas of the exhibitions.
Chang shares his thought behind the shocking scene in which he actually tastes the soil. Chef Chiang also shares his inspiration of combining soil with dishes. Click the video now to watch more exciting parts of the interview!
今年的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已在12日落幕囉,福爾摩沙/台北花園:島嶼壯遊的展區【食壤計畫】策展人黃心健、江振誠以及張逸軍接受奧地利官方邀請參與節目hightlight channel,暢談食壤計畫展區的策展想法,張逸軍分享預告片中震懾大家目光的的一幕——吃土壤的心得,以及主廚江振誠對於食壤計畫結合菜餚的發想,更多精彩內容直接進到影片觀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FMtTr9YeY&t=5111s
【食壤計畫】(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展區介紹
One of the co-curators of this year’s “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from the Garden Taipei/ Formosa is Billy Chang, a world-famous Taiwanese dancer. He personally went to three locations in Yangmingshan, such as Qingtiangang, Zhuzihu, and Xiaoyoukeng, to have first-hand experiences feel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soil. “Soil” is the mixture of minerals and decompositions of dead beings. It is both the start and end of life. All the life form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re all carved onto the ground like the annual rings of trees. In the end, Billy Chang tastes the soil in person, using his own body and senses to taste the unique flavor of our land in the most direct way. We are what we eat!
今年度「福爾摩沙/台北花園:島嶼壯遊」的「食壤計畫」展區由國際知名舞蹈家張逸軍擔任共同策展人,親身前往台北陽明山擎天崗、竹子湖與小油坑等三處,真切地與大地土壤互動。 “土壤” 即為所有生物死後分解、與礦物混合後的物質。它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孕育生命的起點。土也是所有歷史的沉積層,從古至今,物質一代一代地,如同年輪般蝕刻於土地之上。最終,張逸軍親身品嚐的土壤,用自己的肉身,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屬於在地獨特的風土味道。We are what we eat!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專區 http://garden2021.metarealitylab.com/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arselectronica21 #gardentaipeiformosa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單元主題:三代童軍家庭 吳英聲校長1932年新竹出生,今年84歲。 1969 台北市五常國小校長 1975 台北市日新國小校長 1980 台北市明倫國中校長 1990 台北市大同國中校長 1992 台北市大同高級中學首任校長 1997 台北市大同高級中學校長,屆齡退休 2002 北極星藝術研...
「竹 北 畫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怪!竹北人行道成違停區停車格改畫人行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竹北] 畫盒子藝術餐廳 - 金牙貓的嘴砲 的評價
- 關於竹 北 畫展 在 竹縣將引進YouBike 2.0 竹北20站點下半年上路 - Mobile01 的評價
竹 北 畫展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 Garden Taipei/ Formosa
2021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台灣展區「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展區介紹
【食壤計畫】(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
One of the co-curators of this year’s “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from the Garden Taipei/ Formosa is Billy Chang, a world-famous Taiwanese dancer. He personally went to three locations in Yangmingshan, such as Qingtiangang, Zhuzihu, and Xiaoyoukeng, to have first-hand experiences feel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soil. “Soil” is the mixture of minerals and decompositions of dead beings. It is both the start and end of life. All the life form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re all carved onto the ground like the annual rings of trees. In the end, Billy Chang tastes the soil in person, using his own body and senses to taste the unique flavor of our land in the most direct way. We are what we eat!
今年度【福爾摩沙/台北花園:島嶼壯遊】的【食壤計畫】展區由國際知名舞蹈家張逸軍擔任共同策展人,親身前往台北陽明山擎天崗、竹子湖與小油坑等三處,真切地與大地土壤互動。 “土壤” 即為所有生物死後分解、與礦物混合後的物質。它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孕育生命的起點。土也是所有歷史的沉積層,從古至今,物質一代一代地,如同年輪般蝕刻於土地之上。最終,張逸軍親身品嚐的土壤,用自己的肉身,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屬於在地獨特的風土味道。We are what we eat!
線上展覽時間為2021年9月8日至12日!敬請期待🤩
⏯【食壤計畫】展區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80hcdI_jY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ZLSEh_L14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大會花園 https://ars.electronica.art/newdigitaldeal/de/formosa-grand-tour/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專區 http://garden2021.metarealitylab.com/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Ars Electronica
#arselectronica21 #gardentaipeiformosa
竹 北 畫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只是畫:
「以畫‧對話-PUYUMA 的神靈與神話」-充滿原住民文化內涵的畫展
畫家陳冠年,卑南族南王Puyuma部落的族人,以油畫記錄卑南族的點點滴滴,此次更超越了一般的油畫創作,畫下Puyuma神靈文化,畫中展現族人守護傳統信仰的信念,呈現男、女祭師、竹占師身影,生動的畫風,栩栩如生的畫作,可以讓當代社會認識Puyuma的神靈文化,讓大家更瞭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觀!
展期:05/07~06/02
展場:凱達格蘭文化館B1特展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1號)
竹 北 畫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單元主題:三代童軍家庭
吳英聲校長1932年新竹出生,今年84歲。
1969 台北市五常國小校長
1975 台北市日新國小校長
1980 台北市明倫國中校長
1990 台北市大同國中校長
1992 台北市大同高級中學首任校長
1997 台北市大同高級中學校長,屆齡退休
2002 北極星藝術研究會會長
2012 社團法人臺灣美術協會名譽理事長
個人畫展:
2005 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至誠至美-吳英聲油畫展」
2012 藝境畫廊邀請「浩氣心象-吳英聲82歲台灣風情油畫展」
2014/11月預計 中正紀念堂 第三次個人畫展
吳校長,早年家境清寒,在日據時代國中時期,開始接觸童軍運動,當時稱為少年團、青年團,孩童的他只想著如果被選為團長就有免費制服可以穿,所以他就開始參與,光復後就中斷童軍運動的參與。一直到擔任老師被分發到五常國小,因為要協助台北市童軍會的活動,而又再度接觸童軍運動,一直到大同高中退休。退休後較少參與童軍服務,而專心從事油畫創作,開過二次個展,作品已被歷史博物館收藏。
吳杰成夥伴,52歲 Louis Wu
1996 醫學院醫學系畢
1996 -2012 台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內科醫師研究
2012 -2014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資訊研究所 碩士畢業
2014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資訊研究所 博士班
父親是位童軍大老,退休校長,繪畫大師,吳校長自小又是受日本教育,自然對子女的管教是非常嚴格,家中子女對英、日語、音樂從小都有被嚴格要求著,現在杰成夥伴如何看這位父親,即使他現在已經是位醫生,但他仍覺得無法達到父親成就一半,這無形的壓力,他如何抗壓、面對。從小跟著父親玩童軍,小學曾經參加小狼,後來因為醫生工作的忙碌而中斷三十幾年,現在為了陪伴小孩而再次加入童軍家長服務員。
吳明玲小狼 今年11歲,
2012校內英文演講比賽 優勝
2013校內繪畫比賽 優選
2014 校際多語文比賽 第三名
明玲參加西松國小幼童軍,有一位很優秀的爺爺,還有一位醫生爸爸,明玲注定遺傳著優秀的基因,杰成夥伴對明玲的管教,並沒有特別要求,而是隨著她的興趣就是陪伴著,這也是為什麼杰成會再次加入童軍,就是因為明玲對童軍有興趣,而跟著加入家長服務員。問了明玲為未來人生規劃,回答出連主持人也驚訝、讚嘆的答案,這個答案發自她內心的愛、發自她對環境、動物的關懷。聽過之後大家也會和主持人一樣的驚訝與讚嘆。
戶外活動報導:服務羅浮暨台灣ATAS聚會
此次聚會結合第十三次全國羅浮大會,在陽明山舉辦,時間是2014/08/23下午四點,訪問了主辦人 #黃冠融 夥伴,還有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的監事 #朱俊彥 團長,台南市童軍會副總幹事 #胡智雄 團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2mSYufmW_Q/hqdefault.jpg)
竹 北 畫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余昇叡-油畫創作展
專訪: 余昇叡
棋語發光的內在心境
余昇叡是位新手爸爸,更是位認真的創作者。
對於余昇叡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華麗又細緻,在細緻中又可以讀到故事,創作者似乎是意圖藉由圖象述說著什麼訊息。
從小立志當畫家
出生於基隆的余昇叡,在家排行老么,上面有四位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因此,母親對他懷抱著很大的期望。他回想起小時候,最喜歡畫龍,從國小開始,對於每件美術作業都是以認真的態度完成,心裡懷抱著有朝一日能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他除了去畫室學基本功力外,正好鄰居有人考上美術班,提供他許多美術考試的資訊,裨益良多。為了達成讀美術班的心願,他自己偷偷報名測驗,那時,獨自一人搭公車去考試,其實媽媽都看得一清二處,卻也假裝不知情。他當時想法很單純,就是進入美術班就可以遠離學科壓力,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在美術班的術科課程裡,他可以享受展現實力的快樂,而學科課程卻是讓他備嚐艱辛。
屬於自己的繪畫符號
漁船上的集魚燈,是最屬於他的符號。他將現實帶入作品中,符號的轉變過程與故事演變成畫中的日記,將生活中的正面能量與負面能量以畫作呈現出來,讓作品充滿意義。余昇叡謙虛的說著,自己非常幸運有人願意欣賞他的作品,讓他能持續耕耘下去,不需要擔心自身經濟狀況。作品《淬火》,畫面是日本武士刀鍛敲後放入水中的動作,對他來說,日本武士刀鍛敲後放入水中時間點,好像有許多不同的事件一直打擊著他一般,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然而,淬火不一定可以將鐵淬煉成劍,就像他當時的狀態一樣,無法確定會持續撐住或倒下。
坐在畫布面前慢慢的刻畫出畫面中的細節,這樣的狀態其實對余昇叡來說,是一件相當療癒的方式,他淡淡的描述自己是一位比較壓抑的創作人,冷靜的描繪精細的物件能讓他內心更為平靜。
作品投射自己生活的感受
當得知父親得到肺癌的消息時,對得獎無數的他來說,內心並沒有得獎的喜悅,只有哀傷。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與姐姐們的年齡差距又甚大,許多事情都必須由他一肩扛起,當時他的事業剛在起步,除了要照顧小孩外,還要處理許多生活瑣事,余昇叡透過畫布將生活的事情隱喻在畫面中,作品中的《懷錶》,記錄當下凝結的時間狀態,作品中白皇后象徵自己的另一半,在後面默默支持著蠟燭多頭燒的他,除了這些物件外,畫面中發光的燈泡與沒發光的燈泡,也象徵著希望的出現。
余昇叡對自己作品有不同的敘述,作品寫實、華麗、彩度低,畫面中的景致都是他精心陳設,透過畫面將內心赤裸的呈現。期望未來有人對自己作品有興趣時,可以藉由這些線索了解作品,解開創作者在畫面當中埋伏的背後寓意。讓人了解原來他的故事,不只擁有華麗的外表,而能真正了解他繪畫的生命故事,就算靜物是很冰冷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其溫度存在。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畫靜物的人都有蒐藏的癖好,余昇叡也是如此,他擁有靜物櫃,出去旅遊,看見屬於自己符號的物件,總會不惜成本蒐藏入資料庫。大學時期,第一次學到油畫,對他來說,油畫存在著歷史厚度,作品保存也能保存比較久,他選擇挑戰這個媒材,當繪畫越有經驗後,更喜歡這個媒材。大學老師帶他學習基礎,為了精益求精他開始自學、問學長姐、看油畫材料學,慢慢嘗試,釘木框、繃畫布樣樣不假他人之手,當下常滿身汗又被蚊子咬,當完成繁複的前置作業看到相當滿意的成果時,讓他了解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道理。
余昇叡-華麗的世界是他內心深處的不同故事。
余昇叡簡歷:
專職藝術家
2016 中山青年獎油畫類 優選-國父紀念館-台北
2016 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新竹生活美學館&台灣藝術大學
2016 銳藝求新 板橋大遠百9F 威尼斯廣場 台北
2016 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寒舍艾麗酒店1018 1019房 台北
2016 新浪潮繪畫展-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台北
2015 高雄藝術博覽會 12/11-13 P2-03展位 高雄
2015全國油畫展 金牌獎(中信獎) 台北
2015璞玉發光 油畫類 首獎 新竹
2015第二屆 鴻梅新人獎 新竹
2015第三屆 鴻梅新人獎 新竹
(2014年前因篇幅省略)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7/01-2017/08/2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qhz0e_9KhA/hqdefault.jpg)
竹 北 畫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油畫&大漆展 王雯專訪
人心與意識的交織
「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王雯以油彩與大漆為媒材、孔雀與人作為象徵,展現觀察萬千世界所得哲理、傳達正面與美的意象。
▶耳濡目染的童年◀
不笑一臉酷酷,笑起來又十分可愛,這樣反差出現在創作者王雯身上,同時她的作品總是充滿幸福彩虹般的色彩也令人感到好奇。
採訪時聊到她的老家在宜蘭蘇澳、家裡經營民宿,到她的工作室拍攝時有幸一窺裡外都充滿藝術氛圍的民宿,每一間房都以藝術家作命名,還有許多金屬工藝品,王雯父親手做工業風家具。王雯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父親的影響,自小開始動手創作,她說小時候常拿著一把父親送的小鋸子,自己跑去竹林裡取材做成玩具,就這樣玩過許多媒材,到了國中升高中時班導介紹她報考美術班,因此而進入美術班,才慢慢接觸正規平面繪畫教育,大學則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
▶有別於傳統油畫創作◀
近期,王雯的創作媒材以油畫與漆畫為主,兩者皆為大學所接觸到的媒材,油畫創作上,她以「點」與「線」進行組織,特別的是使用刮除的方式來增加作品的層次,作品中人體的立體感、孔雀的線條展現,皆是在上完底色等顏料乾了之後,再上一層,並在乾掉前以自製的工具進行刮除、推開顏料,劃出線條,顯露底色,與傳統油畫展現厚度、沉重的質感相反,表現出輕盈、飄然的氛圍。而一筆一劃的刮除過程十分費工。
在作品的象徵性符號中,王雯認為「點」是自然萬物的起始,它在作品的畫面中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延伸呈「線」,其中幾乎所有的線條皆為曲線,常是有規律地排列成針織狀的符號,代表著複雜、繁複的任何有形與無形的事物。「線」延伸為「面」後,再以繽紛的色彩統合這些點、線、面。她在色彩的運用上,嚮往迷幻、脫離現實且美好的色澤作為呈現。
▶大漆的美妙之處◀
在王雯大學接觸到漆畫後,她就對這個特別的媒材感到著迷,除了油畫,這次展覽也特別展出幾件大漆(天然漆)作品。說到「漆」大眾對於日本的漆器較為印象深刻,其實漆畫淵遠流長,創作過程繁複、費工,也有條件的限制與困難度,其中一項就是創作者必須對於生漆不過敏。
除了因為王雯對生漆不過敏之外,主要讓她熱愛此媒材的因素,在於漆畫創作過程許多外在因素常會讓成果出乎意料,例如作品陰乾當中,溫度與濕度都會使顏料的色彩有所變化,許多工法與製作步驟、像是嵌顏料、鑲嵌進去等技法,多變的創作方式,與顏料的堆疊、再行打磨,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打磨拋光之後,漆畫光亮的表面令人賞心悅目,王雯形容這種光亮就像是名車烤漆一般的光澤!
▶孔雀&人的象徵◀
在王雯的油畫與大漆作品中,以「孔雀」與「人」為主角,畫中人物五官祥和、臉龐福態,相似於佛祖的外貌,象徵「神」或「看不見的力量」,可代表命運、因果與未知的力量。在畫面中,常見色彩華麗、線條繁複的孔雀仰望著人,對王雯來說反而孔雀代表著人,或是世俗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孔雀仰望的動作象徵對力量與因果的欽羨與折服。
為何選擇以孔雀來創作?王雯認為現今社會氛圍低迷,大家為生活奮鬥、年輕人對於未來感到茫然,希望藉由作品傳達予觀者和社會正面能量,在孔雀之前,她其實嘗試畫過多種鳥類,像是台灣藍鵲、金雞甚至是火雞…等,而孔雀除了華麗、同時也具有吉祥、正面的意義,最為接近東方瑞鳥鳳凰,同時也是她童年美好記憶的一部份。特別的是,王雯選擇綠孔雀為參考,不同於台灣常見的藍孔雀,綠孔雀頸部羽毛呈現鱗狀分布,在筆法的表現上更能呈現特色。另外,雌雄綠孔雀的外貌差距與藍孔雀比較起來差距甚小,可謂生物中兩性平權代表之一。
在孔雀的外型描繪上,王雯喜愛東方水墨中對物體與形象的表現方式,通常經過創作者本身的演繹、包含動物或是樹木呈現的姿態,不以寫實為標的,因此在創作上她不執著於物像原本的色彩,孔雀的形象則經過她的吐納、賦予自身語彙。
▶作品傳達宗旨與目標◀
在創作上,王雯欽佩日本傳統工藝的嚴謹態度,她舉例日本漆畫髮刷的清洗上,手勢與角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與規定,從小地方可見其堅持與傳承,她覺得十分值得學習,也期許自己以「職人」態度為目標進行創作。
在作品的意念表達上,王雯引用大乘佛教《維摩詰經.不思議品》:「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的內涵,融洽「職人態度」,即是由大見小,由小見微,化微塵觀,遍地皆世界。王雯認為「現實是可瓦解的,但始於積累,而在積累之前源於起心動念。實與虛的倒影,倒影是華麗且美好的,影射為外在與內在,內在是擁有著無限可能,甚至使外在昇華與幻化。」以純粹的心去創作、去追求自我,傳達正面能量與美,希望觀者在生活中反思與回歸自我。
王雯-以油彩與大漆為媒材、孔雀與人作為象徵,展現觀察萬千世界所得哲理、傳達正面與美的意象,希望觀者在生活中反思與回歸自我。
王雯簡歷:
文化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獲獎:
2014 /《鳳凰》油畫作品 / 北京台灣會館收藏,北京,中國。
2014,1 /「宜蘭美展」入選 /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臺灣。
2012,10 /「第十五屆聯邦美術新人獎」入選 / 聯邦文教基金會,台北,臺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ycR8BNd_M0/hqdefault.jpg)
竹 北 畫展 在 [竹北] 畫盒子藝術餐廳 - 金牙貓的嘴砲 的推薦與評價
[竹北] 畫盒子藝術餐廳. Mon Jun 03, 2019 by Super Cat in Gourmet Hsinchu county, Zhubei, Italian Food. 餐廳名稱: 畫盒子藝術餐廳 ... ... <看更多>
竹 北 畫展 在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hchcc.gov.tw 總機代表號:03-5510201 服務諮詢分機9. See all. Related Pages. 我是竹北人. Intere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