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會會成為第二個教協?】
「香港律師會」將本月24日改選5名理事,參選成員各自有本身的背景及經驗。但值得注意的,是參選者是否曾經對政治高度表態,從而影響到個人專業判斷。發現有律師會理事會參選人疑與「蘋獨」沆瀣一氣,滿腦子「光時抗爭」,若獲選為律師會理事,會否造成「播獨」危機?
有參選理事的候選人曾經在2019年反修例黑暴期間,曾署名Selma Masood在社交平台寫上「在西九龍法院大樓」:「光復香港,時代革風,西九龍法院支持抗爭,香港人加油….」等字句,經翻查更發現Selma Masood與參選今次律師會理事之一的馬秀雯英文名字,是同樣的寫法。另外,更有署名「馬秀雯」的IG留言 ,諷刺在黑暴期間遇襲的律師陳子遷,是與何君堯同樣的混蛋。如果這些證據都證實是馬秀雯的所作所為,如斯強烈的政治表態,若成為律師會理事後會帶來該會甚麼影響?
馬秀雯早前與新聞界茶敘時卻變臉地說,律師會並非政治團體,律師本身是爭取客人最佳利益,今次參選並不關乎政治派別、或「黃藍」標籤。而對國安法的態度,馬秀雯認為公眾不應違法,對條文有疑慮、或擔心時,法律從業員應該向公眾解說。但有法律界人士指稱,馬所說的沒派系及不分「黃藍」,與她個人表現並不相符。有人目睹她在黑暴期間經常與時任立法會法律界議員郭榮鏗,以及公民黨主席梁家傑等人為伍。亦有出席各類反修例集會如法律界黑衣遊行,所戴口罩均只有黑色及黃色兩種,質疑馬秀雯的政治態度與參選宣稱並不相同。
不過,在馬秀雯在宣布參選律師會理事後,包括她曾經戴上黃色口罩照片,以及在社交平台部分內容,都經已被刪除。是否她又在掩飾些什麼呢?
外界關心這個專業團體,會否在眾多聲稱「開明派」成員(即黃人)獲選入理事會後,令這個屬於維護香港法律核心價值的組織,變成利用法律去挑戰政府管治的團體?所以在整個由20名代表組成的律師會理事會中,各成員如何履行《基本法》下的香港法制是十分重要。月底的投票改選其中 5 名理事,如開明派奪取 4 席或以上,將會首次取得律師會的主導權。
香港律師會負責監管事務律師,現有 20 名理事,去年林洋鋐、彭皓昕等「開明派」獲取 4 席,令律師會理事會的「開明派」增至 7 人,如果該派系在8月底改選再奪得 4 席或以上,便可取得律師會主導權。同時,今次選舉理事後,律師會將改選新一屆正副會長,現任會長彭韻僖已連任三屆,按章需要「交棒」,如「開明派」在理事會中多數,會長一職亦會落入該派系手上。
法律界擔心上述結果會造成114年的香港律師會會終止歷史,律師會是負責監管、接管及紀律聆訊成員的法定職能,如律師會理事會控制,政府可能會孤注一擲收回律師會的專業監管權,律師會將會淪為一個註冊團體。故此,該界別成員認為這次理事會改選,投票必須非常謹慎。否則只會步「教協」後塵,因為中央政府不會再容許任何反中亂港的團體繼續禍害香港。
朱庭萱
蘋果假新聞及毒新聞監察組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0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8i20xpqW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立法會大樓歷史」的推薦目錄: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者證作為呈堂證物]
與反修例運動的法庭審訊,出現不同證物。有黑衣、護甲、護目鏡、防毒面具,甚至雷射筆、索帶。然而,今次法庭上呈堂的證物,包括一張來自「香港電台」的記者證。一位曾經榮獲過多次新聞報導獎項的記者的記者證,和她有份拍攝獲得逾百萬點擊率的優秀紀錄片光碟,成為了檢控的證物。在今日香港,一位盡責的記者原來如此「危險」。
上周三,因為採訪721元朗事件,香港電台鏗鏘集記者蔡玉玲捲入「虛假陳述」案件。開庭審訊時,控辯雙方都同意的事實是,被告在網上申請車輛查冊,按掣時從三個選項中剔了「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事宜。」(其他兩個選項為「進行法律程序」和「車輛買賣」。)
控方把案情說得簡單:記者查車輛車主身份作採訪用途,在現行法例並不容許。控方指,在網上填表,申請拿車牌車主資料,涉及敏感資料和個人私隱,不能「毫無約束和約制」地隨便向公眾披露,否則是濫用,亦不是「立法原意」。
控方說,字面上,申請表格上的「與交通相關事宜」選項,並不包括記者今次的行為。控方提及記者的行為時,咬字清楚,於庭上指控道:
「去訪問呀!去訪問呀!被告打畀地產公司的職員,聯絡車主,被告繼續去…….做訪問呀!佢使用資料係想『訪問』,查找一件和交通無關的事。『訪問』呢樣嘢呢,呢個行為呢,係和交通無關的。」
「佢做咗兩樣嘢,一。係採訪;二,係報導出來,達至兩個目的。佢係電話訪問埋間公司既職員,係節目播放出來,並非係和交通有關既用途。」
在現場旁聽百計人士,不少是資歷十數年的新聞界前輩和管理層。有人甚至說笑,整個香港電台的同工,都告假來旁聽了。大家聽到新聞業內數十年均用作為負責任報導的查冊工具,在法庭被指為從來都不容許做的事,都啞口無言。席上的旁聽者,大半生做的,就是「訪問」「報導」這兩件形事。
「而採訪和報導,即使係同721元朗事件有關,這件事都不是和交通有關,亦不是和交通有關的罪案。」控方律政司代表續道。
此時,穿了黑衣、墨綠色布褲子,剪了清爽短髮,微胖的蔡玉玲,交叉雙手放在胸前,坐在犯人欄前的長木櫈,專心聆聽着。「採訪」和「報導」就是這宗案件不容許的罪名。
更諷刺是,控方呈堂的「證物」;除了該集《鏗鏘集》的光碟,還有是警員從蔡玉玲家裡搜出來,於採訪時使用過的手機,還有一張香港電台發出的「記者證」。
然而,在案中被追查的車子,不是一架普通的車子,而是一架於7月21日,元朗發生白衣人襲擊市民的當晚,記者透過詳細追查元朗的閉露電視片段而發現的一輛車子。法庭上,播放了涉及今次案件的《鏗鏘集》。
兩個離地十來呎的投射屏幕上,一粒珠子「叮」一聲,耳熟能詳的《鏗鏘集》片頭音樂響起,「誰主真相」的節目名字打出。這天在法庭上,「誰主真相」四大字,格外諷刺。追查真相的記者,這天坐在犯人欄裡,舉頭看到自己拍攝過,百萬計全球觀眾看過的偵查報導,這天,明明是別人的犯罪片段,反而成為了控訴她的罪證。
節目中,無辜被打得整個背部都是籐條印的市民在屏幕上控訴着:「要還事件一個公道,我唔知點解畀人打,點解打我?點解警察做唔到嘢?定唔去做呢?」
接着,畫面左上角看到一輛淺色的車子。辯方律師提醒裁判官,這一節片段,就是和案件有關。辯方大狀說:「請法官閣下留意13分48秒……有人從車裡拿出武器。」
《鏗鏘集》的旁白男聲說:「這架中港車,當晚八時半到場,兩小時後,一班白衣人,從車尾箱拿出竹枝來分派。」片段裡亦見到白衣人從車尾拿出條狀物。記者稍後聯絡了該車子的登記公司負責人,其後,一名男人聯絡記者,表示知道司機是誰,但指司機應該在做「私事」,近半年身處內地。
辯方律師在節目播放完畢後,反問法庭:「這件事,怎會和交通沒有關係呢?有閉路電視拍攝到車輛運輸了疑似武器,而疑犯用了該車子在路上作犯罪工具。顯而易見,被告沒有作出虛假陳述。」
控方不同意,堅持以狹窄的字面意義解讀「和交通及運輸相關事宜」,並只舉例,如一架車子停泊在路上阻塞交通,要把車子移走,需要聯絡車主才算相關事宜,而記者採訪報導就不是相關事宜。
此時,辯方說:「那這就涉及複雜的法律問題,有點學術性了。」整個下午,辯方律師展開了漫長的法律觀點辯論。
從車輛查冊自1935年緣起,到1950年開始有車輛查冊,到「私隱」概念乃近年才出現,數十年前究竟政府有權不接納申請,還是付費了就必須提供車主資料的歷史都有沾上。從英國的案例,談到香港的案例。從法律上 “May”和 “Shall”的使用,與運輸處處長的權限都提及到。
技術性的觀點沉悶枯燥,午飯後旁聽席上不少人都忍不住打瞌睡,也有有多個聽審經驗豐富的記者忍不住私下討論,審訊的不尋常:「今次只是在裁判法院,討論到的法律層次問題,好像在更上級法院才會辯論吧。」
究竟事件是如控方所說,這只是一個個別記者「誤導」了電腦系統;還是如辯方所說,今次申請根本就是如填表時所述的交通相關事宜,只是控方定義太狹窄,根本不存在犯罪行為?
辯方大狀找出立法會文件,裡面披露了運輸及房屋局對車輛查冊措拖的看法,其中一份文件引述了2003年的數字,可圈可點。文件透露,車輛查冊之中,有一年度其中25%涉及新聞機構的申請,亦即2800宗。
每年數以千計的車輛查冊,是由記者以新聞機構名義作出申請,而政府是知情的。
辯方律師說:「控方說到,好像從頭到尾是不容許傳媒申請車輛查冊,但我們看到歷史,看到幾十年的紀錄,這個脈絡……」
辯方說到最後,向裁判官陳述:「車輛載着的物品用作犯罪工具,公眾有權知道負責任車主如何使用其車子,怎會不是和交通有關的事宜?故此,被告並不是作出虛假陳述。懇請法官閣下,判我的當事人罪名不成立。」
裁判官表示,需要約一個月時間考慮,着雙方於四月底回到西九龍法院三庭,亦即是其中一個最大型的法庭,回來作裁決。
在庭上播放的《誰主真相》鏗鏘集中,結尾是一名於721元朗事件中的商戶,這名挺身而出,把店裡的閉路電視交給記者,該商戶語重心長說:
「勝利者正不停竄改歷史,真相慢慢好像被世人遺忘,他會用千方百計令真相消失。但每一件事情發生咗既事會記係我地心度,我相信良知一定會戰勝邪惡,幾年或者幾十年後,我相信真相會水落石出。」
審訊之後一個星期,《鏗鏘集》及港台的多個製作,被管理層以各種原因被抽起,另外,多年來在國際新聞比賽橫掃獎項的港台,廣播大樓走廊擺滿了獎座的陳設或許也會成為過去,管理層最新指示,要求港台同事暫停參加各項比賽,即使早前遞交了申請表,也要求撤回參賽資格。
記者證可以被沒收,比賽可以不參加,節目也可以被抽起,然而一個人的「記者魂」並不那麼容易被消磨。香港電台亦沒有再跟蔡玉玲續約,但她仍在鍥而不捨地實踐記者的職責。早前白衣人被控暴動案開審,蔡玉玲以自由身記者身份,仍然旁聽着案件發展,在網絡平台,仍然繼續紀錄真相。
(圖為上周三蔡玉玲在審訊時於西九龍法院留影,攝影:CK)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0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8i20xpqW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2021年1月6日,成為了美國歷史黑暗的一天,總統特朗普的一批支持者,為了阻止確認拜登當選的程序,攻入國會山莊,三位前總統奧巴馬、小布殊、克林頓異口同聲譴責暴力,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更指這是一場由特朗普挑起的暴動。特朗普恃權任性,無憑無據揚言「選舉舞弊」,煽動支持者抗爭,企圖顛覆民主選舉結果,最終激起「國會山之亂」,令美國蒙羞,特朗普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其精神狀態尤其令人擔心,讓這樣的人繼續多做白宮主人十多天,對美國以至全球都是一個威脅,應該即時下台。特朗普滿嘴謊言,同樣無恥的,還有一批過往不斷附和特朗普謊言的右翼媒體,以及一眾趨炎附勢的政客,諸如共和黨參議員克魯兹等「民主鬥士」,對國會山之亂均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蘋果頭條
警方昨晨首次引用港版國安法中的第22條(3),即阻撓政府履行職能的條文,在全港各區上門大舉搜捕53名民主派人士,指控他們組織、策劃及參與去年7月的立法會民主派初選,涉嫌顛覆國家政權。被捕者包括法律學者戴耀廷、負責協調初選的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副召集人鍾錦麟和司庫、美籍律師關尚義,以及初選協調人區諾軒等六人;其餘47人被指為參與者,分別為多名民主派立法會前議員及現任區議員等,消息指正被還柙的快必譚得志及服刑的黃之鋒亦在獄中受查。戴耀廷於晚上11時45分離開馬鞍山警署,當時氣溫低於10度,他未有透露其保釋條件,只表示:「香港進入寒冬,吹緊嘅風又猛又凍,但我相信有好多香港人會用自己嘅方法繼續逆風而行」。
東方正論
美國時間周三爆發自總統大選結束以來最大型暴亂,大批特朗普支持者響應號召,闖入國會大樓欲推翻認證選舉人團投票結果,警民衝突導致最少4死,其中一名女示威者更遭警方槍殺,數十人被捕,震驚全球。暴亂期間,參眾議員一度嚇得落荒而逃,認證程序被迫中斷,直到翌日凌晨3時半才完成點算,拜登取得306票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勢已去,只能承諾有序過渡,暴亂暫告平息,然而美國社會撕裂不止,亂局才是剛剛開始。特朗普現身白宮附近的集會發表演說,再次強調選舉遭盜竊和絕不認輸後,其支持者的瘋狂情緒隨即遭點燃,國會山莊全面淪陷。
星島社論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周三舉行聯席會議認證總統選舉結果,在總統特朗普呼籲支持者向國會進發之後,國會大廈爆發史無前例的暴力混亂場面。大批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大廈,佔領參眾兩院大廳並闖入議員辦公室,並與警察混戰。警察在國會大廈施放胡椒噴霧及催淚彈驅散,現場傳出槍聲。事件中有四人死亡,一名曾在空軍服役十四年的女特粉遭警察槍擊胸部身亡。有國會議員怒斥特朗普「煽動政變」。從周二起,上萬名美國右翼選民在特朗普號召下,從各州趕赴華盛頓。周三,這些人在白宮外舉行「拯救美國」集會,特朗普中午在集會上講話,重申不會承認敗選,宣稱選舉「被偷竊」,被「操縱」。他說:「我們永不放棄,我們永不讓步……我會們停止偷竊。」
經濟社評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當選,卻遇到總統特朗普支持者暴力挑戰,衝突已造成4人死亡。盡管候任總統拜登及民主黨已確定可全面掌控府會,但特朗普仍在退任前十多天內,繼續搞亂,並將遺下一大堆爛攤子,千頭萬緒,料拜登上台之初會專注內政,尤其是控疫和繼續放水救經濟,市場估計美元繼續走弱,資金流入亞洲,投資者宜緊盯資金流向,順勢投資新興產業。特朗普為了翻盤,不惜打官司,並號召支持者周三包圍國會大樓,挑戰確認選舉結果。當一向聽命於特朗普的副總統彭斯,亦拒絕推翻選舉結果,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搗亂,迫使會議中斷,特工開槍,並動員國民警衞軍平亂,事件中已造成4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c8i20xpqWg/hqdefault.jpg)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7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10月7日
主持: Tony Jaa 1.5 , John Connor (超時空干擾廣播)
10.7 緊急突發【吉爾吉斯革命】反對派衝入政府總部「白宮」,佔領立法會大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宮聯署中英文完整版來源:https://t.me/hkassembly/179876
白宮聯署連結:https://bit.ly/2HT7nZP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sanction-all-members-h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1)Paypal: tuesdayroad2019@gmail.com
(2)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升旗易得道
節目月費贊助截數日是每月5號,大家敬請留意
【新】支持我們6步曲!!
1. 節目月費贊助
2.收看廣告,
3.訂閱節目Youtube頻道,
4.俾like,
5. facebook share
6.建設性留言,痛擊五毛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升旗易得道Whatsapp: 97114085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DC_SYMJwQQ/hqdefault.jpg)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高Sir x 人間有澄特別節目】華裔科學家離奇遇害事件(下)似足奧斯卡金像獎情節?
1. 匹茲堡大學表示華裔科學家劉彬的研究即將取得「重大突破」,在關鍵時刻竟遭遇害?
2. 似足奧斯卡金像獎情節? 情感糾紛?陰謀論? 還是另有內情。
今集高Sir x 人間有澄同大家推理一下。
上集請追看《人間有澄頻道》: https://youtu.be/BmzhEJLR3uI
*守護香港 做個醒目選民至掂檔活動*
因為我們今年非常嚴峻 ,我們建設力量目標要保住35+ ,所以我們一班KOL發起!團結就是力量!希望大家配合支持。
請參與行動: https://forms.gle/Z4sMNs4srLrtE7pMA
8/5 街站
1000-1200 土瓜灣馬會對出(唯一大廈對出)
1530-1700 窩仔街近南昌街(服務設施大樓對出)
1730-1900保安道近長發街(蘇屋商場對出)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小小人物做小事Jacky」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youtube.com/jackyko1109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qne4gOeURw/hqdefault.jpg)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新舊議員惜別立法會大樓(18.7.201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立法會 7月18日舉行惜別 立法會大樓 活動,包括歡迎酒會、時光錦囊出土典禮和惜別晚宴。出席的嘉賓包括逾百名現任和前任議員,以及曾在1997年參與時光錦 ... ... <看更多>
立法會大樓歷史 在 香港地標— 香港立法會大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是現時香港立法會舉行會議之地。. 歷史.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前身是最高法院大樓。香港最高法院於1844年成立,最初設於威靈頓街 ... ... <看更多>